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中图分类号:G807 文献标识:A 文章编号:1009-9328(2016)10-000-01
摘 要 在注重素质教育的当今时代背景下,体育课程关系着小学生身体健康,更关系着综合素质培养。本文以跳绳教学中的团队精神培养为课题,论述了如何提升小学体育跳绳教学在学生团队协作能力培养中作用效果的具体措施。
关键词 跳绳 体育教学 小学生 团队协作能力
小学生最大的特点就是活泼好动,跳绳运动是一项深受小学生们喜爱的运动形式,通过在体育课中加入跳绳课的教学,不仅能够吸引小学生们的兴趣,更能够通过教学技巧的加入,培养学生更多的优秀品质。
当今社会是一个高速发展的社会,越来越多的人开始正视复杂的竞争环境与市场发展环境。为了获得竞争力的提升,仅仅依赖个人的力量已经无法抗拒巨大的竞争压力,而社会技术的发展与社会分工的细化,都决定了只有选择团队合作,才能发挥出强大的市场竞争力,最终在社会中立足并取得发展。无论在任何一项社会事务中,团队协作能力都是人们不可或缺的基本素质之一,从小学生起关注培养其团队精神与协作能力显得至关重要。
小学生的思想极易受到外界环境的影响,对于他们而言有趣味的活动往往能够更多的吸引其注意力,而对于体育教学而言,传统意识中往往将其单一的定位在身体素质锻炼的作用上,同时也以此为主要的教学目标。小学生综合素质的培养,往往是通过各种身体行为及体验实现的。跳绳教学中趣味性最强的花样跳绳,正应了这种需求。相对于普通的单人跳绳,花样跳绳对学生们之间的配合默契要求更高,一个团队中的一个成员出现失误就会影响整个团队的成绩。小学生往往有着较强的荣誉感,而将这种荣誉感放之于团队中,则必然能够增强其团队精神。
理想的团队模式就是在一个团队中各个成员都能够将其作用完整的发挥,从而实现团队合作的最好状态。对于小学生而言,要想建立起理想的团队模式,就只有在不断的实践过程中经历和体会,慢慢的把握住自己在团队中的作用,以及如何更好地将自身与团队有机结合起来,这些能力的培养,在以体育跳绳教学为实践形式的条件下,能够有效的实现。
当前小学生体育教学中,对于跳绳教学的训练模式几乎都是学生的自由度较高,教师一般会给出一个标准,然后让学生们之间不断地练习、组合,无论是身体素质的训练效果,还是团队合作的磨合效果,都不甚理想。因此,要培养小学生们的团队协作能力,就只有从训练模式上进行改进,才能取得良好的效果。对于小学生而言,其训练模式要想改变学生的能力,就需要增强其实践体验,从跳绳教学方面看,教师需要根据小学生的跳绳技术能力与特点,制定合理的教学规模。
例如,教师可针对学生的不同学期划分出不同的训练周期,以体育教学指标和团队协作能力指标作为基本依据,对每一训练周期实施科学规划,明确每一周期的训练目标。其次,教师可将学生的跳绳训练阶段分为两个基本阶段,一是个人单独训练阶段,二是团队训练阶段,然后由学生们在单独训练了一定时期后,再开启团队训练模式,制定合理的团队组建方案。
在训练方法方面,体育教师应当关注小学生们的生理特点和心理特点,其在进行跳绳训练时,只有能够全身心地投入训练中,感受团队的活动,体验团队团结氛围,才能更好地提升协作能力。
例如,把学生们分为三到五个小组,给每一组分别以“蝴蝶”“蜻蜓”“瓢虫”等昆虫命名,每组都要发挥自己的长处,发挥不同各自的团队精神,投入训练,并为取得良好的效果而努力。同时教师还应当关注各小组的发展情况,多与小组长或不同学生进行交流,及时准确的把握和解决问题,实现团队协作能力的有效训练。
小学生处于人生发展的童年时期,学生们的快乐是非常重要的,只有保持快乐的情绪,才能有利于学生们的健康成长。体育教学也不例外,教师在重视基本教学目标的同时,应当以学生的快乐体验为前提,无论任何一个教学目标的实现,都应当以此为前提条件。适当的约束机制是必要的,但更多还是关注学生体验,关注学生团队精神的发展。在对小学生进行教学时,应当多鼓励学生们之间的交流、互助互教行为,多关注学生们的兴趣点,关注他们的意识变化,使学生们自身的自制力、自控力得到提升,进而实现团队协作能力的有效提升。
本文以小学生体育教学中的花样跳绳教学为例,分析了在这种对团队协作要求较高的体育运动中,如何加入对学生团队协作能力培养和加强的措施。指出要从训练模式、团队调整、训练手段、学生体验、考核方式等五个角度入手,加强各环节对小学生团队协作能力培养的关注,并采用正确的方式使学生们养成自觉坚持团队协作的习惯和能力,从根本上提升小学生群体的团队精神。
参考文献:
[1] 车燕玲.花样跳绳教学对大学生团队协作能力培养[J].内江科技.2015.07:117-118.
[2] 张斌,赵胜国.广州市中小学体育课程引入花样跳绳的可行性分析[J].赤峰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14.03:72-73.
[3] 南天涯,胥志敏,杨风.花样跳绳对女生健身效果影响的实验研究[J].辽宁体育科技.2014.04:51-53.
[4] 何效永.花样跳绳对小学生心理健康积极影响的探析[J].基础教育论坛.2014.27:50-51.
