悄悄过去的夏天

来源 :短篇小说(原创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yong1123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1.
   一进门纳兰就认出来了,他就是几天前跟踪她的那个人,他高高的个子和另类的长发在人群里很出众。看那神情好像就是冲着她来的,纳兰的心有一些慌乱,他怎么又到这里来了?看来此地不可久留。想到此,她假装镇定地拎着要买的货品,朝门口的付款台走去,
   果然,眼睛的余光告诉她,那个人也跟了出来,就在纳兰的身后,长长的影子站在付款的队伍里踟蹰着朝门口移动。
   不能再犹豫了。
   趁着他结账的工夫,纳兰快步走出超市,踅入旁边的时装店。不一会儿,她看到那个人也从超市里走出来,在门口逡巡一番,上了停在路边的一辆计程车。
   纳兰逃一般回到家里,蜷缩在沙发上,依然心神不宁。
   那天,她下班回来,无意中发现身后跟着一个人。开始她没有在意,后来发现那个人一直在她身后不远不近地跟着,她直行他也直行,她拐弯他也拐弯,她停下来他也停下来。后来,过一个路口时,纳兰灵机一动,朝警察走过去,那个人才停下了脚步。
   于是纳兰断定,这个人不是好人,是好人为什么怕警察呢。她又联想到最近在网上浏览到的女孩子莫名失踪案,心里更加犹疑不定。
   纳兰想给男友打个电话,让他安慰一下。男友去了南方的一座城市出差,已经有一个多月了,号码拨过去,却提示关机。她知道,这个时候他肯定又在开会了。怎么那么多的会呢,她感到很委屈,挣那么多钱有什么用呢,难道我以后要跟钱过一辈子吗?
   纳兰心里这么想着,却不敢说出来。她知道男友爱她,他是一个要强的人,说要用他的拼搏让她过上最好的生活。如今,他的事业才有了点起色,她怕她的抱怨会让他刚扬起的风帆泄了气,进退两难。
   她拿起遥控器,想看看电视有没有什么新闻,可换来换去,所有的台都是一片雪花,真是见鬼了!
   纳兰丢掉遥控器,一声突然的“喵呜”又把她惊得一颤——该死的猫!纳兰瞪了它一眼。要说这只白猫也真是倒霉,遥控器不偏不倚,刚好落在它的头上。它缩了一下头,机警地跳开,瞪着惊恐的小圆眼睛委屈地望着她的主人。
   从猫的眼神里,纳兰仿佛看到了自己的影子。
   荧幕上的雪花还在闪耀,纳兰干脆也不换台了,就盯着雪花发起呆来。呆愣中,她突然感觉怀里毛茸茸的,原来那只被砸疼的猫又不声不响地钻到了她的怀里——这个不计前嫌的小东西!
   纳兰笑了一下,赎罪般伸出手:“小白,乖,刚才对不起哦。”
   她俯下身子,在猫的头上亲了一下,把它紧紧地抱在怀里。
  
   2.
   小白失踪的事实,一直到第二天的上午纳兰才不得不相信。
   门反锁着,并没有窃贼侵入的痕迹。纳兰又检查了窗户的防盗网,完好无损。
   小白倒是喜欢爬窗。她不止一次看它立着身子扒着玻璃朝外看。会不会,它的身子不小心挤过防盗网?
