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
评价等腰直角三角形原理应用于超声定位下深静脉穿刺的效果。
方法采用前瞻性随机病例对照研究方法,对因需临时建立血液透析通路而要进行深静脉穿刺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及对照组:应用等腰直角三角形原理超声定位穿刺组(治疗组)和彩超探查血管后传统定位穿刺组(对照组)。每组46例,分别比较两组在性别、年龄、透析病因、穿刺部位、第一次穿刺成功率、并发症发生率、置管耗时的差异。
结果两组患者在性别、年龄、透析病因、穿刺部位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对照组穿刺颈内静脉30例患者,第一次穿刺成功16例患者,第一次穿刺成功率53.33%(16/30);置管耗时(545.5 ± 120.3)s;穿刺股静脉16例患者,第一次穿刺成功8例,第一次穿刺成功率50.00%(8/16),置管耗时(500.6 ± 120.6)s;对照组共发生穿刺点血肿3例,误穿动脉3例,并发症发生率13.04%(6/46)。治疗组穿刺颈内静脉32例,第一次穿刺成功31例患者,第一次穿刺成功率96.88%(31/32);置管耗时(99.5 ± 34.8)s;穿刺股静脉14例,第一次穿刺成功14例患者,第一次穿刺成功率14/14;置管耗时(99.8 ± 44.8)s;治疗组未发生穿刺点血肿及误穿动脉等并发症。两组最终均完成深静脉穿刺置管,第一次穿刺成功率治疗组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置管耗时治疗组少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并发症发生率治疗组少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等腰直角三角形原理超声定位深静脉穿刺具有优越性,与B超传统定位深静脉穿刺相比,可提高第一次穿刺成功率,缩短置管时间,不增加并发症发生率,临床医生可独立完成操作,值得在临床上广泛推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