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 随着计算机多媒体技术的不断成熟,它的应用范围也不断扩展。教育领域首当其冲地成为多媒体技术展示的舞台,美术课堂是多媒体技术发挥巨大作用的领域之一。
关键词:小学美术教学 多媒体课堂教学 传统课堂教学 互补性研究
【中图分类号】G623.75
如今,在小学美术教学中多媒体课堂教学与传统课堂教学的互补性研究虽然已成为一个重要的课题,但在这方面的探讨和研究开展得还不够。因此,我选取这一课题,旨在解决如何更好地恰当有效地把多媒体教学手段应用到小学美术教学中。
多媒体课堂教学与传统课堂教学的比较分析
多媒体课堂教学与传统课堂教学各具有优缺点,我们试从以下三方面来进行分析。
1.从对象参与性方面進行分析
传统的美术课堂教学,实际上是在以“教”为中心的ID理论的指导下的教学方法。学生被动地接受教师传授的知识。以教师为中心,全部教学设计理论都是围绕如何“教”而展开,很少涉及学生如何“学”的问题。除了练习以外学生参与教学活动的机会很少,大部分时间处于被动接受状态,学生的主动性、积极性很难发挥,更不利于学生在美术学习中的创造性、想象力的发展。
多媒体美术课堂教学与传统的美术课堂教学在指导教学的理论上有着根本的区别。多媒体课堂教学在建构主义学习理论指导下,强调以学生为中心,不仅要求学生由外部刺激的被动接受者和知识的灌输对象转变为信息加工的主体、知识意义的主动建构者,而且要求教师要由知识的传授者、灌输者转变为学生主动建构意义的帮助者、促进者。可见在建构主义学习环境下,教师和学生的地位、作用和传统教学相比已发生很大变化。在小学美术教学中学生自由创作需要具有人性化环境的教学氛围。这样的教学氛围能让学生极大地投入到美术学习过程中,提高学习积极性。从对象参与性方面来说,多媒体在小学美术课堂教学上的作用可以说是史无前例的,比传统的美术课堂教学方法更胜一筹。
2.从教学设计结构方面进行分析
以“教”为中心的传统的美术课堂教学是目前的主流。以“学”为中心的小学多媒体美术教学是进入九十年代以后随着多媒体和网络技术的日益普及(特别是基于Internet的教育网络的广泛应用),才逐渐发展起来的。
以“教”为中心的传统小学美术教学设计注意在学习过程中教师的引领示范作用,教学目标明确,教师在整个教学过程中占据主导地位。但这种方法媒体教学缺乏,强调单向的传授,难以调动学生的积极性。
以“学”为中心的小学多媒体美术教学设计注意在学习过程中发挥学生的主动性、积极性。这种教学设计由于强调学生是认知过程的主体,是意义的主动建构者,因而有利于学生的主动探索、主动发现、有利于创造型人材的培养,这是其突出的优点。但是,这种教学往往忽视教师主导作用的发挥,还容易偏离教学目标的要求,这也是其不足之处。
3.从教学作用方面进行分析
学生是否完成“有意义学习”,是教学方法是否有意义的评价标准。奥苏贝尔指出,要想实现有意义学习可以有两种不同的途径或方式:接受学习和发现学习。
也就是说无论传统美术教学的“接受学习”还是现代多媒体美术教学的“发现学习”,都能实现“有意义学习”,都能完成教学过程,实现教学目标。
三、提出整合方法
从上述分析可见传统的美术教学方法和现代的多媒体美术教学方法各具长处和短处。在此,试提出整合方法,使两种教学设计流程取长补短、相辅相成。
1.设计结构的整合方法
在分析传统的美术教学结构和多媒体美术教学结构的基础上提出设计结构的整合方法(如图一):
我们用教学实例来说明、运用以上的教学设计结构图。课题是《标志》,课题选自小学四年级第二学期美术课本。
(1)分析美术教学的目标
本课认知目标:知道标志的意义和现实作用。本课操作目标:按要求用简化方法设计4个标志。本课情感目标:通过对“符号语言”的认识,增强遵守社会公德的行为意识。通过对教学目标的分析,确定以“标志”为核心的教学内容。
(2)分析小学生特征设计结构的整合方法
