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自达难抵高端诱惑

来源 :汽车纵横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xtopg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由来已久的豪华梦
  马自达的高端豪华梦由来已久,早在1992年马自达就曾计划推出高级豪华车的品牌Amati。Amati之于马自达就如同Lexus之于丰田、Acura之于本田、Infiniti之于日产,马自达推出Amati的最初目的也在于跟上述三家一决高下,割据北美市场。当时规画的车款包括Eunos 800(欧洲称为马自达Xedos 9、美国称作马自达Millenia)、某款基于马自达Cosmo发展的豪华跑车、以及Amati 1000(以马自达929为蓝本,配备后轮驱动、4.0L V12引擎)等。
  1980年代后日本泡沫经济繁盛期,当时马自达公司为了多品牌策略发展从而在日本市场设立了三个子品牌,Eunos便是其中之一,另外两个子品牌是Autozam和?fini。不过随着日本泡沫经济的瓦解,多品牌策略也陷入失利境地,一度使得马自达的经营陷入危机,故此项目在1996年宣告终止。
  日前马自达公司总裁兼执行长山内孝在接受美国《汽车新闻》采访时表示,在拥挤的大众品牌市场领域,马自达已经被冷落了几十年。现在,马自达计划重新定位更加高端的品牌形象。
  山内孝表示,目前在大众汽车市场马自达的施展空间十分有限。并且在全球市场一个只占2%市场份额的汽车制造商也没有什么存在意义。所以山内孝和他的团队为马自达制定了一个计划,在2016年3月的时候马自达在各主要市场的销售额要增加43%,在北美市场的销量要超过40万台。为了实现这一目标,接下来的几年里马自达将推出大量高端品牌汽车。
  这个计划旨在利用马自达的自主新技术和独树一帜的设计风格来争取消费者,从而达到赶超日本本国和其他大众品牌竞争对手的目的。马自达内部的一些人士认为此举是马自达唯一的生存途径,因为马自达是一个以经济、微型著称的品牌,每年在全球市场消化130万辆便可以解决生存问题,剩下的只是如何能做的更好的问题。
  不只是说说
  马自达进军高端市场的决心从山内孝的谈话中就能够清晰的感受到,看来这不只是说说。第三代马自达6将于今年一月份在美国上市,马自达希望它能够成为引领马自达增长的标识。重新设计的Mazda6采用了大量马自达公司压箱底的技术,并且为了更全面地体现高端,新Mazda6的内饰材料也会相当考究。除此之外,马自达还将上马一套名为“创驰蓝天”技术,其主要是用于汽油与柴油引擎、手动挡与自动挡变速箱、底盘、车身结构等主要元件的优化技术,有着既能节省燃料又能提高车辆性能的优点。
  春天时在美国推出的马自达CX-5的紧凑型跨界车,便是一个使用“创驰蓝天”技术重新制造的,接下来是Mazda6。到2016年,80%生产的马自达车辆将采用这一技术。山内孝说,马自达采用的技术不仅会让它与众不同,还能使它能够获得更多和保护它的剩余价值,“马自达会成为与客户有很强联系的品牌。”
  山内孝也强调了新阵容的一些关键元素,表示马自达在未来很长一段时间内将会着力做好以下五件事:
  1、设计-马自达新的设计语言kodo,它首次在CX-5交叉亮相。在日本语里,kodo意味着是“灵魂的运动。”
  2、服务-在经销商的客户服务上将会给予更多的关注。
  3、安全-提高车辆的安全性,升级自动安全系统,如预碰撞预警技术。
  4、动力-未来会采用洁净并动力充沛的柴油动力传动系统。
  5、价值-力求剩余价值最大化。
  山内孝把这五点称之为“我们向高端车进发的手段”。“马自达的目标不是依靠价格战赢得消费者,而是让消费者欣赏产品的价值。”;“我们希望客户体验的车型是精心设计并容易操作的。”
  品牌形象和品牌吸引力对于马自达进军高端市场是至关重要的。
  在最近一期的《消费者报告》中,马自达品牌的价值在消费者观念中正在发生改变。连续两年在28个品牌中排名第四——这次是在塞恩,丰田和雷克萨斯之后。
  尽管在美国市场销售预测增长43%,马自达的发展却不需要通过更多的经销商来实现。马自达的策略是增加现有经销商的盈利。山内孝说:“我们不打算增加门店数量。”
其他文献
(接上期)动物防疫监督检查站《动物防疫法》第二十六条把动物防疫监督检查站分为两类:一是到当时已依法设置的其它检查站执行动物防疫监督检查任务,二是该省人民政府批准单独
据中国汽车工业产销快讯称,2013年1-4月,纳入统计的汽车企业单位为12586家,零部件企业为10043家。零部件企业占比为79.79%。  2013年1-4月,汽车零部件制造业主营收入为6912.4亿元,同比增速为15.54%,主营业务成本为5841.5亿元,同比增速16.87%。2013年1-4月,汽车制造业主营收入为18980.6亿元,同比增速为13.6%,主营业务成本为10288.7亿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