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东北新季玉米上市已有月余,目前呈现高开低走的端倪,随着上量时间节点开启,近日产区收购价和港口平舱价均出现小幅下调。DCE玉米期货走势由于新粮叠加临储拍卖,供应宽松的预期,10月保持持续弱势调整的走势。10月30日当周更是尝试向下突破,但下方支撑未破,持仓增加显示有买盘介入。从近阶段的多空博弈心态看,市场心态已经由上市初期看多转为偏空。今年与去年很多方面可以称得上“几乎完全相反”,如结转库存不同,市场预期不同,价格结构不同,经验不同,政策目标不同。相同的是新季玉米上市压力在11月中旬开始体现。2017年政策性投放成交相对好于往年,但目前临储库中仍有大量玉米库存,预计短期期现货市场弱势运行格局或将持续,但中长期的支撑仍然存在。
玉米价格走向分化扩大
东北产区,新季玉米收割基本结束,产区等待机会上量,港口贸易商有意压价担心引发产区再次反弹,东北市场跌势十分谨慎。国内主要加工企业产区收购连续小幅下调收购价格,目前吉林深加工企业收购价格在1480~1500元/吨,黑龙江加工企业收购价在1420~1450元/吨。本年度市场温和向好抬高了农户预期,市场收购双方操作谨慎,加上当前东北腹地外流渠道和方向呈多样化,趋势性跌势暂不明显。短期产区价格难有大跌,密切关注惜售情绪及深加工补贴政策动态。
华北产区连续降温,干玉米暂未大量供应市场。当前雾霾天气偶发,市场忧虑环保政策限制烘干塔开启,而下游企业对于华北毒素问题也有忧虑。收购价格方面华北黄淮,山东深加工企业收购挂牌1680~1740元/吨,豫南地区饲料企业收购价格在1860~1900元/吨。随着华北天气稳定放晴,本地上市量将逐步增加,加上东北入关运费上涨而东北腹地跌幅暂时不及预期,华北下游采购意向重回本区域内。河北价格因走货增加企稳,豫南等地价格虽有下调意向但难有较大的松动。短期华北上市量骤增仍十分困难,价格稳定为主,后期终端采购价格或逐步回落至季度低点1650~1700元/吨之间。
港口玉米行情率先启动
港口价格在新粮上市之初实现无缝对接,近期随产区价格下调有所松动。10月下旬海运费上调消息连续传出,南方企业持续订购11月玉米,港口船期不减。当前集港量稳定但不拥挤,整体产区惜售和船期密集同时存在,港口贸易商压价十分谨慎。短期预计产区销售心态继续向好,收购紧张局面缓解,港口贸易商可能尝试意向压价操作。
南方港口,近期新粮报价稳定在1840~1860元/吨。当前南港玉米库存日渐宽松,11月船期持续到货使得下游企业采购心态趋于谨慎。但受北方产区价格支撑和未来南北运费上涨预期影响,南港贸易商报价依然受支撑。
港口库存方面,北方港口库存为332万吨,去年同期为220万吨左右,大幅高于去年同期。南港内贸玉米库存为41.1万吨,近期一周预计到货16万吨。整体看北港上量稳定,南港库存充足,南北港口利润维持零利润状况。
新旧叠加加大库存压力
10月末是我国临储玉米拍卖的最后一周,由于北方新粮上市渐成气候,东北农户惜售心理有所减弱,拍卖成交率终降至50%以下。截至10月27日当周,中国临储玉米投放484万吨(部分政策性粮食拍卖为日拍,按周一投放量计),成交230万吨,总成交率47.51%,较上周成交量减少45万吨。其中,定向销售玉米无成交,分贷分还玉米成交10.4万吨,中储粮包干玉米219.5万吨,拍卖以来累计成交5747万吨。至此,本年度我国玉米临储拍卖告一段落,理论推算临储玉米结余库存1.78亿吨,其中,2013年以前粮源所剩无几,2014年粮源5270万吨,2015年粮源未参与拍卖,结余1.25亿吨。
据统计9~10月拍卖成交近1500万吨,这部分成交量是叠加新季玉米供应市场的,也可以作为结转库存。去年因为取消临储,市场预期一致看空,9~10月很少再买拍卖粮,结转库存放到最低,10~12月进口谷物到港量极少,结果导致10月价格反弹100元/吨(物流问题也推波助澜,但不是主要原因)。而今年市场预期又一致乐观,高结转库存和新粮收购高开的背景下,11月新粮供应压力真正发力的时候,现货价格跌幅可能会超出预期。因为当市场预期高度一致时,经常会改变原来的供需形势,从而扭转价格正常的走势。
