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 新时期大学生的价值观念正发生剧烈变化,折射到入党动机上,则呈现出多样化和复杂化趋势,入党动机中的实用主义,功利性倾向就是其中之一。从社会、历史等方面研究新时期大学生入党动机中的实用主义、功利性倾向产生的根源。
关键词 入党动机;实用功利性;成因
中图分类号:G64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489X(2009)04-0019-01
入党动机是一个人要求入党的内在原因[1],是一个人要求入党的基本出发点和目的,是推动人们争取入党的精神力量。在新的历史时期,我国社会转型及快速发展,全球化趋势的推进,网络技术的发展,高等教育改革的深化等因素对大学生的价值观念产生了一定影响,使之呈现多元化倾向,反映到入党动机上,表现出多样化现象。目前部分高校大学生把入党定位为提高能力和锻炼自我的机会,或异化为追求个人发展,打造择业和就业竞争资本的功能性手段。这些都是市场经济下的实用主义功利性促发的投机性政治热情,是入党动机不纯的一种体现。
大学生入党动机中的实用主义和功利主义倾向的产生有其深刻的社会、历史根源。实用主义是产生于19世纪70年代的现代哲学派别,在20世纪的美国成为一种主流思潮,对法律、政治、教育、社会、宗教和艺术的研究产生了很大的影响。它以实用、功利作为指导人的行为以及评价人的活动的价值标准,主张讲求实效,注重实际的效果,对中国改革开放以后成长起来的年轻一代产生的巨大影响是多方面的。
在我国,党和政府在社会生活和社会各种资源的分配中起着关键作用。“我国政府的权力架构实际上是由两部分所组成,一个是党,一个是政府。中国的改革从一开始就是从党和政府最高决策层发起,走的是自上而下并且上下结合的道路。随着经济的发展与市场化,政府在政治上的领导地位不但没有被削弱,反而得到不断加强。在市场化过程中,国家及其政府体系在配置资源、分配资源方面仍旧起着关键性的作用,在体制内,它仍旧控制着重要的社会资源且延续了‘动员’模式,政治性强调和功能性强调的相互作用所造成的等级化趋势仍旧在延续。”[2]这就是说,党和政府在我国社会中仍然掌握着重要的权力,而入党无疑是进入这个权力体系的前提条件。因此,一些人入党不是出于人民的利益,而是出于对自己私利的追求,造成入党动机中的实用主义和功利主义。
现代化过程实际上是一个世俗化过程。不管黑猫还是白猫,抓到老鼠就是好猫,这是党和国家发出的一种经济方面的理性号召。这一过程最基本的特点就是原来集中于中央政府的许多权力,渐渐转移到社会各种利益集团、自治团体以及独立承担风险和收益的个体身上,体现到社会稳定上,就是社会支撑力量的转移:不光取决于一个稳定而强大的中央政府而且取决于社会利益集团行为的有序化和个人行为的理性化[3]。由于改革开放在相当程度上是权力下放,是人们自由度的增加、活力的激发、所有制结构的多样化以及利益的分化,即从较为单一的公有制向多种所有制的方向发展,而中国社会的利益格局的分化导致的结果之一是利益的差异加大和多元化,因此在中国人的价值取向上再出现一种较为统一的价值取向已很困难,这就意味着经济转型时期已形成了多样性的价值观,各社会群体都有自己的价值取向。“原先在中国历史中所形成的各种价值取向将在现代社会中继续保持下去。新的价值取向,无论是中国自生的,还是引进的,也将进一步出现,但这将是一种并存的局面。”[4]传统的价值观念与崭新的市场经济理念发生强烈碰撞、契合,造成人们价值观念的震荡,企业利益、个人利益更加得到肯定和一定程度的强化。在处理个人、集体和国家利益之间的关系上,如果没有正确的规范导向和政策引导,就会产生只看到个人和局部利益而忽视国家、社会整体利益的倾向,就会导致个人本位价值观的泛滥,导致实用主义的流行。而中国的改革恰恰是“摸着石头过河”的,是前无古人的巨大变革,虽然到目前改革取得了巨大的成就,但也不能说已经完全解决了改革开放这一历史命题。这就使得正确规范的导向成了薄弱环节。
青年由于自身边缘性的社会地位和发展的不成熟性而成了最易受社会思潮影响的一个群体。这正如大多社会学家所认为的那样:青年人是对文化震荡最敏感且受影响最普遍、最深刻的社会群体。青年时期是人生中思想最活跃的时期,社会思潮这种易变的特点正好与青年人求新、求异、求变的天性合拍,以至于它们一经碰撞就注定要发生密不可分的联系。市场经济的飞速发展,竞争的日益激烈,使得部分青年认为实用主义能更好的为现实生存服务,使得他们的行为与思想容易受利益关系的支配,受市场经济原则的导向。因此改革开放中人们价值观念的震荡成为实用主义在当代大学生入党动机中泛滥的温床。
参考文献
[1]李奕林.入党培训教材[M].北京:中国人事出版社,2006
[2]谢舜.科尔曼理性选择理论评述[J].思想战线,2005
[3]周怡.社会结构:由“形构”到“解构”——结构功能主义、结构主义和后结构主义理论之走向[J].社会学研究,2000(3):55-66
