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在高校推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大众化

来源 :大观周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ws12340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大众化的过程是由抽象到具体、由深奥到通俗、由被少数人掌握到被广大人民群众所理解和掌握的过程。高校推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大众化是正处在社会转型期培养合格公民的要求,高校要充分发挥在人力资源、传播媒介、校园文化等方面的优势,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由实践的理论转化为高校师生的自觉追求。
  关键词:高校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大众化
  
  一、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大众化的内涵
  “大众化”在《辞海》中指“群众化”, 汉语词典中指“变得跟广大群众一致,适合广大群众需要。”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大众化的过程 是一个由理论到实践的过程,即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由抽象到具体,由深奥到通俗,由被少数人掌握到被广大人民群众理解、掌握的过程,从为广大人民群众所理解、认同并运用,发挥观念整合、价值导向、行为规范的实践价值的结果。基本内容包括:马克思主义指导思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民族精神,社会主义荣辱观。
  二、高校推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大众化的必要性和可行性
  (一)推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大众化是我国处于社会转型期的时代背景下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必然要求
  改革开放三十年来党和国家各项事业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十二五”时期将是我国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关键时期,成为中国启动新一轮改革的节点。高校作为社会主义建设后备军的重要基地,需要在社会转型期内发挥其引领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导向能力和强大的理论辐射能力,为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做出应有的贡献。党的十七大提出“切实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融入国民教育和精神文明建设全过程,转化为人民的自觉追求。” ①同时提出“推动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重要战略命题。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属于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的范畴,在高校推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大众化本质上是推进马克思主义大众化。
  (二)推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大众化是培养社会主义合格公民任务的要求
  根据党的十七大提出的“优先发展教育,建设人力资源强国”的战略部署制定《国家中长期改革与发展规划纲要》,其中提出教育改革要树立正确的教育价值观和教育理念,确定“培养现代社会的合格公民”的教育目标。因此,高校要把培养合格公民作为基本职责,发挥高校优势资源,培养大学生的权利义务意识、民主法治意识和社会责任意识,树立“社会主义民主法治,自由平等,公平正义”理念,成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后继力量。高校要把培育合格公民作为教育教学的重要环节,并贯穿于学校教育、家庭教育和社会教育的各个方面,创新教育方式,丰富教育内容,增强教育的针对性和时效性。大力推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大众化,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发挥自主性、能动性和创造性。
  (三)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大众化必须实现由理论术语向大众化语言的转变
  要使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具有“新鲜活泼的,为中国老百姓喜闻乐见的中国作风和中国气派”必须解决在普及中的语言通俗化问题。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目前的表述停留在政治层面和宏观层面上,难以为广大人民群众所理解和接受,如何实现由政治术语向通俗化语言的转变是当前我们实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大众化面临的重要问题。列宁提出:“最高限度的马克思主义=最高限度的通俗和简单明了。”②但是,通俗化并不等于庸俗化,所以我们既要与庸俗化划清界限,又要深入研究如何用大众化的语言推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
  三、高校推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大众化的途径
  (一)对大学生进行理论灌输教育,发挥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课的传统优势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作为一种社会意识形态,与其他的科学理论一样,不会在人们的思想中字符产生出来,必须进行理论的灌输。因此,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课要坚持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必须从外部灌输的原理,发扬党的思想政治教育的优良传统,对大学生进行系统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教育。要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教育渗透到教育教学的全过程中,体现在高校的日常管理中。要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融入到高校人文学科和自然学科课程的教学过程中,充分发挥各门课程的育人功能。借助高校开设思想政治理论课的优越平台并用大学生喜闻乐见的语言灌输系统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教育,做到进课堂、进教材、进头脑。
