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高等职业院校旅游专业英语教学与学生就业能力之间具有密切的关系。文章对重庆市旅游行业企业、用人单位期望及旅游专业英语教学进行了调研,就如何提高旅游专业英语应用能力进行了实证研究,取得了较好成效。
[关键词]高等职业教育 旅游专业 英语教学 能力培养
[作者简介]杨国兰(1972- ),女,重庆人,重庆工贸职业技术学院,讲师,硕士,研究方向为英语教育教学与翻译。(重庆 408000)
[课题项目]本文系2012年重庆工贸职业技术学院教改项目“高职院校旅游专业英语教学与学生就业能力研究”的研究成果。(课题批准号:渝工贸[2012]110号)
[中图分类号]G71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3985(2013)33-0122-02
一、研究背景
(一)用人单位的期望
当今社会需要具有宽厚的基础知识和创新才能的人才,用人单位对旅游专业人才的要求也越来越高。根据调查显示:用人单位对学生竞争意识、适应能力、思想品德、实干精神、意志项目、责任心与承受力的评价分别占31.4%、23.5%、14.6%、11.1%、10.5%和8.9%,其中竞争意识和适应能力等综合素质和能力占了相当分量,英语能力是增强旅游专业导游职业人才适应能力的重要途径。
(二)毕业学生现状
对旅游专业毕业学生的跟踪调查和用人单位对旅游专业毕业生综合评价如下表所示:
从调查和评价数据可知:毕业生英语水平整体较低。高职院校旅游專业的英语教学水平有待提高。
(三)在校学生现状
一是英语基础的参差不齐。高职旅游专业的学生来自全国各地,各地学生英语基础起点不一,英语应用差异较大。二是学习态度的畏惧心理。由于旅游专业大多数学生英语基础较差,学习心理压力大,对英语学习存在一定的畏惧心理和厌学情绪。三是学习方法的急功近利。在谋求就业的舆论下,旅游专业多数学生存在急功近利思想,看重英语等级证书、职业资格证书的考试,忽视了英语应用能力和长效发展的培养。
(四)师资队伍现状
高职院校旅游英语师资队伍主要由英语专业毕业、旅游专业毕业和企业聘任的兼职教师等三部分组成,其结构分别占62%、27%和11%。
二、现状分析
(一)教师缺乏英语与专业的兼容
英语专业背景的教师,其优势是语音纯正、词汇量丰富、阅读能力和口语表达能力强,但缺乏旅游专业知识和导游实践。在教学中侧重于英语语言词汇的学习、语言结构的分析和学生口语的训练,结合旅游专业性应用训练不足。旅游专业背景的教师,由于没有经过正规的外语训练,存在语音发音差,对语句的理解和教学重心时有偏颇。其优势是专业知识丰富,教学中旅游专业方面的知识讲得很多,往往把旅游专业英语课变成了旅游专业课。这两类教师的共同特点是缺乏英语与专业的兼容。企业聘任的兼职教师。他们的教学经验虽然略显不足,但具备丰富的实践经验和实用性较强的英语知识,学生很喜欢这类教师,然而这类教师偏少。
(二)教材缺乏与岗位能力的对接
旅游专业英语教学使用的教材内容陈旧,与现实导游岗位能力培养相悖。主要是教材起点太高,难点过分集中,基础知识容量较大,几乎每所学校都无法在规定的课时内完成教材中所规定的教学任务。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往往不知所措。用听说的方法来训练学生的基本技能,但又不得不在语法讲解和语言难点分析上花大量时间,制约了对学生进行能力的培养,造成大部分同学“听不懂,说不了,读不准,写不出”,其结果是导致培养对象的“聋哑症”,不能较好地适应岗位需要。
(三)教学缺乏与导游市场的衔接
