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随着新课程改革的全面推进和不断深入,教育观念也在不断更新。新课程改革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要求改变传统上单一的接受,强调学生主动参与,形成学生自主学习的新模式。自主学习是与传统的接受学习相对应的一种现代化学习方式,它更具有科学性和有效性。这种方式以学生作为学习的主体,通过学生独立的分析、探索、实践、质疑、创造等方法来实现学习目标。
美术是一门实践性、活动性很强的学科,自主学习在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上有着特殊的作用和重要的意义。说到美术的自主学习,通常认为就是学生在学习美术过程中,清醒自觉地掌握自己的发展过程,通过积极主动的自主设计、自主尝试、自主质疑、自主评价、自主总结、自主调整等学习环节,实现高效的自我发展。美术自主学习不是学生单方面的学习方式,而是教学双方在全新的观念指导下高度协调统一的一种新型组合方式。把握美术自主学习的实质,应把握以下几点。
(1)美术自主学习的核心是“自主”,“自主”是与“他主”相对立的。美术教学的目的是促进学生对美术学习的发展,学生是学习发展的主人,教师是学习发展的引导者。老师的任务是引导学生当好主人,而不是代替学生当主人。
(2)学生主体的自主作用体现在教学过程的始终。经历了“为什么学”—“学什么”—“应学到什么程度”—“应该怎么学”—“学得怎么样”—“怎样学的”—“怎样学会更好”的过程。
(3)学生的美术自主发展是通过一系列自主的美术实践活动实现的。其美术活动具体表现为自主设计、自主尝试、自主感悟、自主质疑、自主监督评价、自主反思总结、自主调整完善等教学环节。离开了这些具体环节,自主发展就没有了凭借。教师必须坚持实践第一的观点,让学生在美术活动中激发动机,产生内驱力,使学生越学越愿学;让学生在美术活动中获得成功体验、积累、提炼、升華认识,形成美术自主意识能力与良好习惯,使学生越学越会学;让学生在美术活动中锤炼悟性,培养反思能力和监控调整的能力,使学生越学越聪明,越富有灵性和独创精神。
(4)学生的美术自主学习离不开教师积极的主导。没有教师的主导作用,就谈不上学生的主体地位,没有学生的自主学习,教师的主导作用必将要成主讲、主问,而不是真正的主导。自主学习过程中教师的主导作用表现在下表中。
说到“导趣”,教师应该创设情境,营造出轻松欢乐的氛围,激发学习兴趣。
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是上好美术课的良好开端。“兴趣是学习最好的老师”。学生学习兴趣浓厚,情绪高涨,就会兴致勃勃而深入地学习美术的相关知识,甚至着迷在其中,遇到困难时也会表现出顽强的钻研精神。否则,只是表面地、走形式地去学,遇到困难时往往会丧失信心,不能坚持学习。因此,要促进学生主动地学习美术,就必须激发和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
注重情境的创设,让学生从被动学习转为主动学习。 传统课堂往往是老师“一言堂”,学生被老师牵着鼻子走,缺乏主动性、积极性,更谈不上自主学习,发挥创造性。老师在课堂中理应使学生认识到这是自己的学习舞台,唤起其内心对学习的欲望,感受到其中的乐趣。为此老师应采用多种手段,创设多样情境,如导入一段音乐或视频、讲述一些小故事、设计一次比赛、组织一次展演……,美术是一门视觉艺术,其形象性是其他学科无法比拟的,所以精美的图片、教具、手工作品无一不唤起学生内心对美的追求与喜好,再配上生动的语言和优美的音乐,更能引发学生内心的感触。比如在教授《京剧脸谱》内容时,考虑到现在大部分孩子对京剧较陌生、不感兴趣,我就先放了一段大家比较熟悉的杭天琪演唱的《唱脸谱》音乐视频导入新课,学生先兴致勃勃地欣赏了一段轻松愉快、赏心悦目的视频,课堂一开始就形成一种探求新知识、积极主动的气氛,激发继续学习脸谱的兴趣。
(5)评价美术自主学习的效果,既要看学生的学,也要看教师的导。学的方面,要看学得是否积极主动(学习态度)、清醒自觉(心理状态)、科学高效(方法、成效)。其中,科学高效一是科学得法,不是乱自主;二是效率高收益大,不是盲目尝试、低效探索。导的方面,要看导得是否及时、得力、得法。
美术自主发展着眼于培养学生的自主意识、能力与习惯。其中既包括美术学习方面的知识、能力和习惯;也包括美术之外的种种因素,如不迷信、不盲从、自主自立,自己掌握自己发展的命运的意识、能力和习惯等。这种意识、能力与习惯的最高体现,便是独立思考判断、自主规划选择、敢于创新又善于创新的个性品质和独创精神。
