比尔·盖茨的女儿“火”了

来源 :家教世界·V家长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ffff2155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翻开比尔·盖茨家族的“教育手册”,我们才明白,真正的“贵族”,贵的不是生活,而是教育。
  01
  一个有陪伴,严家教的父亲。
  比尔·盖茨出生在美国的一个中产阶层的家庭,父亲是一名小镇律师事务所的代理人,为了获得事业上的提升,他必须通过代理离婚案、酒后驾车案等鸡毛蒜皮的辛苦活积攒经验,每天总是忙忙碌碌的。
  可即便如此,比尔·盖茨的父亲也没有错过孩子们的成长,他曾在电视台的节目中,详细披露了他们一起互动的点点滴滴:陪孩子们阅读、参加学校的亲子活动、一起举办家庭聚会等等。
  比尔·盖茨也曾经说过:“儿时父亲的陪伴和鼓励虽然看起来那么微不足道,其实意义深远。”
  正因为从小受到父亲的关爱,比尔·盖茨更能体会父亲对于一个家庭的重要性。
  和大多数富豪家庭喜欢延请昂贵的家庭保姆照顾孩子不同,比尔·盖茨在很多方面都会亲力亲为:他可以每天起早送孩子上学,也能够在百忙之中抽出时间给孩子讲睡前故事,帮助孩子复习功课,还会定期举行家庭聚餐……
  一个父亲不缺席的家庭,在孩子的心中必定是一个充满安全感的港湾,在这样的环境中成长,孩子们的身心健康自然能够得到良好的培育。
  比尔·盖茨是一个慈父,但是他也不失严苛的一面。
  比尔·盖茨曾经在《今日秀》中向主持人谈及自己和孩子订立的一条家庭规则:“我们家把13岁定为得到手机的年限。”
  即便儿女后来向他抱怨“其他孩子都有手机,我是唯一一个没有手机的人,这令人尴尬”,他也没有丝毫的松口。甚至于在家中的闲暇时间,孩子们也要在规定的时限内才能使用电脑上网。
  除此之外,比尔·盖茨还严格控制着孩子们的零花钱。在他的要求下,每个孩子都需要帮助父母做力所能及的家务,并且不能向大人寻求帮助,从小就培养他们付出才有回报的劳动意识。
  比尔·盖茨说过:“培养孩子的独立性,不是让孩子仅仅具有独立的意识和态度就够了,必须让孩子自己去经历,让他自己扫除障碍,只有这样,孩子才能学到相应的知识和技能,才能用各种有效的方式去自行解决问题。”
  一个家庭的温暖,离不开父亲的参与;而一个父亲的威信,又能为孩子树立良好的规范,成为他们应对人生磨练的武器。
  02
  一个有修养,能独立的母亲。
  教育学家苏霍姆林斯基在《家庭教育学》一书中写道:“孩子道德发展的源泉在于母亲的智慧、情感和内心的激情,人在自己的道德发展中变得如何,决定于有什么样的母亲。”
  比尔·盖茨的妻子梅琳达家境普通,生活拮据,她后来回忆说:“父母供我们四个孩子读完大学很不容易。我们全家都付出了很多努力,因为只靠我父亲的工资不够,家里就通过租房等其他方式去挣钱。所以,我们从小就相信勤奋的工作和创新思维可以让生活变得更好。”
  梅琳达从小养成的艰苦奋斗的品质,让她更知勤俭持家的可贵。
  1996 年大女儿出生之后,梅琳达辞去微软的工作,退隐家中。
  她像一个普通的全职主妇一样,衣着朴素地在超市里挑选生活用品,准时出席家长会,到学校接孩子。
  尽管身为世界首富背后的女人,梅琳达却甘愿洗尽铅华,做一位忠实的母亲。
  就像她谈及自己这一生的成就时说的那样:
  “我希望以后人们谈及梅琳达·盖茨这个名字的时候,记住的是一位优秀的母亲,人生中最伟大的投资是我的三个孩子,其次才是事业。”
  在梅琳达以身作则的培养之下,他和盖茨的三个孩子没有半点富家子弟的纨绔之风,大女儿詹妮弗更是因为平易近人、谦逊有礼,在学校深受同学们的喜爱。
  诚然,梅琳达是一位非常优秀的母亲,但是在自己的事业上她也能够独当一面,给孩子们树立起独立自强的榜样。
  等到三个孩子全都进入全日制学校以后,她便重新投身于职场,并且将数十亿资产全部用于慈善事业上,建立其享誉全球的比尔及梅琳达·盖茨基金会。
  她曾经对孩子们说:“上网花10美金,给发展中国家的一位母亲买顶蚊帐,让她和孩子(免受蚊子的困扰、远离通过蚊虫叮咬而传播的疾病)踏踏实实睡个好觉。就这么一顶蚊帐,或许可以改变一个孕妇和她腹中宝宝的人生轨迹。你的一点小小的帮助,可能就会为另一个家庭改变他们的世界。”
  在她的谆谆教诲之下,盖茨家的所有子女都热衷公益,他们只把自己当作条件稍微好点的普通人,并且希望通过自己的能力去帮助那些需要帮助的人。
  高尔基曾经说过:“世界上的一切光荣和骄傲,都来自母亲。”
  一个拥有良好修养,并且能够独立自主的母亲,能够决定孩子的品质和教养,让他们的人生充满阳光。
  03
  一个有眼光,大格局的家庭。
  比尔·盖茨的父亲带着回忆录《盖茨是这样培养的》接受记者采访时说过:“我从未对儿女们说过‘以后要跟我一样,别跟我一样’的话。我们的准则向来是做到最好、去追寻梦想。
  比尔从哈佛大学退学后,我曾感到沮丧,还为他的未来担心——他没有大学文凭怎么办?
