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本文从色彩心理学的角度入手,分析色彩的基本原理和规律,以及运用在住宅色彩设计中的原则和方法,进而找出合理的色彩设计方法与原则来防止不适当的建筑色彩运用对人产生心理危害,同时对我国的住宅色彩设计的规范化,职业化提供一些有价值的建议。
关键词:建筑色彩;心理因素;色彩心理学;建筑色彩设计
Pick to: this article from the Angle of color psychology, the analysis of basic principle and law of color, and the use of color design in the residence of the principles and methods, and then find out the reasonable color design methods and principles to prevent improper architectural color use produces psychological harm to people, at the same time, to our country housing color design standardization, professional to provide some valuable Suggestions.
Keywords: building color; Psychological factors; Color psychology; Architecture color design
中图分类号:TU2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色彩作为视觉主导要素,在城市建设、城市历史文化传承及改善生存环境等方面起着十分突出的作用。色彩学在城市住宅建筑中的合理运用是改善城市人居环境质量的重要环节;是影响城市居民生活质量的重要因素。并且,色彩在住宅建筑设计中并非只是一种被动的因素,它还有积极主动的一面,充分发挥色彩的作用,会获得事半功倍的效果。
1 色彩心理学的相关理论及应用
色彩是視觉获取的全部信息,当人的视觉器官处在正常状态时,并非将物体的颜色与形状分别作为各自独立的信息加以接受。眼睛注视外界物体时往往把色彩与形状作为同一信息接受。人类对色彩的敏感力为80%,对形状的敏感力约为20%,色彩是影响感官的第一要素。
1.1色彩的表现形式
人的色感可用色彩三属性——色相、亮度、饱和度表示。色相是颜色的相貌,是区别不同色彩的表相特征,例如常说的红、橙、黄、绿、青、蓝、紫七色。明度是指任何一色都具备的视觉明暗程度。纯度又称彩度、饱和度,即色的含灰程度和鲜艳程度。
1.2色彩的对比性
色彩单一给人一种印象,但是在与其它色彩并置或者在时空上居于其它色彩的前后时又给人一种印象。色彩之间的这种关系称“色彩对比”。
1.2.1 色相对比
色相差异为主的对比会产生受其它色配置的影响,使原来的色彩变异出不同的感觉。如果一种橙色放置在红、黄两种底色上,会呈现出对橙色的不同色相感觉。红色底上的橙色受红色补色(蓝色)的影响而偏向黄色;黄色底上的橙色受黄色的补色(蓝紫)的影响而偏向红色。
1.2.2 明度对比
明度对比是建立在明暗差别基调上的色彩对比方式,对比的强弱取决于明度的基调和差别程度。明度的对比比任何其它对比的感觉都要强烈,明度对比感觉的力量是纯度对比的三倍,故而影响视觉的效果也最显著。极端的明度对比会产生不安与烦躁的感觉。
1.2.3 纯度对比
建立在纯度因素差别基础上的色彩对比方式称为纯度对比,这一对比的强弱感取决于色的鲜艳与灰浊程度。纯度对比的力量只是明度对比的三分之一。
明度差或纯度差较大时,人会产生不安的感觉,特别时高纯度色彩更容易产生疲劳感觉。色相接近时,会产生朦胧、区别模糊的感觉,也容易引起人们的疲劳感觉,暖色系统比冷色系统的色彩容易引起视觉疲劳。在室内设计中选用色彩时,除特别需要外,应该注意到色彩的疲劳感觉。
1.2.4 补色对比
