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可西里与鼓浪屿申遗成功,中国世界遗产数量达52个

来源 :作文与考试·高中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hensun0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申遗不是奥运会,名次并不重要,重要的是如何保存好人类文明的硕果。
  7月7日,在第41届世界遗产大会上,青海可可西里获准列入《世界遗产名录》。7月8日,厦门鼓浪屿也成功申遗,中国的世界遗产数量达到52个,成为世界第二大“世界遗产国”——这本是件好事,可随着喜悦一起浮出水面的,还有深深的担忧:人们担心申遗之后,一些地方被过度开发,会对世界遗产造成不可逆的毁坏。
  这样的担忧并非空穴来风。1998年9月,张家界武陵源风景区申遗成功后被大规模进行城市化改建,“天上街市”“宾馆城”……每次动工都留下一处疤痕;2003年8月,都江堰市开土动工的杨柳湖工程距离都江堰仅1300米,被紧急叫停;被视为“中华瑰宝”的敦煌莫高窟壁画,因旅游人数倍增,加速了壁画氧化。北京故宫、丽江古城等6处享誉中外的世界遗产,均曾因过度开发而被要求整改……
  在联合国世界遗产公约里,一切以“保护为本”,正如1964年《威尼斯宪章》所强调的,“将文化遗产真实地、完整地传下去是我们的责任”。但在很多地方,地方政府似乎只看到了“世界遗产”背后的知名度与经济效益,却忘了保护。同济大学教授阮仪三就曾说过:“我保护了平遥、丽江、周庄,但之后這些地方就成为了兴旺的旅游景点,这可喜也很可悲。”
  当然,封闭并非申遗的真正目的。而如何在开发与保护中做好平衡,考验的是一个社会的文明素质和治理水平。值得欣喜的是,最近几年里,我国已作出很多有益的尝试:故宫限流、敦煌莫高窟推出全息投影、丽江将控制业态限制商业……此番可可西里和鼓浪屿申遗成功之后,国家文物局局长刘玉珠在接受采访时也表示,要把注意力更多地放到申遗后的管理、保护和传承上,“不要把申遗结果作为唯一的追求”。
  自然遗产也好,文化遗产也罢,都不可能完全摆脱人类活动的影响,保护的目的正在于最大可能地克制、约束这种影响,使之处于合理的阈值。如此,方才有可能“仰观宇宙之大”、“俯察品类之盛”,从而体会天人之变、沧海桑田。
  ●媒体评点:保护和传承世界遗产,其实是在守护民族和国家过去的辉煌、今天的资源和未来的希望。从这个角度说,不管有没有世界遗产这个光环,我们都应该竭尽全力去保护每一处绿水青山和文物古迹,对自然和文明抱有一种敬畏之心,一种“遗产”意识。作家冯骥才说:“城市,你若把它视为一种精神,就会尊敬它、保护它、珍惜它;你若把它只视为一种物质,就会无度地使用它,任意地改造它,随心所欲地破坏它。”道理都是相通的。(《工人日报》)
  ◎话题拓展:保护与开发;文明传承;责任;对自然和文明抱有一种敬畏之心;警醒与反思……
  (资料来源:《工人日報》、腾讯、凤凰网等)
其他文献
摘要:在多媒体和网络环境下,现代英语教学打破了以单一方式进行单向传播的传统模式,而代之的是主动式的情感教学,将学生与学生之间的认知和情感互动完美的结合在一起。利用录音机、电脑、投影和语音实验室等多媒体创设一个学习语言的交际环境,同时,也加深了学生对语言知识的理解,减少教学难度及教师的工作强度,从而提高教学效率,扩大新知识量。多媒体英语教学能够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自主性及创造性,使学生真正的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