进行美术课程改革,要求我们应该努力适应素质教育的要求,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把学习的主动权还给学生,激发和调动学生美术学习的创造性。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让学生的美术学习方式顺应时代发展的要求,成为目前美术教育改革的重要任务之一。
美术是一门实践性、活动性很强的学科,自主学习在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上有着特殊的作用和重要的意义。说到美术的自主学习,通常认为就是学生在学习美术过程中,清醒自觉地掌握自己的发展过程,通过积极主动的自主设计、自主尝试、自主质疑、自主评价、自主总结、自主调整等学习环节,实现高效的自我发展。美术自主学习不是学生单方面的学习方式,而是教学双方在全新的观念指导下高度协调统一的一种新型组合方式。把握美术自主学习的实质,应把握以下几点。
(1)美术自主学习的核心是“自主”,“自主”是与“他主”相对立的。美术教学的目的是促进学生对美术学习的发展,学生是学习发展的主人,教师是学习发展的引导者。老师的任务是引导学生当好主人,而不是代替学生当主人。
(2)学生主体的自主作用体现在教学过程的始终。经历了“为什么学”—“学什么”—“应学到什么程度”—“应该怎么学”—“学得怎么样”—“怎样学的”—“怎样学会更好”的过程。
(3)学生的美术自主发展是通过一系列自主的美术实践活动实现的。其美术活动具体表现为自主设计、自主尝试、自主感悟、自主质疑、自主监督评价、自主反思总结、自主调整完善等教学环节。离开了这些具体环节,自主发展就没有了凭借。教师必须坚持实践第一的观点,让学生在美术活动中激发动机,产生内驱力,使学生越学越愿学;让学生在美术活动中获得成功体验、积累、提炼、升華认识,形成美术自主意识能力与良好习惯,使学生越学越会学;让学生在美术活动中锤炼悟性,培养反思能力和监控调整的能力,使学生越学越聪明,越富有灵性和独创精神。
(4)学生的美术自主学习离不开教师积极的主导。没有教师的主导作用,就谈不上学生的主体地位,没有学生的自主学习,教师的主导作用必将要成主讲、主问,而不是真正的主导。自主学习过程中教师的主导作用表现在下表中。
说到“导趣”,教师应该创设情境,营造出轻松欢乐的氛围,激发学习兴趣。
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是上好美术课的良好开端。“兴趣是学习最好的老师”。学生学习兴趣浓厚,情绪高涨,就会兴致勃勃而深入地学习美术的相关知识,甚至着迷在其中,遇到困难时也会表现出顽强的钻研精神。否则,只是表面地、走形式地去学,遇到困难时往往会丧失信心,不能坚持学习。因此,要促进学生主动地学习美术,就必须激发和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
注重情境的创设,让学生从被动学习转为主动学习。 传统课堂往往是老师“一言堂”,学生被老师牵着鼻子走,缺乏主动性、积极性,更谈不上自主学习,发挥创造性。老师在课堂中理应使学生认识到这是自己的学习舞台,唤起其内心对学习的欲望,感受到其中的乐趣。为此老师应采用多种手段,创设多样情境,如导入一段音乐或视频、讲述一些小故事、设计一次比赛、组织一次展演……,美术是一门视觉艺术,其形象性是其他学科无法比拟的,所以精美的图片、教具、手工作品无一不唤起学生内心对美的追求与喜好,再配上生动的语言和优美的音乐,更能引发学生内心的感触。比如在教授《京剧脸谱》内容时,考虑到现在大部分孩子对京剧较陌生、不感兴趣,我就先放了一段大家比较熟悉的杭天琪演唱的《唱脸谱》音乐视频导入新课,学生先兴致勃勃地欣赏了一段轻松愉快、赏心悦目的视频,课堂一开始就形成一种探求新知识、积极主动的气氛,激发继续学习脸谱的兴趣。
(5)评价美术自主学习的效果,既要看学生的学,也要看教师的导。学的方面,要看学得是否积极主动(学习态度)、清醒自觉(心理状态)、科学高效(方法、成效)。其中,科学高效一是科学得法,不是乱自主;二是效率高收益大,不是盲目尝试、低效探索。导的方面,要看导得是否及时、得力、得法。
美术自主发展着眼于培养学生的自主意识、能力与习惯。其中既包括美术学习方面的知识、能力和习惯;也包括美术之外的种种因素,如不迷信、不盲从、自主自立,自己掌握自己发展的命运的意识、能力和习惯等。这种意识、能力与习惯的最高体现,便是独立思考判断、自主规划选择、敢于创新又善于创新的个性品质和独创精神。
进行美术课程改革,要求我们应该努力适应素质教育的要求,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把学习的主动权还给学生,激发和调动学生美术学习的创造性。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让学生的美术学习方式顺应时代发展的要求,成为目前美术教育改革的重要任务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