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足学生发展 创新教学策略

来源 :中国学校体育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jh_120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执教教师设计的《毽球——踢球与起球技术》一课,教学思想明确,能够紧紧围绕现行课程标准的精神,以学生实际发展需要为根本,力求在教材选用和教学方法上实现创新和突破;教学目标定位准确,教学组织得当,教法新颖,是一节成功的课堂教学。如果能够在教学细节和主教材的练习密度上稍加调整,则会更加完美。
  一、选材得当
  教材是承载知识的载体,体育教材除了包含本身的项目化运动技能之外,还包括体能(与健康有关的体能、与运动技能有关的体能)以及精神内涵等。而课堂教学内容则更为宽泛,教师除了要传授教材本身的内容,还可关注对学生学习方法、情感、品德和意識规范等方面的培养。因此,教师在选用教材时,首先要把握住现行课程标准的精神;其次,要立足于学生的实际发展需要、年龄特征和学习水平,即,学情。本节课,执教教师在选材上,试图通过毽球教材发展学生的协调能力和控球能力;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和探究学习能力;掌握毽球踢球和起球的2种单项运动技术动作。该种教学指导思想突破了“本本主义”的教材传授,具有大教育观。高一学生,经过义务教育阶段的学习,已经具备了一定的毽球运动基础,现阶段只有较高难度的动作才能激起学生学习的欲望,同时也是体能进一步得到发展的需要。毽球作为民间运动项目,深受广大民众的喜爱,同时,也是很多地方开展中小学冬季三项赛的核心项目,但都局限于简单的个人盘踢技术,经过多年的发展和改进,目前不仅花式繁多,而且技巧性增强,自19世纪90年代初开始,毽球项目走上了竞技的舞台。执教教师选用毽球教材,无论从竞技性、普及性还是对学生体能的发展都是值得肯定和借鉴的。
  二、教法新颖
  1.多媒体教学。信息化的高速发展为课堂教学带来了诸多挑战和便利,特别是影像资料的使用。以往,在体育课堂中,教师只能通过示范和挂图帮助学生建立动作概念。示范动作因为难以控制速度常会影响学生的细微观察,挂图因为缺少动作的连贯性,同样不利于学生的揣摩。而本节课,执教教师利用电子移动白板,有效地解决了上述弊端。具体优势:一是动态图的反复性,加深了学生的视觉留存,便于记忆;二是慢动作演示,便于学生动作观察,有利于细节揣摩;三是动作的连续性,便于学生建立完整的动作概念;四是回放功能,便于遗忘的学生随时复习和巩固。但本节课在多媒体的使用上考虑不足。
  2.生本化教学。《义务教育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2011年版)》强调,课堂教学要以学生为主体。在课堂教学中,执教教师首先以分组的形式强化组内合作学习,培养学生的团队意识。无论在小组内还是集体练习中,执教教师都在不断灌输和强化互信协作、提醒与帮助的学习意识,以此促进同伴之间的交流与合作;并注重引导性评价,将生生评价落实在实际学练过程之中,以优培弱,达到了教学相长的效果。
  3.以赛促练。在技能的提高阶段,执教教师采用比赛的形式进行动作技能的巩固与提高,不仅体现了毽球项目的竞技性,而且锻炼了学生的心理素质。赛制设计具有针对性,“3次连续踢球→传球→起球→5次踢球→传球”的比赛内容,包含了本次课所学的全部技能,而且在练习量上体现了量变产生质变的训练学理论。
  三、教学目标的达成
  教学目标设置是否合理主要看通过课堂教学是否能达成教学目标。本次课的教学目标1:要求90%左右的学生掌握脚内侧踢球和脚背起球技术,30%左右的学生能在拓展练习中灵活运用。在实际的教学中,可以观察到,除了个别协调性不太好的学生在起球技术中难以控制好力量之外,其他学生均能规范完成动作。由此,可以判断本节课教学目标1的设置比较合理。教学目标2:发展学生的协调性、柔韧性、灵活性等运动体能,促进学生的身心健康。该目标实质上是显而易见的,因为这是技能练习本身必然产生的结果。所以,虽然可以认定本节课达成了该目标,但从教学目标制订的清晰度不足,又可认定目标2设置的意义不大,或者说表述缺乏可观察性指标。教学目标3:学会处理个人和集体的关系,培养团队合作精神和顽强的意志品质。应该说该目标在实际的教学中,体现得比较充分,从意识感觉上可以认定为达成,但同样存在表达上过于宽泛,不易评定的弊端。
