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写作教学是初中阶段英语教学中的重要一环,对不同程度的学生在不同时期须采用相应的教学模式和训练方法。国外学者Murray,Raimes和Richards等曾将写作教学模式归纳为“注重结果式”和“注重过程式”两大类。笔者经过多年的教学实践,认为在七年级时,应既注重结果,又关注过程,开展“两式”有机结合的英语写作教学。
新的初中英语课程标准对中学生的英语写作能力提出了更高也更为具体的要求。七年级是学生适应新教法、新学法的开始阶段,这时学生可塑性最强,因此一开始就必须注意学生写作能力的培养,有意识地进行写作训练,正确地引导和发挥他们的主动性与课堂教学参与意识,为学生今后的学习奠定良好的基础。下面是“两式”在仁爱版七年级英语写作教学中的运用。
一、注重结果式的写作教学的优势
注重结果的写作教学反映了听说法教学的思想,它将写作看作是口头语的书面化,是用来强化“说”的手段,目的是使口头表达有正确的句法和词法形式。在初始阶段,笔头练习通常是作为学习语法和词汇的手段,如抄写单词、变换句型、连词成句、连句成段,还有先阅读范文,后分解文章或句子结构,再让学生仿照范文写作等。注重结果的写作教学,可以循序渐进地培养学生连词成句、连句成段、合段成章的写作能力。
二、注重过程式的写作教学的优势
国外学者Diaz,Moll和Mehan在对学生外语写作的个案研究中发现,注重过程的写作教学的一大特点是把课堂教学从以往的以语言知识为中心转移到以学生为中心,即学生根据选题的需要亲身参与调查,收集资料,经过分析写成文章。注重过程式的写作教学可以培养学生在写作过程中的各种策略和认知能力。
三、“两式”在整个七年级写作教学中的灵活运用
结果式与过程式在整个七年级的写作教学中不是单一存在的,而是互相渗透于各个写作阶段、各个写作课时,需灵活运用。在七年级的写作训练中,笔者认为,不同的写作阶段、不同的写作语境或训练目标,应采取相应的写作教学模式。
七年级上册Unit 1和Unit 2的写作教学,由于学生刚接触写作,每学完一个Topic,写作训练可以从抄写单词、变换句型、连词成句、连句成段等方面进行调控。七年级上册的Unit 3和Unit 4,可以通过一些“带控制性”或“指导性”的练习形式进行写作教学。首先,给出语法框架让学生作局部的填空或替换。如:Lucy usually (comes) to school by subway.(come)学生在给出的框架中可知道用一般现在时,主语是第三人称单数,所以come后要加s。学生在填空或替换练习中巩固了语法与词组,为以后在写作中使用正确的句子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其次,可以利用现成的大纲或梗概进一步扩展成文。如,在七年级上册学完介绍自己的一些基本情况的句型后,教师可以给出:Hi,my name is Meimei. I am from China.I am 13.要求学生扩展开来,学生就可以再扩展成如下的句子:Hi,my name is Meimei. I am from China. I am 13. I like blue. I have a round face,big eyes and a small mouth. I like...第三,可利用现成的图像、表格或其他提示写成文。第四,可以让学生在回答系列问题之后,将各题答案串写成文。
七年级下册,因学生有了一定的词汇、句型和语法基础,写作要求变高,需多进行过程式教学。教师可以在让学生仿写和扩写的基础上,增加让学生亲身参与调查、收集资料、整理文档等过程,增强学生的参与、探究意识。这类写作课的训练过程中,笔者通常从以下几方面入手。
首先,为学生制定短期和长期的写作训练目标。一开始就制定学完一个Topic后的写作目标,制定期末时要达到什么目标。如,在学完Unit 1 Getting to Know You的Topic 2和Topic 3后,要求学生能正确写出关于介绍人名、来自于哪里、电话号码、年龄、班级等文字。其次,根据学生当前和长远的实际需要设计有意义的写作练习任务。如,教学Unit 5 Our School Life,笔者会根据当时的情况和八、九年级的实际需要设计一些关于学生学校生活的写作任务,并使之成为强化阅读、听力和口语等技能的手段。第三,以简单、明了、直截了当的语言布置写作任务,清楚地阐明每次任务最终要达到的要求。第四,在适当的时候讲解写作过程,总结写作方法。第五,适当分配课堂上的小组活动和个人写作时间,鼓励学生交流意见,相互修改文稿。如,在学习城市与乡村生活的比较后,利用小组合写的形式,让学生通过调查本校学生的实际情况,各自充分发挥想象进行写作,然后采取共同批改的形式,增强学生的合作意识。
参考文献
何安平.设计与评估[M].广州:广东教育出版社,2001.
