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笔者在农村学校从教语文的30年可以分三个阶段:语文教学入门阶段,语文教学能力形成阶段,语文教育思想探索实践阶段。
1986年师范毕业后,我被分配到五和镇的横岗小学附设初中当教师,教初一、初二、初三的语文,做班主任,还要兼任小学六个年级的思想品德课。狭窄的知识面,简陋的教学条件,繁重的教学任务,使得我无暇学习和思考。三年的语文教学,就象瞎子摸象,不知所以,于是我想到学习和提高。通过成人高考,进入肇庆教育学院中文系脱产进修。两年系统的学习,扩大了语文的知识面,开阔了语文教学的视野。毕业后重新分配到五和中学当语文教师,在那里接触到了很多不同的语文教学方法和技巧。通过学习和交流,那个时候才算真正进入语文教学的门槛,我立定志向,扎根山区,抒写教育人生,于是心无旁鹜,专注教学。字词句篇、听说读写、板书设计、备讲辅考、驾驭课堂,语文教学日渐成熟。期间也尝试教育科研,《小议论文写作》《快速阅读古文》《开展语文课外活动,提高学生素质》《开展语文课外活动,提高学生写作能力》等课题研究的开展取得了一定成效。我在2004年参加中央电大汉语言文学本科学习,继续提升自己的学术水平。
我在学习中探索,在实践提高,不断感悟语文教学的真谛。我所在的学校,地处粤西北的边远山区,那里的孩子单纯朴实,天真烂漫,但是贫穷和落后、无知和愚昧却时刻伴随着他们,不少孩子因为留守的原因,家庭温暖的缺失,造成心灵上的苍白,有的甚至于人格的扭曲、人性的变异。“启迪心灵,培育智慧,放飞孩子的梦想”,是我们的责任,也是语文教育的大课题。随着教学阅历的深入,我深深体会到,语文既是培养语言能力的学科,更是培养情感、启迪心灵的学科,用“真、善、美”呵护启迪孩子的心灵,塑造健康阳光的灵魂,造就美好健全的人格,我觉得这比试卷上的任何分数更有价值,更有意义,这也是我从事语文教学所追求的最高境界。
综合自己的教学实践,我对农村语文教学有一个比较深刻的认识和理解,形成了自己的教学特色:用主体思想引领语文教学,突出学生的主体性;创设平等民主的教学氛围,营造和谐互动的课堂环境;尊重学生感受,形成审美体验,激发学习兴趣;作文教学,让学生说真话,写真事,抒真情;对学生进行学法指导,创建高效课堂。
一、用真诚的师生关系,创设和谐课堂氛围
“亲其师,信其道。”我相信每个学生都有成功的希望,都具备成功的潜能,在课堂上每个学生都有求知的欲望,每个学生都会思考问题,有的思维敏捷,有的沉静内敛,有的豁达豪放,有的含蓄矜持,只是表现不同罢了。我用真诚的师生关系,创设和谐、民主的课堂气氛,促使学生产生强烈的求知愿望,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
2002年下半年,我放下初三的教学,转教初一的语文。面对一群天真可爱而又活泼好动的孩子,我感觉我的教学进入了另一个天地,他们没有初三学生的少年老成,也没有诸多顾忌,强烈的个性,旺盛的求知欲,充满了整个课堂,学生的回答,有的妙语连珠,有的捧腹大笑,有的充满机智,有的发人深省。每个学生的回答,我都会从不同的角度给予肯定,并适当指出他的不足。面对老师真诚的信任,学生又怎么会不积极主动去学习呢?常常是一节语文课结束了,学生还兴致盎然,纷纷嚷着“下节还上语文课”。每到新学年,许多班主任都向教导处要求我上他们班的语文,因为我上语文课的班级,违纪的学生少了,勤学的学生多了,班风变好了,成绩提高了。这是师生平等、气氛和谐的成效吧。
