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一带一路”战略为契机,提高西部地区资源开发利用效率

来源 :人间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nyxjm200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2014年《中国西部发展报告》指出,比全国平均水平高出1.24个百分点 西部地区经济增速连续7年全国领先。但是,西部地区的基础薄弱问题依然存在,资源利用方式亟待转变。西部地区资源开发中存在诸多矛盾成为资源开发利用方式转变的主要瓶颈,为此,西部地区应该以“一带一路”战略构想为契机,加快资源开发利用方式的转变的步伐,提高西部地区资源开发利用效率,加快西部经济转型升级。
  关键词:“一带一路”战略;资源开发;资源利用方式;
  中图分类号:C96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864X(2015)06-0096-02
  一、“一带一路”战略的提出
  2013年9月7日,习近平主席在哈萨克斯坦纳扎尔巴耶夫大学发表演讲时表示:为了使各国经济联系更加紧密、相互合作更加深入、发展空间更加广阔,可以用创新的合作模式,共同建设“丝绸之路经济带”,以点带面,从线到片,逐步形成区域大合作。2013年10月3日,习近平主席在印尼国会发表演讲时表示:中国愿同东盟国家加强海上合作,使用好中国政府设立的中国—东盟海上合作基金,发展好海洋合作伙伴关系,共同建设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一带一路”战略的提出,对于我国经济的对外开放有着重要的意义。随着经济全球化和区域一体化的发展,处于经济转型期的亚洲国家应进一步加强合作,激发经济发展活力,为沿线国家的资源优势互补,提供了新的契机。
  丝绸之路经济带,东边牵着亚太经济圈,西边系着欧洲经济圈,被认为是“世界上最长、最具有发展潜力的经济大走廊”。国内区域范围目前包括西北五省、重庆、四川、内蒙古和新疆建设兵团,还将扩展到其他省区。丝绸之路经济带通过向西不断开放,使西部地区与西亚、中亚、南亚等国家的经济往来更加密切,加强了亚欧大陆区域内国家的经济合作,有利于资源的互补与充分利用,尤其是实现矿产、能源、文化、旅游等资源的优势互补,促使西部地区的资源开发利用更加合理,推动经济发展方式的转变。海上丝绸之路并不仅限与东盟的贸易往来,通过以点带线,以线带面的方式增进沿海城市与周边国家和地区的交往,形成连通东盟、北非、西亚、南亚、欧洲等各大经济板块的市场链,建立面向南海、印度洋与太平洋的战略合作经济带。西部地区省份应抓住 “一带一路”战略的机遇,强化结构改革,推动基础设施投资,转变资源开放利用方式,解决产能过剩现状,促进文化旅游产业发展。
  二、西部地区资源开发利用存在的问题
  (一)自然环境恶劣,基础设施建设薄弱。西部地区位于我国的第一和第二级阶梯上,海拔较高,平均海拔在1000米以上,由于这一地区的地质结构较为复杂,生态环境和地质环境比较脆弱,导致地质灾害频发。西部地区经经济基础薄弱,虽然近些年西部地区的经济发展水平高于全国平均水平,但居民收入水平整体落后与中东部地区,依然是绝大多数贫困人口的栖息之地。西部地区基础设施建设薄弱,交通通讯等设施差,现有的资源运输能力已经接近饱和,运输成本高是矿产资源开发的重要阻碍,影响经济的发展。受交通运输能力不足的影响, “大规模、高强度、长距离”的几亿吨电煤运输,给铁路交通造成巨大压力。西部地区的水能资源储量非常丰富,而经济发达的东部沿海地区资源与能源则相对短缺,消耗量相当大,国家为解决东西部电力资源的分布与用电负荷分布不平衡问题,采取西电东输战略,客观上制约了西部地区的水电资源的开发和利用。
  (二)资源勘探投资程度低,环境污染严重。西部地区的资源开放利用程度低,每平方公里的资源勘探投资少,仅是中部地区投资的1 /4,东部地区的1 /6,而且受地质勘察程度低的限制,许多矿产资源的储量难以确定,尚难利用。资源利用采用传统的粗放型利用方式,资源利用结构不合理,普遍存在一矿多开、大矿小开的现象,资源不能得到有效的开发利用,破坏和浪费资源情况严重。西北地区主要矿产回收比例较全国平均水平相比低10-20个百分点。西部地区在资源开发利用过程中景观、植被破坏,水土流失,土地荒漠等问题严重影响资源的利用,尾矿及固体废弃物不仅破坏原始地表,而且对周围环境造成污染与破坏。不合理的资源勘探投资等造成地质环境问题,如污染严重、植被破坏、地下水紧缺等地质灾害频发。西部地区水电站的建设,需要在施工的过程中炸山,如果操作不当就会引发山体松动,发生泥石流,这不仅对整个生态系统产生影响,还可能使有害、有毒物质流入水库,沉积于水底,对人的健康带来危害。
