乔治·勒费弗尔史学浅论

来源 :历史研究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a59752561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乔治·勒费弗尔(1874-1959年)是当代法国最负盛名的历史学家之一.他治学严谨,眼界开阔,数十年勤奋耕耘,为后世留下了累累硕果——卷帙浩繁的专著,论文与书评.他的研究成果为法国大革命历史编纂学提供了新的方法,开辟了新的领域,因此而赢得了世界性的声誉.在他逝世之后,各国著名史学家纷纷撰文,高度评价勒费弗尔的卓越贡献,以及对他们自己的启迪与影响.美国历史学家利奥·格肖伊等指出,随着勒费弗尔的逝世,研究大革命史的一个伟大阶段结束了.英国马克思主义史学家乔治·鲁
其他文献
关于夏商时期的人口问题,由于缺乏准确可靠的人口数字记载,长期以来一直难于进行认真的探讨。但是随着近现代考古新发现和出土文字资料的充实,在方法论上借重于多种学科的研究手段和研究成果,廓清夏商人口问题的迷雾渐具条件。基于此,
北宋一代,留下了极其丰富的经济史料,也为后人留下了一个经久的研究课题——钱荒问题。近年,《历史研究》又推出新作进行探讨,读后颇受教益。但是,笔者在仔细地研读了这方面的众多文章之后,对造成北宋钱荒的主要原因,尚觉有值得商榷之
唐玄宗开元初年出现了民户大规模出逃现象,经过宇文融主持检括,收到显著效果。然而,此后"流庸更滋",又出现更大规模的逃户问题,直到天宝八载(749年),逃户问题才告一段落。这25年中为何又出现逃户问题?逃户的去向如何?此时的逃户与当时社会生括中出现的重大变化有何
关于王字的本义,论者有多种认识,如认为王字从火,表盛大之谊;王"象人端拱而坐":王像斧钺之形或形似冠冕;等等。我在考察了甲骨文王字的最早形体及其演变以后,认为:"王"的造字本意是刻画出一个体裁超群的大人的形象。它是原始社会后期父系氏族部落首领"大人"的生
研究历史、整理继承文化遗产,往往要遇到纪年问题。如果纪年计数和表述不规范,就会引起误解或困惑。目前,随着国内外各种文化交流和纪念活动的日益增多,这个问题就更加突出。
三中全会以来,史学研究领域出现了许多新气象,同时,也面临着严峻的挑战,部分青年史学工作者甚至认为出现了"史学危机".这说明目前史学研究取得的成绩和进步,还远远落后于形势的发展和要求,以致使人们产生某种危机感.危机感透露着责任感.它促使我们去努力开创史学研究的新局面.本文即本着这种认识,就史学方法论研究的几个问题作一些粗浅的探索,以期抛砖引玉.
1983年秋,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出版了史金波、白滨、黄振华三同志合作撰写的《文海研究》一书,这是两夏学界一件值得庆幸的事.《文海》是西夏人自己编纂的一部字典.西夏人用自己的文字编写了几种不同类型的韵书和字书,后来随着西夏的灭亡而湮没于世.本世纪初这些韵书和字书从故址废墟
杨炎在向唐德宗提议实行两税法的奏疏中,有著名的一段话:"凡百役之费,一钱之敛,先度其数而赋于人,量出以制入",在中国经济思想史上第一次明确地提出了"量出制入"的主张.这一主张是否真的成为建中元年颁行两税法的制税原则呢?这是唐史乃至中国财政史研究都要回答的问题.许多学者的回答是肯定的,虽然其中评价有所不同.例如,范文澜先生在《中国通
中世纪英国农村的行政、司法和教区体制很有特色,对于英国的农民,尤其对于农村经济以及社会生活等诸方面都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但是,关于这一问题,目前在我国史学界鲜有论及,本文拟作一些粗浅的探讨,以求教于诸位师长和同行.
太平洋战争前的美日谈判,是美日两国为谋求缓和日趋尖锐的矛盾而举行的非正式外交谈判.美日谈判是研究抗日战争和第二次世界大战时期中日美关系的一个重要课题.总的来说,这是国内学术研究当中比较薄弱的问题.至于长达三个多月的美日私人接触,人们更未给予应有的注意.有些研究者仅把视线集中在1941年4月的《日美谅解案》,并把该案视为判断美国远东政策和对华政策的主要依据.然而,《日美谅解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