二、阅读教学要尊重学生感受,形成审美体验
在阅读过程中,学生有自身的感受和思考,我们要珍视学生独特的感受和思考,让学生发展自己的思维,获得审美的体验,提高语文阅读教学的质量。
我讲述一个有趣的课例。新学年开学不久,我上语文课,课题是《生命 生命》。也许是巧合,我剛站上讲台,教学楼外一片喧闹。原来学校边村庄的一个老人过世了,在出殡。窗外哭声、笛声一片,有几个好动的学生已站起来看了,其他的学生也东张西望,十分好奇,课堂根本无法安静下来。我灵机一动,允许学生到窗边看,但不能喧哗,看后要思考,要回答问题。两分钟后,学生坐回座位,都在议论刚才的事情。我把这个老人因为患病忍受不了而自杀的事讲给学生听,巧妙地引入课文的教学。整节课因为学生有了对生命消逝的直接体验,上得很流畅,学生对“生命是伟大的,也是脆弱的,我们要珍惜生命”理解得很深刻。课后我了解到,很多教师都抱怨受到干扰,而我却重视学生的体验,不但没干扰到上课,反而催生了好的课堂气氛。
教学《背影》一课,我让学生形成“父爱如山,感恩父亲”的体验。阅读课文后,我要学生结合课文父亲的背影,讲“我与父亲”的故事。很多同学的父亲都是外出务工,假期去城市探望父亲,很多都演绎着“父亲车站送别”的情景,父亲每次回来的千叮万嘱,这些浓浓的父爱,由同学们讲述和感受,形成深刻的体验,真切理解父爱如山,学会感恩父亲。我每次上《背影》一课,都有学生在讲述“我与父亲”的故事而流泪,深刻的体验引起心灵的共鸣,阅读教学收到了真正的效果。
三、作文教学,让学生说真话,写真事,抒真情
山区的孩子,起点低,语文学习差异悬殊,很多学生对作文掌握不好。于是我在作文教学中,引导学生说真话,写真事,抒真情,提高学生作文能力。我指导学生写出心中想说的话,用自己的语言记述自己一天的事情,记述某一件事,写多了,会写了,再指导学生分侧重点,讲究详略。
我在初一作文教学有这样的实例,一道很平常的题目《我最开心的日子》。我先让学生讲自己最开心的故事,学生很踊跃,纷纷走上讲台,讲述自己开心的故事。有的讲春节最开心,有的讲中秋节最开心,有的讲父母回来最开心,有的讲去城市探望父母最开心等等,故事讲出来,有素材可写了。我再指导学生把开心的故事放在一天去写,把自己的好心情也写进去,就写成了《我最开心的日子》。
对于少部分完全不会写的学生,我先写300-500字的作文,将其中的部分语句变成填空,让学生补上语句,引导学生作文。通过长期的训练,学生的作文水平得到提高。
四、进行学法指导,创建高效课堂
我对学生进行学法指导分三个环节:预习环节,课堂环节,练习环节。我指导学生把预习移到课堂上来,指导学生采取三种方式进行预习:“目标预习”“跟踪预习”“留空预习”。通过长期的实践,学生就会积累这些方法。当遇到新课文时,就会自觉地使用这些方法去学习。
在课堂上,指导学生掌握“听、思、写”的学习方法。指导学生学会听老师语气、语调、还有节奏和重音,学会带着问题听课。指导学生在听中动笔,变“只听不记”为“听记结合”,指导学生对不同的知识内容采用不同的动笔方式:摘抄教师的板书;用圈点法标示课文的有关内容;用旁注眉批法表示对有关内容的理解;用提要勾画法提炼知识要点,用中心语概括法表示分析思路等,指导学生掌握学习方法。
我指导学生着重从三个方面检查自己的练习,其一书写是否规范,其二知识考查是否过关,其三能否运用已学过的知识。通过长期的训练,学生可以自己对练习进行评价,掌握语文学习的评价方法,积极创建语文高效课堂。
