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鲁绣起源于春秋战国时期的齐鲁大地,东汉时期开始普及,明清时期鲁绣达到全盛时期。在漫长的历史积淀中,鲁绣与其它绣种融汇交流,形成自己粗狂淳朴、拙中寓秀的独特风格。建国以后鲁绣随着国民经济的改革和重组,几经起落。20世纪50年代到80年代,鲁绣规模不断扩大,1956年,刺绣生产初具规模,产品开始进入国际市场,1984年,北京、上海、天津等地商场开始设置鲁绣专柜,至1987年,仅济南本地刺绣厂职工总人数达953人,厂外绣花工有7000多人,产品行销全国28各省市自治区。并出口到香港、日本、澳大利亚、美国等40多个国家和地区。
到20世纪90年代,由于国际、国内市场经济的不断变化,山东的轻纺行业一度低迷,鲁绣也受到影响。传统刺绣工艺手工劳动效率较低,企业经济效益欠佳,多种现代化绣花机器正在不断取代传统的手工刺绣,使最具特色的手工鲁绣工艺难以为继。鲁绣市场开始面临着日益萎靡的趋势,昔日辉煌的鲁绣最终走进山东省博物馆鲁绣研究艺术中心。目前的鲁绣作品还主要停留在仿制名画上,自己的创新作品很少。在一些地区专门从事手工刺绣的人员大幅度流失,刺绣艺人的老龄化以及培养新生力量的资金投入不足,加之学习鲁绣要求比较高,除本人兴趣外,还要有一定艺术修养,同时还需心细手稳,耐得住寂寞,这使得年轻人很难投入到这项民间艺术之中,后继无人的现象也开始显现,这对我国的传统刺绣艺术的保护与发展是十分不利的。
目前国内学者对非物质文化遗产中传统民族手工艺的传承、保护与开发的研究文章比较多。对刺绣工艺的研究也比较全面,主要针对刺绣艺术的历史、表现形式、现阶段面临的问题及不同绣钟的传承、保护和开发等方面进行分析和研究,并提出了可行性建议。但是,对于鲁绣这一独特绣种的研究相对比较薄弱,近代有关鲁绣艺术的生成、发生、传承、特性等系统性文献极少,现有的研究主要是探讨其工艺和价值,没有对其更深一步的文化内涵进行剖析与研究,针对鲁绣存世品研究的学术性专著甚少。目前了解到山东省博物馆为了保护和拯救鲁绣传统工艺,通过征集、馆藏了近2000件精品鲁绣,编著了《山东省博物馆藏鲁绣精粹》一书,馆内相关人员对这些鲁绣作品不仅进行妥善的保护和管理,还供专业人士研究之用。作为我国珍贵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之一,齐鲁地区的重要文化资源,国外对于鲁绣工艺的研究更是稀少。
在课题研究中,我们主要针对济南地区鲁绣艺术,力图通过对鲁绣实物作品、与鲁绣艺人进行了广泛的交流掌握鲁绣渊源、工艺以及传承、保护与开发方式等全方位的研究,彰显其文化属性和人文精神,发掘鲁绣工艺的艺术价值和社会价值,结合文化遗产保护和文化资源的产业开发的相关理论和成果,将鲁绣与现代空间软装饰相结合,研究鲁绣在现代设计中的应用,为鲁绣的下一步发展具有重要的推广意义,并一定程度上提升其应用范围。
在研究过程中,通过对鲁绣传统工艺的研究(包括鲁绣的种类、针法、材料、题材、制作流程及相关工艺)、对鲁绣发展现状及应用的研究、对鲁绣产品应用范围研究等,尝试将鲁绣产品应用在室内软装设计方案中,例如制作沙发、抱枕、桌旗、窗帘、杯垫等。鲁绣作为传统艺术,主要应用于服装、壁画等处,本文将鲁绣与室内空间艺术相结合,其实施形式、产品开发、题材、材料的选用是一个难点。
