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络支付环境下涉信用卡犯罪对象新解

来源 :法律科学:西北政法大学学报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yayaguo123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网络支付环境下涉信用卡犯罪对象的实质内涵与外在表现形式,会有不同的改变。我国刑法中的\"信用卡\"既包括贷记卡也包括借记卡,既包括实体卡也包括无实体介质的虚拟卡。\"信用卡信息\"与\"公民个人信息\"虽然具有交叉关系,但\"信用卡信息\"主要与被害人账户的资金安全有关,而\"公民个人信息\"则主要与公民个人有关财产的信息安全相关。信用卡信息与公民个人信息在窃取、收买、非法提供信用卡信息罪与侵犯公民个人信息罪的构成中起着不同的定性界分作用。相关司法解释实际上已经将\"冒用他人信用卡\"中\"信用卡\"的表
其他文献
最近,网上有一篇论文刷屏,成为大众吐槽的笑点。缘于该文章的核心论点“东南亚国家掉入中等收入陷阱的原因之一是文科生太多”,充满了偏见又缺乏逻辑性,把延续了近百年的文理科生互为鄙视的现象,重新包装后郑重推出,遭到群嘲纯属作茧自缚。而且我相信这个“梗”以后肯定还会多次被人翻出来,作为笑料不断反刍。   文理科生之间的分歧和撕裂,由来已久。美国心理学家阿尔伯特·埃利斯研究人类价值观念差异,发现同一个问题
赌徒不仅输光了家产,连老婆孩子也离开了他。除了腰上仅有的一根绳,什么都没有了。但他仍然不死心,继续赌,想把输掉的再捞回来。   有几句顺口溜,正是对赌徒的写照:   腰杆上系根绳,天天输死个人。   本想去吊颈,又怕明天会赢。   赌徒正是怀有这种心态,因此,除非最后走上绝路,他们是不会悔改的。   输掉一切的赌徒,已没有安身之所了。他只好去寺庙和菩萨挤在一处睡觉。   到了廟里,他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