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以往一直以为脑卒中后急、早期应卧床、制动、静养,现在的观念则主张脑卒中后药物等治疗外,尚应尽早积极地开展康复,否则患者就会发生废用综合征[1]。故患者应尽早进行康复,最大程度地促进功能康复,减轻残疾[2]。
资料与方法
一般资料:2001年10月~2002年10月收治急性脑梗死早期患者62例,全部病例符合临床诊断标准并经头颅CT证实,同时符合下列条件:均为颈内动脉系统脑梗死患者,伴有肢体运动障碍,均无严重的精神意识障碍。按入院顺序先后随机将全部病例分为两组,康复组32例,男20例,女12例,平均年龄65.4±11.2岁;对照组30例,男18例,女12例,平均年龄63.6±11.4岁。用Barthel指数来评定日常生活能力,用简式Fugl-Meyel评价法测患者运动情况。所有患者在入院及出院时按上述两个指标各评定1次,判定疗效。
康复开始时间:对于患者从入院后即开始康复工作,轻症患者要求24小时离开病床进行康复训练,重症患者入院即设计“良姿位”,进行瘫痪肢体的被动功能训练。
康复方法:①设计“良姿位”,保持各关节功能位置,预防关节畸形:患者仰卧位,保持瘫痪肢体于功能位置,即肩外展50°,将整个上肢放衬垫上,防止肩内收,上肢肘微弯曲,腕和手指轻度伸展,手握健身球或纱布卷,患者下肢及膝关节略曲,在膝下放小枕,腿外侧放沙袋,以防其外展、外旋,足底足板以防止足下垂和外翻。②尽早开展关节运动:开始可行各关节的被动活动,范围不宜过度,以不引起疼痛为好,诸关节每次可活动3~5次,每日活动2~3次,活动时动作要轻柔,忌粗暴,特别肩踝关节,不要使之受损,应告知患者以健侧肢体带动患肢的被动运动,当出现随意运动时,就应辅助被动运动向主动运动逐步进行。健侧肢体也应同时主动运动,以避免肌张力低下、乏力与萎缩等。③早期坐位与坐位平衡训练,也应早期开始,可预防坠积性肺炎和直立性低血压的发生。开始时坐起角度不要太大,时间也不要太长,逐步增加训练,半坐时同时保护患侧上肢因软瘫而引起的肩关节半脱位,方法是将患侧上肢前臂以三角巾向颈部吊起。坐位时,双上肢前伸放于平台上。锻炼前后应观察患者的反应,测量心率与血压,防止发生意外。④步行训练疗法为重点,是争取生活自立的重要环节,站位相对训练,在患腿负重时,健腿作向前向后的小幅度的迈步,训练平衡和控制站相时的每一过程,摆动相时,在不提髋时,屈膝迈步,踝背屈,足跟着地。
康复评定及资料处理方法:用Barthel指数来评定日常生活能力,用简式Fugl-Meyel评价法测患者运动情况。所有患者在入院及出院是按上述两各指标各评定1次。
统计学方法:资料统计学处理采用t检验。
结 果
入院时两组Barthel指数和Fugl-Meyel运动功能积分十分接近,差异无显著性(P>0.05)。出院时对照组两组指标有改善,但与康复组相比,改善幅度小,康复组与对照组相比有显著性差异(P<0.01),表明早期康复训练与神经内科常规用药治疗相结合比单纯常规药物治疗效果更明显。见表1。
讨 论
在患缺血性脑血管病时,半暗带的持续时间可能要达48小时[3]。半暗带能存在一定的时间,这为临床上缺血性脑血管病超早期治疗功能锻炼提供了一个时间窗。抓住时机,在这个时间窗内采取功能锻炼、干预措施,促使半暗带向正常组织转化或稳定半暗带,以赢得进一步的治疗和锻炼时间,这在临床上是很重要的,也是可行的。缺血病灶中心完全缺血的组织在短期内完全坏死,出现不可逆改变。急性脑梗死发病后的前3个月是功能恢复最快的时期,过去康复治疗往往从恢复期开始,但目前的观点趋向于在脑梗死后开始早期康复训练,并认为康复效果与康复训练开始早晚有关,与康复训练持续的时间影响不大。
本研究是在脑血管病科病房进行,有条件在脑卒中患者尚未出现继发功能障碍前即开始康复治疗,其结果与对照组相比,急性脑梗死患者偏瘫的早期康复训练指导可显著提高患肢的运动功能,国内资料证实早期康复训练可大大减少肌肉萎缩、肩关节半脱位、关节挛缩畸形和足下垂、内翻等常见的继发障碍,为恢复期康复创造良好的条件。
我们在观察功能恢复的指标上,选择了反映日常生活活动能力方面的Barthel指数及反映肢体功能恢复情况的简式Fugl-Meyel积分评定法,这两个指标可信度高,并且是国际上公认的脑梗死功能恢复程度的有效评估指标,尤其是Barthel指数使用方便,易学易懂,为人们所推崇。
本组研究证明急性脑梗死偏瘫,在早期给予系统、规范的康复训练指导是有效实用的训练方法,其操作简单易行,不需过多的设备和器械,在病房就可进行,其有效性是任何药物和器械所不能代替的。
参考文献
1 方定华.脑血管病早期康复与康复流程[J].中国实用内科杂志,1994,14(12):715-717.
2 王喜全,张京.急性脑血管偏病偏瘫的早期康复[J].中国康复医学杂志,1998,13(1):28-29.
