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工程造价的控制贯穿于项目决策、设计、施工到竣工决算的全过程。因此,为了合理地确定和有效地控制工程造价,靠的不单单是某一部门的个别因素,而是需要各部门的综合协调,共同努力,才能最大限度地控制工程造价,实现较为理想的投资效益。
关键词: 工程项目 工程造价成本控制
F045.33
1 以设计阶段为重点的工程造价前期控制
工程造价的成本控制的关键在于前期的投资决策和设计阶段,而在项目做出投资决策后,控制工程造价的关键就在于设计。设计质量对整个工程建设的效益是至关重要的。因此,目前尤其应抓住设计这个关键阶段,重施工、轻设计的传统观念必须克服,方能事半功倍,更有效地控制建设工程造价。
1)积极开展设计招标,通过设计招标和方案竞选,择优选用设计单位和设计方案,这是设计阶段控制工程造价的第一步。
2)运用价值工程优化设计方案。价值工程,是通过各相关领域的协作,对所研究对象的功能与费用进行系统分析,不断创新,使之以最低的总成本,可靠地实现产品的必要功能,从而提高产品价值的科学的技术经济方法。
同一个建设项目,可以有不同的设计方案,这就会有不同的工程造价,可用价值工程进行方案的选择。在设计阶段运用价值工程控制造价,并不是片面地认为工程造价越低越好,而应把工程的功能和造价两个方面综合起来进行分析,提高它们之间的比值,研究产品功能和成本的最佳配置,做到质优价廉,又好又省。
2 加强施工阶段造价控制
2.1 施工准备阶段的造价控制
通过工程招标,择优确定施工单位后,即进入建设项目的施工阶段。在这一阶段应注重以下问题:
1)应重点加强设计变更的管理。设计变更尽量提前,变更发生得越早,损失越小,反之就越大,尤其对影响工程造价的重大设计变更,更要用先算帐后变更的方法解决,使工程造价得到有效控制。
2)加强材料、设备的采购供应,控制住材料价格。材料费用是构成工程造价的主要因素。据测算,一般建筑工程造价中材料费用占60-70%左右,且呈上升趋势。由此可见,选用材料是否经济合理,对降低造价起着十分关键的作用。为此,我们在满足材料合格的前提下,应努力争取最低价,掌握建材市场价格变化规律,制定材料价格的管理措施,建立一个能及时反馈、灵活可靠、四通八达的信息网络。对资金占用额大、采购较困难的大宗材料给予重点管理,使材料总費用降到最低水平。提前做好材料供应计划,掌握市场行情,争取在材料价格波动的低谷时购进材料。
3)加强施工进度网絡计划管理。在施工过程中应尽量避免窝工、浪费工时的现象,对各个工种要做到及时调配,并要加强对施工机械进场、退场的灵活调度避免台班费的无效浪费。
2.2 施工阶段的造价控制
2.2.1 制定合理可行的施工方案
对于任何一个工程而言,质量、工期和效益是矛盾的统一体,缺一不可。质量是前提,是企业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保持可持续发展,立于不败之地的决定因素,但工期和效益也不可偏废。如果只为了刻意追求质量,不顾及工期和效益,企业也会因缺少盈利资金的追加致使发展后劲不足,最终导致萎缩和破产。因此在制定一个工程项目的施工方案时,要进行科学的可行性和经济分析,即要首先做到对工程项目成本管理的预测与计划,为以后的有效控制做好前提保障。根据我实际参加的工程施工经验,在以往的施工方案中,只是侧重于好和快,对于省就顾及不足,往往不惜代价地投入大量人力、物力,加大了成本,造成了浪费。因此编制合理的施工组织设计,制定一套科学的施工技术方案,使质量与效益达到最佳平衡点,是实现施工项目成本控制的必要条件。
2.2.2 制定适合项目的合理工期
施工工期是一种有限的时间资源,在项目管理中有特定的价值,即"工期价值"。对工程项目而言,工程的质量、成本和工期是施工管理的三大主线,工期是否合理直接影响着施工质量和成本,因此,施工项目管理中的时间管理非常重要。
当施工工期变化时,会引起工程劳动量(人工与机械)的变化。市场中的物价是波动的,材料价格会随工期的长短而不同。因此,同一工程项目,工期不同,工程成本就不同。施工工期与耗用的人工费成正比,与机械设备租赁费成正比,与模板等多次使用性材料分摊消费成正比,与施工单位承担的建材市场价格波动风险成正比。
2.2.3 采取降低材料成本的措施
在工程成本中,材料费占总成本的60%左右, 因此加强材料成本控制在实现成本目标管理中起着核心作用。材料成本的有效控制,集中反映在对材料的用量和价格的控制上。
