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一、物理实验教学工作的重要性
物理科学是一门实验科学,物理中的概念、定律、规律等都是在实验的基础上得到的。如: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得出,就是通过实验的演示,然后通过对实验的分析,得出成像规律的;物理实验是物理素质教育非常重要的方面,通过实验培养学生动手、动脑能力,是现代教育的重要特征,所以应加强实验教育,重视分析实验原理、实验误差,实验中注重科学态度和方法。
二、农村初中实验教学的现状
(一)实验投入。
二十世纪八十年代中期,农村初级中学都相继建起了物理实验室和生物化学合一实验室模式的“农村初中实验中心”,有了开展实验教学的基地,装备条件有了巨大变化,实验教学得以巩固和发展。但随着时间的推移,课程改革的推进,原有的装备已不适应现代教学的需求。加之原有的实验器材老化,损耗严重,资金投入严重不足,以至仪器缺损无法填补、维修,学生分组实验根本无法做,甚至连一些演示实验也做不起来。本该作实物操作的实验却被搬到了黑板上,成了“黑板实验”,长期的“黑板实验”,使学生失去了“实验的兴趣”,感到学习物理很乏味。
(二)实验室工作人员的状况。
农村中学的物理实验教师年龄结构偏大,以临近退休年龄人员为主。工作上精力不足(已力不从心),专职人员少、兼职人员多,接受新生事物的能力比较差,业务水平不高,参加培训机会少,离实验室工作人员的要求相距太远,这样一支队伍,维持日常教学已挺费劲,要全面实行实验准备实验及实验后的仪器整理和维修就恐怕是勉为其难了,怎能把实验工作开展得如火如荼?
(三)教师思想上的麻痹:小看“小实验”。
在新教材中,教材列出了许多小实验,而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小看了这些“小实验”,认为这些学生一看就明白的小实验,没必要做。久而久之,使得一些小实验学生没有掌握,有些小实验没见过,甚至有些都没听说过。而这些“小实验”是“大”实验的基础。前苏联的教育巨匠苏霍姆林斯基有这样一名话:“学生的聪明才智来自他们的手指尖”,揭示了动手实验的重要性。且学生动手操作是激发学习兴趣,发挥创造性的有益活动。
(四)实验教法单一。
在物理实验教学中,教师往往是采用先准备仪器、做实验、观察现象、归纳出结论的步骤进行。而没以学生实际(认知水平,学习习惯等)、教材特点去设计教法,不注重情境的创设,引发思维的积极性。学起于思,思源于疑。如问:物体吸收热量,温度是否升高?激发学生强烈的求知欲望,然后通过实验会收到较好的效果;教法单一也显示在:物理实验教学中,往往忽视电教媒体在实验教学中的应用,视觉效果差,而电教媒体可通过图、文、声、像,将实验的过程清晰地再现在学生面前,大大提高了实验效果。如:《用伏安法测电阻》实验时,可让学生先看一遍录像,对实验过程心中有数,然后再边看录像边做实验,效果很好。
(五)物理实验学中,存在四“少”。
1、实验教学中,实验记载少。准备学生实验是实验教学中一项经常的工作,有的实验年年做,但以前没有记载。上次实验出现的问题隔一年就忘了,这次还会重复出现,多走了弯路,浪费了时间。因此,做好实验记载,斩断工作盲目性,增强科学性。在实验中出现的问题,需改进的地方加以记载,能在以后的工作中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2、书面考核多,实际操作少。长期以来,社会和家长甚至上级主管部门评价学校的标准往往是一个升学率,评价学生就是看分数,很自然地大家仍以应试、升学为轴心来安排教学内容,对于实验内容的教学,也只注重书面知识的传授,结论的得出,让学生记实验现象和实验结论,而过程怎样并不注重。而这与现行的《课标》背道而驰,培养不了学生的动手操作、分析、归纳能力。3、实验搀扶的多,自主的少。在物理实验教学中,教师总是把实验器材准备好,写好实验步骤,然后学生在教师的搀扶下完成实验,归纳结论,而学生真正能自己完成的实验可谓凤毛麟角。其实有的实验可完全放开手来让学生通过实验来完成学习内容。