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结合实际工程,主要论述了高层钢结构建筑施工难点——钢管柱承插施工关键技术的应用,并详细介绍了具体的施工工艺,可供相关专业人士参考。
关键词高层建筑;钢结构;钢管柱承插施工
中图分类号TU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3-9671-(2011)011-0147-01
1工程概况
某高层建筑,总建筑面积5489m2,建筑高度95m,大楼主体采用钢结构。工程设计耐久年限50年,结构安全等级为一级,基础采用1.2m厚筏板式钢筋混凝土基础,强度等级C35。内为地下三层,地上十四层。工程施工中遇到了很多困难,钢管柱承插施工关键技术就是其中之一。
2钢管柱承插施工关键技术
2.1技术特点及难点
该高层建筑主体为钢结构,结构形式采用钢框架—支撑体系。其中钢柱为直径600mm,厚度为30mm、25mm、20mm的焊接直缝钢管,用钢量2380余吨。材质除钢柱Q345C外,其余均为Q345B。每个楼层在明层外框的角柱上沿着45度角平分线向内收缩,内收200-300mm不等,该承插节点钢柱共计96根。
图1钢管柱吊装
结构逐层内收式的钢管柱承插施工技术应用的比较少。但该工程中的主体钢结构,采用的正是这一技术。俗称“移位法”,即随着每层高度的升高,柱子向内按一定的比例的位移,使柱向一侧产生“内收”。
通过研究分析可知,钢管柱承插施工技术难点主要有:①钢管柱节点的组对:由于该节点处是上下钢管互相承插,并通过牛腿将上下钢管柱、周边框架梁连接成整体结构。因此钢管的承插轴线控制,以及多个框架梁连接节点板的标高、方位控制,直接影响结构的标高、垂直度安装质量和结构安全性,因此该节点组对是一个关键控制点,同时也是施工中最大的技术难点。②焊接难度大:该节点处的零部件多,结构复杂,空间有限,且为多方位焊接,焊接质量要求高。③钢管柱的安装:钢柱标高、轴线、垂直度的方向控制也是施工中的又一个技术难点。
2.2解决方案
刚开始时把牛腿部分分开,先完成钢管的承插连接,后组对牛腿部分的上下翼缘和连接腹板,结果上下钢管柱的收缩量及轴线偏差严重超差,质量不符合要求;后来为了保证楼层钢管柱的收缩量和轴线,把下柱和牛腿部分组对好焊接成型,上柱在高空安装时直接插入牛腿上翼缘和下柱的承插口,这样虽然收缩量和轴线保证了,但是高空工作量太大,不易操作,并且还得用钢架管搭设高空操作平台,成本高。经过论证,找到了解决难点的突破口。首先对牛腿部分提前制作,然后上柱、下柱、牛腿在1:1的胎具上组对成整体,最后进行焊接,经过检测所有的质量指标都满足要求,形成了成熟的施工方案用来指导施工。
2.3工艺的实施过程
1)确定工艺流程。施工准备→承插节点放样→制作胎具→牛腿部分组对→牛腿部分焊接→上下钢管柱下料→上下钢管柱焊接内环板→上下钢管柱开槽→在胎具上组装上下钢柱及牛腿→焊接→探伤检验→验收→钢柱安装→校正→焊接→探伤检验→验收。
2)放实样制作钢柱承插收缩胎具。牛腿部分零件的放样准确度是确保制作质量的关键,用0.5mm的白铁皮制作样板,准确无误地放出构件大样,特别是上下翼缘板处柱身穿插口,该圆口直径要比钢管柱直径大出2mm。牛腿部分提前组装好,并焊接成型,包括中间的穿心腹板也要提前焊接,否则内部空间太小,将无法进行操作。该钢柱重达6.5吨,因此制作胎具场地必须平整坚硬,选择了20mm厚的钢板作为制作胎具的材料,并且加固牢靠。上下钢柱与牛腿组对是在制作的1:1胎膜上进行,组对时先组对下柱与牛腿,然后组对上柱。
3)钢管柱节点的焊接。对组装好的钢柱进行焊接时,由于该节点处的焊接任务大,焊接质量要求高,因此焊接该节点处分别有两个焊工进行对称焊接,以防变形过大无法校正,焊接采用CO2气体保护焊和手工电弧焊,对坡口处认真打磨清理,焊完后打上代表焊工的钢印号。该钢管柱承插节点处焊缝为一级焊缝,要求100%探伤检测,其牛腿翼缘、腹板与钢柱焊缝为二级,要求20%探伤检测,对发现不合格焊缝用电弧气刨刨掉,然后清渣、打磨、重新施焊,重新探伤检查,直到合格为止。
