准分子激光角膜上皮瓣下磨镶术联合紫外线核黄素角膜交联术在圆锥角膜中的应用

来源 :中华眼视光学与视觉科学杂志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yangsh1967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

通过准分子激光角膜上皮瓣下磨镶术(Epi-LASIK)联合紫外线核黄素角膜交联术对早期圆锥角膜进行屈光重建和治疗,探讨该方法在早期圆锥角膜中的应用价值及临床意义。

方法

前瞻性研究。早期圆锥角膜患者18例(31眼),采用Epi-LASIK联合紫外线核黄素角膜交联术进行治疗,应用方差分析对术前及术后1、3、6个月的UCVA、BCVA、角膜地形图参数进行比较。

结果

31眼术前UCVA(logMAR)0.70±0.24,术后1、3、6个月的UCVA分别为0.09±0.16、0.06±0.20、-0.06±0.03。术后1、3、6个月的UCVA均较术前提高(F=3.39,P<0.01)。术后1、3、6个月的BCVA较术前无明显提高。术前角膜K值为(46.65±2.91)D,术后1、3、6个月分别为(42.94±3.88)D、(41.72±4.38)D、(41.99±3.84)D,术后角膜较术前平坦(F=3.57,P<0.05)。

结论

Epi-LASIK联合紫外线核黄素角膜交联术可以有效提高早期圆锥角膜患者的视力。

其他文献
目的分析糖代谢状况不一致的单卵双生子之间血清胆红素水平的差异,探索新的糖代谢异常的标志物。方法自2014年1月至9月,由社会募集双生子55对,选择18 ~70岁、经口服葡萄糖耐量试验(OGTT)后确诊糖代谢情况不一致的单卵双生子,将其分为糖代谢异常组[包括糖尿病和糖耐量减低(IGT)]和血糖正常组。检测血液生化指标,以Spearman相关分析血清胆红素与血糖等参数之间的相关性。结果(1)入选9对双
目的观察辛伐他汀和氟伐他汀对大鼠胰岛β细胞胰岛素合成的抑制作用及机制。方法8周龄健康雄性Wistar大鼠90只,体重250~300 g,饲养1周内处死。采用胆管注射胶原酶法提取大鼠胰岛,分为对照组(11.1 mmol/L RPMI 1640培养液)、辛伐他汀组(100 μmol/L辛伐他汀+ 11.1 mmol/L RPMI 1640培养液)和氟伐他汀组(100 μmol/L氟伐他汀+11.1 m
目的探索二甲双胍单药治疗中国新诊断2型糖尿病(T2DM)患者临床疗效的预测因素。方法选取2008年11月至2011年6月参加"阿卡波糖对中国新诊断T2DM患者的作用机制研究" (MARCH研究)的二甲双胍单药治疗48周的患者为研究对象,以糖化血红蛋白降低值(ΔHbA1c)为因变量,以基线各参数为自变量进行多元线性回归分析。结果(1)本研究共纳入354例新诊断T2DM患者,男性208例,女性146例
目的探讨计算机辅助手术系统(Higemi)在小儿复杂性肝脏肿瘤精准手术中的诊疗价值及临床意义。方法对2012年6月至2015年1月因肝门部肿瘤及肝脏巨大肿瘤行肝切除患儿共21例进行分析,使用计算机辅助手术系统(Higemi)对患儿薄层CT图像进行三维重建和手术规划设计,准确判断肿瘤位置及其与周围血管的毗邻关系,明确手术可行性,用以指导手术;分析肿瘤病理分型、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输血率、并发症等。
期刊
目的评估Rex-bypass shunt联合贲门周围血管离断术治疗小儿门静脉海绵样变性引起的肝前性门静脉高压症的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08年8月至2013年12月行Rex-bypass shunt联合贲门周围血管离断术的21例门静脉海绵样变性的患儿临床资料。男13例,女8例,年龄3~49岁,按照年龄分为A、B、C三组,术前完善门静脉系统彩色多普勒超声、CT门静脉造影(CTV)及其三维成像、肝功能
角膜移植术后白内障是常见的并发症,与常规白内障手术相比,角膜移植术后白内障手术具有较高的风险。通过在白内障手术前对角膜内皮细胞进行详细全面的评估,判断角膜移植术后进行白内障手术的安全性,在手术时应用先进的白内障手术设备及技术,选择合适的术式,以及术后进行长期的随诊,会让更多角膜移植术后并发白内障的患者获得更好的治疗,拥有更佳的生活视力。
目的探讨远用近视矫正眼镜对近视少年儿童阅读姿势的影响。方法横断面调查研究。对148例屈光度为-0.50~-6.50 D,散光度小于-0.75 D的少年儿童开展调查,以照相机拍摄的方式记录阅读姿势,并测量其不戴镜与戴镜状态下远、近距离阅读时头眼转动幅度,以探讨戴镜与否对近视儿童阅读的影响。数据采用配对t检验和Pearson相关分析处理。结果①近视是否矫正影响阅读时的头、眼位置,配戴矫正眼镜可以减小阅
目的使用双通道视觉质量分析系统(OQAS)分析手机阅读对大学生泪膜及调节力的影响,并分析屈光度与泪膜及调节力的关系。方法前瞻性自身对照研究。使用OQAS分别检测并比较53例在校大学生(共106眼)手机阅读1 h前后的泪膜稳定性(OSI值)及调节力。指标前后对照采用配对t检验,成组比较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多组间比较采用方差分析。结果手机阅读1h后泪膜稳定性及调节力均发生了改变,OSI值升高(泪膜稳定
目的观察RGPCL对圆锥角膜患者的视力及角膜前表面形态的影响。方法回顾性病例对照研究。Pentacam眼前节分析系统分期为KK2期的圆锥角膜眼,有效配戴RGPCL者22例(28眼)作为实验组,无效配戴RGPCL者8例(9眼)作为对照组,均为理想或可接受的三点接触的配适状态。观察配戴RGPCL 1年后的矫正视力及配戴前后角膜前表面形态学参数的变化。采用配对t检验进行数据分析。结果配戴RGPCL 1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