摘 要 在注重素质教育的当今时代背景下,体育课程关系着小学生身体健康,更关系着综合素质培养。本文以跳绳教学中的团队精神培养为课题,论述了如何提升小学体育跳绳教学在学生团队协作能力培养中作用效果的具体措施。
关键词 跳绳 体育教学 小学生 团队协作能力
小学生最大的特点就是活泼好动,跳绳运动是一项深受小学生们喜爱的运动形式,通过在体育课中加入跳绳课的教学,不仅能够吸引小学生们的兴趣,更能够通过教学技巧的加入,培养学生更多的优秀品质。
一、跳绳教学对小学生团队协作能力提升的作用
(一)团队协作能力是小学生不可或缺的基本素质
当今社会是一个高速发展的社会,越来越多的人开始正视复杂的竞争环境与市场发展环境。为了获得竞争力的提升,仅仅依赖个人的力量已经无法抗拒巨大的竞争压力,而社会技术的发展与社会分工的细化,都决定了只有选择团队合作,才能发挥出强大的市场竞争力,最终在社会中立足并取得发展。无论在任何一项社会事务中,团队协作能力都是人们不可或缺的基本素质之一,从小学生起关注培养其团队精神与协作能力显得至关重要。
(二)提高小学生对团队精神的认知程度
小学生的思想极易受到外界环境的影响,对于他们而言有趣味的活动往往能够更多的吸引其注意力,而对于体育教学而言,传统意识中往往将其单一的定位在身体素质锻炼的作用上,同时也以此为主要的教学目标。小学生综合素质的培养,往往是通过各种身体行为及体验实现的。跳绳教学中趣味性最强的花样跳绳,正应了这种需求。相对于普通的单人跳绳,花样跳绳对学生们之间的配合默契要求更高,一个团队中的一个成员出现失误就会影响整个团队的成绩。小学生往往有着较强的荣誉感,而将这种荣誉感放之于团队中,则必然能够增强其团队精神。
(三)促进小学生建立起理想的团队模式
理想的团队模式就是在一个团队中各个成员都能够将其作用完整的发挥,从而实现团队合作的最好状态。对于小学生而言,要想建立起理想的团队模式,就只有在不断的实践过程中经历和体会,慢慢的把握住自己在团队中的作用,以及如何更好地将自身与团队有机结合起来,这些能力的培养,在以体育跳绳教学为实践形式的条件下,能够有效的实现。
二、小学生跳绳教学提升团队协作效果的措施
(一)优化训练模式
当前小学生体育教学中,对于跳绳教学的训练模式几乎都是学生的自由度较高,教师一般会给出一个标准,然后让学生们之间不断地练习、组合,无论是身体素质的训练效果,还是团队合作的磨合效果,都不甚理想。因此,要培养小学生们的团队协作能力,就只有从训练模式上进行改进,才能取得良好的效果。对于小学生而言,其训练模式要想改变学生的能力,就需要增强其实践体验,从跳绳教学方面看,教师需要根据小学生的跳绳技术能力与特点,制定合理的教学规模。
例如,教师可针对学生的不同学期划分出不同的训练周期,以体育教学指标和团队协作能力指标作为基本依据,对每一训练周期实施科学规划,明确每一周期的训练目标。其次,教师可将学生的跳绳训练阶段分为两个基本阶段,一是个人单独训练阶段,二是团队训练阶段,然后由学生们在单独训练了一定时期后,再开启团队训练模式,制定合理的团队组建方案。
(二)改进训练方法
在训练方法方面,体育教师应当关注小学生们的生理特点和心理特点,其在进行跳绳训练时,只有能够全身心地投入训练中,感受团队的活动,体验团队团结氛围,才能更好地提升协作能力。
例如,把学生们分为三到五个小组,给每一组分别以“蝴蝶”“蜻蜓”“瓢虫”等昆虫命名,每组都要发挥自己的长处,发挥不同各自的团队精神,投入训练,并为取得良好的效果而努力。同时教师还应当关注各小组的发展情况,多与小组长或不同学生进行交流,及时准确的把握和解决问题,实现团队协作能力的有效训练。
(三)注重学生的体验
小学生处于人生发展的童年时期,学生们的快乐是非常重要的,只有保持快乐的情绪,才能有利于学生们的健康成长。体育教学也不例外,教师在重视基本教学目标的同时,应当以学生的快乐体验为前提,无论任何一个教学目标的实现,都应当以此为前提条件。适当的约束机制是必要的,但更多还是关注学生体验,关注学生团队精神的发展。在对小学生进行教学时,应当多鼓励学生们之间的交流、互助互教行为,多关注学生们的兴趣点,关注他们的意识变化,使学生们自身的自制力、自控力得到提升,进而实现团队协作能力的有效提升。
三、结束语
本文以小学生体育教学中的花样跳绳教学为例,分析了在这种对团队协作要求较高的体育运动中,如何加入对学生团队协作能力培养和加强的措施。指出要从训练模式、团队调整、训练手段、学生体验、考核方式等五个角度入手,加强各环节对小学生团队协作能力培养的关注,并采用正确的方式使学生们养成自觉坚持团队协作的习惯和能力,从根本上提升小学生群体的团队精神。
参考文献:
[1] 车燕玲.花样跳绳教学对大学生团队协作能力培养[J].内江科技.2015.07:117-118.
[2] 张斌,赵胜国.广州市中小学体育课程引入花样跳绳的可行性分析[J].赤峰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14.03:72-73.
[3] 南天涯,胥志敏,杨风.花样跳绳对女生健身效果影响的实验研究[J].辽宁体育科技.2014.04:51-53.
[4] 何效永.花样跳绳对小学生心理健康积极影响的探析[J].基础教育论坛.2014.27:50-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