当视觉较长时间凝视前一种色彩,然后再转移观看后一种色彩,而最初所见的色彩刺激(残存一段时间)影响到后来再观看的色彩感觉,称补色对比。在国内的家庭居室色彩四壁都通常采用无彩色的白色,但是,如果整套房间的各种陈列,家具用色与白色没有很好的对比时,颜色对眼睛的刺激过少,也很容易引起眼睛疲劳,所以比较理想的居室环境,应该适当的配置些刺激性小的柔和色彩。
2 色彩的心理学特性及应用
2.1色彩的冷暖感
外界物体通过表面色彩可以给人们或温暖或寒冷或凉爽的感觉。实验证明,色调直接影响人对色彩的冷暖感觉。
人类一系列的生理活动决定了人们在受到不同的颜色刺激时会产生相应的冷暖感,红、黄色往往使人联想到火。蓝、绿通常使人联想到水、绿地。此外,人类的这一生理特性,可改善客观环境给人带来的心理感受。
2. 2色彩的轻重感
物体的明度决定了其轻重感,通常明度高的色彩感觉轻,明度低的色彩感觉重,同时纯度也起到一定的作用,色相明度相同的条件下,纯度高的感觉轻,纯度低的感觉重。
2. 3色彩的膨胀感与收缩感
当注视两个颜色明度不同而面积相等的形体时,可以发现深色的形体似乎较浅色形体的面积小,这一特性被称为色彩的膨胀感与收缩感。这种因心理因素导致的物体表面面积大于实际面积的现象称“色彩的膨胀性”。反之称“色彩的收缩性”。给人一种膨胀或收缩感觉的色彩分别称“膨胀色”、“收缩色”。暖色属膨胀色,冷色属收缩色;明度高的色彩属于膨胀色,明度低的属收缩色。
2. 4色彩的前进性与后退性
色彩的前进感与后退感,即指两个以上的同形同面积的不同色彩,在相同的背景衬托下,我们发现两种颜色可给人不同的远近感。如:在深色背景下,属暖色的黄色给人前进感,属冷色的蓝色却给人向前退去的感觉。一般而言,而在浅色背景下,暖色和明度较高的色彩更富有前进的特性,冷色和明度低的色彩有后退感。
住宅建筑色彩设计的原则
今年来,我国也有一些城市尝试使用了色彩设计,但还是没有形成一套规范化的理论体系。
由于人们对色彩的认知与喜好是一个主观的现象,因此一个色彩设计的好坏很难用同一个标准去衡量。本论文在基于色彩心理学的基础上,尝试用较为宏观的角度总结一些色彩选取原则。
3.1人与环境协调原则
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人类改造自然的能力已经日趋成熟,客观因素对建筑色彩的制约已经越来越小。但是,气候环境等因素还是影响建筑色彩的主要部分,包括日照、植被、温度、降水等,都会对建筑色彩产生影响,因此建筑色彩设计的首要原则还是要与环境气候相协调。
建筑师色彩选择的基础首先是自然环境色、气候、材料色和风土习惯;根据建筑的性质和功能,选择适当的色调作为空间设计的主题,并联系周围环境来确定基调色,由此再依据色彩视觉规律,确定总的色彩框架,并确定搭配色与点缀色。
3.2建筑分类处理原则
在选色时,要对城市的住宅量体裁衣。在与其所处环境相协调的同时,还要根据其所处的区位不同,对住宅分类处理。
住宅因其区位的不同,在城市整体色彩规划中扮演的“角色”也不同,因此可以有不同的特色。比如,今年来市场上涌现的“商住楼”,由于其底层作为商用,因此在色彩设计时要强化商业氛围的营造。
对于市区的住宅,往往处在一个用地紧促,环境嘈杂的环境中,建筑密度较大,绿化率低,因此在进行色彩设计时,要以清新淡雅的颜色为主,多采用一些高明度,低彩度的色彩来创造一个安静的气氛。
而郊区的住宅相对于市区来说,具有用地宽敞,各方面限制条件较少,并且往往有比较好的自然景观河人工绿化。因此其设计风格相对来说自由很多,可以选用一些丰富多变的色彩。
3.3关注居住着个人爱好的原则
相对与商业等公共空间而言,住宅具有较强的私密性。前者的设计目标是满足“共性”,而后者更多的是关注使用者的“个性”。
使用者的个性特征决定了其对色彩的喜好因人而异,因此在色彩设计时,要先了解客户的审美需求与预期目标,才能创造出人性化的色彩空间。
对于没有特定的色彩偏向居住者类型,較为理想化的色彩设计应该是“大众的”,适合大多数居住者的,而不是其中某一类的个性。例如当今的许多居住区,由于其面对的居住者是大量而不定的,在色彩的选择上应以高明度,素雅的淡色为主。
而居住者以某种类型为主的住宅,比如青年或者老人、商人或者艺术家,其对色彩的审美倾向会表现出较大的差异性,色彩设计要考虑到不同使用人群的色彩倾向。