  四、有待商榷之处
  1.时间分配不够合理。在教学中,在练习正脚背起球环节,执教教师设计了3种练习形式,每种练习时长为2分钟,8次/人;拓展环节(比赛)为1次。总体评定:虽然每名学生练习次数达到了体验的目的,但仍稍显不足。究其原因,是因为在课堂导入和准备热身部分用时过多,导致后续学习时间紧张。准备部分,执教教师安排了3个内容,分别为三人组踢毽球热身、毽球操(6节)和拉伸练习,用时为10分钟,此部分内容有头重脚轻之嫌,如为了给主教材腾出更多的时间,可以考虑压缩毽球操的节数,并将拉伸练习通过改编融入到毽球操环节。课堂导入环节用时为5分钟,主要是因为视频演示用时过多,而针对踢球和起球技术,在建立动作表象阶段完全没有必要如此细致,从多媒体充分利用和学生学习的角度,有必要将视频播放贯穿于整个课堂之中,既可以节省教学导入的时间,又方便于学困生即时观摩。如此,主教材学习的环节则可以保证练习的时间。
  2.难点突破不够。本节课,执教教师将教学难点预设为:起球的力度和方向。定位比较准确,在实际教学中也凸显了该方面的不足,但教学现场和教案都没有发现具体有效的突破策略。虽然在移动中起球练习环节,教师强调了起球的力量和方向,毕竟语言的引导稍显苍白,如设置具体的参照物,或许是解决起球技术难点的一个良策。
  点评人:张军(《中国学校体育》杂志社外编辑;江苏省教学名师;江苏省苏州实验中学,215011)
  第12期“教学研究”栏目计划
  最佳投稿时间:2017年10月7日~10月22日
  第12期:体育教学方式的选择与运用研究在“健康第一”和“以学生发展为本”的思想指导下,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学习方式,激起了广大体育教师探索新型课堂教学方式的热情。虽然不少体育教师在实施教学方式时,存在吃不透这些教学方式真正内涵的现象,但教学方式的创新实践仍在一定程度上推动全国体育教学改革的进程。而本刊在2012年就连续刊登了《运用频谱教学风格传授体育课》的系列文章,这为广大体育教师选择与运用教学方式提供了一定程度的国际化视野。由此,请结合国内外相关的体育教学理论,就当前体育教学方式的合理选择与运用提出具体的理论与实践研究成果。
  撰稿提纲:
  1.怎样理解体育教学方式,以及体育教学方式对体育课程改革、体育课堂教学的促进作用?
  2.怎样科学、合理地选择与运用体育教学方式?
  3.怎样结合当前我国的体育教学实际情况,对国外的相关体育教学理论进行本土化实践与运用?
  4.请你根据教学实践,也可以从其他角度谈一谈体育教学方式的选择与运用。
  注:为了加快审稿速度,请广大作者在通过“2013版”采编系统投稿时,务必在文章题目前加“拟投训练竞赛栏目”字样。
  (本选题由江苏省盐城市第一小学教育集团袁志欢老师提供)
其他文献
笔者有幸观摩了7月5-7日在内蒙古鄂尔多斯举办的第七届全国中小学优秀体育课教学观摩展示活动,其中三节高中同课异构跨栏课给笔者留下很深的印象。跨栏跑是人教版普通高中《体育与健康》田径项目必修教材,是一项技术较复杂的非对称性、周期性运动项目。  本次跨栏跑展示课作为高中指定教材,由来自天津的王君老师、浙江的姚玉丹老师和福建的陈子霞老师逐一进行展示,三位老师分别代表本地区的集体智慧、教学风格和教学水平,
领悟课程游戏化精神,还幼儿游戏本真,是我们一直追求的目标。陶行知先生说过:“最好的课堂不在学校,而是来自生活。”游戏的内容要依托生活,游戏的环境要体现生活。“生活即教育”“社会即学校”“教学做合一”是陶行知先生生活教育理论体系的基本内涵。《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明确提出:“环境是重要的教育资源,应通过环境的创设和利用,有效地促进幼儿的发展。”本文以大班自主游戏“理发店”的环境创设为例,旨在游