3 陈东.缺血性脑卒中发病机制研究新进展[J].国外医学,2001,28(1):32-34.
表1 两组Barthel指数和Fugl-Meyel积分比较
资料与方法
一般资料:2001年10月~2002年10月收治急性脑梗死早期患者62例,全部病例符合临床诊断标准并经头颅CT证实,同时符合下列条件:均为颈内动脉系统脑梗死患者,伴有肢体运动障碍,均无严重的精神意识障碍。按入院顺序先后随机将全部病例分为两组,康复组32例,男20例,女12例,平均年龄65.4±11.2岁;对照组30例,男18例,女12例,平均年龄63.6±11.4岁。用Barthel指数来评定日常生活能力,用简式Fugl-Meyel评价法测患者运动情况。所有患者在入院及出院时按上述两个指标各评定1次,判定疗效。
康复开始时间:对于患者从入院后即开始康复工作,轻症患者要求24小时离开病床进行康复训练,重症患者入院即设计“良姿位”,进行瘫痪肢体的被动功能训练。
康复方法:①设计“良姿位”,保持各关节功能位置,预防关节畸形:患者仰卧位,保持瘫痪肢体于功能位置,即肩外展50°,将整个上肢放衬垫上,防止肩内收,上肢肘微弯曲,腕和手指轻度伸展,手握健身球或纱布卷,患者下肢及膝关节略曲,在膝下放小枕,腿外侧放沙袋,以防其外展、外旋,足底足板以防止足下垂和外翻。②尽早开展关节运动:开始可行各关节的被动活动,范围不宜过度,以不引起疼痛为好,诸关节每次可活动3~5次,每日活动2~3次,活动时动作要轻柔,忌粗暴,特别肩踝关节,不要使之受损,应告知患者以健侧肢体带动患肢的被动运动,当出现随意运动时,就应辅助被动运动向主动运动逐步进行。健侧肢体也应同时主动运动,以避免肌张力低下、乏力与萎缩等。③早期坐位与坐位平衡训练,也应早期开始,可预防坠积性肺炎和直立性低血压的发生。开始时坐起角度不要太大,时间也不要太长,逐步增加训练,半坐时同时保护患侧上肢因软瘫而引起的肩关节半脱位,方法是将患侧上肢前臂以三角巾向颈部吊起。坐位时,双上肢前伸放于平台上。锻炼前后应观察患者的反应,测量心率与血压,防止发生意外。④步行训练疗法为重点,是争取生活自立的重要环节,站位相对训练,在患腿负重时,健腿作向前向后的小幅度的迈步,训练平衡和控制站相时的每一过程,摆动相时,在不提髋时,屈膝迈步,踝背屈,足跟着地。
康复评定及资料处理方法:用Barthel指数来评定日常生活能力,用简式Fugl-Meyel评价法测患者运动情况。所有患者在入院及出院是按上述两各指标各评定1次。
统计学方法:资料统计学处理采用t检验。
结 果
入院时两组Barthel指数和Fugl-Meyel运动功能积分十分接近,差异无显著性(P>0.05)。出院时对照组两组指标有改善,但与康复组相比,改善幅度小,康复组与对照组相比有显著性差异(P<0.01),表明早期康复训练与神经内科常规用药治疗相结合比单纯常规药物治疗效果更明显。见表1。
讨 论
在患缺血性脑血管病时,半暗带的持续时间可能要达48小时[3]。半暗带能存在一定的时间,这为临床上缺血性脑血管病超早期治疗功能锻炼提供了一个时间窗。抓住时机,在这个时间窗内采取功能锻炼、干预措施,促使半暗带向正常组织转化或稳定半暗带,以赢得进一步的治疗和锻炼时间,这在临床上是很重要的,也是可行的。缺血病灶中心完全缺血的组织在短期内完全坏死,出现不可逆改变。急性脑梗死发病后的前3个月是功能恢复最快的时期,过去康复治疗往往从恢复期开始,但目前的观点趋向于在脑梗死后开始早期康复训练,并认为康复效果与康复训练开始早晚有关,与康复训练持续的时间影响不大。
本研究是在脑血管病科病房进行,有条件在脑卒中患者尚未出现继发功能障碍前即开始康复治疗,其结果与对照组相比,急性脑梗死患者偏瘫的早期康复训练指导可显著提高患肢的运动功能,国内资料证实早期康复训练可大大减少肌肉萎缩、肩关节半脱位、关节挛缩畸形和足下垂、内翻等常见的继发障碍,为恢复期康复创造良好的条件。
我们在观察功能恢复的指标上,选择了反映日常生活活动能力方面的Barthel指数及反映肢体功能恢复情况的简式Fugl-Meyel积分评定法,这两个指标可信度高,并且是国际上公认的脑梗死功能恢复程度的有效评估指标,尤其是Barthel指数使用方便,易学易懂,为人们所推崇。
本组研究证明急性脑梗死偏瘫,在早期给予系统、规范的康复训练指导是有效实用的训练方法,其操作简单易行,不需过多的设备和器械,在病房就可进行,其有效性是任何药物和器械所不能代替的。
参考文献
1 方定华.脑血管病早期康复与康复流程[J].中国实用内科杂志,1994,14(12):715-717.
2 王喜全,张京.急性脑血管偏病偏瘫的早期康复[J].中国康复医学杂志,1998,13(1):28-29.
3 陈东.缺血性脑卒中发病机制研究新进展[J].国外医学,2001,28(1):32-34.
表1 两组Barthel指数和Fugl-Meyel积分比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