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培养学生主动探索数学的能力

来源 :新校园·中旬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phirst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在数学教学中有大量的解题活动,教师不可能把所有的题目类型在课堂教学中都呈现给学生,不但时间上不允许,而且作为老师也不可能知晓所有的题目类型而无遗漏。因此,在课堂上,重要的是交给学生数学解题的思维策略;在解题活动中,进行思维策略的训练。教给学生解题的方法,培养他们解题的思维,激发他们数学的兴趣,挖掘他们的潜在创造力。在课堂教学中,我们要给学生足够的时间,这时间包括学生的思考时间、演算时间、讨论时间和深入探究问题的时间,让更多的学生处于积极的思考、热烈的讨论、积极主动的探索之中,而不是将问题结果完全寄托于老师的传授。因此,培养学生主动探索数学问题的能力,势在必行。下面就如何培养学生的主动探索数学问题的能力,谈谈自己的看法:
  一、教师转变观念,认识数学的本质
  谈到中国数学现状,数学家吴文俊坦言,“我们独创的东西不够。开创一个领域,让全世界的人跟着你,这类东西不够。”近年来,我国中小学教育改革虽然取得了长足的进步,但在传统观念的束缚下和升学考试的压力下,课堂教学中长期存在的一些问题,仍然没有得到解决。如重书本知识的传授,轻实践能力的培养;重学习结果,轻学习过程;重教师讲授,轻学生探索。这一切造成学生学习兴趣下降,探索精神萎缩,极大妨碍了学生整体素质的提高。我国教育改革的根本问题,从历史发展的角度看,发展规模与速度已经摆在次要地位,最关键的是提高教育教学质量,要从知识型人才的培养彻底扭转到创新型人才的培养上来。要适应教育改革的需要,教师应转变思想观念。
  《标准》指出:“数学教学是数学活动的教学,是师生之间、学生之间交往互动与共同发展的过程。”认识了数学教学的本质,在教学活动中,学生是学习的主体,必须改变“教师讲、学生听”,“教师问、学生答”以及大量演练习题的数学教学模式。教师必须转变角色,充分发挥创造性,依据学生年龄特点和认知特点,设计探索性和开放性的问题,给学生提供自主探索的机会,让学生在观察、实验、猜测、归纳、分析和整理的过程中去理解一个问题是怎样提出来的、一个概念是如何形成的、一个结论是怎样探索和猜测到的,以及这个结论是如何被应用的。通过这样的形式,使学生创新精神的培养得到落实。
  二、激发自主学习兴趣,形成自主参与意识
  探究性学习的目标在于:第一,发展学生的能力,包括发现问题的能力、制定计划的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第二,培养学生主动积极、科学严密、不折不挠的态度;第三,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和创新精神;第四,获得关于社会的、自然的、生活的综合知识,而不仅仅是学科知识。这些目标是一个整体,通过长期的潜移默化而逐步形成;不能把它们割裂开来。
  首先要善于挖掘教材中的激励因素。良好的新课导入能够引起学生注意,促使学生尽快全身心的投入,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产生学习动机;明确本节学习目的,建立起知识间联系,为学生学习新知识奠定基础,因此,要努力提高导入新课艺术性和科学性。导入要明确重点、难点,展示目标,让学生明确本节课重、难点以及要解决的问题,使学生明确目标,主动参与,也使学生产生“越是难学越能学好”的好胜心,让学生体会获得正确结论的成就感。强化心理素质健康发展。
  中学生的创造性表现在创造性学习活动与知识的运用中,往往由现实中遇到的问题和困难情境所激发,产生创新意识并转化为创新能力。已学习的知识不能解决的问题,就需要寻找新知识来解决。例如,在学习余弦定理时,就可以从勾股定理导入。在△ABC中当角C=90°时,三角形三边a,b,c满足关系式c2=a2+b2,当角C不是直角而且锐角或钝角时,它们之间又会是什么样的关系呢?这种以旧拓新的导入,不仅让学生找到知识间的支点,而且使学生明确了新知识所带来的更为广阔思维空间,从而激发了学生创新的动力。
  三、引导学生质疑反问,培养学生思维创造性
  在教学活动中,教师与学生关系应充分体现平等与和谐。学生的质疑与反问是一个知识扩展的过程,可以培养思维的批判性和创造性。古人云“学起于思,思原于疑”,指出了一切思维都是由问题引起的。在探究性学习中让学生自己去提出问题。教师就可能遇到各种各样的问题。教师应该开阔学生的视野,启发学生的思维;要善于发现学生思维中的闪光点;要向学生提供经验,帮助学生进行价值判断;要帮助学生整理思路和计划;根据教学实际,恰如其分的提问,能开拓、引导学生思路,指导学生去探索所要达到的途径,点燃学生创新思维的火花,使教学具有针对性。教学活动中所提出的问题应具有新颖性和挑战性,维持学生活动适当难度,以激励学生的创造性,培养他们自主学习能力。
  四、强化交流和合作,倡导开发探究的教学活动方式
  随着信息时代到来,学生通过媒体接触大量信息,往往会在某些方面超过教师的知识储备,提出教师无法回答的问题,因此,在教学中,教师要不断更新观念,树立民主、平等教学作风,我们应当鼓励学生在独立思考的基础上与他人交流——交流各自对问题的处理、解决问题的思路与方法、所获得的结果等。数学课堂教学中要为学生创设主动参与的机会,提供主动发展的空间,引导学生的主动参与,从而落实学生的主体地位,促进学生的主动发展,使学生的数学素质得到提高。教学中,教育学生树立集体主义观念和互帮互学的合作意识,使每个人都能为集体目标的实现尽心尽力,使他们学会既善于积极主动地表现自己的意见,敢于说出不同的看法,又善于倾听别人的意见,相互启迪,并能够综合吸收各种不同的观点,共同寻找解决问题的思路。在探究的过程中,每一位参与者既是学习者,又是研究者。
其他文献
在二项式定理的内容中,经常涉及三项式展开式的问题,如求三项式展开式中的某一项或某一项的系数等. 对特殊类型的三项式而言,可转化为二项式问题求解,而对于一般三项式,则问题显得较为复杂. 本文将通过具体例子来说明三项式展开式问题的求解方法,并在二项式展开式问题的基础上,推广得出求三项式展开式中系数问题的一般方法.  转化为二项式求解  例1 求[(x2+1x+2)5]的展开式中的常数项.  解析 方法
目的 :观察角膜胶原膜 (CCS)及伍用纤连蛋白 (FN)、表皮生长因子 (EGF)对兔眼角膜芥子气损伤后的治疗作用 ,寻找芥子气眼损伤后眼睑水肿前救治的新方法、新技术和新药物。方
体育学科与其他学科相比,是学校教育中十分重要的一个方面,它具有鲜明的独特性和自身优势,体育活动大部分是在实践中进行的,它为学生提供充分的观察、思维、操作、实践的表现机会,对于促进学生创新能力的开发提高,具有其他学科所无法比拟的优势。体育学科的特性极为鲜明,概括起来主要表现在它的互动性、实践性、差异性、交叉性和整体性,对其学科特征的特点进行利用并进行研究教学。  一、培养学生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是时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