3.4整体协同原则
整体协同是指色彩设计中的整体性和关联性。
在色彩设计中,整体性是指在设计之初,一个城市或者一个居住区的色彩应从整体把握,然后由整体再到局部。每个居住单元、住宅应是整体的一部分,不能脱离整体孤立存在。在设计中,应考虑其所处的区位、城市、街区等所有因素,并加以整合,从整体来把握城市住区的色彩特征。
在国外,巴黎、东京等城市都有成功的城市色彩设计案例,国内的一些城市也出台了相关的色彩设计政策。
3.5多样统一原则
多样统一是形式美的基本原则,多样性应当建立在整体协同的基础上。住区间应保持个性差别,避免千篇一律,但是过分追求多样化,则会显得住宅杂乱无章、僵硬呆板、缺乏美感。尤其是居住建筑的配色的调和,取决于是否明快。过分刺激容易使人产生视觉疲劳、精神紧张、烦躁不安;过分暧昧的配色容易产生模糊、朦胧、以致分辨困难,同样也会导致视觉疲劳、不满足、乏味、无兴趣。因此,变化与统一是配色的基本法则。变化中求统一,统一中求变化,各种色彩相辅相成,才能取得完美配色。
4结论
本文通过系统的分析了建筑色彩的基础理论和色彩心理学的相关知识。得出住宅色彩的设计不仅要遵守色彩调和的理论原则,更要关注由色彩的联想和象征引起的人对建筑的文脉认同感。并以色彩的色彩心理学的理论为基础,以及多方面考虑建筑色彩设计的客观和主观因素,得出一些较为合适的住宅色彩设计的应用方法和操作实施手段。
[参 考 文 献]
[1] 施淑文,建筑环境色彩殴计.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1991
[2] 罗文嫒.建筑的色彩造型.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1995
[3] 崔唯.城市环境色彩规划与设计.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6
[4] 朱伟.环境色彩设计.中国美术学院出版社,1995
[5] 陈琏年.色彩设计.西南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
[6] 石铁矛.建筑与色彩.辽宁科学技术出版社,1992
关键词:建筑色彩;心理因素;色彩心理学;建筑色彩设计
Pick to: this article from the Angle of color psychology, the analysis of basic principle and law of color, and the use of color design in the residence of the principles and methods, and then find out the reasonable color design methods and principles to prevent improper architectural color use produces psychological harm to people, at the same time, to our country housing color design standardization, professional to provide some valuable Suggestions.
Keywords: building color; Psychological factors; Color psychology; Architecture color design
中图分类号:TU2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色彩作为视觉主导要素,在城市建设、城市历史文化传承及改善生存环境等方面起着十分突出的作用。色彩学在城市住宅建筑中的合理运用是改善城市人居环境质量的重要环节;是影响城市居民生活质量的重要因素。并且,色彩在住宅建筑设计中并非只是一种被动的因素,它还有积极主动的一面,充分发挥色彩的作用,会获得事半功倍的效果。
1 色彩心理学的相关理论及应用
