动脉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处理指南美国心脏协会/美国卒中协会对医疗专业人员的声明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xiaobudian198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背景和目的本指南旨在为动脉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aneurysmalsubarachnoidhemorrhage,aSAH)的诊断和治疗提供最新的全面推荐意见。方法对MEDLINE数据库进行正式的文献检索(2006年11月1日至2010年5月1日)。使用证据表对资料进行综合。写作组成员通过电话会议讨论根据文献资料得出的推荐意见。采用美国心脏协会卒中委员会制定的证据级别分类标准对每一条推荐意见进行分级。7名同行评议专家以及卒中委员会领导层和手稿监督委员会成员对本指南草稿进行了审议。计划每3年对本指南全面更新一次。结果制定出aSAH患者医疗诊治的循证指南。本指南被分为以下几个部分:发病率、危险因素、预防、自然病史和转归、诊断、再出血预防、破裂动脉瘤的手术和血管内修补、医疗体系、术中麻醉管理、对血管痉挛和迟发性脑缺血的处理、脑积水的处理、痫性发作的处理以及并发症的处理。结论aSAH是一种严重的临床急症,早期、积极和专业的医疗诊治可显著改善转归。本指南为aSAH患者的目标指导性治疗提供了一个框架。

其他文献
迄今为止,很少有研究对类黄酮的各种子类与缺血性、出血性和总体卒中风险之间的联系进行过探讨。英国东英吉利亚大学诺里奇诺里奇医学院营养系的Cassidy等对护士健康研究中的69622名女性进行了一项前瞻性研究。采用更新和扩展的美国农业部类黄酮数据库每4年收集一次半定量食物频率问卷调查来计算总类黄酮及其子类的摄入量。
颅内大动脉闭塞性病变是一种重要且常见的血管病变类型,与缺血性卒中的发病和复发均密切相关,但目前针对其病因和治疗方法的研究尚有很多不足之处.文章主要综述了对颅内大动脉闭塞性病变的认识过程、目前的研究成果和尚需进一步解决的问题.
在动脉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后,弹簧圈栓塞或手术夹闭的理想时机尚不清楚。在国际动脉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试验中,荷兰乌得勒支大学医学中心神经内科的DorhoutMees等对不同治疗时机之间迟发性脑缺血发生率和临床转归的差异进行了评估。
据推测,吃鱼可降低卒中风险。瑞典卡罗林斯卡学院的Larsson等进行了一项剂量反应汇总分析,对有关鱼类摄入量与卒中风险之间联系的前瞻性研究证据进行了总结。
高血压是卒中的独立危险因素。血压变异性是体内神经内分泌动态调节综合平衡的结果,是血压的基本特性之一,与压力感受器敏感性、活动、疾病等多种因素影响有关。血压变异性与靶器官损伤密切相关。越来越多的研究显示,血压变异性在卒中的发生及预后中起着重要作用,在卒中防治中具有深远的意义。
美国北卡罗来纳大学全球公共卫生学院的Yaemsiri等在绝经后女性中对膳食脂肪摄人量与缺血性卒中之间的相关性进行了研究。
Keapl—Nrt2-ARE通路在抗肿瘤、抗应激、抗凋亡、抗炎症等方面具有广泛的细胞保护功能。其在神经系统疾病中的神经保护作用已成为目前的研究热点之一。文章综述了Keapl—Nrf2-ARE通路在脑缺血中的神经保护作用。
室外空气污染与卒中发病率相关的证据有限。英国谢菲尔德大学卫生及相关研究学院的Maheswaran等进行了一项侧重于中老年人的人群研究,旨在探讨室外空气污染对缺血性和出血性卒中发病率的影响。采用小区域水平的生态学研究设计,建立卒中注册系统以获取发生在伦敦南部一个界定的地理区域内(948人口普查区)所有首次卒中的发病病例,此处的道路交通造成了空气污染的空间变化。采用20米分辨率的室外NO2和PM10浓
目的探讨过氧化物酶体增殖物激活受体γ(peroxisome proliferator—activated receptor-γ,PPARγ)激动剂吡格列酮对脑缺血大鼠海马CA1区胶质纤维酸性蛋白(glial fibrillary acidic protein,GFAP)和周期蛋白D1表达的影响。方法54只Sprague—Dawley大鼠随机分为假手术组、缺血再灌注组和吡格列酮干预组,每组18只。采
加拿大蒙特利尔大学Notre-Dame医院脑血管病中心的Gioia等进行了一项单中心回顾性研究,旨在发生首次缺血性卒中的年轻成人患者中确定无症状缺血性病变(silent ischemic lesions,SILs)与复发性卒中之间的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