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iTunes U平台的综合性学习

来源 :中国信息技术教育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guobinlei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 课程背景
  综合性学习活动是初中语文教学的一项重要内容,是沟通理论与实践、课本与生活,阅读与写作以及不同学科、不同交流方式的桥梁,对于全面提高学生素养及沟通、表达等能力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在教材中,综合性学习活动占据着重要的地位。但课本中的活动常常与单元内容相关,不同单元的综合性学习活动相互之间缺乏联系,不利于学生持续学习。由此,我们思考设计一项综合性学习活动,不仅能够完成上述目标,还可以贯穿学生初中阶段的学习生活,不间断地提高学生能力。
  考虑到南京有极为丰富的历史积淀,作为初中生,通过文言文、诗词歌赋的学习已经具备了一定的文化修养,通过历史、地理课的学习也有一定的知识储备,用课本中所学的知识来寻访生活、自然、人文、景观的内涵,这项课程的设置符合学生的要求与能力的,也有助于学生将不同学科的学习与实践联系起来。同时,我们针对不同年龄段的学生设置了不同的寻访目标,引导学生在寻访的过程中有意识地提高自身的观察能力、写作能力及沟通能力,最终达成对语文综合性能力的全面提升。
  ● 课程目标
  当时开设这门课程的最主要的目的就是为了实践《语文新课标》中“语文课程还应通过优秀文化的熏陶感染,促进学生和谐发展,使他们提高思想道德修养和审美情趣,逐步形成良好的个性和健全的人格”这一教学理念。基于此,我们将“用脚步丈量城市,用心灵阅读文化”作为这门课程的主要目标,通过对乡土文化的寻访,整合跨学科资源,开发语文课程资源,丰富语文课程教学内容,建设个性化的语文课程。在课程实施过程中,我们以iTunes U为教学平台,以iBooks为教学工具,使自己得以整合各方面资源,帮助学生留存寻访痕迹,实现师生之间、学生之间交流的互动,从而使课程目标进一步细化,使学生能够在课程中提高语文综合素养,发掘城市文化积淀,感悟城市精神内涵。
  ● 教学对象
  课程刚刚推出时,学习对象主要是我校初一、初二学生。针对学生的不同特点,我们设计了《金陵文韵》和《石城光影》两本教材。初一阶段学生的学习任务主要是“走一走,看一看,读一读”,以南京的自然风光、风土人情为寻访对象,因此以“光影”为题,希望学生能借此寻访城市美好的风光与文化。初二阶段的学习任务是“走一走,想一想,写一写”,以南京的明清留存遗迹、民国的政治经济建筑为主,因此以“文韵”为题,希望使学生能阅读城市文化中曾经的辉煌,了解南京在中国历史曾经发挥过的巨大作用。随着课程的数字化改造,借助iTunes U平台,教学对象也由本校学生扩大至全球苹果用户。目前,我们的课程得到了越来越多人的关注,目前为止,参与文化寻访课程的学生已经超过了8600人。
  ● 平台选择
  iTunes U是苹果公司为iPad和iPhone量身定做的网络课程平台,相当于一个面向全球苹果用户开放的大书架,而iBooks是可以综合丰富资源,实现师生交流互动的电子平台。
