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地理教学实践中探索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

来源 :考试周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yaner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 新课改强调训练和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课程设计和实施应有利于学生优化学习方法,使他们通过观察、体验,积极探索学习方法,充分挖掘他们的学习潜能,形成有效的学习策略,提高自主学习能力,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为终身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礎。本文对高中地理教学如何实现这一教学理念进行了探讨。
  关键词: 高中地理教学 自主学习能力 培养方法
  自主学习是指学生自我积极主动地获取知识的一种学习方式,在教学过程中,学生始终处于主体地位和积极状态。新课程教学就是让学生在老师的指导和协作下通过自我尝试、自我体验、自我探究、自我发现和自我实践等学习方式,获取知识和认知总结的学习策略,提高自主学习能力。学生在自主学习中才能最真切地体验知识、感悟知识,才能学会学习,才能培养创新精神,发展创造力。
  提倡学生自主学习,研究学生自主学习形式,是我们对传统的填鸭式教学、被动学习的深刻反思和教育本质的回归,也体现社会发展对教育的要求——科学需要创新,社会需要创新型人才。
  在教育这个领域,随着课程改革深化的实践教学理念,不断要求教师和学生的学习方式改革变化。其中,促进学生的自主学习模式的发展是教学改革的核心任务之一。课程设计和实施应有利于学生优化学习方法,使他们通过观察、体验,积极探索学习方法,充分挖掘他们的学习潜能,形成有效的学习策略,提高自主学习能力,成为学习的主人,为终身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
  而地理作为基础教育的一门重要学科,在教学中培养学生自主学习方面起到十分重要的作用。要实现这一目标,我在实践探索中摸索出以下几种方法。
  一、激发兴趣,培养学习的主动性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学习兴趣是学生对于学习活动的一种选择性态度,是学习活动的自觉动力,是鼓舞和推动学生探求新知识的巨大力量。比如,我讲《气压带和风带》一节时,用了这么一则导言:二战期间,日本曾用氢气球携带燃烧弹轰炸美国,给美国许多地区造成森林大火。这些氢气炸弹是怎样漂洋过海来到美国的呢?一下子,学生的兴趣就激发出来了。导言可采取的素材很多,如与地理教材有关的地理趣闻、地理之最、地理谜语、地理之谜、地球现象、诗歌、歌曲、漫画、新闻报刊,等等。在高中地理教学过程中,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有很多方式和方法,这里不是其中之一。总之,兴趣是人们经常倾向于理解、掌握一些东西,努力参与一个活动,并具有积极情绪色彩的心理倾向。兴趣是最好的朋友,是学习的原始动机。有了学习兴趣,学习活动对学生来说便不是一种负担,而是一种享受,一种令人愉悦的体验。
  二、创造条件,培养自主学习
  开展实践活动是培养自主学习能力的主要方式。例如,在教学“水资源的合理利用”一节时,我引导学生开展“巴城河水污染调查实践活动”,将课本知识与课外实践紧紧相连。学生通过实地调查、问卷调查等方式步行10公里,访问数百名居民,获得第一手材料,全面了解巴城河流的过去和现在的情况,对水资源的合理利用有更深刻的理解。
  令人高兴的是,他们不仅在实践中加深了对知识的理解,而且学会了如何分析调查材料,掌握了写论文的基本格式。通过自己的努力并获得成功的经验和喜悦,这使得学生更加自信,更加开放,更加自主探索学习思考。值得注意的是,我们应该敢于在实践让学生遇到困难,在适当的时间对学生进行必要的指导,从而在不知不觉中培养学生的解决问题能力、实践能力和创新意识,同时在不知不觉中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为学生创造一个良好的学习空间。
  三、重视“讨论式”的教学模式
  在教学过程中,应该提出一些地理问题,根据具体的教学内容,让学生讨论,自由地表达观点,讨论并得出结论。例如在教学“全球气候变化”一节时,我根据教学内容设置了“如果全球持续变暖,那么将会对农业生产来说是利大于弊,还是弊大于利”让学生讨论。由于生产和生活的问题很近,学生非常热情。在讨论过程中,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能力。为了证明自己的观点,反驳对方,某些学生通过各种途径搜索相关信息,主动问老师和同学,不断充实自己的知识,同时进行讨论合作,锻炼思维能力。通过一些地理问题,在视图中设置一个明确对象,启发学生的思维,使学生积极参与学习,在课堂上活跃气氛,训练学生的思维能力和想象能力。
