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批判性思维的人物形象鉴赏

来源 :教育界·A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ChinaKing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课堂教学当中离不开批判性思维。教师在反思教学案例的时候,不断积累教学经验,对照教学新理念找到不足并加以改正,做到教学相长。《鸿门宴》内涵丰富,通過文本细读的方法,辅以对比分析手段,鉴赏刘、项两大阵营的主要人物,在观察课堂实录基础上,探讨教学成败得失,以便教学相长。
  【关键词】《鸿门宴》;人物形象;教学反思
  2017年版新课标实施以来,学科核心素养成为新标杆。回归到语文课程的目标就是语言建构与运用,在已经积累的语言材料间建立起有机的联系,在探究中理解、掌握语言文字运用的基本规律[1]。
  福建师范大学孙绍振教授认为,不能忽略对经典文本的解读,需要重视文本细读,于差异处细细挖掘。我们可以从《鸿门宴》(粤教版高二语文必修5)一课中获得启示。新修订的课程标准明确提出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笔者将批判性思维运用到该课例当中,反思教学过程和教学方法,从中挖掘出更多闪光点,或将成为教师教学进步的推手。
  一、课堂实录
  师:我们常常说“性格决定命运”。《鸿门宴》里面人物的命运彼此间有着密切的关联。我们需要在课文中通过对语句的具体分析,找出他们的性格特点,然后分析他们的形象。我们先来回顾一下,多角度分析人物形象有什么方法?
  生1:性格加身份。
  师:性格加身份推出了人物形象(板书:性格 身份形象)。
  我们在第1到第5自然段课文的研读里面也用了这种方法,对里面出现的人物进行了分析,那么这节课我们继续研读课文,多角度对比分析两大阵营主要人物形象,注意主要人物形象。这里有个难点就是要抓住里面的细节。首先我们来回顾一下课文脉络,课文6~8段情节如下(展示ppt):
  沛公谢罪——项王留饮——范增示意——项庄舞剑——樊哙闯帐
  范增曾经三次举玉珏示意项王,这是什么意思呢?然后是我们最熟悉的“项庄舞剑,其意常在沛公”,这是什么情况?最后是樊哙闯帐。通过这一系列线索就把6到8自然段的情节基本概括了。这些细节里面隐藏了鸿门宴的哪些杀机?这些杀机是怎么样来的呢?请各位同学根据课文里的具体语句来进行探索。
  (一)小组合作探究
  展示ppt问题1:刘邦VS项羽,两大阵营各有哪些主要人物出场?
  师:刘邦阵营有哪些?
  生2:张良、樊哙、曹无伤。
  师:项羽阵营有哪些主要人物?
  生3:范增、项庄、项伯。
  展示ppt问题2:分别对两大阵营的主帅、谋士、武将、间谍四类人做人物形象对比分析。教师布置课堂任务,全班分四组,每组分别讨论研究一类人物,前后桌同学组建小的讨论组。十分钟讨论结束后,写出小组讨论结果,并推举小组长发言。
  第一组:主帅对比,刘邦对项羽。
  第二组:谋士对比,张良对范增。
  第三组:武将对比,樊哙对项庄。
  第四组:间谍对比,项伯对曹无伤。
  (二)文本细读,分析人物形象
  (十分钟后)
  师:大家已经推选出了自己小组的代言人,我了解了一下,许多同学都有精彩的观点,对文本的解读也到了一个比较细致的地步。那么我们先请第一小组的同学来分析一下。
  生4:项王优柔寡断。
  师:为什么说项王优柔寡断?
  生4:因为前面范增劝说过项王,并且“数目项王,举玉珏示者三”,范增想要项王动手,然后项王听了刘邦的话,犹豫了。
  师:就是说前面刘邦说他们在楚王面前约为兄弟联盟对吧?那还有没有其他内容可以补充?
  生4:还有第8段,“项王按剑而跽”说明他警惕性很高。
  师:他警惕的是谁?为什么警惕性很高?
  生4:警惕刘邦,怕他造反。
  师:这时候进来的是谁?我们要注意一个情节,这个客是谁?
  生4:客是樊哙。
  师:樊哙属于哪个阵营?
  生4:樊哙属于自己阵营。
  (同学们笑了)
  师:想想樊哙属于哪个阵营?
  生4:项王阵营。
  师:你同桌好像有不同意见,来请他说说。
  生5:樊哙属于刘邦阵营,项羽摸不清刘邦的意图,所以警惕起来了,气氛变得剑拔弩张。
  师:好,我们要注意研读细节,不要跑到敌军阵营里去了。我们发现了他的一个小错误。我们来看其他学生分析的结果。
  生6:我们分析的人物是刘邦,然后在第6段,表面上是刘邦在道歉,实际上他是在据理力争地抗拒,这里也体现了他能屈能伸的特点。
  师:我们用文本里的话来看一下,“谢曰”这里的“谢”有道歉的意思,然后他说“臣与将军勠力攻秦”,“勠力”是合力的意思。然后一口一个“将军”,后面又出现“将军”,反复出现“将军”是什么意思?先说“我是臣,您是将军”,这是什么意思?