对于四年级学生来说,标志在生活中已经有一些接触,常见的如交通标志、医院的标志等,已经懂得了它们的用途。但这些都是零星的、分散的感性认识。缺乏理性的分析、指导、总结。在标志的设计技巧上,没有任何基础。对在标志设计上常用的概括性的绘画语言更是难以掌握。这也即是本课的教学难点。
(3)教学方式的选择
根据教学内容和认知结构变量决定是否采用“传递─接受”教学方式。在这个问题上是没有唯一的,教师在这时的选择是各异的。我为了更好地解决教学难点,更好地让学生感到设计标志带来的成功感觉,我使用软件来创设学习环境,不采用传统的“传递─接受”教学方式。至此进入图一中靠左的分支。
(4)美术信息资源设计与提供
在软件第一部分“欣赏”中,我提供给学生各种标志并给每个标志配上图文解释,以达到图文并茂的效果:①电气火车标志:电气火车标志提示有电气火车;②加油站:加油站标志设在道路旁提醒驾驶员这里有加油站;③方向标志:方向标志是专门指示方向的标志,它常和其他标志一起合用。提供给学生文字信息以概括出标志的概念:标志是一种超越国界的“符号语言”。
由于小学生更加喜欢接受让他们开心的教学手段,因此,我们在小学美术教学中,适当地运用多媒体教学手段,集成动画、音乐、游戏、卡通的形象、鲜艳的画面来与小学生的心理特点相对应,吸引他们参加美术学习,激发绘画创作思路。
2.教学目标的阐明与媒体的分析组织
在教学中各种媒体作用并不一样,各种媒体既有共性,又有个性,为了追求优化的教学效果,应该鉴别它们的特长和专长。日本教育技术专家坂元昂教授提出了“教学媒体特性评比表”,对我们合理组织媒体教学有借鉴的作用。
总之,在小学美术教学中多媒体技术并不能解决教学过程的所有问题。我们应该走出为使用多媒体技术而使用多媒体技术的误区,应该在阐明教学目标的前提下,分析组织适当的多媒体进行教学。
参考文献:
1.《多媒体电脑教育综艺大观》,[美]Mike&Sandie Morrison,史福元、史亚为译。
2.《未来之路》,[美]比尔·盖茨,辜正坤主译,北京大学出版社。
3.《基于多媒体网络的课件脚本设计》,何克抗。
关键词:小学美术教学 多媒体课堂教学 传统课堂教学 互补性研究
【中图分类号】G623.75
如今,在小学美术教学中多媒体课堂教学与传统课堂教学的互补性研究虽然已成为一个重要的课题,但在这方面的探讨和研究开展得还不够。因此,我选取这一课题,旨在解决如何更好地恰当有效地把多媒体教学手段应用到小学美术教学中。
多媒体课堂教学与传统课堂教学的比较分析
多媒体课堂教学与传统课堂教学各具有优缺点,我们试从以下三方面来进行分析。
1.从对象参与性方面進行分析
传统的美术课堂教学,实际上是在以“教”为中心的ID理论的指导下的教学方法。学生被动地接受教师传授的知识。以教师为中心,全部教学设计理论都是围绕如何“教”而展开,很少涉及学生如何“学”的问题。除了练习以外学生参与教学活动的机会很少,大部分时间处于被动接受状态,学生的主动性、积极性很难发挥,更不利于学生在美术学习中的创造性、想象力的发展。
多媒体美术课堂教学与传统的美术课堂教学在指导教学的理论上有着根本的区别。多媒体课堂教学在建构主义学习理论指导下,强调以学生为中心,不仅要求学生由外部刺激的被动接受者和知识的灌输对象转变为信息加工的主体、知识意义的主动建构者,而且要求教师要由知识的传授者、灌输者转变为学生主动建构意义的帮助者、促进者。可见在建构主义学习环境下,教师和学生的地位、作用和传统教学相比已发生很大变化。在小学美术教学中学生自由创作需要具有人性化环境的教学氛围。这样的教学氛围能让学生极大地投入到美术学习过程中,提高学习积极性。从对象参与性方面来说,多媒体在小学美术课堂教学上的作用可以说是史无前例的,比传统的美术课堂教学方法更胜一筹。
2.从教学设计结构方面进行分析
以“教”为中心的传统的美术课堂教学是目前的主流。以“学”为中心的小学多媒体美术教学是进入九十年代以后随着多媒体和网络技术的日益普及(特别是基于Internet的教育网络的广泛应用),才逐渐发展起来的。