  但现在我很肯定孩子们遵循了我们的教导,为了梦想做到最好。结果证明他选择了一条最正确的道路。”
  比尔·盖茨父母的教育经中有非常重要的五个字:“尊重,坦承,爱。”
  比尔·盖茨当年从哈佛退学,对于一般的父母来说,肯定是难以接受的,但是比尔·盖茨的父母却最终选择尊重儿子的决定。
  这是为人父母者的眼光和格局,因为父母信任和支持,比尔·盖茨才能走出人生辉煌的第一步。
  同样,当比尔·盖茨成为父亲以后,他也继续发扬着父母的教育理念,从不去干涉孩子们的职业规划,并且不遗余力地为孩子们的“爱好”提供便利,帮助他们挖掘自身的潜力。
  大女儿詹妮弗虽然考上了斯坦福大学,但是并非传统意义上的学霸,他的成绩在一众“天才”面前并不突出,由于行事低调,在学校里也不是万众瞩目的对象。
  可盖茨夫妇却并没有像一般父母那样在学习上对她步步紧逼,反倒是将绝大部分的精力放在了支持女儿的“业余爱好”——马术上。
  詹妮弗6岁开始学骑马,为此她花费了大量的时间刻苦训练,2017年,21岁的她就在马术比赛中赢得了100000美元奖金,如今在全美马术协会排在障碍赛第19位,已经是国家级的专业选手,个人积累的比赛奖金就已经超过了百万。
  而且,她还在自己喜欢的事业中遇上了自己的“白马王子”,也就是那位埃及小伙。
  周国平在《孩子的聪明,需要父母欣赏》中谈及如何让孩子更好的成长时说道:“一个人的成功和幸福可以归结为两点,一个是做自己喜欢做的事,另外一个就是能养活自己,此外能和自己喜欢的人在一起,并且让他们也感到快乐,这样就更好了。”
  也许在很多人的眼中“龙生龙,凤生凤”,比尔·盖茨家的儿女肯定是要子承父业,成為商业巨子,但显然他的大女儿已经走向了截然相反的一条道路。
  而且比尔·盖茨夫妇也早就有言在先,他们不会给儿女留下大笔遗产。
  一个有眼光、大格局的家庭,并不会在意眼前的得失,因为一个人最大的成就是成为自己想要成为的人,并且幸福快乐地去生活。
  比尔·盖茨夫妇曾在一档访谈节目中说道:“我们的孩子受到了良好的教育,但是我们要确保他们了解自己的能力,以及做什么,走向哪里。我们的教育理念很清晰,把大部分财产捐给慈善基金会,帮助孩子找到他们真正感兴趣的东西,让他们自由尝试任何东西,而不是把大量金钱直接倾倒在他们身上。否则,他们可能一事无成。”
  父母不可能为孩子遮风挡雨一辈子,所谓的“贵族教育”,不是留给孩子一座金山银山,而是让他们成为自己人生的舵手,在惊涛骇浪中独自扬帆,成为最好的自己。
其他文献
听到早恋这个词时,你会想到什么呢?孩子叛逆、不听话?  我不知道,是不是只有中国有“早恋”这个词,在国外,它被称之为puppy love,或者teenager love,意指少男少女短暂的爱情。这,才是对孩子行为公正的描述。  “早恋”一词,不知何时已经被妖魔化了。遇到青春期孩子恋爱,很多家长如同谈虎色变一般。然而,青春期的美好爱恋,很多是可以促进彼此的成长,一起全力以赴的为约好的目标而努力的,这
期刊
父亲的格局,决定家庭的方向  所谓格局,“格”是人格,“局”是眼界、胸怀。  作为家庭列车的火车头,父亲的人品高尚、胸怀宽广,才能确保家庭的发展方向不出错。  民国时期,在出生于名门望族的世家子弟中,张武龄是人们眼中的“异类”:他痛恨赌博、不吸烟、滴酒不沾,倒是从小嗜书如命,一生热衷公益办学。  张武龄共有十个孩子,细看他们的名字,都取得极为讲究。四个女儿分别为:元和、允和、兆和、充和;后来的六个
期刊
要教好高中数学,首先要对新课标和新教材有整体的把握和认识,将知识系统化,注意知识的前后联系,形成知识框架;其次要了解学生的认知结构和各阶段的知识水平,因材施教;最后要
本文通过对荣华二采区10
期刊
在新课程标准的背景下,要培养高中学生学习语文的良好思维习惯,提高自主思考能力,需要结合现有的教学方法及教学实际,改变高中语文教育教学的现状.
我们在工作中经常碰到这样的情况:老师在组织孩子进行集体教育活动时,有的幼儿在下面玩东西,有的交头接耳;老师提问时,有的孩子不知如何开口,有的孩子答非所问,更多的时候是叽叽喳喳争着发言;老师讲话时,话还没有说完,有的幼儿就插进话来,打断老师的话,把话题扯得远远的……想一想,这些孩子在听老师说话吗?其实,这关系到幼儿的倾听习惯。  一、倾听习惯的重要性  所谓倾听就是仔细、认真地听他人说话,而且还要理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