恰同学少年

来源 :第二课堂(高中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aassddff1984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1918年8月,两位湖南青年,一位年龄稍小,中等个头,另一位则高大英俊,两人一脸神往,来到了全国新文化运动的中心——北京。
  两人和另外六位老乡租住在一间长不到一丈、宽仅8尺的小屋中,夜里睡在一个土坑上,挤得透不过气来。冬天,八人仅有两件棉衣,只能出门时轮流穿。
  不久,中等个头的考上了北大。1919年3月,大个子决定离开北京,返回湖南。临行前,两人商定:三年为期,各自努力。
  1936年春,一位名叫布列松的法国青年参加了巴黎新闻社的招聘考试。落榜后,他一头扎进了小酒馆。
  刚坐下,他发现旁边还有两个落榜生。其中一个身材不高的青年自我介绍说:“我是匈牙利的卡帕。”“我嘛,叫西蒙,波兰人。”另一个青年接着说。
  他们相互对视着,直觉告诉他们,对方都不是平庸的人。离开小酒馆时,三人相约:十年为期,各自努力。
  那位“大个子”青年正是毛泽东,另一位,便是毛泽东笔下的“恰同学少年”之一的罗章龙。
  毛泽东返乡后,罗章龙在北大与陈独秀相识,五四运动中,他领头火烧赵家楼。1920年,罗章龙加入中国共产党。1923年,27岁的罗章龙出席中共“三大”,与毛泽东一起被选进5人中央局,至中共“六大”,一直是中央领导人。
  与此同时,那三位年轻摄影师也走出小酒馆,开始为各自的理想奋斗。
  1936年7月,西班牙内战爆发,布列松立即拿起相机,奔赴战场。二战开始后,他随了军,不久成为德军俘虏。成功逃脱后,他返回巴黎,参加了抵抗组织。
  “如果你的照片拍得不够好,那是因为离炮火不够近。”说完这句名言,卡帕随即跳进战壕,成为海明威所说的“一位伟大及非常勇敢的摄影家”。
  西蒙同样走上了战场,二战结束后,他回到欧洲,推动了以拯救难民儿童为主的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的成立。
  1947年,布列松与卡帕、西蒙在纽约相聚,喝着一种名叫马格兰的两夸脱装的大桶香槟酒(当时战地记者常在生还后与朋友喝这种酒庆祝),有感于这场战争的惨烈,三人决定以此酒为名成立一家摄影社,这就是后来闻名世界的“马格兰摄影通讯社”。
  1952年,被称为“现代新闻摄影之父”的布列松出版了摄影作品集《决定性瞬间》,并提出了著名的“决定性瞬间”观点:一个人要想把有意义的东西带给世界,就必须能够与他取景框中的事物心灵相通,从而捕捉到平凡人生的伟大瞬间,使之成为永恒。
  1925年末,离开韶山去广州主持农民运动讲习所的毛泽东途经长沙,重游橘子洲,感慨万千,写下《沁园春·长沙》:
  ……
  恰同学少年,风华正茂;书生意气,挥斥方遒。
  指点江山,激扬文字,粪土当年万户侯……
  (编辑 牙 子)
其他文献
[中考原题]  阅读下面文章,回答1~5题。    汉文化与筷子  ◆杜 宣  ①重阳这天,大家都在吃重阳糕。有的用手拿着吃;有的用刀切开,用叉子叉着吃;有的则用筷子吃。看到大家不同的进食方式,让人想起汉文化和筷子的关系问题。因此写下这点文字。  ②人类社会,共有三种进食方式。其一是用手。这是自然的进食方式,例如婴儿,不须母亲教导,自然地会用手抓东西吃。其二是用刀叉。这当然是在人类发明火和冶铁之后
随着新的课程标准的实施,自主、合作、探究式教学逐渐成为课堂教学的主要形式,在课堂教学中占据着越来越重要的地位.虽然在当前的教学背景下,学生的探究性学习能力还差强人意,这在一定程度上制约着课堂教学的效益,但这一新型教学思想将会逐渐深入人心.那么,如何激发学生的探究热情,让学生自然步入数学探究的境地,是一个值得我们广大数学教师深入研究、不断探索的问题.  在数学教学实践中,设置合理、生动、引人入胜的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