例如:在讲《磁体和磁极》这节内容时,可让学生在课前准备好足够的实验器材:指南针、各种铁钉、漆包线、钢丝、铝片、大头针、钢条、几块形状不同的磁铁。然后学生逐步实验得出磁体、磁极的概念以及磁体的四个基本性质:1、吸铁性;2、指向性;3、磁体两端磁性最强,中间磁性最弱;4、磁极间相互作用规律:同名磁极相排斥,异名磁极相吸引。这样轻而易举地完成了学习内容。4、注重结论,渗透辩证唯物主义思想少。初中物理教材中有许多实验有辩证唯物主义,使学生在学习自然科学的同时,也接受辩证唯物主义思想教育。如:物体温度的变化会引起物态变化,物态变化引起物体体积、密度、比热的变化;在凸透镜成像中,物距变化引起像的性质的变化,反映了事物的变化由量变到质变。通过教学,使学生逐步形成辩证唯物主义的科学世界观,掌握认识世界的科学方法。但在农村初中物理教学过程中,往往只是研究实验现象及结论,而不注重各事物之间的关系,也就无从谈起辩证思想的渗透。
三、农村初中物理实验教学的对策
针对以上的现状,我们必须从人员配制、思想、实验教学内容、实验教学方法、考查力度上抓起。
(一)、配备专职人员,加强培训。
实验室工作人员必须具备丰富的专业知识,较高的业务水平;有一定的利用教育技术进行教学的理论技能,并懂得运用一定的教学规律;具备运用教育技术器材进行信息传播的技能,并掌握设备的工作原理和一般维护知识。此外,还要求能根据新课标要求,具备选择器材的基本能力,尽量用最简单的器材,收到最好的效果。因此,实验室必须配备专职人员,做到专职专用;同时,加强实验室工作人员的培训,使之具备较高的专业知识和实际操作能力。
(二)更新实验教学观念。
依照新课程理念,我们教师转变传统的应试教育观为素质教育观,变传授知识的教学观为培养学生学会学习的教育观,使实验教学成为学生质疑、信息收集和处理、探究的实践活动培养学生学习的独立性和自主性,将学生的发展放在首位,引导学生积极参与科学探究。
(三)改变实验教学方法。
教学时要改变传统的教学模式,让学生主动操作、探究、分析、归纳出结论。通过探究活动,不仅体现了“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的理念,更增强了学生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了学生科学的思维方法,更重要的是在探究过程中培养了学生的创新精神。
同时将封闭式实验变为探究式实验,其意义不在于立即得到一个明确的结论,而在于激发学生不断探究,在一定条件下得到相对满意的结论,符合科学发展的规律;同时,借助多样化的教学手段,借助计算机、幻灯投影将一些在实验现象不太清楚的实验制成课件,便于学生清晰地观察到实验现象,受到较好的教学效果。
物理科学是一门实验科学,物理中的概念、定律、规律等都是在实验的基础上得到的。如: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得出,就是通过实验的演示,然后通过对实验的分析,得出成像规律的;物理实验是物理素质教育非常重要的方面,通过实验培养学生动手、动脑能力,是现代教育的重要特征,所以应加强实验教育,重视分析实验原理、实验误差,实验中注重科学态度和方法。
二、农村初中实验教学的现状
(一)实验投入。
二十世纪八十年代中期,农村初级中学都相继建起了物理实验室和生物化学合一实验室模式的“农村初中实验中心”,有了开展实验教学的基地,装备条件有了巨大变化,实验教学得以巩固和发展。但随着时间的推移,课程改革的推进,原有的装备已不适应现代教学的需求。加之原有的实验器材老化,损耗严重,资金投入严重不足,以至仪器缺损无法填补、维修,学生分组实验根本无法做,甚至连一些演示实验也做不起来。本该作实物操作的实验却被搬到了黑板上,成了“黑板实验”,长期的“黑板实验”,使学生失去了“实验的兴趣”,感到学习物理很乏味。
(二)实验室工作人员的状况。
农村中学的物理实验教师年龄结构偏大,以临近退休年龄人员为主。工作上精力不足(已力不从心),专职人员少、兼职人员多,接受新生事物的能力比较差,业务水平不高,参加培训机会少,离实验室工作人员的要求相距太远,这样一支队伍,维持日常教学已挺费劲,要全面实行实验准备实验及实验后的仪器整理和维修就恐怕是勉为其难了,怎能把实验工作开展得如火如荼?