回顾30年的教学生涯,我用“真诚和责任”赢得了学生、家长的尊重和爱戴,无愧于各级领导和同事们的关怀和信任。教学无止境,在今后的工作中,我将会以更高的要求,勤奋工作,在实践中不断提高,争取为教育事业做出更大的贡献。
1986年师范毕业后,我被分配到五和镇的横岗小学附设初中当教师,教初一、初二、初三的语文,做班主任,还要兼任小学六个年级的思想品德课。狭窄的知识面,简陋的教学条件,繁重的教学任务,使得我无暇学习和思考。三年的语文教学,就象瞎子摸象,不知所以,于是我想到学习和提高。通过成人高考,进入肇庆教育学院中文系脱产进修。两年系统的学习,扩大了语文的知识面,开阔了语文教学的视野。毕业后重新分配到五和中学当语文教师,在那里接触到了很多不同的语文教学方法和技巧。通过学习和交流,那个时候才算真正进入语文教学的门槛,我立定志向,扎根山区,抒写教育人生,于是心无旁鹜,专注教学。字词句篇、听说读写、板书设计、备讲辅考、驾驭课堂,语文教学日渐成熟。期间也尝试教育科研,《小议论文写作》《快速阅读古文》《开展语文课外活动,提高学生素质》《开展语文课外活动,提高学生写作能力》等课题研究的开展取得了一定成效。我在2004年参加中央电大汉语言文学本科学习,继续提升自己的学术水平。
我在学习中探索,在实践提高,不断感悟语文教学的真谛。我所在的学校,地处粤西北的边远山区,那里的孩子单纯朴实,天真烂漫,但是贫穷和落后、无知和愚昧却时刻伴随着他们,不少孩子因为留守的原因,家庭温暖的缺失,造成心灵上的苍白,有的甚至于人格的扭曲、人性的变异。“启迪心灵,培育智慧,放飞孩子的梦想”,是我们的责任,也是语文教育的大课题。随着教学阅历的深入,我深深体会到,语文既是培养语言能力的学科,更是培养情感、启迪心灵的学科,用“真、善、美”呵护启迪孩子的心灵,塑造健康阳光的灵魂,造就美好健全的人格,我觉得这比试卷上的任何分数更有价值,更有意义,这也是我从事语文教学所追求的最高境界。
综合自己的教学实践,我对农村语文教学有一个比较深刻的认识和理解,形成了自己的教学特色:用主体思想引领语文教学,突出学生的主体性;创设平等民主的教学氛围,营造和谐互动的课堂环境;尊重学生感受,形成审美体验,激发学习兴趣;作文教学,让学生说真话,写真事,抒真情;对学生进行学法指导,创建高效课堂。
一、用真诚的师生关系,创设和谐课堂氛围
“亲其师,信其道。”我相信每个学生都有成功的希望,都具备成功的潜能,在课堂上每个学生都有求知的欲望,每个学生都会思考问题,有的思维敏捷,有的沉静内敛,有的豁达豪放,有的含蓄矜持,只是表现不同罢了。我用真诚的师生关系,创设和谐、民主的课堂气氛,促使学生产生强烈的求知愿望,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
2002年下半年,我放下初三的教学,转教初一的语文。面对一群天真可爱而又活泼好动的孩子,我感觉我的教学进入了另一个天地,他们没有初三学生的少年老成,也没有诸多顾忌,强烈的个性,旺盛的求知欲,充满了整个课堂,学生的回答,有的妙语连珠,有的捧腹大笑,有的充满机智,有的发人深省。每个学生的回答,我都会从不同的角度给予肯定,并适当指出他的不足。面对老师真诚的信任,学生又怎么会不积极主动去学习呢?常常是一节语文课结束了,学生还兴致盎然,纷纷嚷着“下节还上语文课”。每到新学年,许多班主任都向教导处要求我上他们班的语文,因为我上语文课的班级,违纪的学生少了,勤学的学生多了,班风变好了,成绩提高了。这是师生平等、气氛和谐的成效吧。
二、阅读教学要尊重学生感受,形成审美体验
在阅读过程中,学生有自身的感受和思考,我们要珍视学生独特的感受和思考,让学生发展自己的思维,获得审美的体验,提高语文阅读教学的质量。
