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知未来:特殊人群超能力小议

来源 :飞碟探索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ame66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震惊全球的美国“9·11”袭击事件发生不久,从灾难中逃出的幸存者中便出现了许多离奇的传说。
  据有关媒体报道:这些幸存者都曾有过一种不安的模糊感觉,总觉得有什么事情将要发生。就在袭击发生不久前,很多幸存者基于不能言说的本能反应,就开始改变了他们原来的工作或行动计划。其中有一名女乘客在排队登机时,突然感到胃部剧烈疼痛,于是她去了洗手间,从而错过了这次死亡航班。另一件奇怪的事是:撞向世贸双子楼的一架飞机在9月11日上座率有不同寻常的降低,而另外三架在那天被劫持的飞机所载乘客数量也只有平常的一半。
  科学家艾德·考克斯还发现:那些“注定”要发生意外的火车在出事的时候,乘载旅客的数量也比平时要少很多。加利福尼亚大学统计学家杰西里·乌特思博士认为:很可能就是因为一些乘客产生了“不祥预感”,从而改变了行动计划逃过了死亡之旅。另外,法国航空公司一架协和式客机在2000年坠毁之前,机组人员就曾有过“坠机预兆”。一名机组人员的同事声称,他们仿佛都在“病态地期待一场事故发生”。其中一名机组人员曾对他说:“那就好像我在等待某种事故将要发生一样……”
  科学实验表明:人体除了视觉、嗅觉、味觉、听觉和触觉外,还具有一定预感未来的“直觉”,或叫“第六感觉”,这也就是生物学家所说的“机体觉”。而由于这种预感有时非常模糊,甚至使你无法依赖它做出正确的决定,故科学家们又将它称之为“机体模糊觉”。那么,人类的大脑真的会有“预见未来”的能力吗?就在不久前,美国科学家迪恩·拉丁博士和荷兰阿姆斯特丹大学的心理学家迪克·比尔曼教授等人经过一系列惊人的实验后宣称:人类的大脑确实有一定预见未来的能力。
  据悉,美国军方很早就对人类的预感产生了兴趣,并且为一项名为“星门”的秘密研究提供过大量资金,该项目的主要目的就是调查人类是否拥有预测未来的能力。而“星门”计划的研究人员之一迪恩·拉丁博士,则对一些“幸运士兵”逃离灾难的能力感到非常吃惊。他发现,这些士兵能够在几乎不可能的情况下多次从战场上死里逃生,故认为他们一定有预感灾难的特殊功能。而正是因他们有了对灾难的预感,才下意识地做出了一个能够拯救自己性命的决定。
  为了证实自己的想法,拉丁博士将一台测谎仪进行了一番简单的改造,使其在被测试者看到随机播放的一些录像画面时,测谎仪能够检测出他们皮肤表面的电流变化。实验后拉丁博士很快发现:这些志愿者在看到色情或极端暴力图像之前,身体就能对那些即将看到的画面做出正确的反应。例如在看到暴力画面的前几秒,被测试者们就开始对暴力图像产生畏惧后的电流变化。诺贝尔化学奖获得者凯里·穆利斯博士为了证实这个实验,他将自己也连在这台测谎仪上,通过多次实验他惊奇地发现自己也有一定的先知能力。穆利斯高兴地对拉丁说:“这真是太怪异了,我能提前3秒看到未来……”
  另外,英国爱丁堡大学和美国康奈尔大学的科学家也分别重复了拉丁博士的实验,并得到了基本相似的结果。而更可喜的发现是,在实验者中错误判断的可能性只占上百万分之一的几率。然而科学家们也称,这种“特异的预感”往往非常模糊,致使你很难做出正确的决定。故在许多事件中,人们都因为没有在意这些“模糊的预感”而后悔不已。但也有人因产生了这些“不祥预感”从而避免了许多的灾难。
  美国航空航天局的安全工程师弗德·科尔布,曾在“挑战者”号项目组工作过很长时间。据他讲早在事故发生的5年之前,美国著名的通灵者贝维·耶格斯和艾伦·沃恩就曾预言过“挑战者”号将要失事。1981年3月,沃恩让耶格斯把手放在信封中的一张“挑战者”号照片上,耶格斯很快就将获得的信息传人大脑。他首先看到的图像是太空,然后就看见火箭和航天飞机。接着,耶格斯又看见一个环状物密封不好,里面的燃料漏了出来并很快产生了巨大的爆炸。
  沃恩当时就把感知到的情景写成信寄给了弗雷德·科尔布,科尔布立即想到这个环状物一定是橡胶密封圈,他马上去找负责推进系统的工作人员要求检查,但最终航空航天局没有听取科尔布的意见。1986年1月28日11时38分,“挑战者”号航天飞机在数百万观众的目睹下升空73秒后爆炸,7名宇航员也在这次事故中全部丧生。事后调查组研究发现:导致价值12亿美元航天飞机失事的原因,确是因价值仅为900美元的合成橡胶密封圈泄漏燃料造成的。
