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机智:教育艺术的命脉

来源 :河南教育·基教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daluo13613152523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课堂教学如一汪碧海,有云谲波诡的瑰奇,有静影沉璧的安详,有渔歌互答的快慰,也有浪花朵朵、白鸥点点的浪漫……富有才华的教师无论是在怎么样的教育教学场景中,总能游刃有余地创生相得相宜的旖旎风光,达到“水光潋滟晴方好,山色空蒙雨亦奇”的境地。
  在学生思路不畅之时,教师或静观默察,或一提一顿,令人在千曲百回的思悟中感受豁然开朗的心智的欢欣;在人声鼎沸、众口喧哗之时,聪慧的教师可化散为聚,化动为静,让学生沉入思想的深层空间,呼吸自由的思想与精神。真实的课堂教学似一涧活水,而教育机智是活水源头,只有顺势而流,随物赋形,才有水光山色。
  教育机智就是小心翼翼、恰到好处地持守人性的尊严、自由的尺度、探索的勇气、生命的襟怀等重要的课堂价值与使命。教育机智指向保护学生的“脆弱”。
  机智的内在根源是爱的责任与使命,它几乎与宽容、关爱、温暖等是同义词。
  在我的理解及视野所及,课堂应该是一个保护孩子人格尊严的场所,在充满敏感的理解中培养学生人生最初的、最坚实的自信心与责任感。有位诗人这样写道:哪里有爱哪里就是你的家,哪里有尊严哪里就是你的归宿,哪里有祝福哪里就有幸福,哪里有鼓励哪里就是你的起点。课堂留给学子们最美好的印象就是这种家的温馨、归宿的安全感、幸福的体验、起点的期待……
  在我看来,机智的“机”不是机外藏机、机关算尽之类的含藏与浓缩,它更多的是一种随机应变、机不可失等语义的延伸与辐射。它意味着,当具体的人在尴尬的时刻,他的心灵被层层阴影所围裹、所袭击,需要一种闪电式的透明彻悟导引生命走出困难,如果失却了这珍贵的一刻间的行动,那么,心灵可能因此而受损残伤。
  美国通用电气公司首席执行官杰克·韦尔奇在他的自传中说,自己的成功要归功于他英格兰籍的母亲。他因为小时候口吃,经常受到小朋友们的讥讽而非常自卑。但他的母亲对他说:“孩子,这是因为你的嘴巴无法跟上你聪明的脑袋。”他认为,这是迄今为止他听到过的最妙的一句话。这位伟大的母亲就是在明察人的“不完善、不完整、不完美”的同时,坚信“完善、完整、完美”能保护、荫庇一个孩子的脆弱。
  下面的一则教学故事也许会让我们的心更为柔软,它告诉我们教育的真谛就在于宽容、理解、尊重“人性的弱点”。北大附中副校长程翔在批改学生作文时,一篇题为“一块手帕”的文章深深吸引了他,他便当做范文在班上进行评价。“这篇文章是抄来的!”程老师刚读完这篇作文,一个学生便举起手大声地说。他的话音刚落,全班哗然,大家议论纷纷,目光齐刷刷地扫向那个抄袭的同学,她满脸绯红地低下了头。面对这突然的变故,程老师停顿了一下,转过话头问大家:“同学们,这篇文章写得好不好?”“好是好,可是……”“我问的是这篇文章写得好不好,不管其他。”“太好了!”“那就请同学们谈谈这篇文章好在哪里,请发言的同学到讲台上来说。”结果,有八位同学发言,大家高度评价了这篇文章。程老师接着说:“同学们,这样好的文章,我以前读得不多,可能大家读得也不多,以后多给同学们推荐一些优秀的文章,在班上宣读,你们以为如何?”“太好了!”“那么,对今天第一个给我们推荐优秀文章的同学大家说应该怎么办?”“感谢!”“非常感谢!”此时,同学们对老师的用意已心领神会。“从今天开始,我们每周推荐一篇优秀作文,全班同学轮流推荐。可以拿原文来读,也可以写到自己的作文本上。不过别忘记注明原作者和出处。”同学们会心地笑了,那个抄袭作文的同学也舒心地笑了。这里的笑,不是一笑了之,更多的是笑后的深思,在笑中与过去的错误告别。我想经过这一事件之后,这位同学以后不会再“抄袭”了。
  面对“抄袭”这一教学困境,是单刀直入、直截了当地批评这位学生的“失范”,还是迂回曲折、别出心裁地导引?孩子的心灵总是比较脆弱,容易受到伤害,并且受伤的心灵还不易愈合。程校长的做法,不仅保全了一个孩子的“面子”,既不伤害孩子的自尊心,又能让她认识到自己的错处,而且还给全班学生上了一堂生动的宽容课。
  教育机智的生成,是对意想不到的情景进行重新塑造,这塑造往往能使意想不到的“突发事件”具有独特的教育价值。教育机智指向对课堂干扰的化解。
