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 介绍Wiki的概念和主要特性,分析Wiki应用于高校图书馆的可行性,阐述Wiki在高校图书馆信息服务中的应用。
关键词: Wiki;高校图书馆;信息服务
中图分类号:G25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1-7597(2010)0710144-01
在知识信息时代,如何让信息和知识通过因特网有序、广泛、深入地在图书馆范围内传播,将零散、隐形的知识快速转化为具有使用价值的显性知识已经成为当前图书馆普遍关心的问题。wiki的诞生为解决这一问题提供了有力的武器。它是以协作式写作的方式来实现收集、创作某领域的知识,形成某一主题知识库,知识的写作者间自然形成了一个个知识社群。因此,wiki即是知识库,又是知识共享和交流的平台。
1 wiki的概念和主要特性
1.1 wiki的概念。Wiki来源于夏威夷语的“wee kee wee kee”,原意是“快点快点”。1995年Wiki的创始人Ward Cunningham为了方便社群的交流建立了一个工具——波特兰模式知识库。在建立这个系统的过程中,Ward Cunningham创造了Wiki的概念和名称,并且实现了支持这些概念的服务系统。这个系统就是最早的Wiki系统。WIKI于2003年8月传入中国,在国内将WIKI翻译成“维客”或“维基”。wiki的实质就是一种超文本系统,它通过定义一系列简单的格式化语法,把一般的文本转换成HTMLT特征的网页。简单地说,wiki就是构建了一个知识库,使得分散在不同地方的人们能通过wiki系统对某一感兴趣的话题进行探讨,从而为一个社群提供交流讨论的网络空间,提供知识共享的平台。
1.2 wiki的主要特性。开放性、共享性和协作性是wiki的主要特性。通俗地讲,wiki就是一个互动开放的网站,所有用户都可以对网站内容进行编辑,以扩展、更正网站内容。它的共享特性,实现了快速广泛的信息整合,为大量用户的知识共享提供了高效的平台。它为蕴藏在亿万用户头脑中的知识提供了一个交流平台,使其成为一个有序的、有组织的系统。wiki的协作性,使知识的共享更为客观和真实。在一个wiki里,任何信息都可以被任何人修改和删除。在众多用户的参与下,这种自由的写作方式能避免一些外在因素对知识内容带来的影响,从而反映更为客观和真实的知识内容。并且,wiki版本控制功能为避免恶意更改和提供不同版本之间的比较提供了保障。
2 Wiki应用于高校图书馆的可行性
图书馆界影响最大的Wiki应用是2005年10月OCLC正式开放的维基版联合目录OpenWorldCat。同年,美国巴特勒大学图书馆设立了参考维基,美国圣约瑟公共图书馆也设立了专题指南维基。这些都为高校图书馆应用Wiki建立新型信息服务模式起到了借鉴和指导作用。高校图书馆应用Wiki具有两个方面的优势。
2.1 设备优势。高校图书馆是学校主要信息获取中心,拥有自己的局域网络和先进的计算机设备、便利的上网条件和网络环境,为应用Wiki提供了前提基础。
2.2 资源优势。高校图书馆丰富的信息资源储备,为知识交流与共享提供了物质基础,任何馆员或读者都可以创建、发布、利用信息,同时也可以利用馆藏资源获取详尽、准确的信息,便于更好地交流探讨。图书馆聚集了多学科背景的教授、技术专家和学科馆员,他们所积累的丰富知识和经验,可以对相关问题予以补充和完善,从而完成围绕某一主题的知识共建。
3 wiki在图书馆信息服务中的应用
3.1 利用wiki建设重点学科信息库。建设重点学科信息库是各高校图书馆开展深层次服务的主要内容。而目前我国高校图书馆中真正能同时具备有图书馆学与专业学科知识的人员还是很缺乏的。因此图书馆可以利用wiki建立重点学科的信息库,吸引该学科的广大专业教师、高年级学生参与到学科信息库的建设中来,让他们在分享知识的同时,把自己了解的知识添加进去,以构筑一个开放的、不断成长的、充满活力的学科信息库,并把管理员权限也赋予该学科所在院系,由学科和图书馆共同管理维护,严把质量关,建设成具有高水平的重点学科信息库。