  在保加利亚有个盲人老太婆,她在少年患病导致眼瞎后就产生了一种惊人的特异。不论是谁只要在她面前一站,她就可说出此人的过去、现在、将来及准确的死期。她曾帮助许多人找到了失踪的亲人,也曾帮助警察揪出过无数的歹徒,她就是当代世界上超级先知——万加·季米特洛娃。早在20世纪80年代,万加就曾做了一个让世人震惊的预言。她说在1999年或2000年的8月,有一艘名叫“库尔斯克”的船将沉入水下,全世界都将会为它哀悼。20年后这个预言变成了一个可怕的事实,俄罗斯的“库尔斯克”号核潜艇,于2000年8月12日沉没在150米深的巴伦支海,全船118名官兵全部遇难。
  而感知到“库尔斯克”号出事的还有俄罗斯海军军官科列斯尼科夫。他的妻子在一次接受采访时泪流满面地向记者描述:“不知为什么,我的丈夫似乎预感到了死亡。就在他踏上死亡之航前不久,他悄悄地给我写了一首凄凉的诀别小诗。其中最不祥的几句是这样写的:虽然我真的不愿意想到死亡,可当死亡的时刻即将来临的时候,我真想悄悄地对你说:‘亲爱的,爱你到永远!’就像他悄悄写这首诗一样。他悄悄地把诗留在家里,是在他出事后我才发现的。我真的不知道他为什么会有这种奇怪的感觉,也许在冥冥中确实预感到了什么……”
  早在1898年,英国作家摩根·罗伯森曾写过一本《徒劳无功》的小说。书中描述了一艘名叫“泰坦”号的豪华巨轮,在从英国至美国的途中撞上冰山沉没。但谁也没料到的是,这本小说中编写的故事竟成了14年后的不幸现实。1912年4月4日夜间,一艘当时最大、最豪华的客轮“泰坦尼克”号因撞上了冰山沉没于海底。悲剧发生之后,有人将小说中描写的情景与“泰坦尼克”号对比,结果发现许多地方有惊人的相似。如两船都是初航沉没,其原因都是撞上冰山;肇事地点都是在北大西洋,发生的时间又都是在4月;航线都是从英国到美国,乘客伤亡惨重的原因又都是救生艇不够。1997年由莱昂纳多·迪卡普里奥主演的《泰坦尼克》,更是在全球的票房收入达到了18亿美元,其中北美地区收入为6亿美元,位居全球及北美地区历史最卖座片的第一名,其纪录迄今仍无影片能超越。
  另外比较相似的还有船名、船的长度、船的载重量、螺旋桨的数量、乘客的数量、碰撞时的速度及救生艇的数目……1912年船难发生之后,小说立即被誉为令人惊异的预言小说。但作者罗伯森却在家中因不明原因举枪自杀。而在“泰坦尼克”号沉船发生之前,据说有许多乘客也因产生“不祥预感”而在登船前的最后一刻退掉了船票。如英国著名实业家翰纳本来准备乘“泰坦尼克”号去美国洽商,但在距开船前的十几天里,他连续几夜都梦见沉船和许多人被冻死、淹死的悲惨景象,致使他果断地做出了退票的决定。
  美国医生威廉姆·格林等人对死亡预感现象已研究多年,他们在对数千名突然死亡的病人背后故事进行分析时发现:多数人能够预见到自己的死亡,但他们表现出来的前兆并不是以预言形式出现,更不是为自己的后事所做准备,而是一种特别的或消极的心理状态。这种莫名其妙的沮丧持续时间因人而异,大约从一个星期至半年不等。我们中国专业意象对话心理咨询专家何明华认为:这种能“预见死亡”的心理状态可能与潜意识有关。而人的潜意识会接收到更多由意识层面所遗漏的东西,它是人类几千年积淀下来的智慧,其中包含的信息量要远远大于人的意识层面。
  荷兰阿姆斯特丹大学的迪克·比尔曼教授在得知了拉丁博士的实验之后,决定对预感能力进行更深入的研究。他在重复拉丁的实验时,还用医院核磁共振成像扫描仪对20位志愿者的大脑进行了两次扫描监控。该扫描仪能够显示实验者体验某种特殊情绪时,大脑中的哪一部分处于活跃状态。实验结果显示:普通人也具有预感未来的能力,尽管这些人只能感受“未来的某种感觉”,而不是某种“未来的明确景象”,但他们都确确实实地接收到了来自未来的信息。另外迪克‘比尔曼教授还认为:如果说大多数人都具有提前3秒接收来自未来信息的能力,那么少数具有特异天赋的人能“看到”未来的几天、几个月、甚至几年后将要发生的事,这又有什么稀奇和不可能呢?
其他文献
目的:观察甲基强的松龙治疗毛细支气管炎的疗效。方法:毛细支气管炎患儿48例随机分为2组,治疗组24例,对照组24例,治疗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加用甲基强的松龙,首剂2mg/kg,以后按1mg/(kg&#1
笔者查阅了<解放军医学杂志>2002年所有论文,发现部分作者在科研设计、资料描述、统计方法的选用等方面存在一些问题,有时,不能正确揭示数据之间的内在规律性,易于得出错误的
作者采用经电子纤维支气管镜(简称纤支镜)行支气管冲洗与支气管肺泡灌洗吸引,局部应用抗生素治疗支气管扩张42例,收到满意效果,报告如下。
主要介绍了玉米淀粉磷酸酯在面粉、粉丝和挂面中的应用,试验结果表明,玉米淀粉磷酸酯能提高面粉的湿面筋含量,并能提高粉丝和挂面质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