  前苏联著名教育学理论家巴班斯基指出,教育劳动的一个典型特点是它不允许有千篇一律的现象。课堂的丰富性就是来自于课堂不断地生成,不断地调整,不断地变化。尤其是要追随着学生的心理状态与生命的节奏,来构建课堂生活,只有这样才能荡起美丽的涟漪。我们的课堂常常会出现教师一厢情愿地预设成十全十美、天衣无缝的状况,可进入真实的教学环节时,假如教师不随机应变,不应时而动,那么课堂将举步维艰。这就可能窒息教师与学生彼此的创意与活力。
  一位老师在她的教后记中写了这样的一个教学片断,对我们理解教育机智有一定的借鉴意义。她写道:我在准备教《麻雀》这一课时,一进教室,忽然传来狗的叫声,我一震,真以为是谁带狗进教室了。我扫视了全班同学,这时班长站起来说:“老师,是洪智宇捣鬼!”这位同学可是我们班的调皮鬼,也不肯认真学习。我看了他一眼,他涨红了脸,低着头,而全班同学好像都在等着看好戏呢!我故意清了清嗓子,笑嘻嘻地说:“看来昨天洪智宇同学预习新课可认真了!这狗来啦,而麻雀见到了,又会怎么叫呢?我们请他再来表演一下口技好吗?”同学们听后都乐了,连忙鼓起掌来。而洪智宇呢,这时更显得不好意思了。在我和同学的鼓励下,他真的表演了口技!“真是惟妙惟肖啊!”我由衷地称赞。于是丢掉了原先设计好的导语,就在他的模仿声中开始了这堂课的教学。这节课上得有声有色。下课时,我微笑地问:“同学们,这节课大家学得这么轻松,我们该感谢谁?”同学先是一愣,之后都异口同声地说:“洪智宇!”洪智宇不好意思地挠了挠头,笑了……
  什么是教育机智的生成?按加拿大教育学专家马克斯·范梅南的说法是,对意想不到的情景进行重新塑造,这塑造是以指向学生的兴趣、愿望、需要与发展为中心的,往往能使意想不到的“突发事件”具有独特的教育价值。课堂教学时时都会有不可预料的不和谐因子。遭遇学生的突然“滋生事端”,许多教师会觉得措手不及,情急之下,轻则批评教育,重则呵斥。于是,课堂气氛便为之一变,甚至被训的学生有可能一时冲动另生枝节,正常的教学活动便因之受阻。怎么处理这类棘手的事情,值得深思。
  课堂的自由程度常常决定了学生思维的创造程度。课堂教学中的对话,其实质就是多元思想的碰撞、融合、互渗、互纳,它是一个开放的精神区间。教育机智指向对“异向对话”的尊重与开发。
  人的本质意义就是与众不同的人性。课堂教学中的对话,实质上就是多元思想的碰撞、融合、互渗、互纳,它是一个开放的精神区间。美国教育哲学家内尔·诺丁斯深有体会地谈道,教室应该成为这样一个地方:学生在其中合法、自由地展示和探索他们多种多样的人生目的,伴随着强烈的好奇心和探求欲,教师和学生共同生活和成长。
  想起“普罗克汝斯特斯之床”的故事。臭名昭著的妖怪普罗克汝斯特斯利用他的床杀死过往的旅客。最初他看起来是个和善的主人,他将所有路经这里的人请到家里,让他们放松一下疲惫的筋骨。但当客人入睡后,普罗克汝斯特斯就开始折磨他们。他要求客人与床的大小正合适。如果客人的腿或脚搭在床沿上,他就将其砍掉;如果客人太矮,他就将客人拉长,直至将人折磨死。我们的教育教学有时就如一张“普罗克汝斯特斯之床”,学生的一言一行、一举一动都被要求符合教师心中的“床”的标准,否则一律毫不留情地拦腰截断。
  课堂应是各种思想异彩纷呈,各种观点纷至沓来,各种声音激烈争鸣,各种色彩争奇斗艳……课堂的自由程度常常决定了学生思维的创造程度。在对话中,我们一定要尊重培植异向对话,在异向对话中聆听与众不同的精彩。
  一次校内公开课,吴老师上的是唐代诗人李白的《望天门山》。在教学中,她设置了这样一个环节:同学们,设想一下,如果你是李白,你面对诗句所描述的情景会有何感受呢?在教师的潜意识深处,学生无非是要说一些祖国河山无比壮丽之类的话,还有一些热爱祖国的大好河山之类的话。果然不出教师所料,许多学生都是“心领神会”地进行了这样的阐述。然而,有一位同学小声地嚷道:如果我是李白,我会吓得趴在船舷上不敢乱动啊!此言一出,听课的老师都紧张起来,他们不知道吴老师将如何应对。吴老师灵机一动,问:那你为什么会吓成这个样子啊?孩子说:因为山高路险,水流湍急,面对这样的急流险滩,怎能不心惊胆战呢?老师很惊叹地说:这位同学的感受真是独特啊!我们读书就要有自己独特的感受。那么,我们从诗中哪些字句可感受到这一点呢?全班同学齐声说道,“天门中断楚江开”和“两岸青山相对出”。