   纳兰想到了什么,飞奔下楼。
   楼下空空的,什么都没有。她问了小区的保安,保安说,小区不可能来贼,门口有他们守着,还装了那么多监控,贼怎么进得来呢,猫是软体动物,从二楼掉下来也摔不死,再说它有九条命,说不定被哪位好心的爱猫人士给收养了。
   纳兰又回到楼上,在小区业主群、微信朋友圈发信息,希望能得到一些线索。
   三楼的大妈说,她清晨出门时,在楼道里看见过一只白猫,脖子上还栓着一根红绳子,有几个小孩子正提溜着绳子戏耍它。她说她把小孩子轰走,回去拿了把剪刀把绳子剪断,还倒了些牛奶放在它旁边,可等她遛弯回来时,猫已经不见了。
   纳兰又喜又忧,喜的是小白有消息了;忧的是,不知道它又去了哪里。
   她找到那几个虐猫的熊孩子,他们都纷纷摇头,一个个跑得比兔子还快。
   纳兰决定扩大寻找的范围。她打印了一些寻猫启事,把猫的照片和她的电话都印上,当路灯亮起来时,她走出家门,想趁着夜色把那些启事张贴出去。
   她一路走一路贴,附近的小区,路边的电线杆,凡是醒目的地方都不放过。其实她做这件事是心虚的,因为贴小广告违法,她也不想给这座美麗的城市糊上牛皮癣,可她没有办法,爱人常年出差,只有这只猫陪伴着她,小白是她的心灵寄托,她不能没有它。所以她是矛盾的,既希望别人能尽快看到她的寻猫启事,又怕别人注意到她。
   她像做贼一般贴完最后一张,无意中一回头,整个人凝住了。
   在她的背后十米远的地方站着一个人,那个人不知道什么时候出现的,似乎一直站在那里,她回头时,他好像还冲她点点头。
   高个子,长头发……昨天的情景又浮现在纳兰的脑海,纳兰的心一点点收紧,遇到麻烦了,她想。
   一味地躲避不是办法,纳兰开始意识到,这个人盯上了她,是福不是祸,是祸躲不过,为了弄清事情的真相,她决定不再逃避。
   纳兰暗暗打定了主意,如果他要抢劫,就把钱包和几十元的零钱都给他,如果他有其他不轨的动作……纳兰望望四周,附近小区的窗户大部分都还亮着,那橘黄色温暖的灯光给了纳兰信心,她的腰背挺直了,呼吸也均匀了一些。
   身后传来“嗒嗒”的脚步声,每一步都令纳兰心跳加剧。她强迫自己站稳了,身体僵直着,一动不动。
   脚步声越来越近了,仿佛就在她的背后,纳兰感觉身子摇晃了一下,她伸手扶住了旁边的电线杆。
  
   3.
   四个月前的那个周末,纳兰拿着一本书,去了郊外的小河边。
   随男友来到这个陌生的城市后,大部分时间她都蜗居在自己的小世界里,没有亲人,也没有朋友,排解孤独的方式就是读书。尤其是男友出差后,她发现书真是一个好东西,那些方块字仿佛带有魔力,让她一次次徜徉在别人的故事里不可自拔。她越来越着迷于读书的感觉,因为只有这样,她才能忘却自己。    男友说,你不要老待在家里,要多出去走走,风吹吹,日晒晒,有助于健康。
   她觉得也是。有一次踏青时,她发现了这么个风水宝地,以后便认准了这个地方,一有空便到这里来。
   小河出了三环,距离市内有十几公里,但因为比较顺路,也没有觉得太远。
   小河的对岸有一个新建成的龙湾小区,为了增加房子的卖点,他们把这条流动的自然河打造得如诗如画。
   纳兰把电动摩托停在堤上,沿着青砖甬路走到岸边的垂柳下。此刻,木槿花开得正旺,清风徐徐,蜂蝶飞舞。再看小河流水,碧波盈盈,鱼儿嬉戏,跃动处,搅动几番涟漪,那水便活了,荡漾之处,活色生香,乐趣顿生。处在这样的环境里,怎不叫人心旷神怡呢。
   纳兰坐在那块青石上,正要摊开书本,忽然听到附近有窸窸窣窣的声音。
   她四下寻觅,发现不远处的草丛里有只小白猫,它看起来有一个月大小,瘦小孱弱,正瞪着小圆眼睛友好地望着她。
   纳兰小时候也养过猫,那时候是因为家里有老鼠,妈妈从姥姥家抱来一只肥猫,每周从学校回家,那只猫都会钻到纳兰的被窝里跟她做伴。后来那只猫死了,妈妈说它是因为吃了药死的老鼠中毒死的。