关注政府政策红利
今年是我国东北取消临储玉米收购,实行“市场化收购、价补分离”的第二年,但政策的余温继续影响着市场心态,尤其是政府何时出手、如何出手一直是业内的热门话题。至10月中旬,根据消息人士透露,今年政府将以预案的方式给予深加工企业补贴,但触发的条件是玉米价格必须下跌到一定程度,应急预案才能启动;同时明确中储粮收购轮换数量为400万吨,另有300万吨应急预案,启动条件同深加工补贴。因此可以见得,今年中储粮轮换玉米收购量仅为去年2000万吨的二至三成,大量上市玉米需要依靠市场消化,但价格跌至“一定程度”的时间节点,或许是市场介入的有利时机。
市场需求总量增加
从2017~2018年度玉米供求格局上看,虽然当年产玉米对应当年的需求有缺口,但仍有库存补充。玉米深加工需求由于产能的扩展,总量呈增加态势。饲料需求由于受环保门槛的制约,行业内继续调整,产能集中度日趋集中,总量预计稳中小幅下调。
从短期情况看,目前肉类品需求处于阶段性疲软期。生猪价格仍位于低位,鸡蛋价格触底回升。禽畜存栏保持较低水平,尽管出栏头数增加,但由于环保督察压力延续,猪养殖户补栏仍不积极,存栏仍保持缓慢减少趋势。短期不利好饲料消费。农业部发布2017年9月生猪存栏量环比上月减少0.2%,比去年同期减少6.1%;9月能繁母豬存栏量环比上月减少0.7%,比去年同期减少5%。饲料终端消费疲软加上新季玉米批量上市的压力下,销区饲料企业对新季玉米的采购保持谨慎的态度,使得玉米饲用消费仍未较大好转。
深加工方面,最近一周玉米淀粉市场价格高位稳健运行,行业库存处于低位且销售订单充足,对价格支撑效果明显,十九大闭幕后,华北企业开工率有回升预期。关注后续原料玉米集中上市对产品价格的拖累及后续深加工补贴政策消息。
综合来看,短期现货市场弱势格局已经形成,价格走低的幅度取决于市场心态和政策的预期。期货盘面也将跟随现货波动,目前主力合约1801继续走弱的可能性较大,下方支撑或岌岌可危,关注1650一线的交投情况。后市随着时间的推移,预计春节前后政策会更加明朗,多空博弈后的心态将指引价格逐渐走出探底回升的概率会越来越大。
玉米价格走向分化扩大
东北产区,新季玉米收割基本结束,产区等待机会上量,港口贸易商有意压价担心引发产区再次反弹,东北市场跌势十分谨慎。国内主要加工企业产区收购连续小幅下调收购价格,目前吉林深加工企业收购价格在1480~1500元/吨,黑龙江加工企业收购价在1420~1450元/吨。本年度市场温和向好抬高了农户预期,市场收购双方操作谨慎,加上当前东北腹地外流渠道和方向呈多样化,趋势性跌势暂不明显。短期产区价格难有大跌,密切关注惜售情绪及深加工补贴政策动态。
华北产区连续降温,干玉米暂未大量供应市场。当前雾霾天气偶发,市场忧虑环保政策限制烘干塔开启,而下游企业对于华北毒素问题也有忧虑。收购价格方面华北黄淮,山东深加工企业收购挂牌1680~1740元/吨,豫南地区饲料企业收购价格在1860~1900元/吨。随着华北天气稳定放晴,本地上市量将逐步增加,加上东北入关运费上涨而东北腹地跌幅暂时不及预期,华北下游采购意向重回本区域内。河北价格因走货增加企稳,豫南等地价格虽有下调意向但难有较大的松动。短期华北上市量骤增仍十分困难,价格稳定为主,后期终端采购价格或逐步回落至季度低点1650~1700元/吨之间。
港口玉米行情率先启动
港口价格在新粮上市之初实现无缝对接,近期随产区价格下调有所松动。10月下旬海运费上调消息连续传出,南方企业持续订购11月玉米,港口船期不减。当前集港量稳定但不拥挤,整体产区惜售和船期密集同时存在,港口贸易商压价十分谨慎。短期预计产区销售心态继续向好,收购紧张局面缓解,港口贸易商可能尝试意向压价操作。