色彩是視觉获取的全部信息,当人的视觉器官处在正常状态时,并非将物体的颜色与形状分别作为各自独立的信息加以接受。眼睛注视外界物体时往往把色彩与形状作为同一信息接受。人类对色彩的敏感力为80%,对形状的敏感力约为20%,色彩是影响感官的第一要素。
1.1色彩的表现形式
人的色感可用色彩三属性——色相、亮度、饱和度表示。色相是颜色的相貌,是区别不同色彩的表相特征,例如常说的红、橙、黄、绿、青、蓝、紫七色。明度是指任何一色都具备的视觉明暗程度。纯度又称彩度、饱和度,即色的含灰程度和鲜艳程度。
1.2色彩的对比性
色彩单一给人一种印象,但是在与其它色彩并置或者在时空上居于其它色彩的前后时又给人一种印象。色彩之间的这种关系称“色彩对比”。
1.2.1 色相对比
色相差异为主的对比会产生受其它色配置的影响,使原来的色彩变异出不同的感觉。如果一种橙色放置在红、黄两种底色上,会呈现出对橙色的不同色相感觉。红色底上的橙色受红色补色(蓝色)的影响而偏向黄色;黄色底上的橙色受黄色的补色(蓝紫)的影响而偏向红色。
1.2.2 明度对比
明度对比是建立在明暗差别基调上的色彩对比方式,对比的强弱取决于明度的基调和差别程度。明度的对比比任何其它对比的感觉都要强烈,明度对比感觉的力量是纯度对比的三倍,故而影响视觉的效果也最显著。极端的明度对比会产生不安与烦躁的感觉。
1.2.3 纯度对比
建立在纯度因素差别基础上的色彩对比方式称为纯度对比,这一对比的强弱感取决于色的鲜艳与灰浊程度。纯度对比的力量只是明度对比的三分之一。
明度差或纯度差较大时,人会产生不安的感觉,特别时高纯度色彩更容易产生疲劳感觉。色相接近时,会产生朦胧、区别模糊的感觉,也容易引起人们的疲劳感觉,暖色系统比冷色系统的色彩容易引起视觉疲劳。在室内设计中选用色彩时,除特别需要外,应该注意到色彩的疲劳感觉。
1.2.4 补色对比
当视觉较长时间凝视前一种色彩,然后再转移观看后一种色彩,而最初所见的色彩刺激(残存一段时间)影响到后来再观看的色彩感觉,称补色对比。在国内的家庭居室色彩四壁都通常采用无彩色的白色,但是,如果整套房间的各种陈列,家具用色与白色没有很好的对比时,颜色对眼睛的刺激过少,也很容易引起眼睛疲劳,所以比较理想的居室环境,应该适当的配置些刺激性小的柔和色彩。
2 色彩的心理学特性及应用
2.1色彩的冷暖感
外界物体通过表面色彩可以给人们或温暖或寒冷或凉爽的感觉。实验证明,色调直接影响人对色彩的冷暖感觉。
人类一系列的生理活动决定了人们在受到不同的颜色刺激时会产生相应的冷暖感,红、黄色往往使人联想到火。蓝、绿通常使人联想到水、绿地。此外,人类的这一生理特性,可改善客观环境给人带来的心理感受。
2. 2色彩的轻重感
物体的明度决定了其轻重感,通常明度高的色彩感觉轻,明度低的色彩感觉重,同时纯度也起到一定的作用,色相明度相同的条件下,纯度高的感觉轻,纯度低的感觉重。
2. 3色彩的膨胀感与收缩感
当注视两个颜色明度不同而面积相等的形体时,可以发现深色的形体似乎较浅色形体的面积小,这一特性被称为色彩的膨胀感与收缩感。这种因心理因素导致的物体表面面积大于实际面积的现象称“色彩的膨胀性”。反之称“色彩的收缩性”。给人一种膨胀或收缩感觉的色彩分别称“膨胀色”、“收缩色”。暖色属膨胀色,冷色属收缩色;明度高的色彩属于膨胀色,明度低的属收缩色。
2. 4色彩的前进性与后退性
色彩的前进感与后退感,即指两个以上的同形同面积的不同色彩,在相同的背景衬托下,我们发现两种颜色可给人不同的远近感。如:在深色背景下,属暖色的黄色给人前进感,属冷色的蓝色却给人向前退去的感觉。一般而言,而在浅色背景下,暖色和明度较高的色彩更富有前进的特性,冷色和明度低的色彩有后退感。
住宅建筑色彩设计的原则
今年来,我国也有一些城市尝试使用了色彩设计,但还是没有形成一套规范化的理论体系。
由于人们对色彩的认知与喜好是一个主观的现象,因此一个色彩设计的好坏很难用同一个标准去衡量。本论文在基于色彩心理学的基础上,尝试用较为宏观的角度总结一些色彩选取原则。
3.1人与环境协调原则
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人类改造自然的能力已经日趋成熟,客观因素对建筑色彩的制约已经越来越小。但是,气候环境等因素还是影响建筑色彩的主要部分,包括日照、植被、温度、降水等,都会对建筑色彩产生影响,因此建筑色彩设计的首要原则还是要与环境气候相协调。