   看着它弱弱的样子,纳兰心里一阵怜惜,肯定是谁家的猫仔走丢了。她小心地站起来,望着草丛里的小圆眼睛,想走过去逗逗它,但小猫明显受到了惊吓,发出一声纤细的“喵呜”,慌乱的脚爪拨开乱草,朝堤上逃去。
   纳兰追着它也上了河堤,小貓却从她的视线里消失了。纳兰愣了一会儿,心想,跑就跑了吧,最好能找到老猫,这么小的猫仔在外面流浪,肯定是被人遗弃的,太可怜了。
   就在她转身时,又一声细小的“喵呜”钻入耳膜,纳兰怀疑耳朵出了问题,但“喵呜”一声接一声地传来,她不得不相信一个事实,那只猫仔就在这附近。她开始寻找声音的源头,后来发现那声音是从她身边的摩托里发出来的,原来她追赶时,小猫慌不择路,竟然钻进了她的台铃电摩里。
   这种电摩的电池和车座之间有一个不大的裂缝,猫儿钻进去后,俨然把这里当成了最安全的地方,任纳兰努力了很久都无法让它离开。
   纳兰只好收工回家,路过一个修车摊时,她停了下来。
   修车的老师傅也没见过这稀罕景,他鼓捣半天,把车座卸掉搬开,才把这个“不请自来”的小东西取了出来。从此,它就在纳兰的家里正式入驻了。
   一开始,它胆子特别小,一到家就藏在窗帘后面不愿意出来。纳兰一边叫一边用火腿引诱它,慢慢的,它的意志被融化了,纳兰去厨房,它也跟去厨房,纳兰在电脑旁办公,它就在附近走来走去。
   纳兰去宠物医院给它打了疫苗,还驱了虫,洗了澡,剪了指甲,被人遗弃的小猫仔变成了娇滴滴的小公主。它撒娇似的偎在纳兰怀里,毛茸茸的皮毛如雪白的绸缎,没有一丝杂色。纳兰更爱它了,开心地叫它小白。小白在纳兰的精心喂养下一天天长大,它有着壮实的身体,慵懒的性格,温顺又狂野。
   晚上,它毫不客气地钻进纳兰的被窝里,得意地打着响亮的呼噜,与主人相依相偎,像一对患难与共的哥们。
   这哥们温顺起来像个大姑娘,淘气起来又像个难以管教的野孩子。白天,它吃饱喝足后,像箭一般在屋子里一下冲到这里,又一下冲到那里,有时候还故意拐个弯在纳兰身上蹭一下,再蹭一下,把纳兰的童心蹭得泛滥起来,丢掉书本,甩掉十字拖,与它在屋子里玩捉猫猫的游戏。幸福的博弈在小小的房间里展开,阳光充盈的两居室成了人和猫的天下。
   自从有了小白,纳兰的生活里便有了笑声,她常常想,如果日子一直就那样过下去也挺好的。
   可是,谁又能料到,四个月后,小白会狠心地抛下纳兰突然失踪,这让刚刚尝到快乐甜头的主人情何以堪。
   所以,纳兰不惜冒着被鄙视和被罚款的风险来街上贴寻猫启事,她不能没有小白,她一定要找到它。
   可是,找到它并非一件容易的事。
   现在,纳兰觉得危险正渐渐朝自己逼近,她扶着电线杆,屏息凝神听着背后的声响。
   脚步声“嗒嗒、嗒嗒”,纳兰的心跳“咚咚、咚咚”,时间缓慢地流动着,“咚咚”声还在继续,“嗒嗒”声却愈来愈远。
   那个人越过了她,从她身边慢慢走过去了。
   纳兰准备好的话一句也没有用上,那个人甚至连看都没看她一眼,就那样慢慢地慢慢地走过去了。
  
   4.
   启事贴出去后,纳兰的手机天天开机,而小白却始终没有一点音讯。
   就在她近乎绝望的时候,发生了一件意外的事。
   那天,门卫喊她下楼,说外面有人找。
   那个曾经出现在纳兰梦魇里的人,穿着淡青色的风衣,一副风流倜傥的样子,怀里抱着一只白猫,似笑非笑地看着对面走过来的惊愕的她。
   纳兰一眼就认出了他,那郑伊健式的长发和瘦高的个子已经印在她的脑海里了。怎么会是他呢?纳兰怎么也想不明白,她本不想过去,但到底没有管住自己射手座的好奇心。她很想知道,这是个什么样的人,他接近她的目的是什么。
   “哦……我看了你贴的寻猫启事,我……我给你送猫来了……你看,这是你家的猫吧?”
