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剖宫产术的护理体会

来源 :中国保健营养·上旬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hlg1205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为了降低和避免剖宫产术的并发症,加强术前、术后护理特别重要,能够保持机体内外环境的稳定,消除产妇的恐惧心理,有利于手术的顺利完成。自2010年我院妇产科采取了规范化、人性化护理后,产后寒颤、发热、产后出血,抑郁症均明显下降。
  【关键词】剖宫产术;护理;体会
  doi:10.3969/j.issn.1004-7484(s).2014.04.417文章编号:1004-7484(2014)-04-2138-021临床资料
  选择我院妇产科自2010年1月——2012年12月间,行子宫下段剖宫产118例,年龄19-41岁,急诊剖宫产56例,择期剖宫产62例。对术前术中术后护理的观察,进行总结,得出更加细致规范的护理方法,通过这种方法降低了,因护理失误而发生的并发症。2剖宫产术中常见的问题以及相关原因分析
  2.1大多数剖宫产患者都会有恐惧,焦虑,导致血压高,心脏速率。手术及麻醉想象的很可怕,担心麻醉,麻醉药会影响胎儿的智力。进入手术室,陌生的环境,不适和手术器械的碰撞躺在手术床,会产生恐惧和紧张感母性。原因分析:剖宫产相关知识的缺乏,恐惧,不能耐受手术疼痛,陌生的环境,恐惧,怕胎儿畸形。
  2.2仰卧位低血压综合征,产妇仰卧位低血压综合征的发生几率是50%,麻醉后的发病率较高。产妇大部分发生在麻醉成功,麻醉注射到患者取仰卧位,几分钟后,患者表现为降血压,恶心,呕吐,精神恍惚。原因分析:孕妇仰卧。子宫压迫下腔静脉增加,血容量减少,有效循环血量减少。导致孕妇血压下降,尤其是硬膜外腔阻滞麻醉,交感神经被阻断,血管扩张剂,直接影响胎盘和胎儿的血液供应,造成胎儿窘迫[1]。
  2.3寒颤,表现为患者全身肌肉不自主收缩,也是最明显的,经常发生在手术区皮肤消毒和胎儿娩出后。畏寒可以提高代谢率,产妇心脏负荷增加,也将影响液体的输入和操作流程。原因分析:①热损失。羊水液,失血在该地区的热损失;麻醉皮肤毛细血管扩张,增加了散热;③医源性因素,如环境温度,冷却液静脉滴注,冷刺激消毒剂,麻醉剂应用。
  2.4新生儿窒息,新生儿窒息是新生儿死亡和残疾的一个重要原因。原因分析:①胎儿窘迫,如妊娠高血压综合征,羊水,前置胎盘,胎盘早剥,脐带绕在脖子上,胎膜早破;②伴有产妇仰卧位,仰卧位,子宫体的机械压缩下腔静脉,静脉血液回流受阻,导致血压下降,导致仰卧综合征,使胎盘缺血。③子宫切口,主要是因为巨大儿,胎儿娩出困难的,医务人员的技术熟练程度;④和新生儿姿势不当,如平卧位头部前屈羊水吸入,相关性和分娩方式,剖宫产分娩的新生儿,出生后,因为没有产道挤压鼻,咽和肺内积聚流体是不易排出。
  2.5剖宫产出血是最常见的并发症,治疗不及时或措施不当,可能危及产妇生命。其病因分析:造成胎儿多由子宫肥大,弹性下降,保留胎盘,结扎是不完整的,子宫收缩乏力等。3术前、术中、术后常见问题的护理措施
  3.1术前由责任护士针对孕妇家庭及个人情况,进行全面了解,然后进行心理疏导,让孕妇了解手术过程,鼓励患者。对恐惧焦虑患者的由妇产科护理人员送入手术室,并一直陪伴至手术结束,使患者减少陌生感。安全、准确、迅速地将患者安置于手术床上,静脉输液前告知患者输液的必要性,尽量做到一针见血,减轻其疼痛,以免其恐惧心理加剧。医护人员时刻注意观察产妇的生命体征变化,从而使产妇放心,手术开始可适当与产妇交谈与手术无关的话题,分散其注意力,降低其恐惧焦虑程度。
  3.2仰卧位低血压综合征的护理在麻醉置管后迅速协助患者平躺手术床的同时将手术床呈左侧倾斜30度,并加快输液速度。以减少患者低血压的发生。并随时观察患者有无心慌,呛咳,呼吸困难,血压有无下降等异常情况。如发现异常,及时和麻醉师共同处理。如有呕吐,立即使患者头偏向一侧,防止呕吐物误吸。
  3.3寒战的护理,手术日提前将手术室内的温湿度调至适宜,室温为24-26℃,湿度在40%-60%。术前30分钟静脉注射地塞米松10mg,术中冲洗腹腔所使用的液体应提前预热至35-37℃,以免不必要的热交换所引起的体热散失,有效地预防体温降低、热量丢失,减少寒战的发生率,同时缩短术前消毒时间。避免胎儿、胎盘娩出时羊水及血液流入手术床,术中及时吸净羊水,保持无菌布类及手术床铺的干燥。器械护士与手术医师密切配合,尽量缩短手术时间。术后立即擦干血迹,协助医师包好切口,及时盖好被褥,必要时预热水袋。
  3.4新生儿窒息的预防和护理,对疑有胎儿宫内窘迫的产妇入室后,立即吸氧,迅速建立静脉通道,从而改善胎儿供氧、母血循环;新生儿娩出前应备好用氧、新生儿辐射台、低压吸引器、复苏器具及药品等;麻醉后产妇取仰卧位,手术床左倾2O-30度,并用约束带固定,使子宫左移,免除对下腔静脉的压迫,防止胎儿缺氧;提高手术技能,洗手护士熟练手术步骤,做到正确、主动、敏捷传递器械,缩短子宫切开至胎儿娩出间隔;新生儿出头后拭净口鼻粘液,再娩出儿身,以免吸入羊水;娩出后立即取平卧头后仰、倒置位,用一次性吸痰管将口鼻部粘液吸净,同时给予面罩吸氧,注意保暖,尽快擦干皮肤,必要时刺激足底、气管内吸引、吸氧等新生儿复苏的抢救。
