等腰直角三角形原理用于超声定位下深静脉穿刺的效果评价

来源 :中国医师进修杂志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cloudyang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

评价等腰直角三角形原理应用于超声定位下深静脉穿刺的效果。

方法

采用前瞻性随机病例对照研究方法,对因需临时建立血液透析通路而要进行深静脉穿刺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及对照组:应用等腰直角三角形原理超声定位穿刺组(治疗组)和彩超探查血管后传统定位穿刺组(对照组)。每组46例,分别比较两组在性别、年龄、透析病因、穿刺部位、第一次穿刺成功率、并发症发生率、置管耗时的差异。

结果

两组患者在性别、年龄、透析病因、穿刺部位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对照组穿刺颈内静脉30例患者,第一次穿刺成功16例患者,第一次穿刺成功率53.33%(16/30);置管耗时(545.5 ± 120.3)s;穿刺股静脉16例患者,第一次穿刺成功8例,第一次穿刺成功率50.00%(8/16),置管耗时(500.6 ± 120.6)s;对照组共发生穿刺点血肿3例,误穿动脉3例,并发症发生率13.04%(6/46)。治疗组穿刺颈内静脉32例,第一次穿刺成功31例患者,第一次穿刺成功率96.88%(31/32);置管耗时(99.5 ± 34.8)s;穿刺股静脉14例,第一次穿刺成功14例患者,第一次穿刺成功率14/14;置管耗时(99.8 ± 44.8)s;治疗组未发生穿刺点血肿及误穿动脉等并发症。两组最终均完成深静脉穿刺置管,第一次穿刺成功率治疗组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置管耗时治疗组少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并发症发生率治疗组少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

等腰直角三角形原理超声定位深静脉穿刺具有优越性,与B超传统定位深静脉穿刺相比,可提高第一次穿刺成功率,缩短置管时间,不增加并发症发生率,临床医生可独立完成操作,值得在临床上广泛推广。

其他文献
切口的不断缩小是白内障超声乳化手术发展的趋势.近年来随着手术器械及设备的发展,微切口白内障手术逐渐成为临床医生的首要选择.切口缩小的目的在于更好地提高术中及术后的安全性、更小地改变角膜形态以及使患者更大程度地受益等.作为一项新兴的手术方式,对于微切口白内障手术的最佳手术方式以及最合适切口大小的选择等一系列问题仍存在争议.且随着手术技术、超声乳化设备以及IOL设计的不断进步,特别是飞秒激光在白内障术
目的通过观察支气管哮喘急性发作患者血清中白细胞介素(IL)-33、IL-18水平,探讨IL-33、IL-18表达水平与支气管哮喘急性发作之间的相关性。方法选取80例支气管哮喘急性发作患者(观察组)和80例同期健康体检者(对照组),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测定两组血清IL-33和IL-18水平,并进行比较。采用全细胞自动分析仪和免疫比浊法测定观察组患者血清中嗜酸性粒细胞(EOS)和免疫球蛋白
1例81岁女性患者因发热在30 h内3次应用吲哚美辛栓(第1次经医师同意,第2、3次为自行使用),每次1枚,每枚100 mg。首次使用吲哚美辛栓后40 h、末次使用该栓剂后10 h,患者出现大汗淋漓、呼吸困难、恶心、口唇发绀、抽搐、意识丧失、呼之不应、血压降低等休克症状,全身出现大小不等红斑及斑丘疹伴瘙痒。考虑为吲哚美辛栓致迟发型过敏性休克和药疹。立即给予吸氧、5%葡萄糖注射液250 ml静脉滴注
目的探讨老年人饮食习惯与高同型半胱氨酸血症(HHcy)的关系,为老年人防治HHcy提供膳食干预的依据。方法以"北京市老龄化多维纵向研究"2009年的调查人群为研究对象,进行膳食习惯调查,并收集空腹血清,检测总同型半胱氨酸(tHcy)及血生化指标。根据食物对tHcy体内代谢的不同影响,将老年人日常膳食分为三类:(1)富含维生素B12/叶酸/甜菜碱:鸡/鸭蛋、豆制品、猪/牛/羊肉、蔬菜。(2)富含维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