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秦王初并天下",指令"议帝号",成就了皇帝制度的发明。对"帝号"的看重,自有文化渊源。回顾战国史,应当重视"秦称西帝,齐称东帝"的事件。确定皇帝称号,"制曰可"的程式,体现了皇帝个人与皇帝制度的关系。"帝号"在秦统一之初执政合法性宣传中有重要意义。"义兵"与"圣德"等自我标榜也是赢得社会认可的手段。而更有效的宣传策略,可能在于秦帝国执政初期出于对"民心"之重视的所谓"普天之下,抟心一志""黔首安宁""驩欣奉教""莫不受德,各安其宁"等舆论制造。"宗庙"对执政权力的认可,是秦人自我看重的因素,然而未必可以对六国人形成实际影响。不过,当时秦王朝的相关政治表现,开启了皇族宗庙祭祀成为国家祭祀的制度。秦二世时代面对"关东群盗"暴动蜂起,赵高所谓"宜为王如故",说明放弃帝号即承认了执政权力的丧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