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作为一种新闻报道的组织艺术,新闻策划十几年前被都市报群体不约而同地运用时,曾经受到方方面面尤其是新闻理论界的强烈质疑。不少学者搬出一大堆令人头晕目眩的概念,从原理和规律的层面证明“新闻是绝对不能策划的”。而十几年后的今天,新闻策划的生存理由及实战效果已经不再是问题了。
从某种意义上说,眼下,新闻策划技术含量的高低已成为衡量都市报新闻产品质量的一项重要指标。全国省级晚报都市报学术委员会主任王继兴在表述这一手段之于都市报新闻产品质量的意义时,用了四个字:策划制胜。
那么,在都市报区域性新闻采编实践中,新闻策划有哪些比较典型的具体战术呢?下面,笔者想结合新安晚报近年来的新闻策划案例,来探讨这一问题。
1、化虚为实
所谓化虚为实,指的是都市报在新闻采编运作时,要善于让面无表情的“硬新闻”通过策划实现真正意义上的“软着陆”。
经过十几年的发展,起于街巷的草根都市报大都喊出“打造主流媒体”的口号,改进社会新闻、强化时政财经报道成为迈向主流的主要手段之一。然而,绝大多数时政财经新闻与生俱来的“坚硬”质地给都市报出了一道难题:如何有效解决主流理想与百姓情怀的有机结合呢?化虚为实的策划战术于是成为很多都市报的看家利器。
2004年9月,安徽日报上一条有关《人大常委会将评议厅长》的200字消息引起我们的注意。按照常规思路,这样的评议活动在媒体上只能表现为充斥官话、套话、空话的短消息。但是我们决定从百姓的视角跟这条时政信息较个真,把习惯性的虚还原为看得见摸得着的实。于是,经过周密策划,在省人大的支持下,我们调集多路记者,以十个版的篇幅,高保真地纪录充满火药味的人大常委声音及充满悬念的评议投票细节,将评议会毫无遮拦地“直播”给百万读者。这是安徽媒体第一次公开“直播”这种相对敏感的高端会议,不仅在读者中引起强烈反响,也受到省人大领导的高度肯定。
其实,很多时候,部门的某项决策,政要的某项要求,用虚头八脑的官话说出来,往往离百姓十万八千里,但是,如果我们科学掌握并运用了化虚为实战术,它们往往就变得跟老百姓息息相关了。
2、见微知著
所谓见微知著,指的是都市报在新闻采编运作中,要善于让看上去无足轻重的小事通过策划变成万众瞩目的大事。
都市报的一大优势就是自诞生伊始就一直奔走在街巷,奔走在老百姓中间。而有分量的新闻,可能就潜伏在街头巷尾的琐事中。百姓中间发生的一件小事,或许正是一件大事的缩影。而都市报所要做的,就是要善于通过策划,将一些容易被忽视的小事安上“显微镜”,去牵引公众的目光。
2007年4月,合肥市发生一起车祸:一名中学生上学途中被疾驶的公交车夺去生命。这样的车祸本来只是报上一条几百字的社会新闻。可是,新安晚报经过认真谋划,将这起普通车祸变成了五个整版《公交车轮下的追问》。之所以做这样的策划,是因为这名学生已是省城公交三月内夺去的第十条生命。一起普通车祸,折射的是“城市公交存在重大安全隐患”这样的大事。在新安晚报强有力的监督下,合肥市公交系统的负责人被撤换,公交公司也由此进行了全面的安全整顿。
都市报记者每天面对的大量线索都可能是鸡零狗碎的小事,如果没有见微知著的意识,都市报的新闻档次就不可能有大的提升,街头巷尾也永远发不出有重量的声音。
3、思前想后
所谓思前想后,指的是都市报在新闻采编运作中,要善于让正在发生的新闻通过策划成为来自昨天、影响明天的“一节链条”。
都市报大多是区域性媒体,生于、长于一方土地。在报道涉及区域发展的一些“进行时”新闻时,媒体应运用系统思维的方式,结合昨天和明天,思考事件的“过去时”,展望事件的“将来时”。只有这样,媒体才能科学地分析和审视新闻事件的“进行时”,以百姓视角形成客观立场,对事件作出更具建设性的报道。
