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班“蚕豆”主题课程的生成思路与策略

来源 :早期教育:教育教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irius1394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幼儿园自然探究类课程是指在幼儿园室内外自然环境的条件下,在师幼互动的过程中,教师对幼儿的自然需要和感兴趣的自然事物进行价值判断,不断调整活动以生成能帮助幼儿获得情感、道德、知识技能全面发展的课程。为了满足幼儿对自然事物的好奇心和探究欲望,让幼儿园的课程更丰富、更有趣、更贴近幼儿的生活,我们进行了一些尝试和探索。本文以种植园里的蚕豆为例,谈谈幼儿园自然探究类主题的生成思路与策略。
其他文献
理想状态下的家长会,应当是大范围传播教育理念的渠道,是高效率沟通的平台。然而伴随着学前教育理念的不断更新和发展,家长会却没有紧跟时代的步伐,还保留着传统的教师"供给"
从2010年起,笔者坚持每周到羽毛球馆收集废旧的羽毛球球筒和羽毛球,利用辅助材料,和幼儿一起动手制作各种游戏材料,供幼儿自主游戏时选用。一、制作材料  1.主体材料:废旧羽毛球筒。  2.辅助材料:燕尾夹,松紧带,各色鞋带,魔术贴,羽毛球筒蓋,羽毛球。二、材料准备  第一步:测量球筒的尺寸。完整的羽毛球筒为圆柱体、空心,尺寸一般为:高39cm,直径6.5cm。  第二步:按尺寸切割球筒。根据幼儿臂
幼儿园里几乎每个班都有一两个行为比较“特别”的孩子,他可能更好动一些,更调皮一些,小朋友们经常告他的状,有时可能老师也拿他没办法。案例一:不适应集体生活的潇潇潇潇在
目的探讨膝关节周围骨折脱位合并腘动脉损伤的诊断与治疗效果。方法 16例膝关节周围骨折脱位合并腘动脉损伤患者中,行腘动脉端端吻合4例,自体大隐静脉或小隐静脉移植12例;同
一、活动源起《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以下简称《指南》)对大班幼儿提出"能连续拍球"的目标建议,因此平时孩子们活动经常要用到球。受场地限制,我园的球统一放在一楼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