另外在研究鲁绣软装产品的品种及呈现形式时,需要根据市场调研情况制定相应推广措施;多种现代化绣花机器正在不断取代传统的手工刺绣,作为非物质文化遗产的鲁绣,有着机绣不可替代的艺术价值和经济价值,有它存在的依据和空间,因此还要加以保护和利用,为了保护和推广鲁绣传统手工艺术,将鲁绣艺术与现代艺术设计相结合,提升文化内涵,推动鲁绣的发展与文化产业开发。但是由于手工刺绣,制作工艺繁复,周期长,艺术品质高,制作成本也相对较高,从而将受众对象扩展为中高层消费群体。
室内软装按照空间类别分为居住、餐饮、茶室、会所、宾馆等,按照装修部位可分为床品、窗帘、抱枕、桌旗、椅披等。空间类型不同,家具陈设不同,所需鲁绣题材也不同,更给鲁绣题材多元化创新提供了可能性。以室内空间为依托,大大丰富了鲁绣艺术的应用范围,强调了空间的地域文化特色,也为鲁绣艺术的创新与推广提供了呈现平台。
鲁绣从古代帝王公卿的章服走入寻常百姓家,在几千年的历史长河中始终保持自己的特色,此外鲁绣还主动融合佛教色彩,儒家强调官能、情感的正常满足和抒发,这些都符合鲁绣用色浓艳,画面热烈的色彩特色。图案苍劲粗狂,质地坚实牢固,用色鲜明,针法豪放,具有典型的民间艺术特色,与山东地区的传统文化一脉相承,适合在具有浓郁地域特色空间中使用。
因此在传统鲁绣的基础上,融合传统文化、传统布料、现代纹饰、机器制造等元素,以发扬传统技艺、发展现代产业为目标,创建一个以“鲁绣”为目标中心的产业;以及现代人对传统文化及传统工艺的热爱有利于手工鲁绣艺术品的推广与应用。
参考文献:
[1] 高培英.《鲁绣传统艺术研究及设计应用》.北京服装学院,2014.06
[2] 马亮.《鲁绣工艺的传承、保护与开发》.山东大学,2010.04
[3] 李芳.《浅谈中国当代刺绣产业所面临的问题及发展趋势》.艺术与设计(理论), 2007.02
[4] 穆慧玲.《传统鲁绣的材料和工艺特点》.纺织学报,2013.10
作者简介:
王德英,山东英才学院艺术学院2012级艺术设计1班,学号201201011752。
黄淋雨,副教授,高级室内设计师,山东英才学院艺术学院教师,九朴建筑景观创意设计总监。
耿蕾,講师,中级室内建筑师,山东英才学院艺术学院教师。
山东英才学院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项目,编号201513006010。
到20世纪90年代,由于国际、国内市场经济的不断变化,山东的轻纺行业一度低迷,鲁绣也受到影响。传统刺绣工艺手工劳动效率较低,企业经济效益欠佳,多种现代化绣花机器正在不断取代传统的手工刺绣,使最具特色的手工鲁绣工艺难以为继。鲁绣市场开始面临着日益萎靡的趋势,昔日辉煌的鲁绣最终走进山东省博物馆鲁绣研究艺术中心。目前的鲁绣作品还主要停留在仿制名画上,自己的创新作品很少。在一些地区专门从事手工刺绣的人员大幅度流失,刺绣艺人的老龄化以及培养新生力量的资金投入不足,加之学习鲁绣要求比较高,除本人兴趣外,还要有一定艺术修养,同时还需心细手稳,耐得住寂寞,这使得年轻人很难投入到这项民间艺术之中,后继无人的现象也开始显现,这对我国的传统刺绣艺术的保护与发展是十分不利的。
目前国内学者对非物质文化遗产中传统民族手工艺的传承、保护与开发的研究文章比较多。对刺绣工艺的研究也比较全面,主要针对刺绣艺术的历史、表现形式、现阶段面临的问题及不同绣钟的传承、保护和开发等方面进行分析和研究,并提出了可行性建议。但是,对于鲁绣这一独特绣种的研究相对比较薄弱,近代有关鲁绣艺术的生成、发生、传承、特性等系统性文献极少,现有的研究主要是探讨其工艺和价值,没有对其更深一步的文化内涵进行剖析与研究,针对鲁绣存世品研究的学术性专著甚少。目前了解到山东省博物馆为了保护和拯救鲁绣传统工艺,通过征集、馆藏了近2000件精品鲁绣,编著了《山东省博物馆藏鲁绣精粹》一书,馆内相关人员对这些鲁绣作品不仅进行妥善的保护和管理,还供专业人士研究之用。作为我国珍贵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之一,齐鲁地区的重要文化资源,国外对于鲁绣工艺的研究更是稀少。
