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讨功能性电刺激结合肌电生物反馈疗法对脑卒中偏瘫患者下肢功能的影响。
方法采用随机数字法将80例脑卒中偏瘫患者分为4组,分别为常规治疗组、肌电生物反馈组、功能性电刺激组、联合治疗组,每组20例。常规治疗组接受常规康复治疗,肌电生物反馈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辅以肌电生物反馈疗法,功能性电刺激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辅以功能性电刺激治疗,联合治疗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辅以肌电生物反馈治疗和功能性电刺激治疗,每项技术治疗30 min,每日1次,每周5 d,共8周。治疗前和治疗8周后(治疗后),对患者的主动关节活动度(AROM)、10 s踝足屈伸运动(AFEM)、10 m最大步行速度(10 m MWS)、Fugl-Meyer量表(FMA)下肢部分功能进行评定。
结果治疗过程中,4组患者均未出现与治疗相关的严重不良事件或不良反应。治疗前,4组患者AROM、10 s AFEM、10 m MWS、FMA下肢部分组间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8周后,4组患者AROM、10 s AFEM、10 m MWS、FMA下肢部分均较组内治疗前改善(P<0.05)。治疗后,肌电生物反馈组AROM[(11.6±4.3)°]、10 s AFEM[(12.6±4.0)次]、10 m MWS[(0.8±0.4)m/s]、FMA下肢部分[(22.6±4.0)分]恢复显著优于常规治疗组(P<0.05)。功能性电刺激组治疗后AROM[(12.9±4.1)°]、10 s AFEM[(13.7±4.2)次]、10 m MWS[(0.9±0.4)m/s]、FMA下肢部分[(26.2±4.0)分]恢复显著优于肌电生物反馈组。与功能性电刺激组治疗后比较,联合治疗组AROM[(14.2±5.5)°]、10 s AFEM[(14.1±3.7)次]、10 m MWS[(1.0±0.5)m/s]、FMA下肢部分[(29.0±5.1)分]恢复较为优异(P<0.05)。
结论功能性电刺激结合肌电生物反馈疗法能显著促进脑卒中偏瘫患者下肢功能恢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