我讲述一个有趣的课例。新学年开学不久,我上语文课,课题是《生命 生命》。也许是巧合,我剛站上讲台,教学楼外一片喧闹。原来学校边村庄的一个老人过世了,在出殡。窗外哭声、笛声一片,有几个好动的学生已站起来看了,其他的学生也东张西望,十分好奇,课堂根本无法安静下来。我灵机一动,允许学生到窗边看,但不能喧哗,看后要思考,要回答问题。两分钟后,学生坐回座位,都在议论刚才的事情。我把这个老人因为患病忍受不了而自杀的事讲给学生听,巧妙地引入课文的教学。整节课因为学生有了对生命消逝的直接体验,上得很流畅,学生对“生命是伟大的,也是脆弱的,我们要珍惜生命”理解得很深刻。课后我了解到,很多教师都抱怨受到干扰,而我却重视学生的体验,不但没干扰到上课,反而催生了好的课堂气氛。
教学《背影》一课,我让学生形成“父爱如山,感恩父亲”的体验。阅读课文后,我要学生结合课文父亲的背影,讲“我与父亲”的故事。很多同学的父亲都是外出务工,假期去城市探望父亲,很多都演绎着“父亲车站送别”的情景,父亲每次回来的千叮万嘱,这些浓浓的父爱,由同学们讲述和感受,形成深刻的体验,真切理解父爱如山,学会感恩父亲。我每次上《背影》一课,都有学生在讲述“我与父亲”的故事而流泪,深刻的体验引起心灵的共鸣,阅读教学收到了真正的效果。
三、作文教学,让学生说真话,写真事,抒真情
山区的孩子,起点低,语文学习差异悬殊,很多学生对作文掌握不好。于是我在作文教学中,引导学生说真话,写真事,抒真情,提高学生作文能力。我指导学生写出心中想说的话,用自己的语言记述自己一天的事情,记述某一件事,写多了,会写了,再指导学生分侧重点,讲究详略。
我在初一作文教学有这样的实例,一道很平常的题目《我最开心的日子》。我先让学生讲自己最开心的故事,学生很踊跃,纷纷走上讲台,讲述自己开心的故事。有的讲春节最开心,有的讲中秋节最开心,有的讲父母回来最开心,有的讲去城市探望父母最开心等等,故事讲出来,有素材可写了。我再指导学生把开心的故事放在一天去写,把自己的好心情也写进去,就写成了《我最开心的日子》。
对于少部分完全不会写的学生,我先写300-500字的作文,将其中的部分语句变成填空,让学生补上语句,引导学生作文。通过长期的训练,学生的作文水平得到提高。
四、进行学法指导,创建高效课堂
我对学生进行学法指导分三个环节:预习环节,课堂环节,练习环节。我指导学生把预习移到课堂上来,指导学生采取三种方式进行预习:“目标预习”“跟踪预习”“留空预习”。通过长期的实践,学生就会积累这些方法。当遇到新课文时,就会自觉地使用这些方法去学习。
在课堂上,指导学生掌握“听、思、写”的学习方法。指导学生学会听老师语气、语调、还有节奏和重音,学会带着问题听课。指导学生在听中动笔,变“只听不记”为“听记结合”,指导学生对不同的知识内容采用不同的动笔方式:摘抄教师的板书;用圈点法标示课文的有关内容;用旁注眉批法表示对有关内容的理解;用提要勾画法提炼知识要点,用中心语概括法表示分析思路等,指导学生掌握学习方法。
我指导学生着重从三个方面检查自己的练习,其一书写是否规范,其二知识考查是否过关,其三能否运用已学过的知识。通过长期的训练,学生可以自己对练习进行评价,掌握语文学习的评价方法,积极创建语文高效课堂。
回顾30年的教学生涯,我用“真诚和责任”赢得了学生、家长的尊重和爱戴,无愧于各级领导和同事们的关怀和信任。教学无止境,在今后的工作中,我将会以更高的要求,勤奋工作,在实践中不断提高,争取为教育事业做出更大的贡献。