  四、鼓励质疑,在疑问中找到打开知识大门的钥匙
  质疑是一把能打开知识大门的钥匙。在学习过程中,积极鼓励学生,大胆质疑,学生的自主学习、创新思维的培养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例如在教学“资源的跨区域调配”一节时,有学生问:矿物能源中与石油、煤炭比较,具有清洁、方便、高效、价廉等优点的天然气在我国西部存量丰富,为什么却长期得不到开发利用?当时,我并没有直接把答案告诉学生,而是鼓励学生大胆释疑。指导学生回去查阅有关我国西部的资料,并给出西部地区的自然条件、经济、技术、消费需求等方面的提示,让学生思考,最后得出一个满意的答案。在这一过程中,学生的思维不断发散,独立思考问题的能力不断增强。并逐步掌握学习方法,使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
  在新课程理念的指导下,我感到学生自主学习是教学的最高境界,“主人学习”的学生,“学习”是学生学习质量的飞跃,学生不教,自学是最成功的教育。在学生自主学习的过程中,教师应该成为学生学习的向导和促进者,教师的角色是“创建一个可以引导学生积极参与的学习环境”,教学注重学生的学习过程,学生获取知识是什么样的方法,强调发展学生的积极态度,以让学生学会以学习为主要目标。我们应该认真研究新课程理念下的地理教学,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性。在地理课堂教学中,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正如美国著名心理学家布鲁纳所说:“学习者不应是信息的被动接受者,而应该是知识获取过程的主动参与者。”
其他文献
  本文从营口农药厂排污口、药厂周围受污染土壤及农大实验场未受污染农田分别采集活性污泥和土样,经过富集培养,分离筛选到28个菌株,包括细菌、放线菌、真菌,均可以将阿特拉津
本文通过对荣华二采区10
期刊
摘 要: 新课改的浪潮席卷全国,愈来愈影响一线教师的教学思维和策略,其对教育教学所产生的巨大引领作用为广大老师所接受和采纳。本文以历史教学为例,谈谈新课改背景下,个人对教学观念策略和模式化的所思所悟。  关键词: 新课改 历史教学 教学思考  一、巧妙处理新旧史观之间的关系  历史教学活动是在一定的历史观指导下开展的。无论教师的“教”还是学生的“学”都不例外,毋庸置疑的是培养学生科学历史观是历史教
小学品德与社会课程是在中高年级开设的以学生社会生活为基础,促进学生良好品德形成和社会性发展的综合课程,它有利于思想品德教育与学生社会生活之间联系的密切。儿童的生活是课程的基础,帮助学生参与社会、学习做人是课程的核心。强调教育与儿童社会生活相结合正是陶行知先生的“生活教育理论”在课程中的具体体现。《品德与社会》课程所要学习的道德规范、社会知识、生活常识等都是从生活中来的,是因生活需要而产生的。在教学
细胞内质体与细胞核间的协调更多地体现于细胞核对质体发育的调控。叶片花斑突变体是研究这一过程的极好材料。在已报道的若干花斑突变体(im、var2、var1和chm)的研究中发现
小麦白粉病是严重影响小麦生产的重要病害之一。利用抗病品种是防治该病害最为经济、有效和对环境安全的措施。与抗病基因紧密连锁的分子标记不仅便利抗病基因鉴定和作图,而且可以对抗病品系进行标记辅助选择,从而极大地提高基因累加效率,加速育种进程。本研究的主要目的是采用RAPD、SCAR、STS和SSR等分子标记技术,建立与小麦抗白粉病基因紧密连锁的分子标记,借助分子标记辅助选择的方法实现小麦抗白粉病多基因积
我国受盐碱、干旱侵害的稻田约占耕地面积的1/5,并且有日益扩大和加剧的趋势,造成产量损失已难以估算,为了提高水稻对干旱与高盐土壤的适应能力,我们通过农杆菌介导法将AtNCED_3基因转入水稻中,以提高水稻的抗旱耐盐性。 我们构建了RD29A∶∶AtNCED_3表达载体,以中花10号胚性愈伤为受体材料进行转化,以潮霉素筛选获得水稻再生植株。对抗性再生植株及其T1代植株进行PCR检测,结果证明目
摘 要: 初三下学期历史教学面临的主要问题是时间紧、任务重。在这一学期,教师既要完成规定的历史教学内容,又要全面复习初中历史的学习内容准备最后的会考。如何在有限的时间内取得最高的复习效率是初三历史教师需要思考的问题。新课改提倡有效教学的理念,同样初三历史的复习也要注重有效,其中关键的一点是应该制定一套科学合理、符合学生实际的复习方法。本文就此探讨初三历史有效复习的策略。  关键词: 初三历史 有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