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知识在“学的课堂”中悄然生成

来源 :考试周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q547933332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初中数学“学的课堂”是指解放学生的本质力量,充分发挥学生数学学习的主观能动性,不断开掘学生的数学学习力,从而让学生拥有展示自我数学思想和方法的平台。在“学的课堂”上,每一位学生都感受到自我的学习潜质、体验到自我数学学习生命的力量。
  关键词:初中学生;学的课堂;潜质;学习内驱力
  近期,笔者在参与骨干教师培训系列活动中观摩了多节特级教师的示范课,受益匪浅。源于一次又一次的震撼,一个念想就产生了:能否在自己的课堂教学中“重复”一下名师们的足迹,体验一次专家们的教育智慧,让“学的课堂”渗透到自己课堂教学的每一个角落。带着这样的念想我设计了《字母表示数》一课。下面结合这节课的几个教学片段谈谈自己一些不成熟的思考。
  一、 问题情境
  小学里我们见过哪些用字母表示的式子?(举例)你觉得类似的例子能举完吗?
  学生轻松地回答此处的问题,学得轻松愉快,初步让学生感悟用字母表示数的简明性,一般性。“学的课堂”首先需要一种能够激发学生数学发现、数学探究的情绪场。正如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所说“教师如果不想方设法让学生产生情绪高昂的内心状态,一种不动情感的脑力劳动会带来疲倦。”此时此刻,学生的心中已经产生了强烈的学习内驱力。教师适时引导,让学生朝着教学目标的方向迈进,为整节课定下了良好的基调。
  二、 探究新知
  数学实验室:(苏科版教材 66页拼图活动)(将拼图结果填写在表格中)
  该环节意在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让学生在动手实践、自主探索、合作交流中主动发展知识,并内化为自身的数学能力,从中获得成功的体验,丰富自己的情感。在问题的讨论中培养学生的团结合作意识。在规律的探索中,体会由特殊到一般以及变与不变等数学思想。感悟用字母表示数除了简明、一般性以外,还可以揭示数量间的变化规律。
  縱观这节课,学生经历了从具体的情境中抽象出数量关系和变化规律的过程,体会到字母表示数的意义,形成初步的符号感,初步体会“简单—复杂”、“数形结合”以及变化中存在着不变等数学思想方法。课上学生情绪高涨,规律探究处深入思考,通过小组合作最终发现了多种有价值的图形间的变化规律,并会用字母式子表达。思路展示过程同学们能从不同的角度去发现,去获取知识,老师真正感受到了孩子们的潜力。学生思维多处发生碰撞,他们在矛盾、解惑过程中生成了新知。
  在新知探索中渗透了2个重要的数学思想:一是结合拼图过程,通过观察与思考,发现后一幅图比前一幅图多出的小正方形的个数依次为3、5、7、9…获取上述数据的方式有:(1)可以直接通过数图形中多出部分的小正方形个数;(2)也可以将相邻两组图形的序号相加;(3)还可以用序号数乘2减去1;(4)还可以用后一个图形的面积减去前一个图形的面积。虽然思考问题的角度不同,但得到的结论是一致的,正所谓——殊途同归。借助简单的图形发现上述规律之后,对于较复杂的图形变化可以将规律迁移使用,如:第十个图形比第九个图形多的个数,其思路可以套用上面的任何一种方法,原先同学们感到困难的是第n个图形比第n-1个图形多【n (n-1)】个小正方形。用任何一个数字去验证都是成立的。二是通过表格同样可以获得相邻两组图形之间相差小正方形的个数,也可以通过数据发现每个图形中小正方形的个数都是一个完全平方数:1、4、9、16、25…它们正好是每幅图的序号数的平方。和上面图形研究中发现的图形的面积是一致的。抛开实物图形我们利用数据也可以获得大正方形与正方形个数之间的变化规律。这些规律同样可以用字母是式子来表示为n2和2n-1。
  在上述两块问题的研究中可以发现,第一块是借助直观图形来思考的,研究方法是先从最简单的图形入手,然后研究较为复杂的图形,最后推广到所有的类似图形。利用一个字母表达式来解释数量间的变化规律,此处既体现了由特殊到一般的研究问题的方法,也可以感受到用字母表达式可以将复杂的图形变化定格在一个不变的字母表达式之中,变与不变并存,充分显露字母表示数的价值所在。第二块是借助数据来研究的,通过观察比较数据间的变化规律,同样可以获得答题思路。在数学里凸显了数形结合的思想。
  总而言之,“学的课堂”需要为学生打造匹配的“思维场”,让学生“以心验之”,从不同的学习活动中获取不同层面的生命感悟。让学生借助得天独厚的“玩数学”的优势,让自然成就学习,让兴趣成就思维,让思维生态再生,进而成就课堂。这样知识会在师生们的一路行走中悄然生成!
  参考文献:
  [1]卢立锐.如何培养学生质疑问难的习惯[J].上海中学数学,2005(3).
  [2]方叶强.慢教育:让数学课堂教学更精彩[J].贵州教育,2012(22).