3.2 利用wiki加强信息资源导航建设。图书馆历来是文献信息的集散中心,知识导航是图书馆工作的重要内容,社会发展到网络时代,图书馆的工作重点也必须向网上转移和发展。图书馆可以建立知识导航wiki,利用wiki充当起信息导航员和知识的过滤器,图书馆可以通过wiki将过滤后的信息传递给读者,而读者也可以通过wiki将信息传递给其他读者。通过浏览图书馆知识导航wiki,读者获取知识的效率将得到很大的提高。
3.3 利用wiki构筑图书馆与读者双向交流平台。图书馆wiki站点完全可以成为在网络环境下更好的展示自己、服务读者的重要窗口。为了加强图书馆与读者之间的双向联系,倾听读者的呼声,采纳读者的合理化建议,图书馆便可以创建“读者交流”wiki站点,筑起图书馆与读者之间的双向交流平台,从而使图书馆文献信息服务工作更有针对性。读者需要什么样的文献资料,可在网上直接提交需求信息,读者对图书馆员的意见和建议在网上能够畅所欲言,馆领导了解读者对于图书馆及图书馆员的评价也更加直接。参考咨询馆员在线值班时,读者可以通过网上的实时解答区和他们进行对话。
3.4 利用wiki构建图书馆人网络交流平台。利用Wiki建立馆员信息交流平台,更能体现Wiki作为协同工作的知识管理工具的作用,有利于加强馆员之间的交流与沟通,使馆员的隐性知识显性化。大平台之下还可细化为多个分社区,设立各个部门的交流社区,探讨解决同部门中出现的问题,协同完成本职工作;把规章制度、工作细则、工作日志之类上传,各部门就可以随时自己修订本部门相关的内容,其他部门的人员亦可进入给予意见和看法。大平台可作为跨部门交流平台,协同解决跨领域、跨业务范围的项目课题,同时可以进行业务交流心得、会议发布、各项议案修订等。
4 结语
信息服务是高校图书馆的一项重要职能,Wiki作为协同工作的知识管理工具,使得高校图书馆馆员、教师和学生都广泛的参与到信息服务中来,有利于信息服务及时、有效地进行,从而进一步提高图书馆的服务质量。
参考文献:
[1]陆晓曦,Wiki在高校图书馆中的应用初探[J].情报探索,2009.1.
[2]杨慕莲,Wiki在图书馆中的应用研究[J].情报杂志,2008.10.
[3]姜殿清,基于WIKI的高校图书馆信息服务研究[J].现代情报,2009.7.
作者简介:
孙洪林(1972-),男,汉族,本科,德州学院图书馆助理馆员,研究方向:图书馆自动化。
关键词: Wiki;高校图书馆;信息服务
中图分类号:G25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1-7597(2010)0710144-01
在知识信息时代,如何让信息和知识通过因特网有序、广泛、深入地在图书馆范围内传播,将零散、隐形的知识快速转化为具有使用价值的显性知识已经成为当前图书馆普遍关心的问题。wiki的诞生为解决这一问题提供了有力的武器。它是以协作式写作的方式来实现收集、创作某领域的知识,形成某一主题知识库,知识的写作者间自然形成了一个个知识社群。因此,wiki即是知识库,又是知识共享和交流的平台。
1 wiki的概念和主要特性
1.1 wiki的概念。Wiki来源于夏威夷语的“wee kee wee kee”,原意是“快点快点”。1995年Wiki的创始人Ward Cunningham为了方便社群的交流建立了一个工具——波特兰模式知识库。在建立这个系统的过程中,Ward Cunningham创造了Wiki的概念和名称,并且实现了支持这些概念的服务系统。这个系统就是最早的Wiki系统。WIKI于2003年8月传入中国,在国内将WIKI翻译成“维客”或“维基”。wiki的实质就是一种超文本系统,它通过定义一系列简单的格式化语法,把一般的文本转换成HTMLT特征的网页。简单地说,wiki就是构建了一个知识库,使得分散在不同地方的人们能通过wiki系统对某一感兴趣的话题进行探讨,从而为一个社群提供交流讨论的网络空间,提供知识共享的平台。
1.2 wiki的主要特性。开放性、共享性和协作性是wiki的主要特性。通俗地讲,wiki就是一个互动开放的网站,所有用户都可以对网站内容进行编辑,以扩展、更正网站内容。它的共享特性,实现了快速广泛的信息整合,为大量用户的知识共享提供了高效的平台。它为蕴藏在亿万用户头脑中的知识提供了一个交流平台,使其成为一个有序的、有组织的系统。wiki的协作性,使知识的共享更为客观和真实。在一个wiki里,任何信息都可以被任何人修改和删除。在众多用户的参与下,这种自由的写作方式能避免一些外在因素对知识内容带来的影响,从而反映更为客观和真实的知识内容。并且,wiki版本控制功能为避免恶意更改和提供不同版本之间的比较提供了保障。
