牦牛绒纤维形态结构与拉伸测试评价

来源 :纺织科学与工程学报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aszxc1986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选取了三种牦牛绒及兔绒、骆驼绒、羊毛做对比样,分别测试了几种样品纤维的形态结构及其拉伸性能.结果表明:几种动物毛绒纤维表面都有鳞片结构,鳞片均紧贴于纤维表面,但根据种类不同存在较大差异;牦牛绒纤维鳞片服帖于条干翘角不明显,沿轴向鳞片距离分别为紫绒11.60μm、青绒12.67μm、白绒11.02μm;几种动物纤维有相似的拉伸曲线,牦牛绒断裂强力均值在10.19cN~13.77cN,与骆驼绒断裂强力均值类似,是羊毛的接近2倍,三种牦牛绒纤维中断裂强力按顺序排列为:白牦牛绒10.19cN<青牦牛绒11.85cN<紫牦牛绒13.77cN;牦牛绒断裂伸长率均值在28.13%~35.41%,与羊毛断裂伸长率类似,略小于骆驼绒和兔绒,三种牦牛绒纤维断裂伸长率按顺序排列为:白牦牛绒28.13%<紫牦牛绒33.28%<青牦牛绒35.41%.
其他文献
过敏性鼻炎又称变态反应性鼻炎(allergic rhini-tis,AR),为机体对某些变应原(又称过敏原)敏感性增高而发生在鼻腔黏膜的非感染性慢性反应性炎症[1-2],它常与支气管哮喘同时存在,是常见的过敏性疾病之一[3].本病可按临床症状严重程度分为轻型和重型,或按症状发作时间长短分为间歇性和持续性,临床最常用是按变应原种类分为常年性和季节性:常年性AR主要由一些不易去除的室内的过敏原(如粉尘螨)所引起,而季节性AR主要是在花粉季、气候突然变化或吸入异样刺激物时发作.AR易反复发作,病情难以控制,易造
星载抛物面天线在轨运行时由于姿态调整或环境因素变化,可能产生振动,从而降低其工作性能.为了减弱振动的影响,需采取加装张紧绳索的方法来提升天线刚度.提出了一种新型张紧绳索多层设计方法,通过将抛物面天线划分为多层,调整各层绳索的张紧力,从而提高天线结构刚度,同时尽量降低张紧力引起的形面误差.为了验证所提方法的有效性,建立了天线的有限元模型.在此基础上进行了有限元分析,研究了不同张紧力参数配置下的结构刚度和形面误差,并以提升结构刚度的同时降低张紧力引起的形面误差为目标,对张紧力参数进行了优化设计.为了提高计算效
U-K理论为获得约束多体系统的解析动力学方程提供了新的理念,但由于数值近似和截断误差等因素的影响,动力学方程在位置和速度层面上存在约束违约.Baum-garte约束违约稳定法(BSM)通过约束修正得到稳定的动力学方程.然而,Baumgarte参数的选择通常涉及一个试错过程,可能会出现失效的仿真结果.为此,利用经典的四阶Runge-Kut-ta法研究了Baumgarte参数选取问题,创建了基于BSM修正后的U-K理论的机器人系统解析动力学方程.以下肢康复机器人为研究对象仿真分析,结果表明:利用所提方法可以有
为帮助使用者有针对性地选择不同抗阻强度的体育用品和设计者开发分级阻力的织带款弹力拉伸带产品,需要探究织带拉伸强力变化规律.从纱线原料、织物结构和织造过程分析影响其拉伸强力关键因素有:弹力包覆纱的粗细、数量、组织结构、织物纬密.通过控制变量法改变各个参数并织造样品,根据行业标准测试后,训练BP-ANN神经网络以构建拉伸强力预测模型,验证后模型平均误差率在2.12%,可为弹性织带相关产品的开发设计提供参考.
针对现有织物剪切性能测试装置操作复杂以及价格昂贵,自行设计测试夹持装置,通过在拉伸试验主机上加装夹持装置,对30块织物进行剪切变形性能测试,使用相关性和相对误差分析方法,将测试结果与KES-FB1剪切试验仪进行对比分析.结果表明,自制装置与KES-FB1剪切试验仪对应特征指标结果具有高度相关性,且相关系数均大于0.9;自制装置测得剪切刚度与KES测试结果表现出很好的一致性,说明自制装置能有效表征织物剪切变形性能.
为研究活性染料在尼龙56纤维上的染色性能,有效控制其上染过程、预测染色的效果,为优化染色工艺做指导,使用安诺素红DS对尼龙56纤维开展染色动力学研究,采用准一级动力学模型和准二级动力学模型对安诺素红DS上染尼龙56纤维的染色数据进行拟合,计算其染色动力学参数,并探究不同温度及加碱时间对安诺素红DS上染尼龙56纤维的染色动力学影响.结果表明:安诺素红DS对尼龙56纤维的上染过程适合用准二级动力学模型描述,且随着温度的提高平衡吸附量减小,而半染时间则增大;采用两次加碱与一次加碱相比,前者的平衡吸附量较大,上染
经编间隔织物具有优异的压迫舒适性能,已逐渐被应用在各行各业,用于具有缓压功能的产品材料.为研究间隔织物粘弹性特性,主要对经编间隔织物单层以及多层的平板压缩特性进行研究,依据平板压缩仪对经编间隔织物进行多次定压力压缩的结果,结合其本身粘弹性特性,建立了压缩力学模型,对间隔织物压缩过程进行模型拟合.试验结果表明,所建立的模型可以很好地拟合其压缩过程,并且可以预测多层间隔织物叠加后整体压缩趋势,为坐垫、床垫用间隔织物的压缩性能研究提供科学指导.
针对智能电表运行状态评价中经常存在带标签的数据采集困难且不同地区的数据分布不一致的问题,在智能电表的运行状态评价领域引入迁移学习中的联合分布适配(JDA)算法.该算法寻找一个最优化的变换矩阵,使得在变换后的空间中不同地区数据的边缘分布和条件分布距离最小化.针对条件分布适配中目标域没有数据标签的问题,采用伪标签迭代的方法使得目标域伪标签不断接近真实标签.变换后空间数据中训练得到的分类模型可以运用于新的地区,实现迁移.实验结果证明了JDA算法在智能电表运行状态评价中的有效性.
系统测试了5种涤棉风衣面料的主要服用性能指标,结合Borda模糊综合评价法,对服用性能测试结果进一步量化分析,研究了涤棉风衣面料的各项服用性能与其面料成分的相关性.结果表明:涤棉风衣面料服用性能综合表现与其化纤长丝含量呈正相关关系,化纤长丝含量高,其力学性能及织物外观风格表现相对较好,但服用舒适性表现相对较差.
采用天丝纤维,利用示踪纤维法得到环锭纺、赛络纺、赛络紧密纺三种单纱,分析不同纺纱方式下纱线的性能和内部结构特征.分析结果表明:实验条件下,赛络纺单纱的断裂强度最大,赛络紧密纺单纱的条干和毛羽较优;环锭纺单纱内部纤维近似呈同心圆柱形螺旋线结构,纤维轨迹有明显的周期性和规律性,纤维内外转移较小;赛络纺和赛络紧密纺单纱内纤维三维轨迹近似呈现圆锥型螺旋线结构,轨迹没有明显规律性,纤维内外转移较大,径向位置的分布范围较大,抱合力较好,因而单纱强度较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