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师德贴着地面潜行

来源 :江苏教育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ahua50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上面的案例不是个别现象,现在教师很少理解校长的良苦用心。这是为什么呢?问题的成因在哪儿呢?笔者认为根源主要在教育内容和方式上。当下师德教育更多是宣读文字和榜样报告,缺少宽松和谐的引导,缺少心灵自省自发的成长。笔者作为普通教师,认为解决这个问题的路径应该是:师德建设与教师专业化发展两条线相互融合,形成合力。只有这样才能让教师寻找到幸福的彼岸。
  一、让师德具体而微,尊重师生生命
  现在我国颁布的《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规范》等规定对于一线教师而言都显得过于笼统、操作性不强,对教师的教学行为、教学效果关注不足,专业特性也没有得到充分体现,因此,在教师的行动层面难以发挥效力。笔者认为,师德建设应当以人为本。这里的“人”指的是教师本身。师德教育要建立在充分考虑教师的实际情况、尊重教师的个人需求的基础上。“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当教师成为被尊重、被关爱的对象时,他的学生才可能感受到爱的温暖,学生的生命成长才可能成为教师心中最重要的事情。师德建设要有可操作的要求。我校为了践行师德规范制定了《教师工作一日常规》《班主任一日工作规范》《教师职业行为“三要八不准”》等关于师德底线要求的可操作性文件,这些“校规”贴近教师日常工作,教师看得见,摸得着,可操作,便会自觉以此来约束自己的教育行为。
  二、让专业以德为本,汇聚爱的力量
  当下,在教师专业化发展的过程中,仍旧存在着技术至上的倾向,认为教师教学能力的提升远比师德修养的提升重要得多。如何确立更加全面的教师专业发展观?笔者认为应对不同层次教师的专业发展提出适切的师德修养要求。首先,应将教师的专业发展纳入师德建设的视野,多渠道开展师德教育活动。我校做法是党支部借助“说说我的青年时代”活动,让青年人真实看到爱是教师专业发展的基石;各个级部通过“谈谈级部家风、家规的建立”活动,让每一个教师拥有归属感;名师工作室联手打造“与伙伴携手、与风格同行”活动,让每一名教师明白成功的背后有来自团队的力量,培养一颗感恩的心;学校进行的“百步人物”“百步团队”的评选,将榜样带到每一个人的身边。教师的专业发展,总是伴随着各种形式的师德教育,教师的师德修养也在这一过程中不断完善。其次,应关注到各个阶段教师发展的不同需求,分层次进行师德教育。如,对于新教师,我校要求其全面掌握并实践最基本的师德规范,感受职业生涯的美好,提高面对道德困境的坚持力;对于名师,要求其在锻造教学艺术的同时,培养大气、儒雅的风度,提高自己的涵养。以此促进教师实现师德培养与专业发展的一体化。
  
  
其他文献
以前总觉得时间过得慢,现在却觉得时间过得快,一晃女儿就上大学了。回想这么多年陪伴女儿一起走过的教育生活历程,回想这几千个平凡的日日夜夜,回想这段女儿和我人生中不可多得的经历,现在想来真是五味俱全,一切仿佛发生在昨天,有许多作为体验过了的人想要说说的话。  一  如果问我这么多年教育生活的关键词是什么,毫无疑问是考试。各级各类考试,是教育生活的主旋律,也成了引导孩子教育方向的指挥棒。在这样的大环境下
多年来的数学教学实施使我深深感到。实施素质教育课堂是主阵地,课堂教学是学生学习知识,形成能力,提高学习成绩的关键。所以在教学中教师应依学生为本。采用多种形式,随时调动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