  3.5术中出血的护理术,中出血应根据出血的具体情况采取相应的止血措施。胎儿娩出后立即在宫底注射缩宫素20u,必要时静脉注射缩官素20u,迅速细致结扎子宫血管;胎盘娩出后仔细检查胎盘的完整性,用大纱布条清理官腔;密切观察产妇生命体征变化,胎儿娩出后安抚产妇情绪不要太激动,以免影响子宫收缩引起出血;需输血者做好输血护理。
  3.6术后没15分钟监测BP、P、R、阴道流血、记录流血量,子宫收缩情况。一旦出血超过100ml,及时报告医生,使产后出血控制在萌芽状态。
  3.7注意阴部护理,每天会阴冲洗2次,3-5天,拔出尿管后注意尿道口有无红肿。
  3.8乳房护理,指导并帮助产妇进行母乳喂养,查房时注意乳房有无红肿,乳头发育。4讨论
  剖腹产就是通过手术的方式将胎儿分娩,是为了解救难产而行的一种开腹手术,即在麻醉的情况下,切开腹壁及子宫壁,从子宫中取出胎儿,再将子宫壁、腹壁各层进行缝合。手术时间大约为30-60分钟2。一般适应于:胎儿窘迫;脐带脱垂,胎儿正常,估计短时间内不能自阴道分娩者;头盆不称、先兆子宫破裂;软产道异常,有疤痕组织或盆腔肿瘤阻碍先露下降者,或宫颈水肿,坚硬不宜扩张者;宫缩乏力,经处理无效,伴有产程延长者;胎位异常如横位,颏后位不能行阴道分娩者;严重的产前出血,如前置胎盘,胎盘早期剥离等。一般来说,进行剖腹产的母亲比顺产的母亲需要在医院多护理两天才能回家。由于剖腹产是在小腹部做一條长10厘米的切口,剖开肚子,切开子宫,取出胎儿然后缝合。手术伤口很大,创面广,又和藏有细菌的阴道相通连,所以剖腹产后如果护理不当的话会有很多并发症和后症,其常见的并发症有发热、子宫出血、尿潴留、肠粘连;最严重的并发症有肺栓塞、羊水栓塞,可导致猝死;无期后遗症有慢性输卵管炎及由此导致的宫外孕,另有子宫内膜异下等。我们在护理中总结到,产后2小时,要十分重视,有专人负责监护,并详细告知家属出现的异常情况。
  要加强的护理剖宫产妇女的常见问题,缓解紧张的情绪,以确保孕产妇,儿童的安全,降低孕产妇和围产儿死亡率,尽量避免剖宫产术后并发症,提高护理质量和工作满意度。参考文献
  [1]杨孟君,李娟,秦莉,等.新式剖宫产术的术式探讨[J].中国实用妇科与产科杂志,1998,(5).
  [2]温金梅.120例剖宫产术病人的术中护理[J].护理研究,2004,18(3):516.
其他文献
目的探讨阴道镜下应用高频电波刀行电圈切除术(LEEP术)治疗宫颈病变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将2003年11月-2008年3月在我院妇科门诊经妇科检查、宫颈脱落细胞检查或阴道镜及宫颈
期刊
下腰椎有不同于胸腰椎的结构特点,骨折发生率低,但损伤程度常常较为严重,且多合并有神经损伤.临床上治疗下腰椎骨折的争议较多,随着对下腰椎骨折机制认识的进一步加深,手术技
目的 探究心理干预对美沙酮维持治疗的吸毒人群的疗效.方法 对照组患者在接受治疗时告知患者需要注意的事项,像门诊美沙酮治疗的规章制度等.观察组患者进行心理行为干预.结果
目的:探讨显微CT对牛腰椎松质骨扫描时不同旋转步长对扫描时间、磁盘占用、重建图像质量及骨形态计量学数据的影响,为松质骨扫描设定旋转步长提供实验依据.方法:取牛同一腰椎
目的研究血浆纤维蛋白原(FG)和D-二聚体(DD)与冠心病(CHD)的关系及其临床意义.方法分别测定18例急性心肌梗死(AMI),23例不稳定型心绞痛(UA),34例稳定型心绞痛(SA)和对照组58
[目的]建立山羊骨髓源性间充质干细胞(bone marrow mesenchymal stem cells,BMSCs)和纤维环细胞(annulus fibrosus cells,AFCs)非接触共培养体系,探讨BMSCs向纤维环样细胞诱
目的 探讨对胃溃疡患者应用奥美拉唑、阿莫西林联合克拉霉素的治疗效果.方法 选择2017年5月——2018年5月在我院进行治疗的胃溃疡患者56例,将患者按照门诊挂号顺序进行分组,
2004~2005年,我们为1126例精神科出院患者发放了出院指导卡,收到了满意的效果,现介绍如下.
【中图分类号】R56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4-7484(2014)02-0633-01  1 临床资料  我科自2010-10至2012-03收治烧伤后应用人工辅助呼吸患者122例,翻身床治疗期间应用人工辅助呼吸患者35例,平均年龄为29±2平均使用翻身床36±2d. 除2例患者并发多脏器功能衰竭死亡外, 其余患者均顺利康复.  2 翻身体会  2.1翻身前护理  翻身前首先评估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