2 Wiki应用于高校图书馆的可行性
图书馆界影响最大的Wiki应用是2005年10月OCLC正式开放的维基版联合目录OpenWorldCat。同年,美国巴特勒大学图书馆设立了参考维基,美国圣约瑟公共图书馆也设立了专题指南维基。这些都为高校图书馆应用Wiki建立新型信息服务模式起到了借鉴和指导作用。高校图书馆应用Wiki具有两个方面的优势。
2.1 设备优势。高校图书馆是学校主要信息获取中心,拥有自己的局域网络和先进的计算机设备、便利的上网条件和网络环境,为应用Wiki提供了前提基础。
2.2 资源优势。高校图书馆丰富的信息资源储备,为知识交流与共享提供了物质基础,任何馆员或读者都可以创建、发布、利用信息,同时也可以利用馆藏资源获取详尽、准确的信息,便于更好地交流探讨。图书馆聚集了多学科背景的教授、技术专家和学科馆员,他们所积累的丰富知识和经验,可以对相关问题予以补充和完善,从而完成围绕某一主题的知识共建。
3 wiki在图书馆信息服务中的应用
3.1 利用wiki建设重点学科信息库。建设重点学科信息库是各高校图书馆开展深层次服务的主要内容。而目前我国高校图书馆中真正能同时具备有图书馆学与专业学科知识的人员还是很缺乏的。因此图书馆可以利用wiki建立重点学科的信息库,吸引该学科的广大专业教师、高年级学生参与到学科信息库的建设中来,让他们在分享知识的同时,把自己了解的知识添加进去,以构筑一个开放的、不断成长的、充满活力的学科信息库,并把管理员权限也赋予该学科所在院系,由学科和图书馆共同管理维护,严把质量关,建设成具有高水平的重点学科信息库。
3.2 利用wiki加强信息资源导航建设。图书馆历来是文献信息的集散中心,知识导航是图书馆工作的重要内容,社会发展到网络时代,图书馆的工作重点也必须向网上转移和发展。图书馆可以建立知识导航wiki,利用wiki充当起信息导航员和知识的过滤器,图书馆可以通过wiki将过滤后的信息传递给读者,而读者也可以通过wiki将信息传递给其他读者。通过浏览图书馆知识导航wiki,读者获取知识的效率将得到很大的提高。
3.3 利用wiki构筑图书馆与读者双向交流平台。图书馆wiki站点完全可以成为在网络环境下更好的展示自己、服务读者的重要窗口。为了加强图书馆与读者之间的双向联系,倾听读者的呼声,采纳读者的合理化建议,图书馆便可以创建“读者交流”wiki站点,筑起图书馆与读者之间的双向交流平台,从而使图书馆文献信息服务工作更有针对性。读者需要什么样的文献资料,可在网上直接提交需求信息,读者对图书馆员的意见和建议在网上能够畅所欲言,馆领导了解读者对于图书馆及图书馆员的评价也更加直接。参考咨询馆员在线值班时,读者可以通过网上的实时解答区和他们进行对话。
3.4 利用wiki构建图书馆人网络交流平台。利用Wiki建立馆员信息交流平台,更能体现Wiki作为协同工作的知识管理工具的作用,有利于加强馆员之间的交流与沟通,使馆员的隐性知识显性化。大平台之下还可细化为多个分社区,设立各个部门的交流社区,探讨解决同部门中出现的问题,协同完成本职工作;把规章制度、工作细则、工作日志之类上传,各部门就可以随时自己修订本部门相关的内容,其他部门的人员亦可进入给予意见和看法。大平台可作为跨部门交流平台,协同解决跨领域、跨业务范围的项目课题,同时可以进行业务交流心得、会议发布、各项议案修订等。
4 结语
信息服务是高校图书馆的一项重要职能,Wiki作为协同工作的知识管理工具,使得高校图书馆馆员、教师和学生都广泛的参与到信息服务中来,有利于信息服务及时、有效地进行,从而进一步提高图书馆的服务质量。
参考文献:
[1]陆晓曦,Wiki在高校图书馆中的应用初探[J].情报探索,2009.1.
[2]杨慕莲,Wiki在图书馆中的应用研究[J].情报杂志,2008.10.
[3]姜殿清,基于WIKI的高校图书馆信息服务研究[J].现代情报,2009.7.
作者简介:
孙洪林(1972-),男,汉族,本科,德州学院图书馆助理馆员,研究方向:图书馆自动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