2015年11月22-25日,江苏省小学体育青年教师教学基本功大赛在江苏省常州市举行,共有13个大市26位参赛选手汇聚于此。本次大赛,专业要求高,比赛项目全,既要体育教师能“坐”得下来,又要体育教师能“动”得起来,最后才能“亮”得出彩。  此次比赛,笔者有幸代表常州市出赛。经过区赛和市赛的选拔,笔者克服重重困难脱颖而出,确定参加省级比赛后,又在常州市教科院教研员的指导下苦练三个月,最终在这次大赛中
曾经一次次地登上江苏省和泰州市教学能手的比赛舞台,每一次的收获是自己明白了与优秀者之间的差距。一堂课,一个活动,一份教案,一声口令,原来追求的梦想就在每天的积累中。作为女教师,作为一名体育人,我们也一样成为“汉子”,在自己守护的这份事业中努力去获得专业发展的点点滴滴。十多年来,是体育让我成为一名优秀的共产党员,成为一名市级优秀教育工作者;是教学中点滴的感悟让我有了一篇篇论文获奖;是工作的历练让我懂
长期以来,受应试教育和功利思潮的影响,关乎学生体质健康的体育课处境尴尬——说起来重要,做起来次要,忙起来不要。学校对体育课的普遍不重视,也造成了“学生喜欢体育但不喜欢体育课”的怪现象。长此以往,即便中国在奥运赛场上摘金夺银屡获佳绩,也掩盖不了学生近视率、肥胖率逐年上升、身体素质日趋下降的事实。“少年弱则国弱,少年强则国强”,体育不过关,会严重影响民族未来的发展。  要扭转这一局面,首先必须冲破思想
一、学习目标的分层  分层制订目标并开展差异性教学是全面提高学生体育课参与度的关键。设置分层目标要遵循目标层次与各类学生现有发展水平相适应,让不同起点学生都有力所能及的目标。如,学习篮球行进间单手肩上投篮,将学生分成A(能力强,拓展型)、B(能力一般,掌握好)、C(能力差,做好分解动作)3组,针对不同组提出不同的学习目标,制订不同的学习内容。这些分组是一种动态的流动,根据学生的表现,A组如表现不好
《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明确对幼儿园教育的重要性作出了規定,提出幼儿园要为幼儿的成长发育创造良好的环境与条件,做好幼儿进入义务教育的小学阶段之前的衔接,而幼小衔接是两个学习阶段之间平稳转换的必然要求。目前,我国幼儿园和小学教育工作在衔接上虽然已经取得了比较明显的成效,有力地促进了我国教育事业的快速发展。但是,幼儿园和小学在教育衔接工作上也存在着一些问题亟待解决。当前幼小衔接工作现状  近年来,教育界
认真拜读了伍典金、李欣两位老师撰写的体育室内课教学案例《爱孩子,请从细节开始》。在众多体育教师的眼光关注室外教学时,他们这篇有新意、有创意、有实效的一年级室内体育教学案例就显得特别有意义。  一、问题导向  刚入学1个多月的一年级新生,对小学的一切事物都感到新鲜、好奇,特别是对体育课感兴趣,所以参与体育活动时格外积极。但他们规矩、规则意识模糊,体育课堂常规做不到位,真实的教育教学问题源于观察和反思
十二指肠癌是一种比较少见的、侵袭性较高的恶性肿瘤,是发生在十二指肠的多位腺癌。十二指肠位于小肠的最上端,可分为球部、降部、横部和升部。其中,降部是胰腺管与胆管的汇合处。该部位长期受到胆汁和胰液的反复刺激,容易患癌症。十二指肠癌病变还与家族性息肉病、管状腺癌等密切相关,但发病率较低。同时,男性发病率略高于女性。十二指肠癌分类  十二指肠癌原发于十二指肠,根据原发部位的不同,可以分为十二指肠腺癌、肉瘤
2017年9月3日晚,由教育部、国家体育总局、共青团中央主办,浙江省人民政府承办,中国大学生体育协会、中国中学生体育协会协办的中华人民共和国第十三届学生运动会在杭州黄龙体育馆拉开帷幕。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国务院副总理刘延东宣布第十三届全国学生运动会开幕。  本届学生运动会是首次将大学生运动会和中学生运动会合并后的全国学生运动会,旨在全面贯彻落实《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