(三)教师思想上的麻痹:小看“小实验”。
在新教材中,教材列出了许多小实验,而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小看了这些“小实验”,认为这些学生一看就明白的小实验,没必要做。久而久之,使得一些小实验学生没有掌握,有些小实验没见过,甚至有些都没听说过。而这些“小实验”是“大”实验的基础。前苏联的教育巨匠苏霍姆林斯基有这样一名话:“学生的聪明才智来自他们的手指尖”,揭示了动手实验的重要性。且学生动手操作是激发学习兴趣,发挥创造性的有益活动。
(四)实验教法单一。
在物理实验教学中,教师往往是采用先准备仪器、做实验、观察现象、归纳出结论的步骤进行。而没以学生实际(认知水平,学习习惯等)、教材特点去设计教法,不注重情境的创设,引发思维的积极性。学起于思,思源于疑。如问:物体吸收热量,温度是否升高?激发学生强烈的求知欲望,然后通过实验会收到较好的效果;教法单一也显示在:物理实验教学中,往往忽视电教媒体在实验教学中的应用,视觉效果差,而电教媒体可通过图、文、声、像,将实验的过程清晰地再现在学生面前,大大提高了实验效果。如:《用伏安法测电阻》实验时,可让学生先看一遍录像,对实验过程心中有数,然后再边看录像边做实验,效果很好。
(五)物理实验学中,存在四“少”。
1、实验教学中,实验记载少。准备学生实验是实验教学中一项经常的工作,有的实验年年做,但以前没有记载。上次实验出现的问题隔一年就忘了,这次还会重复出现,多走了弯路,浪费了时间。因此,做好实验记载,斩断工作盲目性,增强科学性。在实验中出现的问题,需改进的地方加以记载,能在以后的工作中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2、书面考核多,实际操作少。长期以来,社会和家长甚至上级主管部门评价学校的标准往往是一个升学率,评价学生就是看分数,很自然地大家仍以应试、升学为轴心来安排教学内容,对于实验内容的教学,也只注重书面知识的传授,结论的得出,让学生记实验现象和实验结论,而过程怎样并不注重。而这与现行的《课标》背道而驰,培养不了学生的动手操作、分析、归纳能力。3、实验搀扶的多,自主的少。在物理实验教学中,教师总是把实验器材准备好,写好实验步骤,然后学生在教师的搀扶下完成实验,归纳结论,而学生真正能自己完成的实验可谓凤毛麟角。其实有的实验可完全放开手来让学生通过实验来完成学习内容。例如:在讲《磁体和磁极》这节内容时,可让学生在课前准备好足够的实验器材:指南针、各种铁钉、漆包线、钢丝、铝片、大头针、钢条、几块形状不同的磁铁。然后学生逐步实验得出磁体、磁极的概念以及磁体的四个基本性质:1、吸铁性;2、指向性;3、磁体两端磁性最强,中间磁性最弱;4、磁极间相互作用规律:同名磁极相排斥,异名磁极相吸引。这样轻而易举地完成了学习内容。4、注重结论,渗透辩证唯物主义思想少。初中物理教材中有许多实验有辩证唯物主义,使学生在学习自然科学的同时,也接受辩证唯物主义思想教育。如:物体温度的变化会引起物态变化,物态变化引起物体体积、密度、比热的变化;在凸透镜成像中,物距变化引起像的性质的变化,反映了事物的变化由量变到质变。通过教学,使学生逐步形成辩证唯物主义的科学世界观,掌握认识世界的科学方法。但在农村初中物理教学过程中,往往只是研究实验现象及结论,而不注重各事物之间的关系,也就无从谈起辩证思想的渗透。
三、农村初中物理实验教学的对策
针对以上的现状,我们必须从人员配制、思想、实验教学内容、实验教学方法、考查力度上抓起。
(一)、配备专职人员,加强培训。
实验室工作人员必须具备丰富的专业知识,较高的业务水平;有一定的利用教育技术进行教学的理论技能,并懂得运用一定的教学规律;具备运用教育技术器材进行信息传播的技能,并掌握设备的工作原理和一般维护知识。此外,还要求能根据新课标要求,具备选择器材的基本能力,尽量用最简单的器材,收到最好的效果。因此,实验室必须配备专职人员,做到专职专用;同时,加强实验室工作人员的培训,使之具备较高的专业知识和实际操作能力。
(二)更新实验教学观念。
依照新课程理念,我们教师转变传统的应试教育观为素质教育观,变传授知识的教学观为培养学生学会学习的教育观,使实验教学成为学生质疑、信息收集和处理、探究的实践活动培养学生学习的独立性和自主性,将学生的发展放在首位,引导学生积极参与科学探究。
(三)改变实验教学方法。
教学时要改变传统的教学模式,让学生主动操作、探究、分析、归纳出结论。通过探究活动,不仅体现了“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的理念,更增强了学生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了学生科学的思维方法,更重要的是在探究过程中培养了学生的创新精神。
同时将封闭式实验变为探究式实验,其意义不在于立即得到一个明确的结论,而在于激发学生不断探究,在一定条件下得到相对满意的结论,符合科学发展的规律;同时,借助多样化的教学手段,借助计算机、幻灯投影将一些在实验现象不太清楚的实验制成课件,便于学生清晰地观察到实验现象,受到较好的教学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