4)钢柱轴线、标高、垂直度等偏差的控制。首先对节点构件组装后进行复核,主要复核上下钢柱轴线、垂直度、内收尺寸和与钢梁连接的各个腹板的位置,经过检测复核,组装偏差控制在0.5mm以内,攻克了制作时轴线偏差超差的技术难题。其次是安装时的轴线、标高、垂直度的控制,根据现场情况采用外控法,根据楼层采用十字控制,在建筑物中心轴线上设置桩位,另外设置角桩即角部钢柱45°轴线位置处设立控制点,相邻柱中心间距的测量允许偏差值为1mm,下一层钢柱至上一层钢柱间距的标高测量允许值亦为1mm,每节柱的定位轴线应从地面控制轴线引上来,不得从下层柱的轴线引出。标高可采用相对标高控制法,在连接耳板上、下留15-20mm间隙,柱吊装就位后临时固定上、下连接板,利用起重机起落调节柱间隙,符合规定标高后打入钢楔,点焊固定,拧紧耳板高强螺栓,为防止焊缝收缩及柱自重压缩变形,标高偏差调整为+5mm为宜。钢柱扭转调整,可在柱连接耳板的不同侧面加入垫板,拧紧高强螺栓,钢柱扭转每次调整3mm。钢管柱对接焊接过程,必须采用两台经纬仪打90°跟踪校正,由于焊工施焊进度、风向、焊缝冷却速度不同,柱-柱节点装配间隙不同,焊缝熔敷金属不同,该过程就会出现偏差,可利用焊接来纠偏。
3实施效果
承插的钢管柱制作改为地面进行,牛腿部分提前制作,然后上柱、下柱、牛腿在1:1的胎具上组对成整体,并采用反变形、火焰矫正焊接,整体吊装等措施,减少高空作业工作量,确保钢柱标高、轴线、垂直度、焊接等施工质量,提高施工效率。该整套施工工艺,具有结构受力合理,抗震性能好、高空作业工作量少,施工周期短、工程质量易于保证等特点,值得借鉴。
参考文献
[1]邱文雄.钢结构施工技术在高层建筑中的应用[J].建筑科学,2009,19(1):85.
[2]张爱青.高层建筑的施工技术[J].工程施工技术,2009,6(1):142-144.
[3]游大江,乔聚甫,高永祥,巨型框架结构体系超高层钢结构施工技术[J].施工技术,2006,35(12):78-81.
[4]王宏,欧阳超,陈韬,中央电视台新台址CCTV主楼钢结构施工技术[J].施工技术,2006,35(12):54-58.
[5]黄新伦,李建业.超高空钢结构安装的安全防护技术[J].建筑安全,2009,10:35-38.
关键词高层建筑;钢结构;钢管柱承插施工
中图分类号TU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3-9671-(2011)011-0147-01
1工程概况
某高层建筑,总建筑面积5489m2,建筑高度95m,大楼主体采用钢结构。工程设计耐久年限50年,结构安全等级为一级,基础采用1.2m厚筏板式钢筋混凝土基础,强度等级C35。内为地下三层,地上十四层。工程施工中遇到了很多困难,钢管柱承插施工关键技术就是其中之一。
2钢管柱承插施工关键技术
2.1技术特点及难点
该高层建筑主体为钢结构,结构形式采用钢框架—支撑体系。其中钢柱为直径600mm,厚度为30mm、25mm、20mm的焊接直缝钢管,用钢量2380余吨。材质除钢柱Q345C外,其余均为Q345B。每个楼层在明层外框的角柱上沿着45度角平分线向内收缩,内收200-300mm不等,该承插节点钢柱共计96根。
图1钢管柱吊装
结构逐层内收式的钢管柱承插施工技术应用的比较少。但该工程中的主体钢结构,采用的正是这一技术。俗称“移位法”,即随着每层高度的升高,柱子向内按一定的比例的位移,使柱向一侧产生“内收”。
通过研究分析可知,钢管柱承插施工技术难点主要有:①钢管柱节点的组对:由于该节点处是上下钢管互相承插,并通过牛腿将上下钢管柱、周边框架梁连接成整体结构。因此钢管的承插轴线控制,以及多个框架梁连接节点板的标高、方位控制,直接影响结构的标高、垂直度安装质量和结构安全性,因此该节点组对是一个关键控制点,同时也是施工中最大的技术难点。②焊接难度大:该节点处的零部件多,结构复杂,空间有限,且为多方位焊接,焊接质量要求高。③钢管柱的安装:钢柱标高、轴线、垂直度的方向控制也是施工中的又一个技术难点。
2.2解决方案
