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晚和希望小学

来源 :新民周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hysywlp2007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蛇年春节越来越近,网上关于春晚的话题也多了起来。最近热议的不是晚会怎样办,而是该不该办。据某主流媒体微博曝料:一台晚会最低成本1000万,一个春节,光“上星”晚会有40多台,成本5亿!40万元可办一所希望小学,5亿可建1250所希望小学;资助16.7万名贫困孩子。根据网上投票74.12%网友赞成停办春晚,反对停办的仅0.8%?姑且不论春晚受不受欢迎,且说这条微博发布的论断方法就存在问题:一是我们的成本观念,二是我们面对数据的态度。
  首先,这条微博把希望小学当成春晚的机会成本是概念偷换,读者的同情心在此刻被绑架了。因为机会成本的存在是以要放弃另一些东西(或其他再投资机会)的确实存在为前提——我们花钱买东西,而这个东西的机会成本是我们损失的银行利息,因为利息是你用这些钱可以保证确实得到的最大价值。其他投资机会都不是我们确定可以得到的,它不能成为机会成本考虑。事实上,即便不办春晚,那些钱也不会花到希望小学头上。所以,你也许不喜欢某些春晚节目,但至少不会因为办不了希望小学而觉得春晚该停办。如果以希望小学作为机会成本的計量单位,任何超过40万的事情我们都不用干了,因为那是一所希望小学的造价。和那些贫困失学的孩子相比,我们又还有什么不能暂时舍弃?
  其次,会上网投票的人,通常以大城市年轻群体居多,而时下也往往是年轻人不喜欢看春晚这种传统形式的晚会,而更多的老一辈的人群以及中小城市、农村等地乐于看春晚的人群,恰恰不是热衷于网上投票的那个人群。所以网友投票是否停办春晚是一个典型的“用脚投票”的问题,与春晚的成本无关,与春晚是否精彩也无关。
  总的来说,春晚该不该办,成本多少,的确值得讨论,但不要什么都用希望小学说事,如果不真的打算建那些学校的话;如果主流媒体要刊登这样的数据,至少也应该同时公布测评的方式方法,受众的数量范围等统计辅助信息,不然类似的逻辑偏见,是会误导读者的。
  作者邮箱:bigyuanli@hotmail.com
其他文献
近期,《小星星》与南昌市图书馆共同举办了“诵读经典 传承国学”少儿诵读比赛。这次比赛的评委阵容相当强大,他们分别来自江西省文化厅、江西省图书馆、南昌市文化新闻出版局、南昌市图书馆及《小星星》杂志社。  一位清秀的女孩坐在古筝前,弹奏了一段婉转悠扬的古乐。过了一会儿,女孩优雅地起身,朗朗读来:“你从唐诗宋词中走来,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饱含情感的声音将听众们带入了那个古韵悠然、诗香弥漫的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