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9月19日注定又是一个为了抢头条而争得头破血流的日子——在苏格兰独立公投结果出台与iPhone 6正式发售的联合夹击下,中国体育代表团本该以低调的姿态出现在仁川亚运会开幕式上,但中国体育现如今最耀眼的代表人物,却轻松地在“抢头条战役”中先声夺人。
时针跨过零点,#李娜退役#已经稳稳占据了新浪微博的热门话题榜榜首位置。在社交媒体的口口相传中,这个依然处于未被官方承认或否认的传闻,已经被提前确认。李娜32岁了,她的退役本就是一个时间问题,更何况在过去的两三个月内,伤病的反复与教练卡洛斯·罗德里格斯的离开,双双加速了这种可能性的发生。再往前看,今年澳网的冠军其实也是一帖催化剂,李娜证明了自己不是“一满贯”的流星,并由此到达世界第二的高位——这些成就已经令李娜成为历史上最成功的亚洲与亚裔网球选手,娜姐再难找到继续下去的动力。
即便李娜归隐山林,在未来相当长的一段时间内,她依然将会被人们牢牢记住。娜姐是新世纪以来中国体育的超级偶像之一,也是中国体育第一位世界级女子明星,证明这些的论据已毋庸多语。在日后观看网球大满贯时,中国球迷在慨叹难以找到一位可以寄以厚望的球员时,也会对失去很多话题感到无趣——在情绪不佳时将自己的丈夫吼出球场,又能在全球直播环节中公开他的鼾声、对钱包的管理,最终以一句“我爱你”换回数千万观众的莞尔,这样鲜活生动的球星别说在中国,就是在世界也难得一觅。
在绝大部分关于举国体制的讨论中,讴歌职业化的同时不忘鞭挞专业体制的落后,似乎成了“政治正确”的表态。而把李娜的职业生涯硬生生地掰成“单飞前”与“单飞后”两个阶段作出分析对比,这是有意无意的迎合站队。“反举派”们往往不谈及(或有意忽略):如果没有举国体制早年打下的基础,还会出现李娜未来的成功吗?
当7岁的李娜开始学习网球时,这是一项在中国绝大部分地区都无人问津甚至无人知晓的“贵族运动”。即便在越来越多中国人懂得并可以玩上网球的今天,培养一位职业球员需要的花费依然是普通家庭难以企及的。业余训练、网球学校这些几乎都成了可以忽略的成本,当一位年轻球员进入可以参加成人赛事的阶段,才是真正的无底洞阶段:他要奔波于国内或亚洲各地出战低级别的ITF赛事,参赛奖金微薄得远不足其一个人的差旅成本,只有不断参赛并取胜时,才有可能在世界排名榜上往前挪动,直到进入前百名才有可能实现产出。通往网球圣殿的道路上堆满知难而退的“尸体”。赢家书写了职业体育的光鲜,但那些难以计数的输家才是整个体系的真实生活。
而李娜们不用担心这些。举国体制为他们打理着一切,不必担忧竞训、衣食与差旅开支,用不计算产出的金钱为其开辟出一条参赛刷经验之路,能为体制换来回报的选手将获准进入保障通道:免试上大学,在省一二线队或国家队系列中谋得教练的职位(譬如李娜的丈夫姜山),极个别的成绩优异者甚至可以成为体育系统的官员。而2009年获准“单飞”时,李娜的世界排名已高达第23位,她是全世界最棒的那一拨女子网球选手,即便没有日后的两个大满贯冠军,参赛奖金以及赞助费依然够她宽裕地养活自己与自己的团队。没有举国体制的早期投入,出身平常人家庭的李娜几乎没有可能挖掘出自己的网球天赋。举国体制类似应试教育,通过强化训练将一位选手从0带到70分的高度,但随后却往往因为过于限制运动员的个人自由,而令其失去了对项目的热情与向往,难以实现下一步的提升。
李娜终是退役了。不过她留下的话题,或者说她不得不卷入的这场争论,依然会持续下去。
时针跨过零点,#李娜退役#已经稳稳占据了新浪微博的热门话题榜榜首位置。在社交媒体的口口相传中,这个依然处于未被官方承认或否认的传闻,已经被提前确认。李娜32岁了,她的退役本就是一个时间问题,更何况在过去的两三个月内,伤病的反复与教练卡洛斯·罗德里格斯的离开,双双加速了这种可能性的发生。再往前看,今年澳网的冠军其实也是一帖催化剂,李娜证明了自己不是“一满贯”的流星,并由此到达世界第二的高位——这些成就已经令李娜成为历史上最成功的亚洲与亚裔网球选手,娜姐再难找到继续下去的动力。
即便李娜归隐山林,在未来相当长的一段时间内,她依然将会被人们牢牢记住。娜姐是新世纪以来中国体育的超级偶像之一,也是中国体育第一位世界级女子明星,证明这些的论据已毋庸多语。在日后观看网球大满贯时,中国球迷在慨叹难以找到一位可以寄以厚望的球员时,也会对失去很多话题感到无趣——在情绪不佳时将自己的丈夫吼出球场,又能在全球直播环节中公开他的鼾声、对钱包的管理,最终以一句“我爱你”换回数千万观众的莞尔,这样鲜活生动的球星别说在中国,就是在世界也难得一觅。
在绝大部分关于举国体制的讨论中,讴歌职业化的同时不忘鞭挞专业体制的落后,似乎成了“政治正确”的表态。而把李娜的职业生涯硬生生地掰成“单飞前”与“单飞后”两个阶段作出分析对比,这是有意无意的迎合站队。“反举派”们往往不谈及(或有意忽略):如果没有举国体制早年打下的基础,还会出现李娜未来的成功吗?
当7岁的李娜开始学习网球时,这是一项在中国绝大部分地区都无人问津甚至无人知晓的“贵族运动”。即便在越来越多中国人懂得并可以玩上网球的今天,培养一位职业球员需要的花费依然是普通家庭难以企及的。业余训练、网球学校这些几乎都成了可以忽略的成本,当一位年轻球员进入可以参加成人赛事的阶段,才是真正的无底洞阶段:他要奔波于国内或亚洲各地出战低级别的ITF赛事,参赛奖金微薄得远不足其一个人的差旅成本,只有不断参赛并取胜时,才有可能在世界排名榜上往前挪动,直到进入前百名才有可能实现产出。通往网球圣殿的道路上堆满知难而退的“尸体”。赢家书写了职业体育的光鲜,但那些难以计数的输家才是整个体系的真实生活。
而李娜们不用担心这些。举国体制为他们打理着一切,不必担忧竞训、衣食与差旅开支,用不计算产出的金钱为其开辟出一条参赛刷经验之路,能为体制换来回报的选手将获准进入保障通道:免试上大学,在省一二线队或国家队系列中谋得教练的职位(譬如李娜的丈夫姜山),极个别的成绩优异者甚至可以成为体育系统的官员。而2009年获准“单飞”时,李娜的世界排名已高达第23位,她是全世界最棒的那一拨女子网球选手,即便没有日后的两个大满贯冠军,参赛奖金以及赞助费依然够她宽裕地养活自己与自己的团队。没有举国体制的早期投入,出身平常人家庭的李娜几乎没有可能挖掘出自己的网球天赋。举国体制类似应试教育,通过强化训练将一位选手从0带到70分的高度,但随后却往往因为过于限制运动员的个人自由,而令其失去了对项目的热情与向往,难以实现下一步的提升。
李娜终是退役了。不过她留下的话题,或者说她不得不卷入的这场争论,依然会持续下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