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物理教学如何培养学生的创新、探究和实践能力

来源 :教育前沿·理论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iongliong587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物理是一门应用性很强的学科。科技愈发展、愈显示物理是人类自下而上发展的核心学科。中学物理教育,不仅要为培养物理学家,造就物理学专门人才打基础,更多的还是要培养学生的基本物理素质,提高公民的科学素养。
  关键词:物理 主导 实践 探究 创新
  中图分类号:G633.7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3-1875(2009)16-134-01
  
  在教学活动中教师是主导,学生是主体,教师和学生是教学活动中相辅相成的互动双方。教师要最大限度地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自主探究和实践能力,才能实现教育的最终目标。
  
  一、发挥学生主体作用的几个认识问题
  
  教师教平行班的学生,使用同一本教材,教学效果有不同;不同的教师讲同一内容的课,听后感觉也会不同,这是值得思考和认真研究的问题。虽然原因很多,但主要在于学生自身的内因上。那么究竟如何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本文谈几点教学实践的体会,期望与同行们共商。
  1、发挥学生主体作用的内在动力是让学生明白为什么要学习
  一个学生一旦有了明确的奋斗目标。就必然会坚定而自觉地去追求和努力实现。挖掘物理发展史中哥白尼、爱因斯坦、霍金等人的献身科学、无私奉献的伟大精神,渗透爱国主义教育,培养学生民族自尊心,激励学生为振兴中华立志成才,是激发学生奋发学习的首要策略。教育学生祖国的富强才是理想之本,要把热爱祖国的满腔热情倾注在树立振兴中华发奋学习的志向上。教育学生,只有在中学打好基础,德、智、体全面发展,才能更好地在祖国的现代化建设中施展个人的才华。
  进行爱国主义教育,培养学生的民族自尊心,更需要教师的为人师表。用教师热爱教育、无私的敬业奉献精神和情感去激励、熏陶、教育学生,激励尖子生勇攀科学高峰,鼓励其他学生奋起直追。
  2、学生发挥主体作用的主动性源于学生学习物理的积极性
  中学物理教育,不仅要为培养物理学家,造就物理学专门人才打基础,更多的还是要培养学生的基本物理素质,提高公民的科学素养。教师从一开始要注意结合教学内容向学生进行“为什么要学习物理”的教育,让学生从学习用的笔、墨、纸、文具盒及各种生活、生产用品中惊奇地发现:物理与工农业生产、国防建设、能源资源、环境保护、人类的衣、食、住、行等息息相关;让学生从认识到“几乎处处是物理的世界”而激发出“我要学好物理”的积极性。在学习物理知识同时也提高人的思维能力和思维品质,使思维更敏捷,更严密。让学生在学习中逐步感悟到学习物理的必要性。
  3、发挥学生主体作用的前提是面向全体学生,激励培养全体学生的学习兴趣
  教师喜欢聪明勤奋成绩优秀的学生是很自然的,但更要尊重、爱护关心每一位学生。教师的一言一行都要让每个学生体会到被尊重、被关爱的温暖、激励强化全体学生的学习自信心。如每接一届学生我都首先要下功夫记准他们的名字,并主动热情地了解他们的学习情况,身体状况及家庭是否有困难并影响到学习等。开学不久,课上课下能准确喊出学生名字,找学生谈心。学生被老师尊重,关爱所感动,自然拉近了师生间距离,和谐亲密了师生间情感。
  不少学生感到物理难学,缺乏持久的兴趣,也有的学生处于被动学习状态,缺乏顽强的求知欲。这都需要教师去耐心地了解学生,包括心理素质、学习方法、意志品质、学习困难及知识中的难点、薄弱环节等。教师备课时应该认真钻研大纲和教材,认真掌握学生情况。只有吃透学生情况才能提高教学的针对性。只有教师讲的学生都渴望学会,才能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求知欲。只有教师引导得当,才能唤起学生主动学习的激情。
  
