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关-外关透刺针法预防剖宫产术中仰卧位低血压综合征的效果

来源 :临床麻醉学杂志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yttgfnm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 评估内关-外关透刺针法预防剖宫产术中仰卧位低血压综合征(SHS)的疗效.方法 选择择期拟在腰-硬联合麻醉下行剖宫产产妇78例,年龄21~44岁,BMI 21.5~35.5 kg/m2,ASAⅠ或Ⅱ级.随机分为两组:针刺组(n=38)和对照组(n=40).针刺组在麻醉操作前,右侧内关透外关留针10 min,麻醉操作后左侧内关透外关留针30 min.对照组不予针刺操作.SHS定义为SBP<90 mmHg,且至少伴有恶心、呕吐、胸闷、头晕症状之一.记录胎儿娩出前SHS发生情况,记录胎儿娩出前低血压、恶心、呕吐、胸闷和头晕的发生情况,记录术中多巴胺用量和产妇满意例数.结果 与对照组比较,针刺组术中SHS发生率、低血压、恶心、呕吐、胸闷、头晕的发生率明显降低(P<0.05),多巴胺用量明显减少(P<0.05),产妇满意率明显升高(P<0.05).结论 双侧内关-外关透刺针法能有效降低剖宫产术中SHS及恶心、呕吐的发生率,提高产妇满意度.
其他文献
目的 分析程控间歇脉冲输注联合患者自控硬膜外分娩镇痛模式下产妇发生爆发痛的相关因素.方法 选择行分娩镇痛的产妇215例,年龄20~45岁,孕期≥37周,单胎头位,ASAⅡ或Ⅲ级.行硬膜外穿刺置管后接入电子镇痛泵,参数设置:0.08%罗哌卡因+舒芬太尼0.4μg/ml,负荷剂量15 ml,脉冲剂量10 ml/h,单次追加剂量8 ml,锁定时间30 min,极限量30 ml/h.当产妇出现爆发痛时给予0.125%罗哌卡因+舒芬太尼0.4μg/ml共10 ml追加,根据产妇是否发生爆发痛分为两组:爆发痛组和无爆
目的 探究新型鼻咽通气道联合改良通气手法在高体质指数患者人工通气中使用的有效性,进而评估此通气策略在该人群人工通气中替代面罩通气的可行性.方法 择期气管插管全麻手术患者118例,年龄18~55岁,BMI>26kg/m2,ASA Ⅰ或Ⅱ级,Mallampati分级Ⅰ或Ⅱ级.根据通气方法随机分为鼻咽通气道组(N组,n=58)和面罩组(M组,n=60).诱导期患者意识消失后,N组经鼻腔插入新型鼻咽通气道,并使用改良通气手法封闭口腔和另一侧鼻腔,M组行EC手法面罩通气,通气3 min后行气管插管术.记录麻醉诱导前
目的 比较超声引导下颈浅丛联合肌间沟臂丛神经阻滞与颈中间丛联合肌间沟臂丛神经阻滞在锁骨骨折内固定术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选择择期拟行单侧锁骨骨折内固定术的患者60例,男36例,女24例,年龄18~64岁,BMI≤30 kg/m2,ASAⅠ或Ⅱ级.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两组:颈浅丛神经阻滞组(S组)和颈中间丛神经阻滞组(M组),每组30例.两组均先行超声引导下肌间沟臂丛神经阻滞,给予患侧0.4%罗哌卡因15 ml,S组行超声引导下颈浅丛神经阻滞,给予患侧0.4%罗哌卡因10 ml;M组行超声引导下颈中间丛阻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