   他局促而又热情地笑着,但那笑容让纳兰更加紧张。她突然明白了一件事,在她的寻猫启事上有那样一句话,“提供信息或者送猫回家者,定重谢!”如果没有猜错的话,这个人是冲着“重谢”来的。
   她的视线落到那只猫上。
   那只猫跟她的小白很相象,但只看了一眼,纳兰就知道,它们也只是相象而已。
   “你看,它很可爱,是不是……”
   他想把猫递给纳兰,刚一松胳膊,那只猫忽然从他怀里倏地蹿了出去。
   于是,在这个阳光迷离的下午,一只惊恐的猫和一个追猫的人在小区里打起了游击战。硝烟弥漫中,猫跑得不见踪影,追猫的人最后也消失得无影无踪。    纳兰苦笑着摇摇头,只好对门卫说:“以后不要让什么人都进小区的门,有的人可能不是好人。”
  
   5.
   很多天过去了,小白终究没有回来。那个酷似郑伊健的怪怪的男人也从纳兰的生活中消失了。有时候纳兰会想想这件事,觉得那个人也没有她想象中的那么讨厌。
   这个人到底想干什么呢,他三番五次地出现以及怪异的举止,仿佛一个谜团,令纳兰百思不得其解。
   要不是后来发生的事,这个疑问可能永远也不会消除。
   夏天就要过去的时候,男友打来电话,说他出差就要回来了,问纳兰想要什么礼物。
   纳兰说:“你看着办吧,我其实什么都不缺。”
   男友说:“小白不是丢了吗,要不我给你再买只猫吧。”
   纳兰说:“你千万别,一只小白丢了就够我伤心了,以后我再也不养猫了。”
   那几天一直在下雨,纳兰觉得很无趣,也很无聊,决定去书店打发时间。
   文化路上有一家新开业的三联书店,两层楼,装修很奢华,但前来读书的人好像并不多。但她喜欢这里,人少,反而更中她意,她喜欢静。
   她来到新书专柜前,想看看最近都有什么新书出来,一本叫《过客》的书引起了她的注意。
   这是一本新出的精装散文集,作者叫夏天。纳兰知道夏天是本市的一个作家,曾在当地的报刊上开过专栏,她喜欢读他的文章,他的文笔优美又富有哲理,很养人。
   她翻阅着,犹豫着要不要买一本回去,刚翻到第一篇就被吸引住了。这篇散文的题目也叫“过客”,大意是居住在龙湾小区的男主在对面的河堤上散步,看到一个女孩在岸边安静地读书,她阅读的姿态让他产生了好感,可惜他天生害羞,迟迟不敢上前搭话,只能制造一次又一次的偶遇。当他无意中看到女孩与猫的镜头时,更断定了这是一位心地善良的女孩,并下决心要接近她。那天,他跟在女孩身后想寻机表白,没想到被她误会并产生了戒心。后来,他看到了女孩的寻猫启事,得知她的猫丢了,觉得这是一个很好的解释机会,便买了一只给她送过去,没想到事与愿违,天意弄人,有的人注定只是过客……
   文章不长,写得优美而傷感,尤其是文章里的一些细节,让纳兰看得有点恍惚,有种似曾相识的感觉。
   店员看纳兰还在犹豫,便拿出一张海报让她看,告诉她,这本书的作者明天要来这里签名售书,价格有优惠。
   纳兰看了一眼海报上的头像,心里“咯噔”一下。
   第二天,雨依然淅淅沥沥,并没有要停的意思。
   纳兰擎着一把伞,走在街上,伞被风顶着,斜飞的雨丝打湿了她的衣服,也打乱了她的心。她走得很吃力,有很多个瞬间差一点就要折回去,但那个庞大的叫好奇心的东西最终战胜了犹疑,驱使着她朝书店一步步走去。
   签名售书的地方已经排了长队,纳兰不是最后一个。看到这么多人来买书,纳兰替作者感到欣慰,仿佛这个人跟他有什么关系似的。
   前面的人越来越少了,不知道为什么。前面还有几个人时,纳兰突然改变了主意,她朝店员招招手,借口去卫生间,让她帮着把队继续排下去。
   她出来时,名已经签好了,店员把书递给她,她说声谢谢,把书接过来,拿起竖在墙角的雨伞就朝外走。走到门口时到底没有忍住,又回头看了一眼,没想到刚好与他探寻的目光对上。
   他似乎也认出了纳兰,一直盯着她看,眼神有些复杂。纳兰感觉耳根有些发热,她笑笑,又举起手中的书朝他晃了晃,慢慢转身退了出去。
   刚走没几步,一个店员追了出来:“喂,小姐,麻烦问一下,你跟那个作者是不是认识?”
