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
本研究拟通过原生体培养和不对称细胞杂交实现白脉根与苜蓿种间基因重组,为改良苜蓿饲用品质提供新的技术手段,用酶解法分离清水紫花苜蓿(Medicago sativa L.cv.‘Qingshui’
【机 构】
:
甘肃农业大学草业学院/草业生态系统教育部重点实验室/甘肃省草业工程实验室/中美草地畜牧业可持续发展研究中心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本研究拟通过原生体培养和不对称细胞杂交实现白脉根与苜蓿种间基因重组,为改良苜蓿饲用品质提供新的技术手段,用酶解法分离清水紫花苜蓿(Medicago sativa L.cv.‘Qingshui’)及里奥百脉根(Lotus corniculatus L.cv.‘Leon’)愈伤组织来源的原生质体,研究了酶解时间、酶液组合、甘露醇浓度、预处理条件、继代时间及培养方法等对原生质体分离和培养效果的影响。采用改良的PEG-高Ca2+-高p H法进行了不对称体细胞杂交,通过荧光染色鉴别异核体并测定融合率。结果表明,采用继代培养第8~12天的苜蓿和百脉根愈伤组织,0.55 mol·L-1CPW溶液中预处理1h或预暗培养24 h,甘露醇浓度为0.55~0.6 mol·L-1时,清水紫花苜蓿在2%纤维素酶+0.5%果胶酶+0.3%崩溃酶的酶液中酶解10 h,里奥百脉根在2%纤维素酶+0.5%果胶酶+0.3%半纤维素酶的酶液中酶解12 h,经2~3个月的固液+固体培养模式可分别获得较好的原生质体分离效果及愈伤组织再生植株。清水紫花苜蓿原生质体经3 mmol·L-1IOA处理10 min,里奥百脉根经50μg·m L-1R-6G处理10 min后融合,PEG(6000)最适浓度为35%,异源融合率为3.1%,最终获得了苜蓿与百脉根的杂种愈伤组织,为进一步培育抗臌胀病型苜蓿种质提供了新的材料。
其他文献
青藏高原是地球上生态环境最复杂的地区,也是大麦的起源中心之一。为探究裸大麦(青稞)赖氨酸含量的空间分布规律及与环境因子的关系,利用农学和地理学相结合的方法,在青稞主种
根据兔子年龄、生理状况和季节不同,可采用不同的饲料配方,日粮配方中的干草粉占20%、糠麸类与玉米占40%~60%、豆饼占10%~20%、骨粉占2%、鱼粉占4%~5%、食盐占0.5%~1%。干草粉可
为了解不同引发处理对水分胁迫下小麦萌发特性的生理机制差异,以半冬性小麦品种周麦18为试验材料,分别用H2O、0.25μM茉莉酸甲酯(Me JA)、20%聚乙二醇(PEG)、0.25μM Me JA+20%PEG
龙胆草是龙胆科多年生草本植物,桦南县林区野生分布多为龙胆(粗糙龙胆草)(Gentiana scabraBunge)。以根和根茎入药,有清热燥湿、泻肝胆实火、除下焦湿热及健胃的功能。主治湿热黄
为探究甘薯连作后根际土壤微生物群落结构变化,以徐薯18(耐连作品种)和遗字138(不耐连作品种)为试验材料,连作2年,于栽植初期和收获前期分别采集根际土壤,利用磷脂脂肪酸法(P
一、形态特征多年生常绿草木植物,是须根类秋海棠的代表种,根细长,须状,褐色。茎直立,多分枝,肉质,光滑;叶互生,有光泽,斜卵圆形,缘具锯齿,叶面绿色、古铜色或深红色;聚伞花
大豆红蜘蛛分布广泛,大豆产区均有分布,东北的黑龙江省受害较重。大豆红蜘蛛的成虫、若虫均可为害大豆,在大豆叶片背面吐丝结网并以刺吸式口器吸食叶汁,受害豆叶最初出现黄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