  作者简介:
  王梅,江苏省新沂市,新沂市第十中学。
其他文献
摘 要: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古诗词是其中较为重要的部分,古诗词教学的进行不仅是对文化的学习与传承,更多的是一种精神的熏陶。在当前的小学语文古诗词教学过程中,还是存在一定的问题,限制了语文教学的高效进行,也难以取得理想的教学效果。本文重点对古诗词教学进行了研究,并且相应地提出了一些发展策略,旨在促进语文教学的正常进行,提高学生的鉴赏能力。  关键词:小学古诗词;语文教学;教学策略  古诗词的形成经历了
摘 要:数学是个很奇怪的科目,它存在着一种“梯次掉队”的现象,到了中高年级这种现象尤其明显。如何不让一个孩子掉队?这是摆在每位数学老师面前的一个大难题。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我认为首先要让孩子对数学感兴趣,喜欢数学这门学科,而这一切归根结底还得让孩子先从喜欢上数学课做起!问过很多学生:曾经让你印象最深刻的一节课是什么课?多数人的答案是语文课。的确,语文似乎有着得天独厚的优势:优美的诗句,感人的文章,再
摘 要:本文以“以学习为中心的教学”理念和实用策略工作坊学习体会为主线,从宏观、中观和微观的维度探讨以学习为本的教学思路和教学原则,结合自身教学实践,可为同行在教学活动中作参考。  关键词:宏观;中观;微观;学习  中国近代力学之父钱伟长认为:“大学教育的过程,就是必须要把一个需要教师才能获得知识的人,通过几年学习,其毕业时培养成不需要教师也能获得知识、无师自通的人。换言之,大学教育的一个重要任务
摘 要:伴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信息技术与自动化技术逐渐成为各个行业发展的基本趋势,作为培养自动化专业人才的高职院校纷纷建设自身的自动化课程,不过因为课程开设的时间较短,学校没有充足的时间结合社会实践开展深入的研究,为此在教学、人才培养模式、课程设置以及科研等方面还存在一些问题,这就需要一线的教师基于工地实践的基础上,开展自我的反思与提升。  关键词:科学技术;自动化;社会实践  一、 基于实践的教
摘 要:课堂提问是小学课堂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小学语文课堂中提问能够促进学生思维的发展、增强师生之间的互动,对于课堂教学有重要的意义。本文主要分析了小学语文课堂提问中存在的问题以及提高小学语文课堂提问的有效策略等等,希望能够对当前小学语文教学有一定的帮助和建议。  关键词:小学语文;课堂提问;问题;策略  课堂提问是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一个非常重要的组成部分,对于小学语文教学有重要的意义。首先,课堂提
摘要:小学数学“综合与实践”的教学目的即在于,借助观察、体验、实践日常生活中的数学知识,提升数学趣味性、实用性,在“玩乐”中潜移默化地增强学生的数学应用能力和综合素质。小学数学教材中“数学好玩”板块的教学,关键在于知识、情感态度的建构与迁移,要着重关注学生的学习体验,激发其自主学习的动能,在探索、发现过程中感受数学的应用价值和文化意义。那么,“数学好玩”到底怎么玩?本文从深化“以生为本”;推动“三
摘 要:高校本科生导师制是现在各大高校普遍尝试的一种教育制度,是我国高校实行学分制后积极探索实践的一项新型教育管理模式。以滁州学院经济与管理学院班导师制为例,介绍班导师工作的主要内容,以及分阶段进行的学生指导工作安排,为我国高校实施本科生导师制提供经验借鉴。  关键词:本科生;班导师制;高校  一、 班导师的工作内容  所谓本科生导师制,是指由高校教师担任大学生的导师,在一定期间内,对少数学生进行
摘 要:在授课过程中引入微课,在前期进行正确的选题、有效的设计课堂教学,及时精辟的总结和评价。发挥微课丰富的交互性,从根本上增强学生学习的主体意识。  关键词:微课;教学实施;教学模式  可编程控制技术课程的理论知识较抽象,需要突破传统的教学模式,实现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的高度融合。如果不在教法上下工夫,学生就有抽象难懂,枯燥无味的感觉。如何提升学生对专业课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是我们需要解
摘 要:教师专业发展需要通过教育实践进行提升,民间游戏是民族地区幼儿教师经常开展的实践活动。通过分析民族地区幼儿教师民间游戏指导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相关建议,能够在一定程度上为民族地区幼儿教师专业发展提供理论参考。  关键词:教师专业发展;民族地区幼儿教师;民间游戏指导  近年来,随着我国学前教育事业的大力发展,本土文化资源越来越受到重视。民间游戏作为本地优秀文化资源代表,越来越受到民族地区广大幼儿
摘要:在传统的应试教育逐渐地向素质教育转变的今日,人们对EQ的理解又有多少呢?简而言之,EQ也叫情商,它是指人的情感和社会技能,是智力因素以外的一切内容。它是决定人生成功与否的关键,正因为智商是天生的,而情商是靠后天培养的,因而,在教育过程中,人们就不能忽视情商培养这一重要环节了。特别是针对中学语文教育的特质,笔者认为:重视情绪情感在中学语文教育中的渗透作用,重视语文教学中的人文关怀和关注,以人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