英语教学围绕考级考证的教学模式,以考级为中心,应对考试为手段,不可避免地冲击对学生综合能力的培养,扩大了学校教育与岗位需求的距离,背离了学校和旅游市场对人才的实际要求,导致学生在校期间的培养与用人单位的需求之间更大的差距。学生毕业后很难迅速地适应市场需要,不能出色地完成工作任务。英语考级方式对学生也形成了误导,不少学生认为考级考证就是就业能力的一种表现,轻视对专业综合素质和岗位能力的修炼。这也是高职学生毕业后进入单位难以迅速胜任相应工作的重要原因。
(四)学生缺乏英语交流演练环境
英语不是我们的母语,学生平时接触和运用英语的时间、环境和场所都非常有限。在一定程度上还局限于课堂。一门语言如果得不到充足的演练,没有环境和场所去不断运用,就不可能被很好地掌握。学无所用就会失去兴趣,失去热情,失去动力。目前,许多职业院校虽然配有语音室,但数量不足,主要用于公共英语教学,不能满足专业英语教学需要。
三、研究成效
(一)三项途径建设“双师”队伍
建设“双师”素质教师和“双师型”教师队伍是培养高素质人才的基础。一是组织英语专业背景的教师下企业,提高教师对旅游行业运作和导游岗位能力需求的了解, 不断丰富自身的实践经验,更新知识内容和结构,积累实践经验和实际工作能力。二是组织旅游专业背景的教师到相关高校培训,提高英语阅读能力、口语表达能力和教学技能,以增强英语教学的应用能力。三是加大兼职教师的引进。从旅游行业和企业聘任兼职教师,他们不仅具有丰富的工作阅历和实践经验,而且深知导游岗位的工作特点和要求,对培养应用型、实用型人才得心应手,这是一条快速而便捷的重要途径,也是改善学校“双师型”队伍的有效渠道。
(二)三结合编写适用教材
行业专家、岗位能力、教学人员三结合编写适用教材。旅游专业学生除了掌握旅游基本理论外,还要掌握综合英语以及对外旅游政策法规、旅游景区讲解等相关旅游业务知识,内容非常广泛而丰富,对导游人才和教材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现有的教材,或单独依靠英语教师编写教材,难以满足教学需要和实现培养实用人才的目的。我们邀请国内外行业、企业具有深厚工作实践阅历的专家,共同编写的《旅游电子商务英语》《外国旅游文化》《旅游常用会话》等教材,将那些精典的案例、规范的程式、成功的模式融入教材,集理论与实际于一体,不仅充分体现理论结合实际,也是实践经验的现实展示,更能体现岗位能力培养的需要,更适合高职学生的需求,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三)岗位角色定位教学模式
培育学生的目的在于适应岗位能力需求,围绕岗位能力需求制定教学模式及教学方法,以充分激发学生的学习动力。
1.互动式教学。在讲解课文的过程中结合课文内容,给学生多提问题,让学生带着问题看书、回答。例如,在《饭店情景英语》“Room Reservation”,结合课文内容可设置这样的问题:“How to book a room? How to ask about the room rate/price?”和“As a reservationist, how to accept /refuse a booking.”通过问题的回答,可以掌握教材的主要内容,不仅可以锻炼学生的综合素质和英语听说水平,同时也能拓展学生的专业知识面, 激发学生学习积极性,也锻炼了口头表达能力。
2.情景式教学。情景式教学是把学生引入一个特定的情景里,让学生听、看、说和表演,轻松愉快地学习英语,并能让学生在情景或模拟情景中锻炼、强化、提高运用英语语言知识的能力。情景式教学是旅游英语教学中非常有效的途径,旅游英语的口语训练很多都是在特定场合下发生的,如餐馆、饭店进餐、景点讲解等。让学生通过角色扮演,置身其境,充分发挥自己的想象力,由表层的应付考试转变为深层次的提高自身能力,以达到学习的目的。
3.多媒体教学。计算机技术为旅游英语教学提供了先进的学习方法。声像教室具有再现真实世界、直观生动性、学习语言与学习文化同步等特点。学生在声光配套、音形结合的环境中学习,达到良好的果。多媒体材料可以是多方面的,如情景教学效果较好的《Family Album》和其他的一些影音资料等。CCTV9播出的“Around China”“Travelogue”“Chinese Civilization”等 ,这些节目涉及中国有名的景点介绍、地方文化、旅游设施等内容,都是很好的教学资源。