  课程内容主要分为四个部分:①“简介”介绍了课程的主要内容、教师的信息及课程的大纲;②“帖子”是课程的主要内容,包括对景点的描述、交通路线及相关的文化活动,其中“We are winner”(教与学)是用来发布教师对学生的指导以及对课程的介绍,也包括一部分学生的寻访作业,iBooks也发布在这一部分中;③在“笔记”部分,学生们将在iBooks中记录的学习笔记通过电子邮件发给教师,而教师则将学生的笔记融入这一教学平台之中;④“教材”中所有多媒体资料、iBooks的汇总。iBooks则针对具体景点,包括寻访建议、寻访路线,为学生在主要景点的寻访提供记录寻访内容的平台。在后期的iBooks中,还包含了学生在寻访中的心得体会。
  在iTunes U的课程中,我们收录了课程大纲、内容,构建了课程的主要框架,但提供给学生的仅仅是半本教材,我们在课程实施过程中不断将iBooks、学生作业、寻访心得等资料上传,不断丰富课程内容。用学生的寻访所得完善教材内容,从而使学生的角色在课程中完成了从接受者到创造者的重要转变。iBooks的推出,不仅为学生的寻访提供了丰富的资源及充分的指导,并且为学生搭建了师生之间、学生之间交流的平台,使学生寻访过程中的点滴心得都能够被教师收集,以此来丰富iTunes U中课程的内容。
  ● 课程实施过程
  三年来,我们的文化寻访课程经历了三个阶段:2012年11月以《石城光影》、《金陵文韵》两本教材为主的纸质教材阶段。2013年2月在iTunes U网络课程上的“金陵文韵”在线课程,进入数字化阶段。2013年9月,该课程以iBooks为平台开始进入主题寻访阶段,此后我们先后推出了电子课本2册、寻访笔记4册及行者手记1册。文化寻访课程的建构与实施核心包括三个方面。
  1.认识生活
  在第一个阶段的教学中,“用脚步丈量城市”是这一阶段的寻访主题,为了帮助学生认识自己生活的城市,我们编写了《石城光影》、《金陵文韵》两本教材。在电子化改造初期,我们的电子书主要就是对原有教材进行了电子化改造,不仅保留了原教材中的各个栏目,还整合了大量的影像视频,使学生们对寻访对象的认识更加直观。结合iTunes U课程平台上对寻访路线、寻访景点的相关活动等内容的介绍,电子书所整合的资源大大增加。电子书给学生提供一个寻访的指南和展示寻访内容的平台,大大丰富了寻访的内容。同时,在电子书上,学生可以将自己的寻访成果添加进去,既可以是文字图片,也可以是视频课件,学生呈现成果的方式也变得多样化,教师也会及时选择一些具有代表性的作业上传至课程平台,不断丰富电子书的内容。教师提供给学生的是半本教材,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喜好充实教材内容,创造属于自己的教材。
  此时我们面临的主要问题是,如何让学生寻访的目标性更明确,在寻访的过程中能够更有效地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由此,我们借助iBooks这一平台,推出了“主题寻访”,寻访也进入了新的阶段。
其他文献
正如纽约不是美国的全部,柏林也不能代表德国。那柏林是什么?柏林是一座每天都会让人担心是否错过了一场精彩演出的城市,她是一座伊斯兰教徒聚居、多民族多文化共存的城市,也是一座无数博物馆等高雅艺术场所与左派知识分子、同志艺术家和朋克所举办的各种非正式文化节并存的城市……柏林今天的姿态究竟是什么?恐怕这个问题连柏林市长也很难回答,在我看来,柏林早已摆脱了意识形态纷争的年代,从沉闷低落的城市面貌朝着更丰富、
我有好多年没过春节了,特别是在大城市里。今年,我没让自己错过这个国人最重视的传统节日。  过年的前一天,我到超市办年货。路过公共汽车站的时候,见到两个人正把车站的广告窗打开,换上新的宣传画。除夕前的街景,四处洋溢着喜庆,那张广告也不例外,大红的底色。在我超过他们的一瞬间,广告画被掀起,“I老虎u”的大字符映入了我的视线。我的眉头为之一抬——这句广告词真的很容易抓住人们的注意力。  我在海外生活多年