1)材料价格控制
依据工程造价有关规定:材料预算价格=材料原价+供销部门手续费+包装费+运输费+采购保管费=材料供应价格+运输费+采购保管费。项目中某项材料的成本价格、材料采购的供货渠道(供应价格) 与采购运输及保管密切相关。因此可以通过以下措施进行材料价格控制:①买价控制。通过市场行情的调查研究,在保质保量的前提下,货比三家,择优购料;②运费控制。合理组织运输,就近购料,选用最经济的运输方法,以降低运输成本;③考虑资金、时间价值,减少资金占用,合理确定进货批量和批次,尽可能降低材料储备。
2)材料用量控制
在工程施工中,材料成本的降低主要来自材料用量的节约。在施工管理中,要使材料的质量有保证,数量有控制,就必须加强材料的现场管理,做到职责明确,管用一体。因此可以通过以下措施进行材料用量控制:①坚持按定额确定的材料消费量,实行限额领料制度,各机组只能在规定限额内分期分批领用,如超出限额领料,要分析原因,及时采取纠正措施;②改进施工技术,推广使用降低料耗的各种新技术、新工艺、新材料;③在对工程进行功能分析、对材料进行性能分析的基础上,力求用价格低的材料代替价格高的材料;④认真计量验收。坚持余料回收,降低料耗水平;⑤加强现场管理,合理堆放,减少搬运,降低堆放、仓储损耗。
2.2.4 严格控制施工机械的作业成本
在工程成本的构成中, 机械作业成本约占25%左右, 有的工程甚至超过50%。费用主要包括:折旧费、大修费、经常修理费、安装拆除及进出场费、人工费、燃料动力费、养路保险费等。可以看出,机械使用费所包含的内容较多,所以作为施工企业应该努力控制机械费用,降低工程成本从而提高经济效益。因此,要充分利用现有机械设备、内部合理调度,力求提高主要机械的利用率,力戒上一个项目买一批设备。在设备选型配套中,注意一机多用,减少设备维修养护人员的数量和设备零星配件的费用。在施工机械作业成本核算中,我们发现燃料消耗、零配件更换与维修养护是机械作业成本控制的三大因素,只有通过制定合理的定额管理制度,将燃料消耗、零配件消耗以及维修费三个子成本量化到每一台设备上,实行单机核算、单项考核、责任到人的奖惩分明的考核办法,才能收到控制机械作业成本的实效。
同时还应该积极探索机械费用控制模式使机械成本与机上操作人员的利益分配相挂钩,充分调动了广大的职工为单位增收节支的积极性。具体费用控制可以参照下列几种模式:
① 机上人员以机械责任成本为依据,实行工、料、机综合承包。在机械施工中,将机械人工费、可依照的机械物化消耗成本分解到工程数量中去,确定内部单位工程数量结算单价。可控的机械物化消耗成本一般包括:燃料动力费用、日常维修费(含配件费)替换设备和工具损耗费、润滑脂和擦拭材料费等。
机上人员可分配工费=完成产量×单位产量结算单价-可控的机械物化消费成本
② 对不能直接计算完成产量和机械物化消耗的机械岗位,则可以与附属辅助班组的分配办法结合执行,但必须在公开、公正、民主的基础上,分别按岗位职责、劳动强度、技术水平、个人业绩等制定考核标准和分配办法,防止人为性和随意性。
③ 对不具备工、料、机结合承包的机械作业,可按照机械台班产量定额对机械使用中的可控物化消耗实行定额管理和控制,根据合理的节奖超罚比例进行分配。
机械工人可分配工费=实际完成产量(台班)×单位产量(台班)工费单价+(-)节(超)物耗数量×相应物耗单价×物耗奖惩系数。
2.2.4 精简项目机构,降低项目间接成本
施工项目的成本管理是施工项目管理水平的综合反映,目前施工项目管理往往是以项目经理部作为核算单位,这就要求项目经理部全体人员必须强化成本观念,对项目盈亏负责。
另外项目机构的设置要根据工程规模大小和工程难易程度等因素,按照组织设计原则,因事设职,因职选人,各司其职,各负其责。选配一专多能的复合型人才,降低管理人员的费用。当前,特别应控制的是项目部的招待费,要根据工作制定出招待标准,从内部做起,严格控制。
3 结语
综上所述要实现工程项目成本控制目标,必须建立科学合理的经营管理机制,完善以项目为中心的成本核算体系,以成本控制为主线,发挥各业务职能部门在成本控制中的监督与管理作用,防止各种疏漏,达到降低成本的目的。在保证产品质量的前提下,挖掘降低成本的潜力,达到以最少的生产耗费取得最大的经济效果。
参考文献:
[1] 任汉波等.工程项目责任成本管理与控制[M].北京:中国建材工业出版社,2001.
[2] 李志鼎.工程项目成本管理中存在的问题与对策分析[J].河南交通科技,2000,(2):60~62.