2005年3月,合肥市园林部门召开新闻发布会,宣布要砍掉三条路上的梧桐树,以新树种替代。我们接到这一线索后“思前想后”。前几年,该市已经以城建名义砍掉很多梧桐树,而很多市民对城市绿荫的日渐减少十分不满,对那些消失的梧桐非常怀念。于是,新安晚报在刊出发布会稿件时,配发了对多位市民的整版采访,总体上都是反对的声音。随后,我们立即就梧桐树的去留在市民中展开了讨论。最终,在报纸的呼吁下,民意得到充分尊重,三条路上的梧桐保存了下来。2008年,合肥市改造长江中路,政府决定花高价从外地引进梧桐树,让安徽第一路重现绿荫。
4、由表及里
所谓由表及里,指的是都市报在新闻采编运作中,要善于让浮在表面的现象性新闻通过策划变成耐人寻味的深度新闻。
都市报很强调新闻的时效性,对报道素材的使用极易因时间仓促而浅尝辄止。然而,一家成熟的都市报要真正迈向主流,就必须有独立的立场,有比读者快半步的思想,必须有能力穿越新闻的浅层,去挖掘能引起公众普遍兴趣的宝藏。
2007年5月,合肥市的一次物价听证会召开之前,新安晚报对听证会准备情况作了公开报道,其中有些质疑之声。对此,个别领导十分恼火。听证会召开时,这位负责人命令属下,粗暴阻拦新安晚报记者进入会场。我们认为,这样的个人行为,不仅损害了物价部门的整体形象,更是对报纸百万读者知情权的公然挑衅,于是我们策划了五个版的《听证会拒绝本报记者采访》,将记者采访遇阻细节及相关当事人的声音如实报道,引起强烈反响,个别负责人不负责任的行为引起读者一致谴责,最后,这位负责人不得不向读者道歉。
5、指东道西
所谓指东道西,指的是都市报在新闻采编运作中,要善于运用逆向思维,通过策划转换新闻的角度,让常规新闻拥有非常视角。
新闻信息就像是一面多棱镜,在运用过程中具有多角度性。都市报在新闻策划的过程中,更应有意识地使用逆向思维,从非常角度去审视常规信息,以规避单向思维引发的事实扭曲。
自1991年大水之后,安徽的“灾区”帽子戴了很多年,安徽人也成为不少人眼里的“灾民”。2003年,淮河再次大水。新安晚报做了一个策划,叫《安徽新形象感动中国》。这个策划运用的就是逆向思维。其实,我们只是问了一个问题:沿淮的安徽百姓为什么会成为“灾民”?循着这一思路,我们的记者通过深入采访探讨了安徽蓄洪、泄洪的真正原因,第一次全面反映了安徽人为中下游省市安全做出的巨大牺牲。2007年,淮河又一次抗洪时,温家宝总理视察安徽,他特别指出:“安徽执行国家防总的命令,为上下游的安全做出了贡献。”
6、从无到有
所谓从无到有,指的是都市报在新闻采编运作中,要善于在某个比较重要的新闻背景下有意识地搭建信息沟通的平台,让这个“无中生有”的平台派生更多受众关注的新闻信息。
众所周知,新闻媒介具有五个一般意义上的功能;知情,宣传,监督,娱乐和赚钱。沟通情况、提供信息是排在第一位的。这一功能决定了媒介可以创造性地搭建新闻范畴内的信息沟通平台,让各界受众通过这一平台开展良性互动。
2005年以来,每年全省两会召开前夕,新安晚报都会推出新闻策划《人大代表直通车》,邀请参加两会的代表委员到报社接听热线、接待来访,和老百姓零距离地交流沟通。代表委员和百姓的交流过程,报纸如实公开;对百姓提出的有价值的意见,代表委员采纳后会将其写进议案、提案或者建议,带上两会,报纸也会对这样的声音作反馈追踪,让每个声音落到实处。近年来,每年都有来自民间的“直通车”意见在两会上引起重视,《人大代表直通车》也成为新安晚报的一个品牌策划,在代表委员和读者中具有相当的影响力。
当然,都市报的区域性新闻策划除了上述几项战术之外,还有不少值得探讨的技法。比如说要善于“自远而近”,打开视角捕捉新闻热点,让有信息含量的外地新闻迅速本土化;比如说要善于“以快打慢”,准确判断热点,及早全面出击,在第一时间将一条新闻所包含的有效信息一网打尽等等。我们相信,随着都市报对新闻策划手段的进一步运用,策划的具体战术必将更为丰富,各项手段的综合运用也将得到进一步加强。(作者单位:新安晚报社)