  生6:抬高对方,贬低自己。这句话暗示了刘邦和项羽曾经为兄弟。“将军战河北,臣战河南”暗示两个人都是劳苦功高的。“然不自意能先入关破秦”,“不自意”是没料到,暗示了两个人在楚王面前有先入关中为王的约定。“今有小人言,令将军与臣有郤”名义上是怪罪小人,实际上是在责备项羽亲信小人。这里都体现他的机智,还有一点狡诈。
  师:第二组哪个同学来分析?
  生7:我分析的是张良和范增两个人。从第7段的“范增数目项王,举所佩玉玦以示之者三,项王默然不应”看出,项王没有答应他,就默然不应。然后范增就擅自做主,出去把项庄召进来,想要把沛公给杀了。这里可以看出范增很冲动,不稳重,没有在意项王的感受。
  师:你觉得他是怎样的谋士?
  生7:深谋远虑、有谋略、行事果断的谋士。第8段樊哙闯进酒宴里面,张良没有唯唯诺诺地向项王解释樊哙是一个武将,整个人是很莽撞的,希望项王不要责怪他。他介绍了樊哙的身份,说他是沛公身边的侍卫,显示出张良的从容和不卑不亢。   师:第三组哪个同学来分析?
  生8:第8段,张良和樊哙交谈后,樊哙“侧其盾以撞,卫士仆地”,写出了他的勇猛,而且为了保护主公,比较忠心。“樊哙覆其盾于地,加彘肩上,拔剑切而啖之”体现了他粗犷豪放。他还说刘邦劳苦功高却被人陷害,而且还要被诛杀,这不符合道义。
  师:你看这么粗的一个人,拿着剑切猪肉吃的人,怎么说出逻辑这么严密的话?
  生8:他被人暗示了,张良不是出去见樊哙了嘛,他们之间省略了一段话,张良教樊哙说的。
  师:从这里可以看出张良和樊哙两个人的什么性格特点?
  生:张良心思缜密,樊哙能服从上级。
  师:因为时间关系,我们来小结一下。刘邦说的话跟樊哙说的话几乎一样。可见他们在赴宴之前,肯定是提前谋划好了一切,统一口径应答。刘邦、樊哙之间又有什么计划?这些人物之间的故事,他们内部的勾连还有很多蛛丝马迹,就留在下一节课下一个小组的同学继续分析。希望大家在读《鸿门宴》的时候,细心一点,抓住里面的细节。回头我们继续分析《鸿门宴》。下课。
  二、课堂观察
  这节课是在翻译完文言文和梳理故事情节之后才开始讲的。这个课例思路清晰,结构严谨,环环相扣,师生互动较多,课堂充满活力。
  (一)对比手法鉴赏人物
  这堂课没有简单罗列人物,而是把刘项两大阵营人物进行对比。在分层对比的时候,刘邦、项羽的人物形象跃然纸上,学生对他们的认识也更加清晰。这两个主帅虽然都统领千军万马,但是他们的性格完全不同,行事方法也不一样,鸿门宴上的临机反应各有不同。学生对比分析之后,就能逐步鉴赏出人物形象。
  (二)抓住细节分析形象
  长篇文章最忌讳眉毛胡子一把抓。该课例没有出现这个问题,教师能够引导学生仔细阅读文本,从细节入手,抓住每个人物的行为和话语,探析其内心真实意图,从而提炼出人物形象。比如对樊哙这个粗中有细、勇猛無畏、忠心护主的形象的分析就抓住了细节。
  (三)课堂时间把握不准
  新教师对课堂掌控还不到位,尤其是对时间把握不精准。教师提前五分钟讲课,中间留了将近十分钟进行讨论,这种小组合作探究是值得借鉴的,但是对时间的把握不到位,结果在下课铃声响了之后,最后一组的学生没有时间发言了,不得不说是一个遗憾。
  三、改进建议
  需要改进的是新教师对课堂时间把握不准,导致下课还没讲完。建议四个小组各选出一个代表发言即可,这样可以缩短时间。另外,新教师对于小组合作探究模式的运用尚处于摸索阶段,学生还需要继续磨炼,才能达到亲密合作、共同进步的效果。
  在布置课后作业时,不妨参考历史上对项羽的不同评价,从多个角度分析项羽兵败自刎。学生在课后深入思考,写出了《我眼中的项羽》《多角度看项羽自刎》《杜牧和李清照眼中的项羽哪个是真的?》等文章。
  【参考文献】
  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2017年版2020年修订) [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20.