(四)校企合作拓展演练环境
学生实训分为校内实训和校外演练两个部分(如下图所示)。校企合作、岗位结合为学生搭建了良好的演练平台。根据岗位业务能力要求,组织学生到相关的旅游企业,特别是一些星级酒店、旅行社等机构进行实践教学。通过在前台、餐饮、旅行社、景点等部门的实训,提高旅游英语应用能力水平。积极组织学生参加省、市旅游局举办的“十佳导游大奖赛”“飯店技能操作大赛”等竞赛活动,实现综合性训练,总结经验教训,提升实际操作的能力。
校企合作、岗位结合的实战演练,为培养学生热爱本职工作、爱岗敬业、团结协作、积极进取的奉献精神都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
实践证明,根据用人单位的职业需求,校企合作的教学模式,岗位需要的能力培养,是旅游专业英语教学的有效途径。
[参考文献]
[1]福建商业高等专科学校旅游系.用人单位对旅游系2010届毕业生称职状况的评价[EB/OL].http://www.fjcc.edu.cn/szlyx/jyxx/117162035140.shtml,2010-
10-15.
[2]李金海.高职学院学生英语学习的现状分析与应对策略[EB/OL].http://www.zget.org/html/2009-09/2201.html,2010-11-25.
[3]李英挺.旅游等行业对人才需求量大 外语人才俏鹿城[EB/OL].http://www.hainan.gov.cn/data/news/2008/04/49058/,2008-04-07.
[4]倪华.时代呼唤旅游专业实用外语教学新教材[EB/OL].http://www.sinobook.com.cn/comment/newsdetail.cfm?iCntno=4247,2007-03-30.
[关键词]高等职业教育 旅游专业 英语教学 能力培养
[作者简介]杨国兰(1972- ),女,重庆人,重庆工贸职业技术学院,讲师,硕士,研究方向为英语教育教学与翻译。(重庆 408000)
[课题项目]本文系2012年重庆工贸职业技术学院教改项目“高职院校旅游专业英语教学与学生就业能力研究”的研究成果。(课题批准号:渝工贸[2012]110号)
[中图分类号]G71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3985(2013)33-0122-02
一、研究背景
(一)用人单位的期望
当今社会需要具有宽厚的基础知识和创新才能的人才,用人单位对旅游专业人才的要求也越来越高。根据调查显示:用人单位对学生竞争意识、适应能力、思想品德、实干精神、意志项目、责任心与承受力的评价分别占31.4%、23.5%、14.6%、11.1%、10.5%和8.9%,其中竞争意识和适应能力等综合素质和能力占了相当分量,英语能力是增强旅游专业导游职业人才适应能力的重要途径。
(二)毕业学生现状
对旅游专业毕业学生的跟踪调查和用人单位对旅游专业毕业生综合评价如下表所示:
从调查和评价数据可知:毕业生英语水平整体较低。高职院校旅游專业的英语教学水平有待提高。
(三)在校学生现状
一是英语基础的参差不齐。高职旅游专业的学生来自全国各地,各地学生英语基础起点不一,英语应用差异较大。二是学习态度的畏惧心理。由于旅游专业大多数学生英语基础较差,学习心理压力大,对英语学习存在一定的畏惧心理和厌学情绪。三是学习方法的急功近利。在谋求就业的舆论下,旅游专业多数学生存在急功近利思想,看重英语等级证书、职业资格证书的考试,忽视了英语应用能力和长效发展的培养。
(四)师资队伍现状