从某种意义上说,眼下,新闻策划技术含量的高低已成为衡量都市报新闻产品质量的一项重要指标。全国省级晚报都市报学术委员会主任王继兴在表述这一手段之于都市报新闻产品质量的意义时,用了四个字:策划制胜。
那么,在都市报区域性新闻采编实践中,新闻策划有哪些比较典型的具体战术呢?下面,笔者想结合新安晚报近年来的新闻策划案例,来探讨这一问题。
1、化虚为实
所谓化虚为实,指的是都市报在新闻采编运作时,要善于让面无表情的“硬新闻”通过策划实现真正意义上的“软着陆”。
经过十几年的发展,起于街巷的草根都市报大都喊出“打造主流媒体”的口号,改进社会新闻、强化时政财经报道成为迈向主流的主要手段之一。然而,绝大多数时政财经新闻与生俱来的“坚硬”质地给都市报出了一道难题:如何有效解决主流理想与百姓情怀的有机结合呢?化虚为实的策划战术于是成为很多都市报的看家利器。
2004年9月,安徽日报上一条有关《人大常委会将评议厅长》的200字消息引起我们的注意。按照常规思路,这样的评议活动在媒体上只能表现为充斥官话、套话、空话的短消息。但是我们决定从百姓的视角跟这条时政信息较个真,把习惯性的虚还原为看得见摸得着的实。于是,经过周密策划,在省人大的支持下,我们调集多路记者,以十个版的篇幅,高保真地纪录充满火药味的人大常委声音及充满悬念的评议投票细节,将评议会毫无遮拦地“直播”给百万读者。这是安徽媒体第一次公开“直播”这种相对敏感的高端会议,不仅在读者中引起强烈反响,也受到省人大领导的高度肯定。
其实,很多时候,部门的某项决策,政要的某项要求,用虚头八脑的官话说出来,往往离百姓十万八千里,但是,如果我们科学掌握并运用了化虚为实战术,它们往往就变得跟老百姓息息相关了。
2、见微知著
所谓见微知著,指的是都市报在新闻采编运作中,要善于让看上去无足轻重的小事通过策划变成万众瞩目的大事。
都市报的一大优势就是自诞生伊始就一直奔走在街巷,奔走在老百姓中间。而有分量的新闻,可能就潜伏在街头巷尾的琐事中。百姓中间发生的一件小事,或许正是一件大事的缩影。而都市报所要做的,就是要善于通过策划,将一些容易被忽视的小事安上“显微镜”,去牵引公众的目光。
2007年4月,合肥市发生一起车祸:一名中学生上学途中被疾驶的公交车夺去生命。这样的车祸本来只是报上一条几百字的社会新闻。可是,新安晚报经过认真谋划,将这起普通车祸变成了五个整版《公交车轮下的追问》。之所以做这样的策划,是因为这名学生已是省城公交三月内夺去的第十条生命。一起普通车祸,折射的是“城市公交存在重大安全隐患”这样的大事。在新安晚报强有力的监督下,合肥市公交系统的负责人被撤换,公交公司也由此进行了全面的安全整顿。
都市报记者每天面对的大量线索都可能是鸡零狗碎的小事,如果没有见微知著的意识,都市报的新闻档次就不可能有大的提升,街头巷尾也永远发不出有重量的声音。
3、思前想后
所谓思前想后,指的是都市报在新闻采编运作中,要善于让正在发生的新闻通过策划成为来自昨天、影响明天的“一节链条”。
都市报大多是区域性媒体,生于、长于一方土地。在报道涉及区域发展的一些“进行时”新闻时,媒体应运用系统思维的方式,结合昨天和明天,思考事件的“过去时”,展望事件的“将来时”。只有这样,媒体才能科学地分析和审视新闻事件的“进行时”,以百姓视角形成客观立场,对事件作出更具建设性的报道。