以“教”为中心的传统小学美术教学设计注意在学习过程中教师的引领示范作用,教学目标明确,教师在整个教学过程中占据主导地位。但这种方法媒体教学缺乏,强调单向的传授,难以调动学生的积极性。
以“学”为中心的小学多媒体美术教学设计注意在学习过程中发挥学生的主动性、积极性。这种教学设计由于强调学生是认知过程的主体,是意义的主动建构者,因而有利于学生的主动探索、主动发现、有利于创造型人材的培养,这是其突出的优点。但是,这种教学往往忽视教师主导作用的发挥,还容易偏离教学目标的要求,这也是其不足之处。
3.从教学作用方面进行分析
学生是否完成“有意义学习”,是教学方法是否有意义的评价标准。奥苏贝尔指出,要想实现有意义学习可以有两种不同的途径或方式:接受学习和发现学习。
也就是说无论传统美术教学的“接受学习”还是现代多媒体美术教学的“发现学习”,都能实现“有意义学习”,都能完成教学过程,实现教学目标。
三、提出整合方法
从上述分析可见传统的美术教学方法和现代的多媒体美术教学方法各具长处和短处。在此,试提出整合方法,使两种教学设计流程取长补短、相辅相成。
1.设计结构的整合方法
在分析传统的美术教学结构和多媒体美术教学结构的基础上提出设计结构的整合方法(如图一):
我们用教学实例来说明、运用以上的教学设计结构图。课题是《标志》,课题选自小学四年级第二学期美术课本。
(1)分析美术教学的目标
本课认知目标:知道标志的意义和现实作用。本课操作目标:按要求用简化方法设计4个标志。本课情感目标:通过对“符号语言”的认识,增强遵守社会公德的行为意识。通过对教学目标的分析,确定以“标志”为核心的教学内容。
(2)分析小学生特征设计结构的整合方法
对于四年级学生来说,标志在生活中已经有一些接触,常见的如交通标志、医院的标志等,已经懂得了它们的用途。但这些都是零星的、分散的感性认识。缺乏理性的分析、指导、总结。在标志的设计技巧上,没有任何基础。对在标志设计上常用的概括性的绘画语言更是难以掌握。这也即是本课的教学难点。
(3)教学方式的选择
根据教学内容和认知结构变量决定是否采用“传递─接受”教学方式。在这个问题上是没有唯一的,教师在这时的选择是各异的。我为了更好地解决教学难点,更好地让学生感到设计标志带来的成功感觉,我使用软件来创设学习环境,不采用传统的“传递─接受”教学方式。至此进入图一中靠左的分支。
(4)美术信息资源设计与提供
在软件第一部分“欣赏”中,我提供给学生各种标志并给每个标志配上图文解释,以达到图文并茂的效果:①电气火车标志:电气火车标志提示有电气火车;②加油站:加油站标志设在道路旁提醒驾驶员这里有加油站;③方向标志:方向标志是专门指示方向的标志,它常和其他标志一起合用。提供给学生文字信息以概括出标志的概念:标志是一种超越国界的“符号语言”。
由于小学生更加喜欢接受让他们开心的教学手段,因此,我们在小学美术教学中,适当地运用多媒体教学手段,集成动画、音乐、游戏、卡通的形象、鲜艳的画面来与小学生的心理特点相对应,吸引他们参加美术学习,激发绘画创作思路。
2.教学目标的阐明与媒体的分析组织
在教学中各种媒体作用并不一样,各种媒体既有共性,又有个性,为了追求优化的教学效果,应该鉴别它们的特长和专长。日本教育技术专家坂元昂教授提出了“教学媒体特性评比表”,对我们合理组织媒体教学有借鉴的作用。
总之,在小学美术教学中多媒体技术并不能解决教学过程的所有问题。我们应该走出为使用多媒体技术而使用多媒体技术的误区,应该在阐明教学目标的前提下,分析组织适当的多媒体进行教学。
参考文献:
1.《多媒体电脑教育综艺大观》,[美]Mike&Sandie Morrison,史福元、史亚为译。
2.《未来之路》,[美]比尔·盖茨,辜正坤主译,北京大学出版社。
3.《基于多媒体网络的课件脚本设计》,何克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