[4]翟学伟.中国人行动的逻辑[M].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1:137-138
关键词 入党动机;实用功利性;成因
中图分类号:G64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489X(2009)04-0019-01
入党动机是一个人要求入党的内在原因[1],是一个人要求入党的基本出发点和目的,是推动人们争取入党的精神力量。在新的历史时期,我国社会转型及快速发展,全球化趋势的推进,网络技术的发展,高等教育改革的深化等因素对大学生的价值观念产生了一定影响,使之呈现多元化倾向,反映到入党动机上,表现出多样化现象。目前部分高校大学生把入党定位为提高能力和锻炼自我的机会,或异化为追求个人发展,打造择业和就业竞争资本的功能性手段。这些都是市场经济下的实用主义功利性促发的投机性政治热情,是入党动机不纯的一种体现。
大学生入党动机中的实用主义和功利主义倾向的产生有其深刻的社会、历史根源。实用主义是产生于19世纪70年代的现代哲学派别,在20世纪的美国成为一种主流思潮,对法律、政治、教育、社会、宗教和艺术的研究产生了很大的影响。它以实用、功利作为指导人的行为以及评价人的活动的价值标准,主张讲求实效,注重实际的效果,对中国改革开放以后成长起来的年轻一代产生的巨大影响是多方面的。
在我国,党和政府在社会生活和社会各种资源的分配中起着关键作用。“我国政府的权力架构实际上是由两部分所组成,一个是党,一个是政府。中国的改革从一开始就是从党和政府最高决策层发起,走的是自上而下并且上下结合的道路。随着经济的发展与市场化,政府在政治上的领导地位不但没有被削弱,反而得到不断加强。在市场化过程中,国家及其政府体系在配置资源、分配资源方面仍旧起着关键性的作用,在体制内,它仍旧控制着重要的社会资源且延续了‘动员’模式,政治性强调和功能性强调的相互作用所造成的等级化趋势仍旧在延续。”[2]这就是说,党和政府在我国社会中仍然掌握着重要的权力,而入党无疑是进入这个权力体系的前提条件。因此,一些人入党不是出于人民的利益,而是出于对自己私利的追求,造成入党动机中的实用主义和功利主义。
现代化过程实际上是一个世俗化过程。不管黑猫还是白猫,抓到老鼠就是好猫,这是党和国家发出的一种经济方面的理性号召。这一过程最基本的特点就是原来集中于中央政府的许多权力,渐渐转移到社会各种利益集团、自治团体以及独立承担风险和收益的个体身上,体现到社会稳定上,就是社会支撑力量的转移:不光取决于一个稳定而强大的中央政府而且取决于社会利益集团行为的有序化和个人行为的理性化[3]。由于改革开放在相当程度上是权力下放,是人们自由度的增加、活力的激发、所有制结构的多样化以及利益的分化,即从较为单一的公有制向多种所有制的方向发展,而中国社会的利益格局的分化导致的结果之一是利益的差异加大和多元化,因此在中国人的价值取向上再出现一种较为统一的价值取向已很困难,这就意味着经济转型时期已形成了多样性的价值观,各社会群体都有自己的价值取向。“原先在中国历史中所形成的各种价值取向将在现代社会中继续保持下去。新的价值取向,无论是中国自生的,还是引进的,也将进一步出现,但这将是一种并存的局面。”[4]传统的价值观念与崭新的市场经济理念发生强烈碰撞、契合,造成人们价值观念的震荡,企业利益、个人利益更加得到肯定和一定程度的强化。在处理个人、集体和国家利益之间的关系上,如果没有正确的规范导向和政策引导,就会产生只看到个人和局部利益而忽视国家、社会整体利益的倾向,就会导致个人本位价值观的泛滥,导致实用主义的流行。而中国的改革恰恰是“摸着石头过河”的,是前无古人的巨大变革,虽然到目前改革取得了巨大的成就,但也不能说已经完全解决了改革开放这一历史命题。这就使得正确规范的导向成了薄弱环节。
青年由于自身边缘性的社会地位和发展的不成熟性而成了最易受社会思潮影响的一个群体。这正如大多社会学家所认为的那样:青年人是对文化震荡最敏感且受影响最普遍、最深刻的社会群体。青年时期是人生中思想最活跃的时期,社会思潮这种易变的特点正好与青年人求新、求异、求变的天性合拍,以至于它们一经碰撞就注定要发生密不可分的联系。市场经济的飞速发展,竞争的日益激烈,使得部分青年认为实用主义能更好的为现实生存服务,使得他们的行为与思想容易受利益关系的支配,受市场经济原则的导向。因此改革开放中人们价值观念的震荡成为实用主义在当代大学生入党动机中泛滥的温床。
参考文献
[1]李奕林.入党培训教材[M].北京:中国人事出版社,2006
[2]谢舜.科尔曼理性选择理论评述[J].思想战线,2005
[3]周怡.社会结构:由“形构”到“解构”——结构功能主义、结构主义和后结构主义理论之走向[J].社会学研究,2000(3):55-66
[4]翟学伟.中国人行动的逻辑[M].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1:137-13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