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代河工制度研究——基于江南苇荡营为对象的历史考察

来源 :聊城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hermitjin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清代江南苇荡营既是隶属江南河道总督属下“河标营”的重要组成部分,承担着黄淮运河防物料的种植、采割、运输,是一种准军事化组织,同时还指分布于清代江南省山阳、海州、安东、阜宁等地的沿海、沿黄、沿湖国家官方滩地,专门用来种植芦苇等河工物料,又是一种土地形式。清代苇荡营的设置、功能及裁撤,既反映了国家对漕运与河防的重视,同时也突出体现了河道部门内部利益的争夺与博弈。
其他文献
聊城青年作家范玮的先锋小说创作是一条行不由径、履险出格的实验之旅。他受阿根廷作家博尔赫斯“幻想文学”影响很大,致力于非现实梦境的营造、叙事迷宫的构建,小说魔幻色彩浓
城市化的过程也是农村剩余劳动力的转移过程。通过研究城市化背景下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的影响因素,构建基于城市化的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影响因素模型,采用多变量Johansen协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