  (二)充分发挥高校人力资源优势,提高马克思主义宣传队伍的素质
  高校拥有一大批思想政治理论素质较高的人才,其中作为主力军的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拥有很高的政治觉悟和学术水平,在思想方面,能够与党保持一致,并能够以党的使命和纲领作为行动指南;在教学方面,能够将党的最新思想动态贯穿于整个教学过程中,并能够根据时事不断调整教学方法和教学内容,以期达到最佳的教学效果,大大提高了马克思主义宣传教育的时效性,提高了大学生对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领悟能力和实践能力。同时高校还拥有一大批包括教师和学生在内的优秀的共产党员,他们在保持先进性、做好思想和行动上的表率方面起着模范带头作用。因此,要充分发挥无产阶级先锋队的示范性和领导作用,使全体师生都积极参与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大众化这一过程中。
  (三)利用多种载体开展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宣传普及活动
  校园载体在承载、传导校园文化,形成良好的校园风气方面起到了文化渲染的作用。要充分利用校园网、校报、校园宣传栏、校园广播等媒介,开设专页、专版、专栏大力宣传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以生动形象的方式引导全体师生充分认识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大众化的重要性和必要性。从高校实际出发,深入调查研究编写适合本校师生心理特点和接受能力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普及读物,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基本内容和基本要求进行恰当的宣传普及。组织一批理论素养深、表达能力强的优秀教师开展多种形式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宣讲活动,创新宣讲形式、提高宣讲效果,让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深入人心,形成全体师生共同遵守的价值理念和行为规范,充分认识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理论内涵和重大意义。
  (四)发挥学生社团组织、社团活动在引领校园文化中的作用
  学生社团组织是学生基于共同兴趣、爱好和促进共同发展而组织起来的学生群众组织,在调动学生积极性、主动性、参与性等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有利于学生将外在的教育内容内化为自身追求,并在实践中提升综合能力,从而达到良好的教育效果。在普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大众化过程中应充分利用社团组织的平台,开展各种形式丰富多彩的的宣传学习活动。如举办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系列讲座、组织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知识竞赛、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小组等,调动广大师生的政治热情,在学习研究中提高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理论素养。在开展的各项活动中发现学习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先进典型,以先进典型教育广大师生,发挥榜样的力量所具有的影响力和感召力,推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大众化取得实效。
  参考文献:
   [1]列宁选集:第4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88:101—103.
   [2]列宁全集:第5卷[M] ,北京:人民出版社,1986:322—323.
  [3]潘玉腾,陈赵阳.推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大众化的路径选择.福建师范大学(哲学社会科学版),2009(1).
  [4]刘书林.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实质和路径[J].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2008(9).
  [5]李海峰,唐钰,刘雯.依托校园文化平台,推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大众化[M].科教导刊,2010(7).
其他文献
文章从初中科学的特点出发,阐述了科学创新教育的教学模式,即主体性教学模式、探索性学习的教学模式、实验性教学模式和实践性(实习)教学模式。
回 回 产卜爹仇贱回——回 日E回。”。回祖 一回“。回干 肉果幻中 N_。NH lP7-ewwe--一”$ MN。W;- __._——————》 砧叫]们羽 制作:陈恬’#陈川个美食 Back to yield
报纸
<正>一、日本便利店选址策略(一)支配型策略支配型策略是指集中配置于比较狭小的特定区域的店铺网,通过集中开店巩固市场份额,同时迫使竞争对手无法进入该地区。如7-11,一旦
固定式列管换热器管板的变形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 ,其中有管程压力与壳程压力作用 ,管束支承效应 ,列管与壳体之间不同的热膨胀以及管板与壳体 /管箱之间连接的相互作用等 .本
目前,我国的体育教学工作正处于改革时期,面对层出不穷的体育教学理念,我们应慎重选择,首先,要勇于摆脱陈旧的教学观念,大胆尝试新颖的教学手段;其次,要符合我国体育教育发展现状,适应
本刊讯(记者颛锡良曹凯云)在7月8~10日召开的河北省落实“加快现代畜牧业发展意见”座谈会上.省农业厅副厅长、省畜牧兽医局局长张钰就当前河北省存在的与畜牧产业相关的几大突出
经济的发展使人民生活水平得到很大提高。与此同时,人们的消费观念以及生活态度使人们对冷藏运输的需求大大增加。数据显示,目前中国大约82%的肉类、73%的水产品、91%的水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