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在高校的篮球教学中,学生因各种因素的影响易发生运动损伤,对此,笔者从运动训练学、运动解剖学和运动心理学的角度,对篮球教学中经常出现的运动损伤进行分析,并找到其原因,并提出了相应的预防对策,旨在最大限度地保护学生健康,减少或避免运动损伤,从而保证篮球教学正常进行。
在高校的篮球教学中,运动损伤也屡见不鲜。因此,了解篮球运动损伤的成因,并有效地预防,对保护学生健康以及增强大学生的运动自信心,激发大学生篮球运动兴趣,提高体育教学效果以及保证高校体育工作全面顺利的开展都具有重要的意义。
一、篮球课堂教学中运动损伤产生原因
(一)师生防范意识不强
篮球教学中一些学生也包括一些教师对篮球运动损伤的认识不足,有的教师在组织教学时,没有强调如何避免运动损伤,通常都只是一句“注意安全”轻描淡写地带过,而学生在缺乏教师指导的情况下盲目或冒失地进行篮球技战术练习;忽视了循序渐进和量力而行的原则;或在动作练习中因畏难、恐惧、害羞而产生犹豫不决和过分紧张。这些不良的思想心理状态是造成篮球运动损伤的重要原因。
(二)准备活动不充分
准备活动是篮球教学重要的组成部分,准备活动的主要目的是提高中枢神经系统的兴奋性加强呼吸、心血管系统的活动,提高肌肉的弹性和力量,加大关节活动幅度,使人体能够有准备地从相对安静状态转入紧张的活动状态。准备活动的强度和运动量不足,在身体没有处于最佳状态时剧烈运动,会出现肌肉僵硬,身體的协调性较差等现象,容易导致运动损伤。很多运动损伤的出现都是因为忽视准备活动的重要性,没有进行足够的热身运动,一般简单地活动一下就开始进行剧烈篮球运动而产生的。
(三)学生身体素质差。
篮球是一项综合运动,没有一个好的身体素质在完成强度较大或难度较大的练习时容易造成损伤。一旦损伤后就更害怕运动,导致身体更差,形成恶性循环。
(四)篮球技术动作掌握不准确。
篮球教学过程中,特别是学习新动作时,由于学生对教师讲解示范理解能力的不同,加之个体的差异,使得一些学生在学习动作时动作不正确,时机拿捏不准确,节奏紊乱,违反了人体结构的特点和运动的规律,从而容易发生各种不同部位的运动损伤。如传接球时由于手形不正确引起手指扭挫伤。此外,学生疲劳过度,专注度不足的时候也会增加损伤发生机率。
(五)其他外界因素
很多高校的篮球教学都在室外进行,不良的气候、环境条件等因素也容易使学生出现运动损伤。如:夏天气温过高,容易中暑晕倒。冬天气温过低,准备活动和热身运动不足,容易出现肌肉僵硬、身体协调性下降而引起肌肉拉伤等等。造成篮球运动损伤的因素很多,需要教师和学生再细节上多考虑,才能有效的避免运动损伤。
二、篮球运动损伤的预防
学生的健康是大学体育教育的目标,在篮球教学过程中很多运动的损伤是可以通过一些手段和方法来有效的避免和降低的,这里教师要做大量的细致工作,使学生能有一种安全的意识,掌握一些防护手段和急救措施。
1.体育教师在教学中起到主导作用中,主导并不只是单纯地教授一些技战术,还要引导并传授学生一些预防运动损伤的方法,提高学生安全意识和自我保护意识。
2.培养学生在运动前充分做好准备活动的意识和习惯,特别是在身体状况不佳或温度较低的情况下更应做好充分准备活动,尤其是针对那些容易受伤的关节和肌肉。
3.在教学过程中努力培养学生积极锻炼的意识,尽可能的提高学生的身体素质,规范他们的技术动作,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4.教学过程中要多增加一些关于篮球规则以及篮球裁判的内容,让学生更加深入的了解篮球这项运动,还要加强大学生体育道德方面的教育,坚决抵制球场上粗野动作。
5.在篮球理论课中,加大医疗保健等方面的知识比重,增强大学生对运动损伤的预防及处理能力。
6.改善运动场地的条件,有条件高校应多投资建造室内木板篮球场和室外塑胶篮球场,为避免和降低学生运动损伤提供物质上的保障。
三、结束语
随着篮球运动朝着高速度、高空优势、高超技巧和强对抗的方向发展,在高校篮球的教学或训练中,运动损伤出现是不可避免的。教师应引导学生以预防为主,在练习或赛前充分做好准备活动,从而最大限度地减少运动损伤纪律,使更多的学生加入到篮球运动这个项目中来,在锻炼身体的同时享受篮球带来的激情与快乐。
参考文献:
[1]邱树.生运动生理学[M].北京:人民体育出版社,1993.