刚开始时把牛腿部分分开,先完成钢管的承插连接,后组对牛腿部分的上下翼缘和连接腹板,结果上下钢管柱的收缩量及轴线偏差严重超差,质量不符合要求;后来为了保证楼层钢管柱的收缩量和轴线,把下柱和牛腿部分组对好焊接成型,上柱在高空安装时直接插入牛腿上翼缘和下柱的承插口,这样虽然收缩量和轴线保证了,但是高空工作量太大,不易操作,并且还得用钢架管搭设高空操作平台,成本高。经过论证,找到了解决难点的突破口。首先对牛腿部分提前制作,然后上柱、下柱、牛腿在1:1的胎具上组对成整体,最后进行焊接,经过检测所有的质量指标都满足要求,形成了成熟的施工方案用来指导施工。
2.3工艺的实施过程
1)确定工艺流程。施工准备→承插节点放样→制作胎具→牛腿部分组对→牛腿部分焊接→上下钢管柱下料→上下钢管柱焊接内环板→上下钢管柱开槽→在胎具上组装上下钢柱及牛腿→焊接→探伤检验→验收→钢柱安装→校正→焊接→探伤检验→验收。
2)放实样制作钢柱承插收缩胎具。牛腿部分零件的放样准确度是确保制作质量的关键,用0.5mm的白铁皮制作样板,准确无误地放出构件大样,特别是上下翼缘板处柱身穿插口,该圆口直径要比钢管柱直径大出2mm。牛腿部分提前组装好,并焊接成型,包括中间的穿心腹板也要提前焊接,否则内部空间太小,将无法进行操作。该钢柱重达6.5吨,因此制作胎具场地必须平整坚硬,选择了20mm厚的钢板作为制作胎具的材料,并且加固牢靠。上下钢柱与牛腿组对是在制作的1:1胎膜上进行,组对时先组对下柱与牛腿,然后组对上柱。
3)钢管柱节点的焊接。对组装好的钢柱进行焊接时,由于该节点处的焊接任务大,焊接质量要求高,因此焊接该节点处分别有两个焊工进行对称焊接,以防变形过大无法校正,焊接采用CO2气体保护焊和手工电弧焊,对坡口处认真打磨清理,焊完后打上代表焊工的钢印号。该钢管柱承插节点处焊缝为一级焊缝,要求100%探伤检测,其牛腿翼缘、腹板与钢柱焊缝为二级,要求20%探伤检测,对发现不合格焊缝用电弧气刨刨掉,然后清渣、打磨、重新施焊,重新探伤检查,直到合格为止。
4)钢柱轴线、标高、垂直度等偏差的控制。首先对节点构件组装后进行复核,主要复核上下钢柱轴线、垂直度、内收尺寸和与钢梁连接的各个腹板的位置,经过检测复核,组装偏差控制在0.5mm以内,攻克了制作时轴线偏差超差的技术难题。其次是安装时的轴线、标高、垂直度的控制,根据现场情况采用外控法,根据楼层采用十字控制,在建筑物中心轴线上设置桩位,另外设置角桩即角部钢柱45°轴线位置处设立控制点,相邻柱中心间距的测量允许偏差值为1mm,下一层钢柱至上一层钢柱间距的标高测量允许值亦为1mm,每节柱的定位轴线应从地面控制轴线引上来,不得从下层柱的轴线引出。标高可采用相对标高控制法,在连接耳板上、下留15-20mm间隙,柱吊装就位后临时固定上、下连接板,利用起重机起落调节柱间隙,符合规定标高后打入钢楔,点焊固定,拧紧耳板高强螺栓,为防止焊缝收缩及柱自重压缩变形,标高偏差调整为+5mm为宜。钢柱扭转调整,可在柱连接耳板的不同侧面加入垫板,拧紧高强螺栓,钢柱扭转每次调整3mm。钢管柱对接焊接过程,必须采用两台经纬仪打90°跟踪校正,由于焊工施焊进度、风向、焊缝冷却速度不同,柱-柱节点装配间隙不同,焊缝熔敷金属不同,该过程就会出现偏差,可利用焊接来纠偏。
3实施效果
承插的钢管柱制作改为地面进行,牛腿部分提前制作,然后上柱、下柱、牛腿在1:1的胎具上组对成整体,并采用反变形、火焰矫正焊接,整体吊装等措施,减少高空作业工作量,确保钢柱标高、轴线、垂直度、焊接等施工质量,提高施工效率。该整套施工工艺,具有结构受力合理,抗震性能好、高空作业工作量少,施工周期短、工程质量易于保证等特点,值得借鉴。
参考文献
[1]邱文雄.钢结构施工技术在高层建筑中的应用[J].建筑科学,2009,19(1):85.
[2]张爱青.高层建筑的施工技术[J].工程施工技术,2009,6(1):142-144.
[3]游大江,乔聚甫,高永祥,巨型框架结构体系超高层钢结构施工技术[J].施工技术,2006,35(12):78-81.
[4]王宏,欧阳超,陈韬,中央电视台新台址CCTV主楼钢结构施工技术[J].施工技术,2006,35(12):54-58.
[5]黄新伦,李建业.超高空钢结构安装的安全防护技术[J].建筑安全,2009,10:35-3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