[3] 徐大图.工程造价管理[M] . 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02年.
[4] 龚维丽.工程造价的确定与控制[M] .北京:中国计划出版社,2000年
关键词: 工程项目 工程造价成本控制
F045.33
1 以设计阶段为重点的工程造价前期控制
工程造价的成本控制的关键在于前期的投资决策和设计阶段,而在项目做出投资决策后,控制工程造价的关键就在于设计。设计质量对整个工程建设的效益是至关重要的。因此,目前尤其应抓住设计这个关键阶段,重施工、轻设计的传统观念必须克服,方能事半功倍,更有效地控制建设工程造价。
1)积极开展设计招标,通过设计招标和方案竞选,择优选用设计单位和设计方案,这是设计阶段控制工程造价的第一步。
2)运用价值工程优化设计方案。价值工程,是通过各相关领域的协作,对所研究对象的功能与费用进行系统分析,不断创新,使之以最低的总成本,可靠地实现产品的必要功能,从而提高产品价值的科学的技术经济方法。
同一个建设项目,可以有不同的设计方案,这就会有不同的工程造价,可用价值工程进行方案的选择。在设计阶段运用价值工程控制造价,并不是片面地认为工程造价越低越好,而应把工程的功能和造价两个方面综合起来进行分析,提高它们之间的比值,研究产品功能和成本的最佳配置,做到质优价廉,又好又省。
2 加强施工阶段造价控制
2.1 施工准备阶段的造价控制
通过工程招标,择优确定施工单位后,即进入建设项目的施工阶段。在这一阶段应注重以下问题:
1)应重点加强设计变更的管理。设计变更尽量提前,变更发生得越早,损失越小,反之就越大,尤其对影响工程造价的重大设计变更,更要用先算帐后变更的方法解决,使工程造价得到有效控制。
2)加强材料、设备的采购供应,控制住材料价格。材料费用是构成工程造价的主要因素。据测算,一般建筑工程造价中材料费用占60-70%左右,且呈上升趋势。由此可见,选用材料是否经济合理,对降低造价起着十分关键的作用。为此,我们在满足材料合格的前提下,应努力争取最低价,掌握建材市场价格变化规律,制定材料价格的管理措施,建立一个能及时反馈、灵活可靠、四通八达的信息网络。对资金占用额大、采购较困难的大宗材料给予重点管理,使材料总費用降到最低水平。提前做好材料供应计划,掌握市场行情,争取在材料价格波动的低谷时购进材料。
3)加强施工进度网絡计划管理。在施工过程中应尽量避免窝工、浪费工时的现象,对各个工种要做到及时调配,并要加强对施工机械进场、退场的灵活调度避免台班费的无效浪费。
2.2 施工阶段的造价控制
2.2.1 制定合理可行的施工方案
对于任何一个工程而言,质量、工期和效益是矛盾的统一体,缺一不可。质量是前提,是企业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保持可持续发展,立于不败之地的决定因素,但工期和效益也不可偏废。如果只为了刻意追求质量,不顾及工期和效益,企业也会因缺少盈利资金的追加致使发展后劲不足,最终导致萎缩和破产。因此在制定一个工程项目的施工方案时,要进行科学的可行性和经济分析,即要首先做到对工程项目成本管理的预测与计划,为以后的有效控制做好前提保障。根据我实际参加的工程施工经验,在以往的施工方案中,只是侧重于好和快,对于省就顾及不足,往往不惜代价地投入大量人力、物力,加大了成本,造成了浪费。因此编制合理的施工组织设计,制定一套科学的施工技术方案,使质量与效益达到最佳平衡点,是实现施工项目成本控制的必要条件。
2.2.2 制定适合项目的合理工期
施工工期是一种有限的时间资源,在项目管理中有特定的价值,即"工期价值"。对工程项目而言,工程的质量、成本和工期是施工管理的三大主线,工期是否合理直接影响着施工质量和成本,因此,施工项目管理中的时间管理非常重要。
当施工工期变化时,会引起工程劳动量(人工与机械)的变化。市场中的物价是波动的,材料价格会随工期的长短而不同。因此,同一工程项目,工期不同,工程成本就不同。施工工期与耗用的人工费成正比,与机械设备租赁费成正比,与模板等多次使用性材料分摊消费成正比,与施工单位承担的建材市场价格波动风险成正比。
2.2.3 采取降低材料成本的措施
在工程成本中,材料费占总成本的60%左右, 因此加强材料成本控制在实现成本目标管理中起着核心作用。材料成本的有效控制,集中反映在对材料的用量和价格的控制上。
1)材料价格控制