其他文献
折翼的“海鸥”  美国人伦纳德·伯尼早年曾在莱特飞行学校学习,后来到多家飞机公司任职,第一次世界大战时还做过美军的飞行教员。按说这样一位老资格的飞行员对飞机的发展趋势应该颇有了解,但伯尼却坚信只有尽可能地模仿鸟类才是王道。他经常观察海鸥的飞行特性,认为符合“自然法则”的飞行器要比莱特式的机型更有效率。这样的想法并不新鲜,早在莱特兄弟之前就有不少人仿照鸟类的运动研制扑翼机,但都以失败告终。伯尼当然不
【摘要】陶行知“生活即教育”理念的提出,为小学低年级道德与法治课程打开了生活化教学的思路。教师可以巧妙通过教材留白、组织课堂活动、寻找生活案例、创设生活场景等方式,构建生活化课堂,陶冶学生的道德情操。  【关键词】生活化;教学理念;低年级;道德与法治  “生活即教育”是著名教育家陶行知的教育理念。他认为教育来源于生活,主张教育要依靠生活,改造生活。生活化教学的开展,有助于学生充分理解道德与法治课程
【摘要】新课程标准指出:课程资源是决定课程目标能否达成的重要因素。因此,在初中生物教学中,教师应尽可能地利用一切可以利用的资源,多角度地有效利用生物课程资源,从而提高生物课堂教学实效。  【关键词】初中生物;课程资源;课堂教学  广义上看,只要能够应用于课堂教学,能够服务和支持教学,并有助于教学开展的资源,都可以称为课程资源。《生物新课程的评价与资源》一书中明确指出:生物学课程资源包含生物学的教材
禁飞区又称禁航区,是禁止任何未经特别申请许可的飞行器飞入或飞越的某一特定地理空域。主要以军事干预为手段,阻止被制裁的政枞(政府)打击平民,最终达到人道主义救援的目的。要有效执行禁飞区行动,就必须派遣军用飞机在该区域进行空中巡逻,并且有权击落未经授权便进入该区域的任何飞行器。禁飞区对于大多数人来说,并不是一个新名词,但对于为什么要建立禁飞区,什么时候建立禁飞区,在哪里建立禁飞区,如何建立禁飞区,禁飞
【摘要】慈溪阳光实验学校在学科拓展性课程开发上动力十足,专门开辟“演艺吧”,为音、体、美学科提供校园拓展空间,定期举办个人(小组)书画专场、演唱会、演奏会、舞动童趣大PK等专场演出,给学生培养、激发和发展兴趣爱好,以及开发潜能、张扬个性提供了平台。尤其是围棋拓展性课程的开发,更是走在学校素质教育前沿,为学校开展其他拓展性课程提供了参考。  【关键词】拓展;思维;传承,文化  一、调研内容及形式  
DC-8型机是美国道格拉斯公司研制的四发动机大型喷气式客机。1955年6月开始设计,1958年5月30日首飞,1959年9月交付投入使用。DC-8是民航历史上第一代喷气式客机,动力装置采用喷气式发动机以及使用后掠式机翼。  DC-8是波音公司波音707的最大市场竞争对手。最初,道格拉斯公司由于DC-7型客机成功占据了同级别客机市场的主导地位,主要精力都投入对DC-7的改进方面,对喷气式客机的研发落
【摘要】随着社会的发展及权利意识的觉醒,家庭教育正式进入教育系统,与学校一起负责学生的教育。然而学校与家长在教育目标、内容、方式及评价体系方面有较大差异,所以家校共育的开展并不顺利。基于此,本文分析并探讨了家校共育的有效途径,如整合学校与家庭的教育资源,协同构建家校共育课程,培养学生的素养和品格等,以实现家校共育的真正价值,推进家校共育事业的持续发展。  【关键词】家校共育;家庭教育;实践研究  
鸟儿飞翔靠翅膀,飞机翱翔靠机翼。作为飞机空气动力学设计中最关键的部件,飞机飞行时的绝大部分升力都是由机翼产生的。现代的大型喷气式民用客机与军用运输机在巡航阶段多以0.75~0.85马赫的高亚声速飞行在空气平静稀薄的万米高空。从升力的需求来看,维持这些具有光顺外形的庞然大物实现高亚声速巡航并不需要很大面积的机翼,机翼面积过大反而会造成飞机与空气问摩擦阻力的增加:从推力的需求来看,现代大型飞机的各种气
党的十九大召开以来,朝阳区档案局把学习宣传贯彻党的十九大精神作为头等大事,深刻领会精神实质、全面把握科学内涵、紧密联系工作实际、迅速掀起学习热潮,紧紧围绕“四个中心”首都城市战略定位和朝阳“新三区”建设目标,把学习宣传贯彻党的十九大精神与破解难题、推动工作、转变作风结合起来,将学习宣传贯彻党的十九大精神推向深入,力争在新时代档案事业取得新突破。  一、把握实质突出“准”,统筹学习有特色  按照市委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日本战败,日本空军也随之解体。1954年7月1日,在美国的扶持下,日本重建空中武力,并按其宪法规定,称之为“日本航空自卫队”(空自)。日本空自成立初期,只有6700余人和以教练机为主的146架旧式飞机。至1957年,先后组建了第1、2、3、4航空团及其指挥机构航空集团司令部,共有人员2.26万人,各型飞机786架,其中作战飞机244架。随着经济的迅速发展,日本政府极力想由一个经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