在课题研究中,我们主要针对济南地区鲁绣艺术,力图通过对鲁绣实物作品、与鲁绣艺人进行了广泛的交流掌握鲁绣渊源、工艺以及传承、保护与开发方式等全方位的研究,彰显其文化属性和人文精神,发掘鲁绣工艺的艺术价值和社会价值,结合文化遗产保护和文化资源的产业开发的相关理论和成果,将鲁绣与现代空间软装饰相结合,研究鲁绣在现代设计中的应用,为鲁绣的下一步发展具有重要的推广意义,并一定程度上提升其应用范围。
在研究过程中,通过对鲁绣传统工艺的研究(包括鲁绣的种类、针法、材料、题材、制作流程及相关工艺)、对鲁绣发展现状及应用的研究、对鲁绣产品应用范围研究等,尝试将鲁绣产品应用在室内软装设计方案中,例如制作沙发、抱枕、桌旗、窗帘、杯垫等。鲁绣作为传统艺术,主要应用于服装、壁画等处,本文将鲁绣与室内空间艺术相结合,其实施形式、产品开发、题材、材料的选用是一个难点。
另外在研究鲁绣软装产品的品种及呈现形式时,需要根据市场调研情况制定相应推广措施;多种现代化绣花机器正在不断取代传统的手工刺绣,作为非物质文化遗产的鲁绣,有着机绣不可替代的艺术价值和经济价值,有它存在的依据和空间,因此还要加以保护和利用,为了保护和推广鲁绣传统手工艺术,将鲁绣艺术与现代艺术设计相结合,提升文化内涵,推动鲁绣的发展与文化产业开发。但是由于手工刺绣,制作工艺繁复,周期长,艺术品质高,制作成本也相对较高,从而将受众对象扩展为中高层消费群体。
室内软装按照空间类别分为居住、餐饮、茶室、会所、宾馆等,按照装修部位可分为床品、窗帘、抱枕、桌旗、椅披等。空间类型不同,家具陈设不同,所需鲁绣题材也不同,更给鲁绣题材多元化创新提供了可能性。以室内空间为依托,大大丰富了鲁绣艺术的应用范围,强调了空间的地域文化特色,也为鲁绣艺术的创新与推广提供了呈现平台。
鲁绣从古代帝王公卿的章服走入寻常百姓家,在几千年的历史长河中始终保持自己的特色,此外鲁绣还主动融合佛教色彩,儒家强调官能、情感的正常满足和抒发,这些都符合鲁绣用色浓艳,画面热烈的色彩特色。图案苍劲粗狂,质地坚实牢固,用色鲜明,针法豪放,具有典型的民间艺术特色,与山东地区的传统文化一脉相承,适合在具有浓郁地域特色空间中使用。
因此在传统鲁绣的基础上,融合传统文化、传统布料、现代纹饰、机器制造等元素,以发扬传统技艺、发展现代产业为目标,创建一个以“鲁绣”为目标中心的产业;以及现代人对传统文化及传统工艺的热爱有利于手工鲁绣艺术品的推广与应用。
参考文献:
[1] 高培英.《鲁绣传统艺术研究及设计应用》.北京服装学院,2014.06
[2] 马亮.《鲁绣工艺的传承、保护与开发》.山东大学,2010.04
[3] 李芳.《浅谈中国当代刺绣产业所面临的问题及发展趋势》.艺术与设计(理论), 2007.02
[4] 穆慧玲.《传统鲁绣的材料和工艺特点》.纺织学报,2013.10
作者简介:
王德英,山东英才学院艺术学院2012级艺术设计1班,学号201201011752。
黄淋雨,副教授,高级室内设计师,山东英才学院艺术学院教师,九朴建筑景观创意设计总监。
耿蕾,講师,中级室内建筑师,山东英才学院艺术学院教师。
山东英才学院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项目,编号2015130060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