2005年3月,合肥市园林部门召开新闻发布会,宣布要砍掉三条路上的梧桐树,以新树种替代。我们接到这一线索后“思前想后”。前几年,该市已经以城建名义砍掉很多梧桐树,而很多市民对城市绿荫的日渐减少十分不满,对那些消失的梧桐非常怀念。于是,新安晚报在刊出发布会稿件时,配发了对多位市民的整版采访,总体上都是反对的声音。随后,我们立即就梧桐树的去留在市民中展开了讨论。最终,在报纸的呼吁下,民意得到充分尊重,三条路上的梧桐保存了下来。2008年,合肥市改造长江中路,政府决定花高价从外地引进梧桐树,让安徽第一路重现绿荫。
4、由表及里
所谓由表及里,指的是都市报在新闻采编运作中,要善于让浮在表面的现象性新闻通过策划变成耐人寻味的深度新闻。
都市报很强调新闻的时效性,对报道素材的使用极易因时间仓促而浅尝辄止。然而,一家成熟的都市报要真正迈向主流,就必须有独立的立场,有比读者快半步的思想,必须有能力穿越新闻的浅层,去挖掘能引起公众普遍兴趣的宝藏。
2007年5月,合肥市的一次物价听证会召开之前,新安晚报对听证会准备情况作了公开报道,其中有些质疑之声。对此,个别领导十分恼火。听证会召开时,这位负责人命令属下,粗暴阻拦新安晚报记者进入会场。我们认为,这样的个人行为,不仅损害了物价部门的整体形象,更是对报纸百万读者知情权的公然挑衅,于是我们策划了五个版的《听证会拒绝本报记者采访》,将记者采访遇阻细节及相关当事人的声音如实报道,引起强烈反响,个别负责人不负责任的行为引起读者一致谴责,最后,这位负责人不得不向读者道歉。
5、指东道西
所谓指东道西,指的是都市报在新闻采编运作中,要善于运用逆向思维,通过策划转换新闻的角度,让常规新闻拥有非常视角。
新闻信息就像是一面多棱镜,在运用过程中具有多角度性。都市报在新闻策划的过程中,更应有意识地使用逆向思维,从非常角度去审视常规信息,以规避单向思维引发的事实扭曲。
自1991年大水之后,安徽的“灾区”帽子戴了很多年,安徽人也成为不少人眼里的“灾民”。2003年,淮河再次大水。新安晚报做了一个策划,叫《安徽新形象感动中国》。这个策划运用的就是逆向思维。其实,我们只是问了一个问题:沿淮的安徽百姓为什么会成为“灾民”?循着这一思路,我们的记者通过深入采访探讨了安徽蓄洪、泄洪的真正原因,第一次全面反映了安徽人为中下游省市安全做出的巨大牺牲。2007年,淮河又一次抗洪时,温家宝总理视察安徽,他特别指出:“安徽执行国家防总的命令,为上下游的安全做出了贡献。”
6、从无到有
所谓从无到有,指的是都市报在新闻采编运作中,要善于在某个比较重要的新闻背景下有意识地搭建信息沟通的平台,让这个“无中生有”的平台派生更多受众关注的新闻信息。
众所周知,新闻媒介具有五个一般意义上的功能;知情,宣传,监督,娱乐和赚钱。沟通情况、提供信息是排在第一位的。这一功能决定了媒介可以创造性地搭建新闻范畴内的信息沟通平台,让各界受众通过这一平台开展良性互动。
2005年以来,每年全省两会召开前夕,新安晚报都会推出新闻策划《人大代表直通车》,邀请参加两会的代表委员到报社接听热线、接待来访,和老百姓零距离地交流沟通。代表委员和百姓的交流过程,报纸如实公开;对百姓提出的有价值的意见,代表委员采纳后会将其写进议案、提案或者建议,带上两会,报纸也会对这样的声音作反馈追踪,让每个声音落到实处。近年来,每年都有来自民间的“直通车”意见在两会上引起重视,《人大代表直通车》也成为新安晚报的一个品牌策划,在代表委员和读者中具有相当的影响力。
当然,都市报的区域性新闻策划除了上述几项战术之外,还有不少值得探讨的技法。比如说要善于“自远而近”,打开视角捕捉新闻热点,让有信息含量的外地新闻迅速本土化;比如说要善于“以快打慢”,准确判断热点,及早全面出击,在第一时间将一条新闻所包含的有效信息一网打尽等等。我们相信,随着都市报对新闻策划手段的进一步运用,策划的具体战术必将更为丰富,各项手段的综合运用也将得到进一步加强。(作者单位:新安晚报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