高职院校旅游英语师资队伍主要由英语专业毕业、旅游专业毕业和企业聘任的兼职教师等三部分组成,其结构分别占62%、27%和11%。
二、现状分析
(一)教师缺乏英语与专业的兼容
英语专业背景的教师,其优势是语音纯正、词汇量丰富、阅读能力和口语表达能力强,但缺乏旅游专业知识和导游实践。在教学中侧重于英语语言词汇的学习、语言结构的分析和学生口语的训练,结合旅游专业性应用训练不足。旅游专业背景的教师,由于没有经过正规的外语训练,存在语音发音差,对语句的理解和教学重心时有偏颇。其优势是专业知识丰富,教学中旅游专业方面的知识讲得很多,往往把旅游专业英语课变成了旅游专业课。这两类教师的共同特点是缺乏英语与专业的兼容。企业聘任的兼职教师。他们的教学经验虽然略显不足,但具备丰富的实践经验和实用性较强的英语知识,学生很喜欢这类教师,然而这类教师偏少。
(二)教材缺乏与岗位能力的对接
旅游专业英语教学使用的教材内容陈旧,与现实导游岗位能力培养相悖。主要是教材起点太高,难点过分集中,基础知识容量较大,几乎每所学校都无法在规定的课时内完成教材中所规定的教学任务。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往往不知所措。用听说的方法来训练学生的基本技能,但又不得不在语法讲解和语言难点分析上花大量时间,制约了对学生进行能力的培养,造成大部分同学“听不懂,说不了,读不准,写不出”,其结果是导致培养对象的“聋哑症”,不能较好地适应岗位需要。
(三)教学缺乏与导游市场的衔接
英语教学围绕考级考证的教学模式,以考级为中心,应对考试为手段,不可避免地冲击对学生综合能力的培养,扩大了学校教育与岗位需求的距离,背离了学校和旅游市场对人才的实际要求,导致学生在校期间的培养与用人单位的需求之间更大的差距。学生毕业后很难迅速地适应市场需要,不能出色地完成工作任务。英语考级方式对学生也形成了误导,不少学生认为考级考证就是就业能力的一种表现,轻视对专业综合素质和岗位能力的修炼。这也是高职学生毕业后进入单位难以迅速胜任相应工作的重要原因。
(四)学生缺乏英语交流演练环境
英语不是我们的母语,学生平时接触和运用英语的时间、环境和场所都非常有限。在一定程度上还局限于课堂。一门语言如果得不到充足的演练,没有环境和场所去不断运用,就不可能被很好地掌握。学无所用就会失去兴趣,失去热情,失去动力。目前,许多职业院校虽然配有语音室,但数量不足,主要用于公共英语教学,不能满足专业英语教学需要。
三、研究成效
(一)三项途径建设“双师”队伍
建设“双师”素质教师和“双师型”教师队伍是培养高素质人才的基础。一是组织英语专业背景的教师下企业,提高教师对旅游行业运作和导游岗位能力需求的了解, 不断丰富自身的实践经验,更新知识内容和结构,积累实践经验和实际工作能力。二是组织旅游专业背景的教师到相关高校培训,提高英语阅读能力、口语表达能力和教学技能,以增强英语教学的应用能力。三是加大兼职教师的引进。从旅游行业和企业聘任兼职教师,他们不仅具有丰富的工作阅历和实践经验,而且深知导游岗位的工作特点和要求,对培养应用型、实用型人才得心应手,这是一条快速而便捷的重要途径,也是改善学校“双师型”队伍的有效渠道。
(二)三结合编写适用教材
行业专家、岗位能力、教学人员三结合编写适用教材。旅游专业学生除了掌握旅游基本理论外,还要掌握综合英语以及对外旅游政策法规、旅游景区讲解等相关旅游业务知识,内容非常广泛而丰富,对导游人才和教材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现有的教材,或单独依靠英语教师编写教材,难以满足教学需要和实现培养实用人才的目的。我们邀请国内外行业、企业具有深厚工作实践阅历的专家,共同编写的《旅游电子商务英语》《外国旅游文化》《旅游常用会话》等教材,将那些精典的案例、规范的程式、成功的模式融入教材,集理论与实际于一体,不仅充分体现理论结合实际,也是实践经验的现实展示,更能体现岗位能力培养的需要,更适合高职学生的需求,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三)岗位角色定位教学模式