  (三)资源开发的利益分配不均,资源开发效益差。 资源开发的利益分配不均,资源开发效益较差,经常引起地区、企业间的矛盾与冲突。在我国中央控制重要和大宗的自然资源开发与利用,并且是最大利益的享有者,地方政府与当时居民只能获取较少的利益。西部地区由于经济、技术及资金等条件的限制,政府迫切希望能够从资源的开发利用中获取利益,西部矿产资源丰富,但是矿产开采业对地区的经济贡献较小,导致一些地方在矿产资源转化增值过程中的受益程度不高。西部地区资源开发与利用是基于地区经济基础薄弱现实情况下逐渐起步的,片面追求经济发展速度与规模,忽略生态环境的保护,致使以生态环境为代价建立起来的高消耗、高污染的资源开发利用体系,导致西部地区自我发展、自我积累能力低下,资源开发效益差。
  三、提高西部地区资源开发利用效率的措施
  (一)转变资源开发利用方式,提高资源开发利用效率。西部地区为提高资源开发利用效率,应该转变资源开发利用方式,改变传统的粗放型开采模式,围绕工业、农业、交通、绿色建筑、矿产资源、可再生及新能源等领域,全面推进西部地区循环经济的发展,建立循环工业、循环农业、循环服务业体系。传统的粗放型生产是 “资源——产品——污染物”的单循环模式,不利于资源的开发利用,而且对生态环境造成一定的破坏。西部地区转变资源利用方式,提高资源开发利用效率是资源管理的重点所在。西部地区要坚持节约资源是保护生态环境基本国策,在开发利用资源时不仅要考虑自然、经济、技术等制约条件,更应该重视生态连锁效应,适度开发资源。西部地区的资源循环利用有进一步提升的空间,如西部矿产资源开发利用为例,资源的勘探水平低、储量利用程度低,大量的资源至今没有被勘探出来,再加之矿产资源综合开发利用程度偏低,因此西部地区要加强资源综合开发利用水平,提高矿产资源的利用率,保护生态资源的完整,实现资源开发利用的生态化。西部地区应抓住“一带一路”战略机遇,充分利用国内国外“两种资源,两个市场”,提高资源开发利用效率,拓展境外资源利用的空间和能力,加强资源能源储备。   (二)完善基础设施配套,加快对外开放平台建设。我国西部地区具有丰富的自然资源,广阔的市场空间,重要的战略位置,但由于自然、历史、社会等原因,使西部地区的基础设施相对落后,经济发展水平之后,迫切需要完善西部基础设施配套建设,加快现代化建设步伐。“一带一路”战略提出后,西部地区的区位优势更加明显。从区位上来看,我国西部地区向北、向西、向南方面都具有扩展空间和开放优势,向北则可以延伸至俄罗斯;向西通过亚欧大陆桥到中亚,进而到达欧洲;向南可以加强与巴基斯坦、印度以及南亚和东南亚的合作。所以,西部地区应加强基础设施配套建设,加强交通道路、商贸物流及能源电网等基础设施,完善铁路、公路、航空通道建设,构建网络化、立体化的南北贯通的大交通体系,建立商贸物流核心区,构建贯穿全国、外通亚洲的交通枢纽,打造能矿资源通道,提升西部地区的对外通达能力。同时,西部地区应该加快对外开放平台建设,逐渐提高西部中心城市和重点区域的辐射带动能力。西部地区基础设施的完善是提高资源开发利用的基础,有利于资源开发、利用和运输,同时使资源的利用效率得到极大程度的提高。
  (三)有效利用能源资源,大力发展循环经济。我国西部地区各省市作为“一带一路”的主要参与者及利益最大受益者,根据各省市区资源能源产业的发展需求,有效利用能源资源,进一步提升西部地区开放型经济水平,加速西部经济转型升级。“一带一路”同时也可以带动西部地区优势资源的开发利用,西部地区通过进一步向西开放,根据自身的区位及资源优势,利用自身优势大力开展对外加工贸易,改变西部地区经济发展对资源的路径依赖。我国经济结构调整的方向是加快产业向中西部地区转移,西部地区可以抓住有利时机,寻找新的经济发展动力。在“一带一路”战略下,西部地区的优势资源及过剩能源资源可以向外输送,产业也会加快向西部转移,现在电子产品加工业等已经开始向西转移。西部地区能源资源富集,在当前产能过剩、内需不足的现实情况下,通过“一带一路”建设可以使能源资源被有效开发与利用。同时,西部地区应该开展重点技术的研究和攻关,大力发展循环经济,鼓以引进、消化、创新的方式实现资源的循环利用。西部企业将围绕节能降耗、废旧物资利用、引进推广综合利用技术、废弃物再生、垃圾无害化处理技术、延长循环产业链条等手段,为西部加快发展循环经济发展提供有力的技术支撑。此外,西部地区加强与丝绸之路沿线的中西亚各国家合作,优化资源产业结构,建立资源互补合作平台,实现互利互惠的发展模式。
  参考文献:
  [1]单纬东.基于资源理论的贫困县域经济竞争优势的获取[J].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2007(04).