依据工程造价有关规定:材料预算价格=材料原价+供销部门手续费+包装费+运输费+采购保管费=材料供应价格+运输费+采购保管费。项目中某项材料的成本价格、材料采购的供货渠道(供应价格) 与采购运输及保管密切相关。因此可以通过以下措施进行材料价格控制:①买价控制。通过市场行情的调查研究,在保质保量的前提下,货比三家,择优购料;②运费控制。合理组织运输,就近购料,选用最经济的运输方法,以降低运输成本;③考虑资金、时间价值,减少资金占用,合理确定进货批量和批次,尽可能降低材料储备。
2)材料用量控制
在工程施工中,材料成本的降低主要来自材料用量的节约。在施工管理中,要使材料的质量有保证,数量有控制,就必须加强材料的现场管理,做到职责明确,管用一体。因此可以通过以下措施进行材料用量控制:①坚持按定额确定的材料消费量,实行限额领料制度,各机组只能在规定限额内分期分批领用,如超出限额领料,要分析原因,及时采取纠正措施;②改进施工技术,推广使用降低料耗的各种新技术、新工艺、新材料;③在对工程进行功能分析、对材料进行性能分析的基础上,力求用价格低的材料代替价格高的材料;④认真计量验收。坚持余料回收,降低料耗水平;⑤加强现场管理,合理堆放,减少搬运,降低堆放、仓储损耗。
2.2.4 严格控制施工机械的作业成本
在工程成本的构成中, 机械作业成本约占25%左右, 有的工程甚至超过50%。费用主要包括:折旧费、大修费、经常修理费、安装拆除及进出场费、人工费、燃料动力费、养路保险费等。可以看出,机械使用费所包含的内容较多,所以作为施工企业应该努力控制机械费用,降低工程成本从而提高经济效益。因此,要充分利用现有机械设备、内部合理调度,力求提高主要机械的利用率,力戒上一个项目买一批设备。在设备选型配套中,注意一机多用,减少设备维修养护人员的数量和设备零星配件的费用。在施工机械作业成本核算中,我们发现燃料消耗、零配件更换与维修养护是机械作业成本控制的三大因素,只有通过制定合理的定额管理制度,将燃料消耗、零配件消耗以及维修费三个子成本量化到每一台设备上,实行单机核算、单项考核、责任到人的奖惩分明的考核办法,才能收到控制机械作业成本的实效。
同时还应该积极探索机械费用控制模式使机械成本与机上操作人员的利益分配相挂钩,充分调动了广大的职工为单位增收节支的积极性。具体费用控制可以参照下列几种模式:
① 机上人员以机械责任成本为依据,实行工、料、机综合承包。在机械施工中,将机械人工费、可依照的机械物化消耗成本分解到工程数量中去,确定内部单位工程数量结算单价。可控的机械物化消耗成本一般包括:燃料动力费用、日常维修费(含配件费)替换设备和工具损耗费、润滑脂和擦拭材料费等。
机上人员可分配工费=完成产量×单位产量结算单价-可控的机械物化消费成本
② 对不能直接计算完成产量和机械物化消耗的机械岗位,则可以与附属辅助班组的分配办法结合执行,但必须在公开、公正、民主的基础上,分别按岗位职责、劳动强度、技术水平、个人业绩等制定考核标准和分配办法,防止人为性和随意性。
③ 对不具备工、料、机结合承包的机械作业,可按照机械台班产量定额对机械使用中的可控物化消耗实行定额管理和控制,根据合理的节奖超罚比例进行分配。
机械工人可分配工费=实际完成产量(台班)×单位产量(台班)工费单价+(-)节(超)物耗数量×相应物耗单价×物耗奖惩系数。
2.2.4 精简项目机构,降低项目间接成本
施工项目的成本管理是施工项目管理水平的综合反映,目前施工项目管理往往是以项目经理部作为核算单位,这就要求项目经理部全体人员必须强化成本观念,对项目盈亏负责。
另外项目机构的设置要根据工程规模大小和工程难易程度等因素,按照组织设计原则,因事设职,因职选人,各司其职,各负其责。选配一专多能的复合型人才,降低管理人员的费用。当前,特别应控制的是项目部的招待费,要根据工作制定出招待标准,从内部做起,严格控制。
3 结语
综上所述要实现工程项目成本控制目标,必须建立科学合理的经营管理机制,完善以项目为中心的成本核算体系,以成本控制为主线,发挥各业务职能部门在成本控制中的监督与管理作用,防止各种疏漏,达到降低成本的目的。在保证产品质量的前提下,挖掘降低成本的潜力,达到以最少的生产耗费取得最大的经济效果。
参考文献:
[1] 任汉波等.工程项目责任成本管理与控制[M].北京:中国建材工业出版社,2001.
[2] 李志鼎.工程项目成本管理中存在的问题与对策分析[J].河南交通科技,2000,(2):60~62.
[3] 徐大图.工程造价管理[M] . 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02年.
[4] 龚维丽.工程造价的确定与控制[M] .北京:中国计划出版社,2000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