  二、渗透主体教育理念的几点教学体会
  
  1、教师备课重点放在挖掘发挥学生主体作用的切入点上
  学生是教学活动的主体,发挥学生主体作用就是引导学生主动学习,去探究知识,去感悟知识的产生和形成过程。凡是能让学生自己动脑、动口动手的,教师不要包办代替。目前从听课中发现一个突出的共性问题,就是课堂上教师讲得太多,特别是初三毕业班的课。要实现主体教育思想就必须打破以讲授、灌输为主的教学方式,变“以教为中心”为“以学为中心”,构建学生主动参与、师生共同探究知识、相辅相成共同发展的教学情境。这就需要教师在具有扎实的专业知识、过硬的教学基本功的基础上,把备课要点放在挖掘发挥学生主体作用的切入点上。切入点的选择是灵活的,教师要相信学生的能力,要放得开。
  如习题评讲课,多数教师习惯从头到尾讲答案。初三习题量大,一节课教师要讲很多题,又结合知识的迁移、归类,教师讲的紧张匆忙,但多数学生跟不上。有的学生来不及认真思考,教师已说出了答案。这种教师包办代替的传统方式必须改变。课后作业必须让学生自己去做;综合练习题留给学生完成的时间要保证。评讲前公布出答案,让学生独立思考。教师在获取反馈信息后,精心设计复习题评价的程序,可以针对性选择,让学生自己评讲为什么对、为什么错,从学生角度讲出来的思路更富有启发性;教师要精讲、讲准、讲到点子上。有些题可以让同桌学生互相评判;有些题可以不公布答案,让学生去讨论、去争论;有些计算题可以鼓励学生各抒己见,几种解法都写出,让学生去分辨,激励全体学生主动探究学习。
其他文献
中图分类号:G633.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1875(2009)16-124-01     在物理教学中,进行适当的习题训练,我认为在实践“新课标”教学理念中仍然是重要的环节。可是在习题训练时为了适应素质教育的新要求,在训练题型上又要加以改进,如何改进?这就是在习题训练的教学中值得讨论的重要话题。本文试论“在习题训练中注重实践探究”题的必要性和可操作性。    一、从培养学生动手
中图分类号:G633.8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1875(2009)16-125-01     在初中化学的学习中,学生对于计算题的学习和理解一直是一个难点,那么如何过这个难关,解决这一难题,作为教师就应该在教学中总结归纳一些简单可行容易被学生理解和接受的解题思路和方法。研究计算题的解题技巧会使学生赢得宝贵的时间,对于提高考试成绩是非常重要的,同时对于培养学生思维的灵活性及深刻性意义重
中图分类号:G633.4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1875(2009)16-127-01     浙江大学外国语学院的庞继贤教授则认为,所谓任务,简而言之,就是做事。在做事的过程中,学习者始终处于积极的,主动的学习心理状态,任务的参与制定之间的交际过程也是一种互动的过程。为了完成任务,学习者以“意义”为中心,尽力调动各种语言和非语言的资源进行“意义”共建,以达到解决某种交际问题的目的
本文通过对荣华二采区10
期刊
中图分类号:G623.9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1875(2009)16-129-01     科学探究:在运用感官,充分感知空气的结构活动中,通过设计实验,在探究学习过程中,学会借助其它介质来观察空气,从而学习一种新的科学探究方法。  情感态度价值观:对科学活动具有强烈的好奇心和积极的探究欲,乐于开展探究过程中的科学思维活动。  科学知识:知道空气在我们的周围,知道空气会占据空间。 
中图分类号:G633.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1875(2009)16-131-01     数学的学习应遵循学生学习的心理规律性,强调从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出发,让学生在观察、操作、猜测、交流、反思等活动中获得基本的数学知识和技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增强学生学好数学的信心。  《镜面对称》是人教版二年级上册中的一个难点,而让学生体会镜像对称的相对性是本课的难点。为突破这个难点,我
中图分类号:G623.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1875(2009)16-130-01     教学目标:1、了解人的心情是多种多样的,懂得喜怒哀乐是人之常情。2、认识和感受自己的心情,并知道能通过表情、动作、语言来表达自己的感情。3、学会感受别人的情绪,培养学生乐观的情绪和人生态度。学会让自己快乐起来。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景,引入新课  (一)孩子们,你们会唱《幸福拍手歌》
数学新课程标准中明确指出:要培养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让学生对数学保持强烈的好心情和求知欲.只有让学生对数学保持浓厚的兴趣,才能提高学生的学习水平.本文对小学数学教学过
中图分类号:G633.6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3-1875(2009)16-133-01     新的课程理念提倡,教师在重视数学知识教学的同时,更应重视创新能力的培养。因此,在数学课堂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找到培养和发展学生创新能力的有效途径,在数学教学中愈来愈显得重要。那么,在数学教学中树立学生的创新意识,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有哪些途径呢?    一、构建平等的师生关系,营造民
中图分类号:G632.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1875(2009)16-132-01     创造性思维是指思想不仅能揭示客观事物的本质及内在联系,而且能在此基础上产生新颖的、具有社会价值的前所未有的思维成果。作为一名职业教育工作者,首当其冲应该研究、探讨创造性思维能力的培养的方式方法,并付诸教学实际行动之中,使职业学校培养的学生不但具备基本的动手能力,而且具备在此基础之上的创新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