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理教学中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

来源 :杂文月刊·教育世界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xxasp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目前大部分中学物理教学十分注重系统知识的传授,对于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重视和研究的还很不够,教师在教学中也较少考虑如何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国际竞争的关键在于人才素质,而人才素质的优劣则体现在其创新能力上。新世代赖以生存的基础就是不断创新,而创新的源泉就是人的创造思维。创新型人才要靠创新教育来培养,那么,创新教育如何进入初中物理课堂?物理课堂教学应怎样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这些都是广大初中物理教师亟待研究解决的重要课题。
  知识经济时代呼唤创新型人才,当然,创新能力的培养不是一蹴而就的,它是一个渐进的、长期的培养过程。
  【关键词】物理教学 创新 培养
  一、创新的含义及内涵
  物理学作为新技术应用、新学科创立、新思维发展的原动力,始终屹立于科学前沿,推动着技术的进步和创新。创新能力是在强烈的创新意识驱动创造思维的条件下,能主动胜任某项任务变革的主观条件。它绝非是一种知识特征,而是一种性格、一种精神、一种综合素质。创新意识、创造思维集中体现在创造能力上,构成创新能力的内涵,创新意识是“萌发”创造思维的“导火线”;而创造思维则是创新能力的“内核”,是有所发现、有所发明、有所创新的开端。
  二、提高物理教师的创新意识
  教育本身就是一个创新的过程,教师必须具有创新意识,改变以知识传授为中心的教学思路,以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为目标,从教学思想到教学方式上,大胆突破,确立创新性教学原则。
  三、教师的鼓励是学生创新能力发展的保障
  (一)学生在求知的过程中属于不成熟的个体,在探索中出现这样或那样的错误是难免的,也是允许的。教师不要急于评价,出示结论,而是重在帮助弄清出现错误的原因,从而让他们以积极的态度去承认并且改正错误,与文过饰非相比在对待错误的态度上,这个不正是一种创新态度吗?比如:教学中常见的插嘴,可理解为学生的不遵守纪律,也可以理解为学生思维快的表现,这就要看他们的动机是什么,再作结论。
  (二)多给學生一些鼓励,一些支持,对学生的正确行为或好的成绩表示赞许。学生时期自我评价能力较低,常常默认教师的评价,而且常以教师的评价衡量自己在群体中的地位。同时,又常从成人的表情或语言判断对其的评价,带有一定片面性。因此,教师应对学生正确行为表示明确的赞扬,使学生明白教师对他们的评价,增强他们的自信心,使学生看到自己成功的希望。比如:教学中宜常使用表扬的语气词,如:很好!太棒了!不错有进步等等表示你的关注和赞许。
  四、激发学生的创新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兴趣也是创新的重要动力,创新的过程需要兴趣来维持。
  (一)利用物理中的历史人物、典故、物理学家的童年趣事、某个结论的产生等等激发学生的创新兴趣。学生一般喜欢听趣人趣事,教学中结合学习内容讲述物理发展的历史和历史上物理学家的故事,象物理理论所经历的沧桑,物理学家成长的事迹,物理学家在科技进步中的贡献,物理中某些结论的来历,既可以了解物理学的历史,丰富知识,又可以增加学生对物理的兴趣,学习其中的创新精神。
  (二)利用学生渴求他们未知的、力所能及的问题的心理,培养学生的创新兴趣。兴趣产生于思维,而思维又需要一定的知识基础。在教学中出示恰如其分的出示问题,让学生跳一跳,就摘到桃子,问题高低适度,问题是学生想知道的,这样问题会吸引学生,可以激发学生的认知矛盾,引起认知冲突,引发强烈的兴趣和求知欲,学生因兴趣而学,而思维,并提出新质疑,自觉的去解决,去创新。
  (三)合理满足学生好胜的心理,培养创新的兴趣。学生都有强烈的好胜心理,如果在学习中屡屡失败,会对从事的学习失去信心,教师创造合适的机会使学生感受成功的喜悦,对培养他们的创新能力是有必要的。让学生展开想象的翅膀,发挥它们不同的特长,在活动中充分展示自我,找到生活与物理的结合点,感受自己胜利的心理,体会物理给他们带来的成功机会和快乐,培养创新的兴趣。
  (四)利用生产、生活中依据物理定律发明的工具,激发学生的兴趣。生活中大量的生产、生活用具,有的是依据物理中的重要理论产生、发明的。在教学中尽量把生活实际联系到物理课堂教学中,通过物理走向生活、生活走向物理,产生共鸣,驱使学生们创新,维持长久的创新兴趣。
  (五)通过鼓励学生表现个性的思想,保护学生的创新思维。在日常物理教学活动中,由于学生知识、能力水平的限制,会产生各种各样的认识偏差或错误,作为物理老师不要强制纠错,更不能不屑一顾,讽刺打击,而是要耐心、细致鼓励地让学生尽可能表达出其个性思想,并对其正确认识及求异性要及时加以称赞,对有关错误认识引导其自我纠正。平时要尽量与学生效流,让学生在教师面前敢想敢说,敢争辩,这样,学生的创新思维才能得以顺利、健康的发展。