建筑师色彩选择的基础首先是自然环境色、气候、材料色和风土习惯;根据建筑的性质和功能,选择适当的色调作为空间设计的主题,并联系周围环境来确定基调色,由此再依据色彩视觉规律,确定总的色彩框架,并确定搭配色与点缀色。
3.2建筑分类处理原则
在选色时,要对城市的住宅量体裁衣。在与其所处环境相协调的同时,还要根据其所处的区位不同,对住宅分类处理。
住宅因其区位的不同,在城市整体色彩规划中扮演的“角色”也不同,因此可以有不同的特色。比如,今年来市场上涌现的“商住楼”,由于其底层作为商用,因此在色彩设计时要强化商业氛围的营造。
对于市区的住宅,往往处在一个用地紧促,环境嘈杂的环境中,建筑密度较大,绿化率低,因此在进行色彩设计时,要以清新淡雅的颜色为主,多采用一些高明度,低彩度的色彩来创造一个安静的气氛。
而郊区的住宅相对于市区来说,具有用地宽敞,各方面限制条件较少,并且往往有比较好的自然景观河人工绿化。因此其设计风格相对来说自由很多,可以选用一些丰富多变的色彩。
3.3关注居住着个人爱好的原则
相对与商业等公共空间而言,住宅具有较强的私密性。前者的设计目标是满足“共性”,而后者更多的是关注使用者的“个性”。
使用者的个性特征决定了其对色彩的喜好因人而异,因此在色彩设计时,要先了解客户的审美需求与预期目标,才能创造出人性化的色彩空间。
对于没有特定的色彩偏向居住者类型,較为理想化的色彩设计应该是“大众的”,适合大多数居住者的,而不是其中某一类的个性。例如当今的许多居住区,由于其面对的居住者是大量而不定的,在色彩的选择上应以高明度,素雅的淡色为主。
而居住者以某种类型为主的住宅,比如青年或者老人、商人或者艺术家,其对色彩的审美倾向会表现出较大的差异性,色彩设计要考虑到不同使用人群的色彩倾向。
3.4整体协同原则
整体协同是指色彩设计中的整体性和关联性。
在色彩设计中,整体性是指在设计之初,一个城市或者一个居住区的色彩应从整体把握,然后由整体再到局部。每个居住单元、住宅应是整体的一部分,不能脱离整体孤立存在。在设计中,应考虑其所处的区位、城市、街区等所有因素,并加以整合,从整体来把握城市住区的色彩特征。
在国外,巴黎、东京等城市都有成功的城市色彩设计案例,国内的一些城市也出台了相关的色彩设计政策。
3.5多样统一原则
多样统一是形式美的基本原则,多样性应当建立在整体协同的基础上。住区间应保持个性差别,避免千篇一律,但是过分追求多样化,则会显得住宅杂乱无章、僵硬呆板、缺乏美感。尤其是居住建筑的配色的调和,取决于是否明快。过分刺激容易使人产生视觉疲劳、精神紧张、烦躁不安;过分暧昧的配色容易产生模糊、朦胧、以致分辨困难,同样也会导致视觉疲劳、不满足、乏味、无兴趣。因此,变化与统一是配色的基本法则。变化中求统一,统一中求变化,各种色彩相辅相成,才能取得完美配色。
4结论
本文通过系统的分析了建筑色彩的基础理论和色彩心理学的相关知识。得出住宅色彩的设计不仅要遵守色彩调和的理论原则,更要关注由色彩的联想和象征引起的人对建筑的文脉认同感。并以色彩的色彩心理学的理论为基础,以及多方面考虑建筑色彩设计的客观和主观因素,得出一些较为合适的住宅色彩设计的应用方法和操作实施手段。
[参 考 文 献]
[1] 施淑文,建筑环境色彩殴计.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1991
[2] 罗文嫒.建筑的色彩造型.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1995
[3] 崔唯.城市环境色彩规划与设计.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6
[4] 朱伟.环境色彩设计.中国美术学院出版社,1995
[5] 陈琏年.色彩设计.西南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
[6] 石铁矛.建筑与色彩.辽宁科学技术出版社,199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