[2]姚鸿恩.运动创伤学[M].北京:人民体育出版社,1993.
(作者单位:辽宁工程技术大学体育教学部)
在高校的篮球教学中,运动损伤也屡见不鲜。因此,了解篮球运动损伤的成因,并有效地预防,对保护学生健康以及增强大学生的运动自信心,激发大学生篮球运动兴趣,提高体育教学效果以及保证高校体育工作全面顺利的开展都具有重要的意义。
一、篮球课堂教学中运动损伤产生原因
(一)师生防范意识不强
篮球教学中一些学生也包括一些教师对篮球运动损伤的认识不足,有的教师在组织教学时,没有强调如何避免运动损伤,通常都只是一句“注意安全”轻描淡写地带过,而学生在缺乏教师指导的情况下盲目或冒失地进行篮球技战术练习;忽视了循序渐进和量力而行的原则;或在动作练习中因畏难、恐惧、害羞而产生犹豫不决和过分紧张。这些不良的思想心理状态是造成篮球运动损伤的重要原因。
(二)准备活动不充分
准备活动是篮球教学重要的组成部分,准备活动的主要目的是提高中枢神经系统的兴奋性加强呼吸、心血管系统的活动,提高肌肉的弹性和力量,加大关节活动幅度,使人体能够有准备地从相对安静状态转入紧张的活动状态。准备活动的强度和运动量不足,在身体没有处于最佳状态时剧烈运动,会出现肌肉僵硬,身體的协调性较差等现象,容易导致运动损伤。很多运动损伤的出现都是因为忽视准备活动的重要性,没有进行足够的热身运动,一般简单地活动一下就开始进行剧烈篮球运动而产生的。
(三)学生身体素质差。
篮球是一项综合运动,没有一个好的身体素质在完成强度较大或难度较大的练习时容易造成损伤。一旦损伤后就更害怕运动,导致身体更差,形成恶性循环。
(四)篮球技术动作掌握不准确。
篮球教学过程中,特别是学习新动作时,由于学生对教师讲解示范理解能力的不同,加之个体的差异,使得一些学生在学习动作时动作不正确,时机拿捏不准确,节奏紊乱,违反了人体结构的特点和运动的规律,从而容易发生各种不同部位的运动损伤。如传接球时由于手形不正确引起手指扭挫伤。此外,学生疲劳过度,专注度不足的时候也会增加损伤发生机率。
(五)其他外界因素
很多高校的篮球教学都在室外进行,不良的气候、环境条件等因素也容易使学生出现运动损伤。如:夏天气温过高,容易中暑晕倒。冬天气温过低,准备活动和热身运动不足,容易出现肌肉僵硬、身体协调性下降而引起肌肉拉伤等等。造成篮球运动损伤的因素很多,需要教师和学生再细节上多考虑,才能有效的避免运动损伤。
二、篮球运动损伤的预防
学生的健康是大学体育教育的目标,在篮球教学过程中很多运动的损伤是可以通过一些手段和方法来有效的避免和降低的,这里教师要做大量的细致工作,使学生能有一种安全的意识,掌握一些防护手段和急救措施。
1.体育教师在教学中起到主导作用中,主导并不只是单纯地教授一些技战术,还要引导并传授学生一些预防运动损伤的方法,提高学生安全意识和自我保护意识。
2.培养学生在运动前充分做好准备活动的意识和习惯,特别是在身体状况不佳或温度较低的情况下更应做好充分准备活动,尤其是针对那些容易受伤的关节和肌肉。
3.在教学过程中努力培养学生积极锻炼的意识,尽可能的提高学生的身体素质,规范他们的技术动作,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4.教学过程中要多增加一些关于篮球规则以及篮球裁判的内容,让学生更加深入的了解篮球这项运动,还要加强大学生体育道德方面的教育,坚决抵制球场上粗野动作。
5.在篮球理论课中,加大医疗保健等方面的知识比重,增强大学生对运动损伤的预防及处理能力。
6.改善运动场地的条件,有条件高校应多投资建造室内木板篮球场和室外塑胶篮球场,为避免和降低学生运动损伤提供物质上的保障。
三、结束语
随着篮球运动朝着高速度、高空优势、高超技巧和强对抗的方向发展,在高校篮球的教学或训练中,运动损伤出现是不可避免的。教师应引导学生以预防为主,在练习或赛前充分做好准备活动,从而最大限度地减少运动损伤纪律,使更多的学生加入到篮球运动这个项目中来,在锻炼身体的同时享受篮球带来的激情与快乐。
参考文献:
[1]邱树.生运动生理学[M].北京:人民体育出版社,1993.
[2]姚鸿恩.运动创伤学[M].北京:人民体育出版社,1993.
(作者单位:辽宁工程技术大学体育教学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