  在这里,教师不以己之是非为是非,不以己之好恶为好恶,更多的是赏识学生的另类思维与异样的感触。因为不同的学生带着不同的生活背景进入课堂,自然有着不同的理解与体验。只有重视、珍视学生的不同的思想情感,才能培育学生的个性,孕育其灵性。然而,往往有很多教师却希望课堂顺流而下,如果偶尔有人逆流而上,那就要想方设法围追阻截。长此以往,整齐划一、大同“无”异,取代了千姿百态、创造卓立。
  清代顾炎武先生在给朋友的信中指出,正是过于拘泥于常规与法度,让朋友的诗缺乏创意,不能出神入化。这里顾先生是把独创性提到了写诗的独一无二的位置上来理解。课堂教学也是这样,教师如果不尊重学生的声音,不让孩子出新,那么,我们的教育教学就是一种平庸的、缺乏远见的、毫无创造力的教育。
  学校被定义为孩子能够犯错误的地方。众多的教师逐渐认识到错误在教育与教学上的价值。教育机智指向对错误资源的点化与利用。
  《联合国儿童权利公约》明确规定了要尊重儿童的意见与建议等诸多原则。尊重孩子的最高境界就是尊重孩子的自我选择、自我承担和自我成长,当然包括在这过程中的一些错误。打击学生的错误,学生就会对未尝经历的事心怀恐惧,不敢尝试,没有做事的勇气。现在,众多的教师逐渐认识到错误在教育与教学上的价值。
  郑榕虹老师在诉说自己五年的课改探索旅程时,提到自己的课堂变化,轻轻道出这样一个细节——“做错的同学笑一笑!”一时间,我感觉许多教育理论显得苍白无力,许多教学著作变得浅薄而造作。人是在犯错误中不断尝试、不断成长的,只有尊重孩子的错误,才能让孩子不断成长。“做错的同学笑一笑!”这一笑,便是发现了错误的价值及教育意义,从另一种意义上讲,这也是“闻过则喜”。
  机智的教师不怕学生犯错。在他们看来,课堂因错误而美丽,课堂因错误而精彩。在看似一团乱麻的课堂中,他们能得心应手地抽取“彩线”,绣出花团锦簇的课堂风景。
  确实,课堂中的“错误”,有其丰富而独特的价值。一节课中,没有展示出学生的思维误区,没有思考的失误,没有探索的歧路,这样的课看起来一帆风顺、流利通畅,然而,其折射出的智慧的能量和思想的含量有多少呢?难怪特级教师于永正先生外出上公开课时常常要告诉那些陌生的学生:于老师上课最喜欢发言说错的学生,还要给他发特等奖……这句话的潜在意义其实不仅仅是调动学生参与学习积极发言,其更深层的意义在于于老师有一个清晰的教育理念:错误也是一种宝贵的教学资源!善为师者,总能绝处逢“生”,置之死地而后“生”,使课堂更具生气、生机、生命。
  (责编 涵 冰)
其他文献
新课标明确提出,要把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作为中学语文教学的重要理念之一,并对学生的生字量、阅读书目、练笔写作都作出了具体的量化要求,为培养学生的语文素养提供了保障和评价标准。基于此,语文教师有必要对这些问题进行深层思索和认识,并重新调整语文阅读教学的思路和方法。    一、转变阅读教学理念    1.重视课外阅读  读书是人们获取知识的重要来源之一。语文阅读内容从本质上说,是一个以语文为核心的包
肺栓塞(pulmonaryembolism,PE)是指肺动脉或其分支被脱落的血栓或其他物质(脂肪栓子、羊水栓子、空气栓子)堵塞引起循环障碍的病理生理综合征,若不及时治疗会导致患者猝死。外科大
总结16例下肢毁坏性离断再植修复术的早期护理。护理重点是监测生命体征,做好患肢护理、心理护理、疼痛护理及营养支持,加强下肢深静脉血栓、感染、电解质紊乱、便秘等并发症
郭沫若在学生时代曾有几门功课不及格,牛顿小时候学习不好,拿破仑读小学时成绩一团糟,英国前首相梅杰16岁就辍学……他们在中小学时都被看做是平庸的人,后来却成长为杰出人物。这些事例启示我们:要抛弃对后进生的偏见,多给他们一些爱心,让爱的阳光温暖他们的心灵,让爱的雨露滋润他们成长。我们要用一颗真诚的心去爱后进生。人都是有感情的,那些让不少老师和家长头疼的问题学生,其实只要你深入他的心灵深处,什么问题都是
这是一张坚守童媒使命的儿童报纸,一张发行量高位持续增长的儿童报纸,一张“奖”不完的儿童报纸:中国首届少儿报刊奖、全国优秀少儿报纸、全国低幼报刊编校质量最佳奖、全国教辅
总结静脉用药集中调配中心设立短时配置班的实践体会。根据静脉用药调配中心的工作特点,采用固定护士与短时护士结合运作模式完成静脉用药配置工作。通过对短时配置护士建立准
目的 观察知信行模式干预对结核监护室患者家属焦虑水平的影响.方法 对260例患者家属采用知信行模式进行干预,在干预前和干预6月后分别对患者家属采用状态-特质焦虑问卷进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