  [2]金碚.中国工业化的资源路线与资源供求[J]. 中国工业经济,2008( 02)
  [3]夏伟,周维勇.自然资源开发经济补偿机制的构造[J]. 当代经济,2005(12).
  [4] 史清琪.资源·产业·可持续发展[M].北京: 地质出版社,2005.
  作者简介:徐煜婷(1990-),女,陕西安康人,陕西师范国际商学院研究生。研究方向:金融工程。
其他文献
高校学生管理工作对大学生的成长和个人发展至关重要,管理工作者的教育管理手段和方法,因人而异,因事而变,千千万万,各有所长。但是,无论使用哪一种方法,都是围绕“人治”展开的。而“人治”究其根本是以情感来管理教育学生。学生教育管理中的情感因素,视之无形,闻之无声,但是却能产生一种巨大的、无形的教育力量。这种力量,能见微知著、防微杜渐、防患于未然;这种力量,能激扬先进、鞭策后进;这种力量,随“情”潜入人
青年是企业发展的后备军,是企业续航能力的保障,做好青年人的思想政治工作可以为企业未来的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基于此,以平煤天力公司为例,对该项工作做了一些探讨。 Youn
信息化时代的中职体育教学只有创新,才能发展.实践证明:把现代信息技术科学运用于中职体育教学中,可以使体育教学事半功倍,从而不断提高中职体育教学的质量,为学生以后的发展
在我国多年来一直用耳垂血或指血来检测血常规诸项.但随着自动化检测的开展,逐渐采用静脉血、指血和静脉血,但所含各类细胞数值不尽相同,诸参数有一定差异.为了弄清指血和静
在学科老师的谆谆教导下,中职学生才学会了如何更好地处理有关旅游地理信息的办法,自身的表达交流能力也得到了提升.教师通过多渠道多角度地来搜集地理信息,组织学生积极参加
1 临床资料本文 31例甲状腺癌中 ,女 2 1例 ,男 10例。年龄 12~ 6 3岁 ,平均 37岁。以中年女性发病率为最高。甲状腺乳头状癌17例 ,占 6 1 5 % ;乳头状与滤泡状混合癌 7例 ,
摘要:众所周知,日语是黏着语。名词只有后接(格)助词构成名词格才能作句子成分,这是日语语法的基本要求,也是黏着语的基本特征。助词有很多种,其中使用频率最高的是“は”和“が”。本文主要讨论的是“は、が”的意义和功能以及二者之间的区别。  关键词:“は”,“が”;已知信息;未知信息;话题焦点  中图分类号:H3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864X(2015)06-0094-03  据说山田
丘脑出血的特征性表现临床所见不多 ,诊断较为困难。CT检查可以准确地确定丘脑出血的部位、大小和范围 ,迅速地做出正确的诊断。本文收集经CT证实的丘脑出血 15 2例 ,对其CT与临床
本文首先分析了高职数学教学改革的必要性,并结合我院实际情况提出了以数学建模竞赛推动我院数学教学改革的建议.
本文在社会语言学对双语研究的基础上,试图从语言观念形成的角度,探求内蒙古自治区蒙汉双语人背后的社会,心理及交际方面的因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