   纳兰的眼睛突然有些发潮,她想了想,对那个店员说:“不,只是看着有些面熟而已,麻烦你告诉作者,就说……就说我和我的白猫都很感谢他。”
  
   6.
   一场秋雨落下来,天气凉了。
   纳兰提着行李去火车站,男友已经选好了婚纱,正在另一个城市里等着她。
   她没有想到的是,此时此刻,在她小区的楼下,有一个落寞的身影正在徘徊。他身着淡青色的风衣,怀里的玫瑰花还带着露珠,如一滴滴晶莹透亮的眼泪。
   秋风乍起,浩浩荡荡,寂寞的站台上,纳兰最后打量了一眼被抛在身后的城市,眼睛里装满了无限的留恋。
   ……
   纳兰很快适应了婚后的生活,日子如常地过着,并没有太大的变化,因为爱人似乎永远都那么忙,陪伴她的依然只有身边的那些书本。
   那本《过客》就放在她的床头,临睡前偶尔会翻上几页,有时候她会盯着扉页上作者的头像发会儿呆,觉得这个人长得其实还蛮帅的。
   时间长了,她又觉得有点对不住爱人。爱人对她那么好,还是她的初恋,怎么能背着他想别的男人呢。于是,她就把书合上,放到书架的角落里。
   后来,她好像把这件事忘记了,因为她从来没给人讲起过。只是,在以后的日子里,她除了读书,又新添了一个爱好——听歌,尤其是邓丽君的那首《粉红色的回忆》,她听了一遍又一遍,有时候自己也会跟着小声哼唱:
   “夏天夏天悄悄过去留下小秘密,压心底压心底不能告诉你……”
  责任编辑/何为
其他文献
高跷表演,是我国民间优秀的传统艺术表现形式。每逢重大节日、庆祝活动,我们当地就会以蹬高跷这样的花会表演来表达喜悦的心情。它深受群众,特别是幼儿的喜爱。高跷活动的开展不仅可以丰富幼儿的生活,还能帮助幼儿了解更多的民间艺术形式及其文化内涵,激发幼儿对民间花会的兴趣,培养民族自豪感。为此,北京市延庆区永宁幼儿园结合永宁地区的文化特色和幼儿的兴趣爱好,于每周五园本特色日开展民间花会小高跷的系列活动。  以
瘦削挺拔、走路带风,这是赵海洋给记者的第一印象。这位戴着圆框眼镜的科研工作者,是中国石化西北油田分公司副总工程师兼石油工程技术研究院院长。从固井队技术员、研究所所长、采油队队长,到工程技术研究院总工程师、采油气工程管理处处长,再到分公司副总工程师、工程院院长,赵海洋已在采油技术研究和管理领域深耕22年。  8年的基层生产经历,14年的技术管理与科研工作经验,练就了赵海洋一身过硬的本领。尤其是在超深
苏杭在消失了三年之后,终于出现了。   他现在不叫苏杭了,他叫“无情”。四大名捕里的那个面色苍白,肌肤胜雪,外表温润如玉的老大。手持一把山河扇,冷酷内敛,以暗器和轻功闻名天下。眼神落魄而深邃,眉宇悲憤而忧郁,一生为情所困,未能真正无情,又不能洒脱忘情,最终,只能将自己的内心完全地封闭起来。   秦小西是在七月底知道苏杭的下落的,她回老家看父母,听母亲说,苏杭在一个景区当演员,演无情。有人认出是
李二嫂的秘密  柳河村的李二嫂有五个孩子,临睡觉时炕上几乎找不到屁股大的空隙。大人只要觉得够挤,便不用担心缺了哪一个。  李二哥身体不好,在生产队里长期旷工。任凭李二嫂怎么能干,家里架不住嘴多。李二嫂刚刚三十几岁,脸上就堆了很多皱纹,像麻丝一般把那张窄脸捆住了。一次,公社新调来的女干事当着一堆人,愣是叫了她一声奶奶。她又羞又恼,捂着脸便跑了。  队里干活的时候,李二嫂从来不耍滑。即便队长张三奎叫大