(责任编辑 周侯辰)
新的初中英语课程标准对中学生的英语写作能力提出了更高也更为具体的要求。七年级是学生适应新教法、新学法的开始阶段,这时学生可塑性最强,因此一开始就必须注意学生写作能力的培养,有意识地进行写作训练,正确地引导和发挥他们的主动性与课堂教学参与意识,为学生今后的学习奠定良好的基础。下面是“两式”在仁爱版七年级英语写作教学中的运用。
一、注重结果式的写作教学的优势
注重结果的写作教学反映了听说法教学的思想,它将写作看作是口头语的书面化,是用来强化“说”的手段,目的是使口头表达有正确的句法和词法形式。在初始阶段,笔头练习通常是作为学习语法和词汇的手段,如抄写单词、变换句型、连词成句、连句成段,还有先阅读范文,后分解文章或句子结构,再让学生仿照范文写作等。注重结果的写作教学,可以循序渐进地培养学生连词成句、连句成段、合段成章的写作能力。
二、注重过程式的写作教学的优势
国外学者Diaz,Moll和Mehan在对学生外语写作的个案研究中发现,注重过程的写作教学的一大特点是把课堂教学从以往的以语言知识为中心转移到以学生为中心,即学生根据选题的需要亲身参与调查,收集资料,经过分析写成文章。注重过程式的写作教学可以培养学生在写作过程中的各种策略和认知能力。
三、“两式”在整个七年级写作教学中的灵活运用
结果式与过程式在整个七年级的写作教学中不是单一存在的,而是互相渗透于各个写作阶段、各个写作课时,需灵活运用。在七年级的写作训练中,笔者认为,不同的写作阶段、不同的写作语境或训练目标,应采取相应的写作教学模式。
七年级上册Unit 1和Unit 2的写作教学,由于学生刚接触写作,每学完一个Topic,写作训练可以从抄写单词、变换句型、连词成句、连句成段等方面进行调控。七年级上册的Unit 3和Unit 4,可以通过一些“带控制性”或“指导性”的练习形式进行写作教学。首先,给出语法框架让学生作局部的填空或替换。如:Lucy usually (comes) to school by subway.(come)学生在给出的框架中可知道用一般现在时,主语是第三人称单数,所以come后要加s。学生在填空或替换练习中巩固了语法与词组,为以后在写作中使用正确的句子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其次,可以利用现成的大纲或梗概进一步扩展成文。如,在七年级上册学完介绍自己的一些基本情况的句型后,教师可以给出:Hi,my name is Meimei. I am from China.I am 13.要求学生扩展开来,学生就可以再扩展成如下的句子:Hi,my name is Meimei. I am from China. I am 13. I like blue. I have a round face,big eyes and a small mouth. I like...第三,可利用现成的图像、表格或其他提示写成文。第四,可以让学生在回答系列问题之后,将各题答案串写成文。
七年级下册,因学生有了一定的词汇、句型和语法基础,写作要求变高,需多进行过程式教学。教师可以在让学生仿写和扩写的基础上,增加让学生亲身参与调查、收集资料、整理文档等过程,增强学生的参与、探究意识。这类写作课的训练过程中,笔者通常从以下几方面入手。
首先,为学生制定短期和长期的写作训练目标。一开始就制定学完一个Topic后的写作目标,制定期末时要达到什么目标。如,在学完Unit 1 Getting to Know You的Topic 2和Topic 3后,要求学生能正确写出关于介绍人名、来自于哪里、电话号码、年龄、班级等文字。其次,根据学生当前和长远的实际需要设计有意义的写作练习任务。如,教学Unit 5 Our School Life,笔者会根据当时的情况和八、九年级的实际需要设计一些关于学生学校生活的写作任务,并使之成为强化阅读、听力和口语等技能的手段。第三,以简单、明了、直截了当的语言布置写作任务,清楚地阐明每次任务最终要达到的要求。第四,在适当的时候讲解写作过程,总结写作方法。第五,适当分配课堂上的小组活动和个人写作时间,鼓励学生交流意见,相互修改文稿。如,在学习城市与乡村生活的比较后,利用小组合写的形式,让学生通过调查本校学生的实际情况,各自充分发挥想象进行写作,然后采取共同批改的形式,增强学生的合作意识。
参考文献
何安平.设计与评估[M].广州:广东教育出版社,2001.
(责任编辑 周侯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