岛湖黄昏  雷武铃    宽阔的水道,在两边笔直的蒲苇丛的绿墙之间向前铺展,直到被远处的一道蒲苇墙横断。横断处的右角,有一个隐约的开口,连通蒲苇丛外看不见但能意会的开阔水面。现在,傍晚的天空还蒙着薄云。阳光从云后渗出,给湖岸、水面、几个照相的人、蒲苇、招揽游客的村妇,涂上一层淡黄色的亮光。  一置身湖面,我就被浮载游船的辽阔湖水无与伦比的美妙惊喜充盈、摇荡、淹没了。我明白了,眺望远景所激发的想象之
在城市里窝活的时间长了,总能有各种手段让人遗忘电视,即便没有晚间饭局、同学聚会、文艺演出以及各种涉及或不涉及隐私的活动,还有网络上××哥、××姐给小青年解寂寞。但正月里七天长假回到家乡小城镇发现,电视仍是我国广大劳动人民最重要的娱乐消遣方式。在这种晚八点之后马路上只有野狗没有人的地方,一旦没了电视,老乡们的娱乐就只剩下了伴着日落钻被窝。所以春晚再烂,也有人看;电视购物再假,也有人犯傻。就算春晚彻底
茱莉亚音乐学院始创于1905年,是美国最具盛名的高等音乐学府。临近纽约百老汇,得天独厚的地理位置,加上深厚的教学实力,使其成为美国最具影响力的音乐剧圣殿。近年来,学院不断创新音乐剧教学,致力于培养多元化的音乐剧人才,为美国音乐剧的发展提供了源源不断的动力,被誉为“音乐哈佛”。  科学的教学理念,严格的教学管理  在专业设置上,学院从自身的客观条件出发,充分发挥自身特长,同时也十分注重当今世界艺术人
春节是每年的第一个消费“黄金周”.整个消费市场依旧火爆。商务部日前发布的监测结果显示,大年三十至正月初六,全国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2900亿元,同比增长13.8%。  针对春节期间消费市场行情,有分析认为,在中国整体经济增长大幅放慢之际,居民的消费需求仍然保持强劲,对拉动内需有很大促进作用,中国牛年经济发展将趋向乐观。这反映出中国零售市场的基本局面没有改变。中国消费的增加,并不会使世界经济大形势
抗战胜利65周年之际,本刊记者一线报道日本人是如何纠结于历史并看待未来的    “仇恨是一种束缚的感觉,它无法被定义。”苏格兰哲学家大卫-休谟曾无奈地说道。但仇恨无疑是一剂让人麻醉的“毒品”,能够达成某种平衡的廉价“砝码”。这一“砝码”是一种人类内心世界“不满足”的补偿品,失衡越多,仇恨越大。  许多年之后,面对1945年8月15日这个遥远的日期,历史学家们依然会为它本身所渗透出的那种晦暗和矛盾性
作为移民岛国,“和”成为日本社会维系其存在的纽带,加以长久以来的生存危机促成团结精神,变成为赖肖尔口中日本人的“岛国根性”。    中国人并不真正了解国外,包括日本和韩国。相反,日本人对中国和对世界的了解却非常透彻。  世界上最了解日本的只有两个人,一个是代表西方的美国驻日大使赖肖尔,另外一个是代表东方的国民党右派戴季陶。    日本的“根性”    日本总想证明自己是自古独立存在的国家,这成了日
致 生 活  生活的十字架上,只有你  可以死在上面,又從那里  复活;而我只是去赴一场盛宴  但可能随时抽身  成为旁观者  万里长空,任何一抹白的出现  都是意外。只有所有的蓝连缀起来,天衣   无缝  才能确切无疑地称之为神圣  我们曾经目睹  巨浪起波于平静的海面  在熟视无睹的奴役里  所有的选择都是纵身一跃  它激起的波澜经久不息  图 书 馆  纵使在深夜,漆黑一团  也必有一丝颤
在一個红色的早晨  打开泛黄的信筏  一枝莲  淡淡的清香  弥散着岁月的足迹  遥远的记忆  萧索在一枝莲上  它与月光与水都属上天的恩赐  想蜻蜒玉立时  又是另一个轮回  (青园摘自中国诗歌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