张山凤觉得今早有点异样,睁开惺忪的眼睛看一眼窗外,天都大亮了,李家旺咋还睡得这么死,还不起床?张山凤嫁给李家旺43年了,从没见他睡过一天懒觉,即使是病了也没睡过。43年里,几乎每天都是李家旺先起床,顺带喊她一声:“喂,煮得饭了。”或者,“你起得床了。”   李家旺从不多言多语,跟她说话,也从不喊她名字,都是用“喂”“你”来代替,声音很轻很柔,像怕吓着她,碰伤她。不管她听着没听着,他从不说第二句。
她睁开眼睛,发现自己正面朝下趴在地上。那一刻她的神情还有些恍惚,等了好几秒后,她才渐渐明白过来,自己刚才又昏倒了。水泥地面又湿又凉,散发着腥味,像一块被冰水浸了几十年的铁板。她感觉浑身连针尖大的热乎气都没有,自己冷得就像一条被冻僵的鱼。她慢慢地回忆着昏倒前的情景:她半夜起来去外屋解手,然后往回走,走进屋门的时候她还特意看了一眼墙上的挂钟,然后她就失去了意识。   她看了看,自己离炕边有四米远的样子
苏中根,1966年生于安徽桐城,1982年考入安徽师范大学数学系。那一年,杭州大学开始招收概率论极限理论方向的研究生。命运中似乎隐隐有某种力量,将苏中根引入这一领域。  顺流而至  苏中根高中就读于桐城县的一所普通中学,数学是其强项。作为乡村的孩子,父母、师长对他最大的愿望是考上师范学校,将来做个中学老师。这大致上也是一代师范生的梦想。  考入安徽师范大学数学系,苏中根是激动的、快乐的、满意的。在
教育的魅力,源自她的标志性意义和永恒的光华。  走进北京市东城区工读学校,高大的教学楼赫然耸立,甬道旁的树木郁郁葱葱。在校园中流连一番,可以看见怀抱书本的女孩们相互致意,一起走进教学楼。操场那头,年轻张扬的男孩们肆意奔跑,又往球门里踢进了一个球。他们的过去,固然藏着些许的伤痛和遗憾,但他们的现在和未来,却已经充满光明。  四十年的建校历史,昭示了东城区工读学校在专门教育方面的付出与收获,更昭示了东
摘 要: 现行英语教育中语法教学的边缘化启示我们要进一步推动英语语法教学模式改革。本研究提出将多模态语料应用于英语语法教学的新思路,并深入探讨这类语料作为语法教学素材的优势和适用场景。  关键词: 英语 语法教学 多模态 《老友记》  引言  英语语法教学的必要性一直饱受争议。以往的英语语法教学模式通常采用显性的语法教学法,侧重语法翻译和基于转换生成语法的认知,忽略意义和语言的实际使用(林
一   现在走过来的是沈护乔。   冬天的夜幕一点一点降临,逐渐吞噬行色匆匆的人們。沈护乔从公交车上下来,穿破夜的朦胧,在夜幕中一点点浮现出来。   再过三天,就是除夕之夜。这三天,有多少人的心在加速跳动,一年,一年哪,一年的含辛茹苦,一年的忍辱负重,就这样好不容易地熬过去了,终于等来了年终总结的时候,总结意味着什么?意味着最后一个月有年终奖发放,因为心里有这份期盼,年底几乎没跳槽的人,大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