培育学生的目的在于适应岗位能力需求,围绕岗位能力需求制定教学模式及教学方法,以充分激发学生的学习动力。
1.互动式教学。在讲解课文的过程中结合课文内容,给学生多提问题,让学生带着问题看书、回答。例如,在《饭店情景英语》“Room Reservation”,结合课文内容可设置这样的问题:“How to book a room? How to ask about the room rate/price?”和“As a reservationist, how to accept /refuse a booking.”通过问题的回答,可以掌握教材的主要内容,不仅可以锻炼学生的综合素质和英语听说水平,同时也能拓展学生的专业知识面, 激发学生学习积极性,也锻炼了口头表达能力。
2.情景式教学。情景式教学是把学生引入一个特定的情景里,让学生听、看、说和表演,轻松愉快地学习英语,并能让学生在情景或模拟情景中锻炼、强化、提高运用英语语言知识的能力。情景式教学是旅游英语教学中非常有效的途径,旅游英语的口语训练很多都是在特定场合下发生的,如餐馆、饭店进餐、景点讲解等。让学生通过角色扮演,置身其境,充分发挥自己的想象力,由表层的应付考试转变为深层次的提高自身能力,以达到学习的目的。
3.多媒体教学。计算机技术为旅游英语教学提供了先进的学习方法。声像教室具有再现真实世界、直观生动性、学习语言与学习文化同步等特点。学生在声光配套、音形结合的环境中学习,达到良好的果。多媒体材料可以是多方面的,如情景教学效果较好的《Family Album》和其他的一些影音资料等。CCTV9播出的“Around China”“Travelogue”“Chinese Civilization”等 ,这些节目涉及中国有名的景点介绍、地方文化、旅游设施等内容,都是很好的教学资源。
(四)校企合作拓展演练环境
学生实训分为校内实训和校外演练两个部分(如下图所示)。校企合作、岗位结合为学生搭建了良好的演练平台。根据岗位业务能力要求,组织学生到相关的旅游企业,特别是一些星级酒店、旅行社等机构进行实践教学。通过在前台、餐饮、旅行社、景点等部门的实训,提高旅游英语应用能力水平。积极组织学生参加省、市旅游局举办的“十佳导游大奖赛”“飯店技能操作大赛”等竞赛活动,实现综合性训练,总结经验教训,提升实际操作的能力。
校企合作、岗位结合的实战演练,为培养学生热爱本职工作、爱岗敬业、团结协作、积极进取的奉献精神都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
实践证明,根据用人单位的职业需求,校企合作的教学模式,岗位需要的能力培养,是旅游专业英语教学的有效途径。
[参考文献]
[1]福建商业高等专科学校旅游系.用人单位对旅游系2010届毕业生称职状况的评价[EB/OL].http://www.fjcc.edu.cn/szlyx/jyxx/117162035140.shtml,2010-
10-15.
[2]李金海.高职学院学生英语学习的现状分析与应对策略[EB/OL].http://www.zget.org/html/2009-09/2201.html,2010-11-25.
[3]李英挺.旅游等行业对人才需求量大 外语人才俏鹿城[EB/OL].http://www.hainan.gov.cn/data/news/2008/04/49058/,2008-04-07.
[4]倪华.时代呼唤旅游专业实用外语教学新教材[EB/OL].http://www.sinobook.com.cn/comment/newsdetail.cfm?iCntno=4247,2007-03-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