南方港口,近期新粮报价稳定在1840~1860元/吨。当前南港玉米库存日渐宽松,11月船期持续到货使得下游企业采购心态趋于谨慎。但受北方产区价格支撑和未来南北运费上涨预期影响,南港贸易商报价依然受支撑。
港口库存方面,北方港口库存为332万吨,去年同期为220万吨左右,大幅高于去年同期。南港内贸玉米库存为41.1万吨,近期一周预计到货16万吨。整体看北港上量稳定,南港库存充足,南北港口利润维持零利润状况。
新旧叠加加大库存压力
10月末是我国临储玉米拍卖的最后一周,由于北方新粮上市渐成气候,东北农户惜售心理有所减弱,拍卖成交率终降至50%以下。截至10月27日当周,中国临储玉米投放484万吨(部分政策性粮食拍卖为日拍,按周一投放量计),成交230万吨,总成交率47.51%,较上周成交量减少45万吨。其中,定向销售玉米无成交,分贷分还玉米成交10.4万吨,中储粮包干玉米219.5万吨,拍卖以来累计成交5747万吨。至此,本年度我国玉米临储拍卖告一段落,理论推算临储玉米结余库存1.78亿吨,其中,2013年以前粮源所剩无几,2014年粮源5270万吨,2015年粮源未参与拍卖,结余1.25亿吨。

据统计9~10月拍卖成交近1500万吨,这部分成交量是叠加新季玉米供应市场的,也可以作为结转库存。去年因为取消临储,市场预期一致看空,9~10月很少再买拍卖粮,结转库存放到最低,10~12月进口谷物到港量极少,结果导致10月价格反弹100元/吨(物流问题也推波助澜,但不是主要原因)。而今年市场预期又一致乐观,高结转库存和新粮收购高开的背景下,11月新粮供应压力真正发力的时候,现货价格跌幅可能会超出预期。因为当市场预期高度一致时,经常会改变原来的供需形势,从而扭转价格正常的走势。
关注政府政策红利
今年是我国东北取消临储玉米收购,实行“市场化收购、价补分离”的第二年,但政策的余温继续影响着市场心态,尤其是政府何时出手、如何出手一直是业内的热门话题。至10月中旬,根据消息人士透露,今年政府将以预案的方式给予深加工企业补贴,但触发的条件是玉米价格必须下跌到一定程度,应急预案才能启动;同时明确中储粮收购轮换数量为400万吨,另有300万吨应急预案,启动条件同深加工补贴。因此可以见得,今年中储粮轮换玉米收购量仅为去年2000万吨的二至三成,大量上市玉米需要依靠市场消化,但价格跌至“一定程度”的时间节点,或许是市场介入的有利时机。
市场需求总量增加
从2017~2018年度玉米供求格局上看,虽然当年产玉米对应当年的需求有缺口,但仍有库存补充。玉米深加工需求由于产能的扩展,总量呈增加态势。饲料需求由于受环保门槛的制约,行业内继续调整,产能集中度日趋集中,总量预计稳中小幅下调。
从短期情况看,目前肉类品需求处于阶段性疲软期。生猪价格仍位于低位,鸡蛋价格触底回升。禽畜存栏保持较低水平,尽管出栏头数增加,但由于环保督察压力延续,猪养殖户补栏仍不积极,存栏仍保持缓慢减少趋势。短期不利好饲料消费。农业部发布2017年9月生猪存栏量环比上月减少0.2%,比去年同期减少6.1%;9月能繁母豬存栏量环比上月减少0.7%,比去年同期减少5%。饲料终端消费疲软加上新季玉米批量上市的压力下,销区饲料企业对新季玉米的采购保持谨慎的态度,使得玉米饲用消费仍未较大好转。
深加工方面,最近一周玉米淀粉市场价格高位稳健运行,行业库存处于低位且销售订单充足,对价格支撑效果明显,十九大闭幕后,华北企业开工率有回升预期。关注后续原料玉米集中上市对产品价格的拖累及后续深加工补贴政策消息。
综合来看,短期现货市场弱势格局已经形成,价格走低的幅度取决于市场心态和政策的预期。期货盘面也将跟随现货波动,目前主力合约1801继续走弱的可能性较大,下方支撑或岌岌可危,关注1650一线的交投情况。后市随着时间的推移,预计春节前后政策会更加明朗,多空博弈后的心态将指引价格逐渐走出探底回升的概率会越来越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