  五、遵循“六解放”原则,培养创新能力
  创新教育不仅要培养获诺贝尔奖的“大家”,而且要培养有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的高素质的普通劳动者。基础教育是创新人才成长的摇篮,我们教育工作者只有坚持创新,勇于创新,才能完成历史赋予我们的重任。
  六、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主要途径
  (一)教师在备课的过程中,要在分析教材、学生状况的基础上,注意落实好教学目标,有意识地渗透创新教育的思想
  创新意识的培养是贯穿于整个教学过程之中的。因此,教师的教学设计要始终渗透对学生创新意识的培养,并且要制定适用于不同层次学生的多层次教学目标,也就是说,所制定的创新教育目标能够使每一个学生都有所创新。
  (二)课堂教学是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主渠道
  课堂教学中,教师要注意构建和谐、民主的课堂教学氛围,使师生交往的心理状态达到最佳水平,以保证学生心情舒畅、思维敏捷,使各种智力和非智力的创新因素都处于最佳活动状态,从而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当学生的思维活动和结论超出教师所设计和期望的轨道时,教师不应强行把学生的思维纳入自己的思维模式之中,用自己或教材上的结论束缚学生的创新思维,更不能用粗暴的方式来中断学生的思维进程。教师要善于鼓励学生大胆质疑,欢迎学生与自己争论,要给予学生发表意见的机会,使学生逐步具有创新的意识。
  (三)物理实验教学是培养创新能力的有效途径
  在初中课堂教学中,物理实验是培养学生能力的主阵地,因此,实验教学在整个物理教学中的地位就显得越来越重要。在物理实验教学中,不仅要让学生学会实验的具体做法,掌握一些基本的实验技能,还要引导学生学会研究物理问题的实验方法,为培养他们的物理创新能力打下良好的基础。
  (四)营造良好的班级创新环境
  班集体作为创新能力的社会环境影响个体的创新能力。教师要在班内营造有利于创新的教学环境,培育有利于创新学习的心理氛围和物理氛围。物理教师可充分发掘初中学生好奇心和好胜心强,好动爱玩的心理特征,利用灵活的形式组织学生参与各种活动。
  物理教学实践中,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是多方位的,既需要教师的主导,也需要学生的主体,只有师生共同的配合下,才能教学相长。虽然农村教学缺乏一定的条件,但也绝不能阻挡我们对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热情,要尽可能地使用新的教学方法和教学设施,努力培养农村学生的创新能力。
  【参考文献】
  [1] 顾立新:《知识经济与创新教育》。
  [2] 王道渝:《创造力开发读本》。
  [3] 《中小学教育科研方法与论文写作》 (卢明德 编著,天津人民出版社,1996年8月第一版)
  [4] 张天宝 著《新课程与课堂教学改革》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3年版
  [5] 方刚,初中物理教学学生能力的培养能力培养,2006。
其他文献
针对高分辨率SAR影像的水体特性,提出了一种新的可精确、快速、自动完成高分辨率SAR影像水体分割的方法。该方法将多尺度分析技术与水平集理论相结合,在考虑全局信息的同时,
为了解决比例-积分-微分(Proportional-Integral-Derivative, PID)控制器在随动控制系统中控制性能不高的问题,提出了一种类似积分器(similar integrator, SI)和滑动窗跟踪微
目的:将腹部超声结合阴道超声诊断方法运用在妇科急腹症患者中,研究临床应用价值。方法:此文实行研究的资料源自2016年1月—2017年12月本院就诊及行手术治疗的100例妇科急腹
目的:对亚急性甲状腺炎的患者进行研究,分析核医学与超声检查的临床诊断效果,提高诊断的准确率。方法:以我院接收的亚急性甲状腺炎的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对上述患者的诊断资料
随着改革开放,随着经济的全球化,促进了中国建筑行业的平稳快速发展。建筑工程管理的水平是一个企业工程质量的重要体现,直接影响着企业的经济效益。因此,加强企业的工程管理
【摘 要】随着移动互联网的迅速兴起,媒体行业竞争进一步加剧,媒体格局发生深刻变革。地方电视台作为其中一员,其改革势在必行。本文站在地方电视台的角度,探讨在移动互联网兴起、传统媒体竞争环境下,探讨地方电视台在此轮变革中相对于移动互联网的优劣势,及其在新环境下所需要进行的改变。  【关键词】移动互联网 地方电视台 转变  随着智能手机的普及,移动互联网迅速兴起,让原本竞争激烈的媒体行业市场进一步分流
谚语作为语言的精华,是社会文化的产物,也是各民族历史,文化,风俗,思想的沉淀,更是人民生产生活智慧的结晶。最能体现一国的语言特色。因日本人崇拜自然,故在日语谚语中表现出很强的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